第412章 糧食再增產的信心
郭陽把文件遞給祁子文,道:「其實還是太貪心,有輪作休耕就應該滿足了。」
聽完祁子文匯報的三件事,郭陽並沒有急著讓他走,而是讓其繼續陪著喝茶。
「工作上感覺怎麼樣?」
「挺好,各個部門都挺配合,透過全局來看整個集團的發展也會有種高屋建瓴的感覺,學到了不少東西,這還要感謝老闆的栽培和器重。」
祁子文語氣裡帶著誠懇,這也是他的真心話,四年前他還是一個享受嘉禾獎學金資助的貧困好學的農學生。
進入嘉禾後,就直接入選嘉禾領導人計劃名單,在農業項目組磨礪兩年後,今年就被火箭式的提拔為董事長助理。
雖然只是助理之一,但他個人的感覺非常好,也在拼了命的一邊工作,一邊汲取各種知識。
對於提拔他的老闆,除了感激,就是敬佩,這是一個比他還極致的工作狂。
「還是你自己肯下功夫。」郭陽笑道,他對祁子文還是挺滿意的,年輕肯干,腦子裡想的也不是勾心鬥角,而是踏實做事,這樣的人用著舒心。
從工作到生活,再到學習,兩人閒聊了半個多小時,門外又來活了。
嘉禾糧油的專屬秘書江文走了進來,先後和郭陽、祁子文打了招呼,才在茶几旁也找了個位置坐下。
「關於北海港糧食碼頭泊位的建設規劃,嘉禾國際和嘉禾糧油出現了一些分歧……」
很快,郭陽知道了事情的緣由。
從和桂省達成北部灣港的投資協議後,港口部門就立馬著手進行了規劃,嘉禾國際、嘉禾生化、嘉禾糧油都參與了進去,只是在優先建設多少噸位級的泊位時產生了分歧。
嘉禾國際和嘉禾生化認為要優先建設兩個10萬噸級別和1個5萬噸的碼頭泊位,以滿足糧食、生物柴油等農產品運輸和出口的需求。
而嘉禾糧油認為平陸運河未通航之前,建設3個3~5萬噸級別的泊位就足夠用。
但最終嘉禾國際和嘉禾生化漸漸占了上風,於是高德讓江文來提前匯報一下,反正最後規劃也讓老闆審批。
江文說道:「因為這個問題,幾方吵了不下幾次。」
郭陽思索了片刻,「北部灣有沿港鐵路,如果說西北西南的農產品通過鐵路運輸抵達港口,平陸運河通不通航也無傷大雅吧!」
江文心裡咯噔了一下。
老闆這樣問很可能就傾向於上大噸位,而他所在的嘉禾糧油意見剛好相反。
在心裡快速的捋了捋高總的說辭,江文說道:
「集團戰略投資部做了份調研,綜合休耕、擴大燃料乙醇推廣等因素後判斷,國內未來糧食進出口的潛力都不高,以自給自足為主,現在在國內港口進行的投資,很可能會有閒置風險。
同時,戰投部調查發現,四大糧商實際上並不是特別重視在國內糧食產區的收儲。
基於此,可能四大糧商也認為國內的糧食出口是暫時的,等平衡各種作物種植面積後,國內糧食對外依存度降低,但也沒有能力對外輸出糧食。
而從今年玉米和大豆的產量變化來看,明年又有輪作休耕,種植結構調整就該到位了。
所以,嘉禾糧油認為,以後國內內陸和沿海物流的重要性,要遠大於遠洋物流,因此提出優先建設3~5萬噸級泊位。」
江文有些忐忑,他其實知道老闆是堅定的看多國內糧食產量增長,但他是嘉禾糧油的駐辦秘書。
而且,從內心上說,他也有點認同戰投部的調研報告,國內這兩年的糧食貿易確實有點混亂,只有嘉禾抓住了玉米出口的機會。
但隨著輪作休耕文件的下達,明年將有6000萬畝耕地參與,屆時大豆面積將進一步增加,玉米面積再度大幅調減。
那明年還有多少餘糧用於出口?
肯定不多。
可以說正是老闆大力倡導的輪作休耕,很可能導致嘉禾糧油現在的出口量腰斬再腰斬。
郭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著一旁的祁子文,問道:「你怎麼看?」
祁子文沉思了一會兒,說:「輪作休耕,從長期來看,是利於單產提高的。」
「但也減少了土地使用面積。」江文又說道:「且國內的玉米大豆生產成本高於南美,隨著國內農資人工價格上漲,這種劣勢也越明顯。」
祁子文一時語塞,窘迫的喝起了茶。
郭陽看向江文,道:「戰投部的調研帶了嗎?」
「帶了。」江文從文件夾中取出一份材料。
郭陽接過後,就看了起來,調研很詳細,有各種數據做支撐,結論也和江文說的一致。
輪作休耕這一巨大變革,將深刻的影響國內未來的糧食產量。
而之所以做出這一決策,也是因為國內三大主糧今年總產達到了5.6億噸,其中水稻總產2.06億噸,小麥1.3億噸,玉米2.24億噸。
如果再加上大豆的預估產量5052萬噸,此外,薯類的產量約3000萬噸。
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創紀錄的6.4億噸。
世界人均糧食標準是400公斤,而目前國內大約是479.4公斤,超過世界人均標準79.4公斤。
還如一些高粱、小米等小雜糧沒算進去。
總的來說,養活國人完全不成問題。
但郭陽看到這些數據後,不自覺就面色嚴肅起來,他這一變臉,江文和祁子文察覺後,也不由坐直了身體。
其實郭陽是看到糧食總產量6.4億噸後,突然驚覺好像後世國內巔峰時的糧食產量不止6.4億噸。
好像是多年總產在6.5億噸來著?
他折騰了這麼久,糧食總產量竟然還沒有超過前世。
按調研報告的推測,如果華夏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飼用玉米和大豆將不能滿足需求。
他皺眉思考了會兒,當看到大豆的產量5000萬噸時,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玉米單產遠高於大豆,而國內因為種植結構調整,大量的玉米地改種為大豆,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結果。
虛驚一場過後,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份調研報告是有理有據的。
當前國內的糧食消耗潛力還沒達到最大,當達到最高峰時,現有的玉米和大豆產量的確不能滿足需求。
那麼糧食增產的速度能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嗎?
普遍觀點是很難。
今年雖然有七八千萬噸的盈餘,但明年又要輪作休耕,經濟也在恢復,糧飼消耗量都在增加。
所以,大多數人的判斷是明年糧食出口又要收緊了,可能往後都是如此。
當消費量再次大於總產量時,可能又要做出取捨,放棄部分大豆種植面積,保障玉米供應。
「這份調研做得很詳實啊!」郭陽感嘆了句,又看了看報告的署名:苗一封,夏綺。
等候多時的江文鬆了口氣,說:「老闆認同了先建設3~5萬噸級的泊位?」
郭陽搖了搖頭,在江文不解的神情中又喝了杯茶,才說道:「10萬噸級的泊位是需要的。」
他又揮了揮手中的調研報告,「至於這份調研,確實很有東西,但也忽略了一些要點。」
江文滿臉訝然。
郭陽笑道:「農業部有關休耕輪作的文件下來後,像這樣的分析不會少,等等看吧,我會和高德溝通。」
事情也如郭陽所料,接下來幾天,有關輪作休耕的話題成了行業熱點。
從今年600餘萬畝試點,激增到明年的600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
農業部這一消息第一時間就在種業、農資、種植、糧油行業中傳開了。
股市里有關農業的股票異動頻頻,種子、化肥等相關概念企業迎來了一次下跌。
有人開始舉著休耕將威脅糧食安全的旗幟質疑這一政策,破口謾罵的更是不少。
種植面積下跌,種子和化肥農藥的需求量也都會跟著下降,許多人的利益都會跟著受損。
連帶著也有人開始夾槍帶棒的內涵嘉禾。
「最近兩三年,嘉禾糧油在國內外糧食物流供應鏈上卓有成效,悄然完成了四散化運輸改革,令人耳目一新,嘉禾糧油也成了國內玉米等糧食出口的急先鋒。
同時嘉禾還在港口上進行了諸多配套設施投資,但大都是為了出口通暢,而不是加工。
然而,隨著輪作休耕文件一出,嘉禾的糧食出口夢也該醒了。
諷刺的是,提出輪作休耕的剛好是嘉禾的董事長郭陽。」
辦公室里,高德、瞿陽、嚴群、陳燕秋、祁子文、苗一封六人圍坐在郭陽的辦公桌旁。
郭陽隨口就將一份媒體針對他的報導念了出來,這幾天同樣的言論並不少。
他看向眾人,「你們中有多少人是這樣想的?」
戰略投資部的副總苗一封第一個舉了手,那份調研報告就是他主導的,他也認為嘉禾現在的投資過於激進。
苗一封舉手後,高德也跟著示意他也持同樣的看法。
郭陽看向其他人:「你們呢?」
陳燕秋說道:「國內的糧食生產我不清楚,但即使不從糧食出口角度出發,嘉禾也需要在北部灣有10萬噸級別的泊位,既然已經成立了港口公司,一開始就不能畏手畏腳。」
按他的想法,既然要參與國際貿易,那最好一開始就建設2個10萬噸級通用散雜貨泊位及堆場、筒倉等相關設施,除了糧食,豆粕、原糖、鋼材及其它雜貨都可以運輸。
所有投資加起來超過10億元,投資額很大,但從整個西南西北地區的物流體系來看,這筆投資是值得的。
瞿陽和嚴群也發表了看法。
讓陳燕秋、高德等人詫異的是,這兩人旗幟鮮明的認為國內糧食的增產速度可以可以超過消費的增長速度。
最後發言的祁子文也不假思索的就加入了這個陣營。
這讓高德、苗一封都不明所以,即使陳燕秋也很詫異。
這些人哪裡來的信心?
郭陽雙手放入兜里,整個人放鬆的靠在老闆椅上,「其實休耕輪作損失最大的是天禾,但他們反而最有信心。」
高德早就心有疑惑了,此時忍不住問道:「瞿總,嚴總,天禾又出什麼新種子了?」
瞿陽回道:「如今,天禾每年都會進行上百個新品種的審定,新種子每年都不缺,全國範圍都是如此。」
「這是什麼意思?」苗一封也不解的問道:「單產還能上一個台階嗎?」
主抓制種的嚴群笑道:「這幾年國內的糧食單產一直在爬台階,只是如今到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關口。」
嚴群詳細的解釋了起來。
從天玉1號打破常規,開創了耐密單粒播種以來,國內玉米產量就進入了飛升階段。
各種大田玉米高產記錄層出不窮,天玉1號開始稱王,市面上僅有先玉335、鄭單958等少數幾個品種能支撐。
各家種子單位自然不甘心,你們能搞耐密品種,那我們也能搞。
在仿造這方面,國內種企也是一流的。
而且現在育種趨勢在變,大品種很難出現,所以大多數種企和科研單位都是以一省或地區為目標進行科研。
這提高了育種的成功率,也讓培育的新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更強。
按嚴群的說法,現在已經到了收穫成果的時候。
這一兩年,登海、隆平、墾豐、北大荒、萬向德農等企業排隊審定的新品種都是此類精準的小品種。
在各省級品種審定種植試驗測產田中,高產攻關田也能達到4000~4500斤/畝,已經追上了北美的高產攻關田。
雖然這些品種裡面多少都帶有天玉1號的基因,但這依然算是整體實力的提升。
這意味著國內玉米單產還將迎來一個小跳步。
此外,天玉8號也還有潛力可挖。
這些,只是瞿陽和嚴群信心的來源之一。
三大主糧的另外兩個小麥和水稻也同樣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小麥和水稻種子的商品化率都不如玉米,基本沒有任何農戶會自留玉米種,但小麥和水稻不一樣。
尤其是小麥種子,商品率長期在50%~70%徘徊,部分農民,乃至合作社等種糧大戶都在使用自留種。
小麥以自交品種居多,在以前的農村種地的時候,如果哪一年農戶購買了產量高、品質好的麥種,能留種2-3年,如果是鄰居家有了好品種,也會拿著自家的小麥去換種。
所以,一般小麥豐收的年份,小麥自留種比例會大幅提高,有時商品種子使用率甚至不到50%。
這加大了小麥種子的推廣難度,也同樣阻礙了天麥1號和小麥全優生的推廣。
天麥1號上市了六年,小麥全優生也是推廣的第三年。
靠著天禾的田間營銷推廣體系,天麥1號的推廣面積一直維持在800~1200萬畝之間。
對於一個高筋小麥品種來說,已經是極優秀的單品,但自留種思想也影響了其上限。
小麥全優生就不一樣了,其推廣面積今年已達2500萬畝!
這讓天禾在國內小麥種子的市占率達到了10%。
兩年前,天禾小麥種子業務營收只有2億元,但今年小麥的營收預估大概在12~13億元。
在國內鬆散的麥種市場下,這已經是一個優異的成績,天禾也成了國內最大的小麥種子供應商之一。
但小麥全優生的潛力才展現出來。
這三年裡,小麥全優生是撒網式推廣。
其以卓越的產量和廣泛的適應性在眾多麥種品牌中脫穎而出,種植區域已遍布黃淮冬麥區7省。
這三年裡,小麥種植戶的經歷也不一樣。
前年魯省遭了洪災,東北遇旱,小麥普遍減產,小麥全優生的高產則顯得鶴立雞群。
去年小麥普遍豐產,小麥全優生依然有優勢,只是銷量依然受到了自留種影響。
今年北方出現了春旱,尤其是豫省,小麥受旱情影響,減產嚴重,全省小麥單產降到了近幾年最低的366kg/畝。
但夏收的時候,在焦作有一片7000畝的小麥卻顯得特別耀眼,畝均產量依然突破了500kg。
比全省平均產量高出了134kg。
這件事情當時有不少媒體都進行了報導,焦作富農合作社和小麥全優生也名聲遠揚。
天禾內部也對一個叫小於的技術員進行了表揚。
聽說其為了幫富農合作社緩解春旱,在二月份時,給富農合作社想各種辦法,跑前跑後。
雖然不一定有效,但富農合作社的理事長金凱強打出了天禾小麥全優生的招牌。
這說明其和客戶的關係很融洽,其推薦富農在下一茬播種的大豆,也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天禾自然要對他嘉獎。
而今年除了豫省,黃淮北、黃淮南、東北等冬小麥產區的種植戶也出現各種高產戶。
畝產突破500kg的處處有,甚至也不乏600kg,乃至700kg的高產田。
在高產攻關田上,天禾種業科學院也小試牛刀,讓『小麥全優生』的畝產達到了865kg,一舉打破塵封10年之久的華夏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並且還將這個記錄拔高了近100kg。
魯省農科院培育的『濟麥22』,在這一年測產時單產達到了789.5kg,但依然黯然失色。
但天禾更在乎的是大田種植和市場價值。
黃淮七省,大部分省份的小麥平均單產都還在400~450kg,一遇到自然災害,如豫省今年就跌到了366kg。
但在小麥全優生推廣面積比較大的地市,有好幾個城市全市的平均產量突破了500kg,最高的甚至達到了580kg。
瞿陽和嚴群整合了這些數據,全國小麥播種面積大約3.34億畝,小麥全優生只占了不到8%。
只以黃淮七省進行測算,七省冬小麥播種約2.65億畝,也只占9.43%。
黃淮七省平均單產按高了估450kg,小麥全優生的實際單產潛力是700kg/畝,但這裡只以550kg計算。
小麥全優生每在黃淮七省的推廣提高1個百分點,也就是265萬畝,全國小麥產量就要增加26.5萬噸。
只需提高37.7%的市占率,黃淮七省的小麥產量就將增加1000萬噸。
如果以650kg計算,就是2000萬噸。
這其中的產量增幅是極為可觀的。
然後是水稻。
這是天禾的薄弱項,僅有天稻22和天埂鹽1號兩個主打品種。
天稻22是追求口感的常規品種,產量不高,推廣面積也不大,好在天埂鹽1號在提高鹽鹼地水稻產量上做出了貢獻。
而且水稻是國內育種界的強項,在世界上也是拔尖的一批。
即使自然發展,單產提高的速度也是可觀的。
最後是薯類,隴中定西的馬鈴薯組培工廠也做出了些成績。
嚴群這一說,就是大半個小時過去了,期間其還給每人發了一份資料。
等其陳述完後,在一旁聽著的幾人早已在A4紙上圈出了一個個數據,姿態不一,但也總算了解了增產的信心來源。
「失策了啊。」高德感嘆一聲,「開會的時候該叫上你們。」
苗一封搖了搖頭,心裡不知是遺憾還是失落,「調研時,瞿總還在國外,嚴總也長期在制種基地,想叫也找不到人啊。」
陳燕秋心裡也萬分感慨。
作為一個新加坡人,同時又在嘉吉幹了十來年的糧食分析師,對各國的糧食產量數據也比較清楚。
在他的印象里,過去老美的玉米平均單產是華夏的近兩倍,小麥、馬鈴薯、大豆等產量也是大幅領先。
如今玉米和大豆已被反超,小麥和馬鈴薯也快被追趕上了。
這種發展速度就如同華夏經濟在這三十年裡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般,同樣將會讓世界為之震撼。
祁子文坐在椅子上埋頭整理著筆記,瞿陽則悠哉悠哉的在喝茶。
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中,郭陽開口道:「嚴總說的這些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畢強不在,不然還可以再多說點。」
「夠了,夠了。」高德這會兒已經想通了,「北部灣港口第一期工程規劃3個泊位,我建議5萬噸、10萬噸、20萬噸級各一個。」
這下輪到陳燕秋和苗一封詫異了一瞬,變臉還真快,甚至還提了一個20萬噸。
「這不是重點。」
郭陽沉聲道,北部灣港口的投資是衝著走向世界去的,有沒有這回事他都會要求上大噸位,他在乎的是信心,以及戰略目標一致。
不論是苗一封,還是高德代表的嘉禾糧油,長期接觸的都是偏向外資的對手。
這些人傳播的信息要麼是國內糧食進出口平衡,要麼就是國內糧食消費增長大於產量增長,最後還是要做出取捨,進口大豆。
再加上最近的輪作休耕政策,苗一封和高德等人也因此被影響到了。
另外,也與嘉禾糧油信息化平台並沒有納入天禾的種子信息有關,這點還要斟酌。
拍了下桌子,郭陽提氣振聲道:「嘉禾要始終有自己的判斷和戰略定力,不要受外界干擾和影響,四大糧商的判斷就一定準嗎?」
「要記住,這是我們的地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