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61個國家王牌部隊內幕> 六、美利堅之劍——海軍陸戰隊第1師

六、美利堅之劍——海軍陸戰隊第1師

2024-08-07 19:13:38 作者: 李慶山、楊毅
  美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軍事大國,早在建國之初就建立了海軍陸戰隊。200多年來,這支部隊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為美國的世界霸業打下一片片江山,發展成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侵略兵團。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這個集團中最傑出的成員,在美陸戰隊各師中,它不僅歷史最悠久,而且參戰最多、戰功最大、獲獎最多,同時傷亡也最重。數十年來,它在世界軍事舞台上頻頻露臉,名聲遠播全球。

  對於中國來說,美海軍陸戰隊1師的名字是不陌生的。在美軍海陸空所有部隊中,陸戰1師是與中國人「打交道」最多、「交往」時間最長的部隊。它兩次入侵過中國(1900年、1945~1949年),對中國人民犯下累累血債。50年代初又在朝鮮與中國軍隊交手,大敗而逃,成了新中國軍隊的手下敗將,在其歷史上寫下了第一筆失敗的記錄。血戰瓜島

  陸戰1師組建於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41年2月。但它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1846年,美軍在陸戰隊部隊中組建了一個新的團,用以實施當時正逐漸擴大的海外征服戰爭。這個團就是以後的陸戰1團的前身——老陸戰1團。該團建成後,隨即參加了一連串的海外侵略戰爭:19世紀80年代兩次侵略墨西哥戰爭,1898年美西戰爭,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1906~1909年侵古戰爭,1914年入侵墨西哥,1915年侵駐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美軍又擴編了一批陸戰團,其中一個是陸戰5團,1914年組建於墨西哥;一個是陸戰7團,1917年組建於本土。5團建成後曾侵駐海地,1917年與陸戰6團合編為陸戰4旅赴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獲法國政府嘉獎,戰後侵駐尼加拉瓜。7團建成後長期侵駐古巴。

  1941年,歐洲戰場風聲日緊,太平洋上空也戰雲密布,羅斯福政府決定擴充美軍以備不測。在這一背景下,2月份,海軍以陸戰1、5、7三個團為班底,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勒熱那兵營正式組建成陸戰1師。

  部隊組建後,尚未捏攏成形,日軍就在1941年12月7日以突襲珍珠港為開端,打響了太平洋戰爭。兇猛驃悍的日軍一路挺進,席捲東南亞,勢如破竹,美英軍隊節節敗退。1942年2月,日軍從東南亞乘勝向西南太平洋深處推進,進入澳大利亞北部外海的島鏈群。它首先占領了島鏈西段的新不列顛和紐幾內亞,然後繼續東進,5月初占領了中段索羅門群島中的圖拉島。之後,它又瞄上了圖島南面的一個無人小島——瓜達卡納爾島(同屬索羅門群島),於5月上旬派出一支小分隊和工程隊上島,著手修建機場,為進一步擴大封鎖和日後進攻澳大利亞的前進基地打下了又一個重要基石。

  盟軍面臨的形勢空前嚴峻起來。

  美英軍事當局緊急磋商,認為不能再任敵妄為,坐以待斃,為保住澳洲這個盟軍在太平洋的唯一反攻基地,盟軍應主動出擊,奪回澳洲北面島鏈。

  反攻的突破口選定在瓜島,反攻日期定在7月底,反攻部隊為陸戰1師,行動代號是「口望塔」。

  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師長6月中旬接到命令時,毫無參戰的興奮,反倒愁眉緊鎖。他根本不知道瓜島所在何處,他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麾下的部隊尚散居在本土和太平洋中的薩摩亞,且大多為當年入伍的新兵。需要作的準備工作千頭萬緒,堆積如山。范德格里夫特在紐西蘭設下大本營,帶領他的指揮班子超負荷運轉起來,搜集情報、集中部隊、調教士兵、組織演習、裝卸物資,手忙腳亂忙了1個半月(日期後來推遲了1周)。7月30日,毫無把握、憂心忡忡的范德格里夫特帶著1.8萬人馬登上了開往瓜島的航渡艦隊。

  瓜島是一個長160公里、寬80公里的亞熱帶島嶼,島上山嶽縱橫,森林密布,散居著一些美拉尼西亞土著居民,基本上沒有現代文明的痕跡,可是現在,卻成了美日兩軍拚命爭奪的戰場。

  8月7日凌晨,瓜島和圖拉吉島南部海面上,黑壓壓的美軍艦隊突然發射出震天動地的炮火,瓜島戰役——美軍太平洋第一個反攻戰役正式打響。這一天,正是日軍計劃大舉進駐瓜島的日子。

  初上戰場的美國士兵們秩序井然地爬上登陸艇,奮勇沖向灘頭,第二近戰營衝上圖拉吉島,迅速控制了島上表面陣地,日軍2000人除23人受傷被俘外,全部戰死,師主力衝上瓜島。由於島上日軍多為工程修建隊、武器很少,因此美軍沒放幾槍就奪取了全島。日軍逃入密林中,留下堆積如山的糧食和補給品。

  范德格里夫特立即命令構築陣地、展開部署,並接手修建即將完工的機場,準備迎擊日軍的反撲。

  8月19日晚,日軍果然從瓜島西面的新不列顛群島拉包爾島大本營派出部隊,展開了第一次反攻。


  日軍旅團長市木大佐率一支1000人的部隊登上海岸,氣勢洶洶向機場殺來。陸戰1團沉著應戰,以準確猛烈的機槍火力打得日軍成片倒下。不甘認輸的日軍端著刺)J,狂呼亂叫著又一次次地衝上來,結果重蹈覆轍。

  次日拂曉,市木只剩下了幾百人,被迫退守到密林中。陸戰1團出動坦克進行圍剿。坦克橫衝直撞,碾壓日軍,履帶上鮮血淋漓。黃昏,市木退到海灘,在一面血染的太陽旗下剖腹自殺。

  日軍參謀本部把收復瓜島定為主要戰略目標,從各個方向調來兵力。9月3日,川口將軍率3000人上島。12日,發起第二次反攻。

  川口主力2000人撲向機場北面的一個可控制機場地區的制高點。日軍士兵有節奏地拍著槍托,大喊:「美國大兵明天就死!」「美國大兵明天就死!」分成6批,一撥接一撥地往山頭衝擊。守軍埃德森的第二近戰營僅有400人,他們以猛烈的火力掃向日軍;小股亡命的日軍突入陣地後,他們又一涌而上,用刺)9、匕首、鐵鍬、拳頭與之展開殘酷的肉搏。一夜之間,他們打退了數次集團衝鋒。第二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日軍退回到了山下的森林中。美軍陣地前留下了600多具日軍屍體。

  這座山頭因此得名「血嶺」!

  9月15日,陸戰7師增援部隊上島。29日,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上將乘B-17轟炸機飛抵這裡,為官兵們授勳打氣。10月12日,第一批陸軍增援部隊也開到。羅斯福總統指示:「務必儘可能將各種武器運往那個地區,以守住瓜島。」

  日軍也在加緊增兵,大本營下達死命令:「全世界都在注視著這場戰鬥,如果失敗,就別想生還!」

  10月23日,在經過連續一周的空襲後,日17軍軍長百武將軍率2.2萬人發起了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其精銳仙台師團直撲「血嶺」。24日晚,日軍偷偷摸摸爬向美軍陣地,抵近時他們突然用英語大罵起來:「為天皇討還血債!海軍陸戰隊見鬼去吧!」陸戰隊員毫不客氣地回罵:「為富蘭克林(羅斯福)討還血債!讓該死的天皇見鬼去吧——開火!」

  陸戰隊手中的槍炮怒吼著噴出密集的火舌,日軍成群結隊地倒仆在地。黎明時分,進攻的潮水終於退落下去,陣地前再次堆起了如山的日軍屍體,多達1000具。入夜,陸戰隊打退了日軍又一輪衝擊。兩天中,仙台師團付出了死亡2500人的代價,卻沒能前進一步,在它的歷史上遭受了第一次失敗。川口將軍聞報後哀痛不已,說:「好象割了我的腸子!」

  12月份,新銳部隊源源繼續開到,激戰4個月、已疲憊不堪的陸戰1師奉命退出戰鬥,他們傷病減員已達7800人。范德格里夫特看著滿身塵土、滿臉胡茬的部下,激動地說:「4個月前的今天開始的這場戰鬥,通過你們的努力,已經成功地挫敗了敵人在太平洋的重要目標。」

  1943年1月,日軍被迫將殘兵敗將全部撤離瓜島。此役,他們共陣亡5萬人(包括海、空戰),美軍贏得了這次戰役的最後勝利,由此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日軍將領悲痛地承認:「毫無疑問,隨著爭奪瓜島戰鬥的結束,日本的失敗可以說是在劫難逃了。」

  此戰的勝利雖然最後是在其他部隊手中實現的,但是,戰史學家公認:「有資格享受這一赫赫戰功的,當首推范德格里夫特的海軍陸戰隊。」

  戰後,陸戰1師獲以總統名義頒發的「優異部隊」獎,成為第一支獲此殊榮的美軍部隊。

  攻占沖繩

  瓜島戰役後,美軍在太平洋發起了持續兩年多的戰略反攻。美採用「跳島進攻」戰術,有選擇地攻占日占島嶼,對其他島嶼則圍而不打,從而挫敗了日軍層層堵截、死纏爛打的企圖,加快了進攻速度。

  美軍首先在1943年年內控制了澳洲北面島鏈,然後在1944年把戰火燒向中太平洋,接連奪取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重要島嶼。1945年推進到日本外圍。4月,美軍集中7個師18萬人、50艘艦艇、1000架飛機,對日本西南560公里處、有「日本國門」之稱的沖繩島發起大規模進攻。

  陸戰1師在參加完瓜島戰役後也加入了北進反攻攻勢,先後在1943年12月和1944年9月參與攻打新不列顛和帛利琉島。這一次再度出陣,擔任登陸集團主力。

  4月1日8時30分,陸戰1師與陸戰4師在島西岸日軍防守薄弱的羽具歧灘上陸,兩棲車輛開上灘頭,迅速奪取了四周陣地。日軍幾乎未作抵抗,登陸出奇的順利。由於當天正是愚人節,美軍士兵不由得暗暗起疑,懷疑這會不會是日本人開的—個險惡的玩笑。


  事實果真如此。守島指揮官牛島深知自己力量不及對手(10萬對18萬),硬抗吃虧,就針對島北部平坦、南部多山且設有古城牆工事的特點,採取「誘敵深入」戰術,棄外守內,棄北守南,誘美軍至南部山區,與之決戰。

  陸戰1師上陸後,先向東推進到東海岸,再左轉向北,於10天後全面占領島北部,一路上他們仍未遇到像樣的抵抗。

  然而,向南推進的陸軍卻遇到了中島部隊的頑強抵抗,戰鬥在南部山區激烈爆發。美軍一連數日連續進攻牛島在首里城堡的防線,結果均被兇猛的炮火打回,死傷累累。4月13日,羅斯福總統病逝。消息傳來,日軍欣喜不已,用飛機在美軍陣地前投下一張張題為《美國的悲劇》的傳單,上面寫道:「導致你們領袖死亡的可怕損失還將在這個島上使無數人成為孤兒。」

  兩個星期過去了,南線進攻始終沒有進展。在此關頭,指揮部將陸戰1師調來南線,接替已傷兵滿營的27步兵師。

  4月23日,尼米茲上將親自上島指揮戰鬥。美軍發起新一輪攻勢,終於在日軍外圍防線中打開了缺口,逼近首里城堡主陣地。

  5月8日,在遙遠的歐洲,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美軍一片歡呼,海上艦隊以每艦向日軍發射三炮的方式慶賀這一勝利。

  陸戰1師與友鄰部隊步步迫近首里城堡,21日,在傾盆大雨中發起總攻。儘管瘋狂的日軍士兵身綁炸藥,沖向美軍坦克輪下,但仍擋不住美軍的攻勢,牛島終於放棄城堡,撤向後方。5月30日,陸戰隊員登上了這座中世紀城堡的殘垣廢墟。

  在這期間,美日兩國海軍在沖繩附近海面連連展開惡戰,日軍慘敗,著名的「大和號」巨艦即在此戰中葬身海底。

  牛島率殘部退到島南端的山崖和洞穴里,美軍全面清剿,噴火坦克把成群的日軍燒死在一個個洞穴里。

  6月22日凌晨4時,在距美軍陣地30米的一個山洞裡,牛島換上嶄新的軍禮服,理過發,喝下一杯威土忌酒,然後坐在草蓆上用匕首剖腹自殺。

  7月2日,尼米茲宣布戰役結束。這一仗,日軍戰死10.7萬人,其中埋在山洞裡2.7萬人,被俘1.07萬人;島上居民死傷7.5萬人。美軍方面也陣亡7300人,受傷3.1萬人,損失之大,在美海軍交戰史上前所未有。據稱,這一結果對美國日後作出放棄登陸日本本土,而轉用原子彈轟炸的決策有很大影響。

  戰後,邱吉爾致電杜魯門,表示祝賀,稱爭奪沖繩島這一史詩般的戰鬥將列入「軍事史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之列」而留傳百世。

  9月2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陸戰1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共參加4次登陸戰役,作戰300天,傷亡2萬餘人,是陸戰隊中傷亡最多的師。

  突襲仁川港

  日本敗降後,陸戰1師迅即於9月間開到中國,侵駐青島、北京、天津和唐山等地,積極援助和配合國民黨軍隊進逼中共解放區,製造了「平安事件」。1948年,該師士兵在北京強姦北大女學生沈崇,釀成轟動一時的「沈崇事件」。1949年5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向全國勝利進軍的形勢下,他們撤出了中國,回到本土基地駐紮。但不久即又返回遠東,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發生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韓戰。

  朝鮮是東北亞大陸由北往南伸向太平洋的一個半島,呈西北一東南走向。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二戰後贏得獨立,美蘇軍隊分別進入北緯38度線南北受降。不久,半島上出現了南—北兩個對立的政權,形成了分裂局面。1950年6月25日,南北雙方發生內戰,北韓人民軍大舉反攻,勢如破竹,南韓軍隊節節敗退,面臨徹底敗亡之勢。

  杜魯門總統大驚失色,將這一事件看成是「共產主義向全球擴張的前奏」,立即決定實施大規模軍事介入,韓戰由此變成一場大規模的國際衝突。

  美軍首先出動海空軍入朝助戰,但無濟於事。28日,南韓首都漢城被攻占。30日,杜魯門下令派地面部隊參戰。

  陸戰1師在7月1日接到出征命令。當時,部隊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裁減,僅剩下一半兵員,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以陸戰5團為骨幹,組建成第一暫編旅,於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本德萊頓兵營出發趕往遠東。

  8月初,1旅到達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釜山,此時,整個戰局已經十分險惡。從7月初開始,已經有數支原駐遠東的美軍陸軍師入朝,但仍無法阻擋住朝鮮人民軍強大的南進攻勢,24師師長迪安少將還被抓了俘虜。7月中旬,美第8集團軍和南韓軍被擠壓到了釜山地帶,他們掘壕固守,苦苦掙扎,拚命想保住這塊最後的立足之地。經過苦戰,雖暫時穩住了戰線,但仍無法擺脫被趕下大海的惡夢。


  1旅的到來,使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稍稍鬆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陸戰隊兵員素質高,戰備狀況好,臨戰狀態「比陸軍強得多」。他立即將1旅派到釜山防禦圈的左翼參加防守。

  1旅果然不負所望,參戰後很快就止住了人民軍的攻勢。固城一戰,打退了一支進攻部隊,贏得了美軍自開戰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8月17日,1旅又奉命對已突破釜山外圍屏障洛東江的人民軍進行反擊,在空軍和炮兵強大火力的支援下,他們在五峰嶺一帶與對方連日激戰,雙方都出動了坦克,最後迫使人民軍後撤。

  9月上旬,美軍憑藉優勢火力又連續擊退了補給不足的人民軍發起的5次大規模進攻,守住了釜山環形陣地。

  陸戰1旅參戰1個半月,表現甚勇,為第8集團軍保住釜山立足點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這僅僅是陸戰1師在朝鮮奏響的一支小小的前奏曲。它很快就演出了一幕更「精彩」的活劇。

  美軍剛剛介入之初,總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心裡就在醞釀著一個險惡的反攻計劃:利用朝鮮人民軍主力90%都集中在南部的形勢,在半島中部西海岸實施登陸,攔腰一)》。斬斷人民軍細長脆弱的補給線,合圍其於半島南部,徹底扭轉戰局。他力排眾議,決定把登陸地點選擇在沿岸海堤高(4.5米)、海潮落差大(6-9米、世界第一)、有外島(月尾島)屏護、被專家一致認為「最不適合登陸」,但距漢城僅32公里的有極大登陸價值的仁川港。在選配登陸部隊時,他指名道姓地提出:「給我派陸戰1師。」

  陸軍占上風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一向對驕狂傲慢的陸戰隊多有不滿,不希望再給他們一個「出風頭」的機會。他們以種種理由搪塞,拒絕了麥克阿瑟的請求。

  麥克阿瑟怒氣沖沖地發去電報再次請命,參謀長聯席會議被迫作出了讓步。

  史密斯師長接到命令時,他手上剩下的兵力不足一個團(1旅已赴朝),他同代理師長鮑澤上校等人四處搜羅人員裝備,在短短10天中,奇蹟般地湊齊了兩個團人馬,8月12日,登船開往日本的前進基地。

  9月初,從本土開來的部隊同史密斯與陸軍吵翻了臉才要回的陸戰1旅會合,向麥克阿瑟報導。

  9月16日凌晨,搭載陸戰1師的運輸艦連同巡洋艦、火箭發射船隱蔽駛抵仁川海面。5時45分,艦隊與航空兵開始實施兇猛的火力準備,數萬發炮彈、火箭彈、炸彈飛向仁川港及其外圍制高點月尾島,把這兩處地方變成了火和煙的世界。炮火中,陸戰5團3營換乘登陸艇,悄悄駛向月尾島。

  6時33分,炮火停止剛過4分鐘,第一撥部隊踏上了月尾島海灘。c連徑直衝向島上最高的無線電高地。25分鐘後,他們把一面美國國旗插上了山頂,接著第二撥、第三撥部隊陸續上島。他們遇到守軍的頑強抵抗,I連在靠近守軍設在一個懸崖下的炮陣地時,突遭一陣雨點般的手榴彈襲擊。他們派出一名翻譯喊話要對方投降,結果對方報之以更多的手榴彈。連長叫來推土坦克,用土石把這些英勇不屈的敵人全部活埋在懸崖深處。

  上午8時,月尾島抵抗的槍聲全部停止下來。

  下午5時左右,陸戰5團1、2營和陸戰1團趁漲潮沖向仁川港,迅速在紅、藍海灘上陸,接著攻向仁川市區。朝鮮人民軍對美軍在此登陸估計不足,僅部署了1600人,無法阻擋美軍優勢兵力、火力的進攻。入夜,陸戰1師已全面奪取了仁川。

  次日,陸戰1師沿仁川—漢城公路向東推進,殺向漢城,沿途與數支開往仁川增援的人民軍發生激戰。26日凌晨,1團和5團經過激戰,沖入城區,之後經過2天清剿戰鬥,消滅了城內抵抗的人民軍,奪回了2個多月前失守的漢城(麥克阿瑟曾迫切希望在朝戰爆發第3個月的25日奪回)。

  在此前後,固守釜山防禦圈的第8集團軍發起了反擊,腹背受敵的朝鮮人民軍為保存有生力量,大舉北撤。

  朝鮮戰局急劇逆轉。

  侵朝美軍中傷亡最重的師

  9月中旬以後,以美軍為首組成的「聯合國軍」氣勢洶洶地向北進擊。10月1日,南韓軍率先越過三八線。10月7日,美軍也開始越過三八線。10月19日,美軍騎1師和南韓軍第一師占領朝鮮首都平壤。戰火疾速向整個朝鮮北半部蔓延,麥克阿瑟情緒振奮,口出狂言,妄稱要在感恩節(II月23日)前結束戰事,占領整個朝鮮,飲馬鴨綠江。

  陸戰1師於10月13日從仁川上船。繞行至朝鮮北部東海岸的元山港上陸,加入東路集團美10軍,與西面相距80公里的第8集團軍並行向北進攻。就在他們到達元山北面的咸興,準備發起進攻行動的時候,前方傳來了中國軍隊已經進入朝鮮的消息。


  10月30日,麥克阿瑟的副手、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將軍飛來前線,命令陸戰1師從咸興出發,即刻到達北面100公里山區中的長津湖水庫,然後從西面繞過水庫,繼續向北推進100公里,直插鴨綠江。

  陸戰7團奉命擔任先鋒。進攻發起前夜,利茲伯格團長告誡他的部下準備同中國人戰鬥,說「這場戰鬥的結果將在世界產生反響」。

  10月31日,7團踏上那條由泥土和礫石鋪成的狹窄小徑向北進發。他們一路無事,推進了30餘公里,11月1日到達山區邊緣的煙臺峰、龍水洞一線。在這裡,他們終於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中國軍隊,打響了與中國軍隊交手的第一仗。

  7團在空軍的支援下,向中國軍隊據守的山頭髮起了兇猛的進攻,但遭到極其頑強的阻擊。伊賽連兩個排在沖向一個山頭時,被一陣「前所未見的密集手榴彈火網」炸得暈頭轉向,狼狽退回。2營包紮所被一名中國狙擊兵一氣打倒了6名官兵。黃昏時,中國軍隊突然主動撤離。11月4日,7團在40輛坦克支援下,進入山區盤山公路,向北推進到真興里,再次遭到強大的火力阻擊。可不久中國軍隊再一次神奇地從戰場上撤走,在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官兵們的情緒又高漲起來,看來中國軍隊也不過如此!史密斯師長認為,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

  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部也認為中國軍隊雖然已介入,但「不是一個不可侮的力量」,命令第8集團軍和10軍按原定路線繼續北進。

  11月10日,陸戰1師奉命由真興里繼續北上。此時,朝鮮北部已進入隆冬季節,氣溫降到零下16度。天寒地凍,汽車發動不著,步槍拉不開栓,士兵手指麻木,鼻子發白,皮膚青紫,腳趾烏黑,苦不堪言,鬥志頓減。阿爾蒙德不斷催促陸戰1師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但史密斯卻越來越小心謹慎,他憑著直覺,感覺到部隊已處在一個相當危險的境地中,左翼空空蕩蕩,後方唯一一條通向咸興的道路狹窄崎嶇,他極易遭到致命的側翼攻擊,況且已不斷有情報表明他的前方有中國軍隊在運動。因此,他一再抗拒阿爾蒙德的命令,始終小心翼翼地前進,同時派人修好後方的公路,為自己準備了後手。11月24日,部隊未遇抵抗,到達長津湖水庫附近,7團和5團分別占領了西面的柳潭裡、南岸的下葛隅里以及兩地之間的新興里。與此同時,美7師推進到了水庫東面。他們的下一步任務就是要從水庫出發,殺向鴨綠江。他們完全沒想到,一場巨大的災難正悄悄向他們襲來。

  實際上,11月初中國軍隊在美軍面前的主動撤退並不是「怯戰敗走」,而是一個「誘敵深入」之計,就在東西兩路美軍得意洋洋向北推進的時候,幾十萬中國軍隊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擺好了陣勢。東面第9兵團的12個師秘密推進到了長津湖水庫的北面和西面,其中27軍數個師就埋伏在陸戰1師的正前方和左前方。

  25日,中國軍隊首先在西線發起反攻。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第8集團軍迅速崩潰。東線美軍不明底細,還在繼續推進。27日,天空普降大雪,氣溫降至零下30度。7團出擊占領了柳潭裡周圍環形分布的小山。晚10時,長津湖一帶突然響起了驚天動地的槍炮聲:中國軍隊的東線反攻打響了。

  兇猛的打擊首先落在駐守柳潭裡的5團和7團頭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吹響尖厲的軍號,在雪地里突然躍起,一邊扔著手榴彈一邊衝上來。柳潭裡北、西、南三面小山上的美軍同時遭到攻擊。7團士兵據守山頭,拚命抵抗,打退了多次進攻,但中國軍隊緊接著又發起更堅決的衝擊。北山1282高地,中國軍隊突人了陣地,與美軍展開了血腥的白刃格鬥,菲利普斯連長兩眼血紅,撿起一支步槍往雪地里一插,怒吼一聲「我他媽的就守在這!」但隨即被亂槍打死。他的連只剩下了不足10人,中國軍隊完全占領了1282高地。當夜,東山1240高地也被奪走。(第27集結尾)

  在柳潭裡東南面,7團2營的福克斯連把守著德洞嶺,此地位於柳潭裡和下葛隅里之間,控制著連接兩地的主要道路。當日午夜過後,長於穿插包圍戰術的中國軍隊向這裡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試圖切斷柳潭裡5團和7團的退路。志願軍士兵爬近山頭,把兩枚一組裝在襪子裡的手榴彈雨點般地扔過來,陸戰隊員抓起鐵鍬像擊壘球一樣狂舞,以擋開手榴彈,但仍有不少人被炸傷炸死。志願軍突入陣地,雙方展開徒手搏鬥。福克斯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制止住了這一次攻勢。但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彈藥也將告罄。

  麥克阿瑟終於意識到他的一隻腳已踏進了一個巨大陷井的邊緣。28日夜,一紙急電飛到了下葛隅里陸戰1師的司令部。命史密斯把部隊從柳潭裡撤回到下葛隅里,並準備向沿海他們在1周前出發的地方「前進」。手下參謀驚叫起來:「我的天,這行動計劃該怎麼做,我從未想到陸戰隊會參與退卻。」史密斯極不願意聽到「退卻」這個詞,「退卻?見鬼去吧!我們不過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


  史密斯的話並沒有全錯,當柳潭裡的部隊在30日開始全面後撤時,確實是展開了一場艱難無比的「進攻戰」,中國第9兵團發現獵物要跑,便派出部隊,插向美軍後撤道路兩旁的山嶺上進行圍堵。利茲伯格派1個營在道路兩側攻占掩護陣地,餘下人馬或乘坐汽車,或徒步,以坦克和大炮開道,沿公路南下,且戰且退,炮兵每前進900米就停下來發炮射擊。一路上頻頻與中國軍隊發生混戰,雙方在沿途每一條山脊、每一個高地上反覆角逐爭奪。在德洞嶺,福克斯連連日鏖戰,死傷慘重,兩名士兵因恐懼而神經失常。但他們及時得到了空投補給物資,補足了彈藥,同時得到了戴維斯營的增援,總算保住了這個咽喉要道。海軍航空兵的飛機從海上飛來,不分白天黑夜地轟炸,把上百噸炸彈和凝固汽油彈傾瀉到志願軍陣地,使其罹受重大傷亡。在一次戰鬥中,海盜式轟炸機對志願軍占領的一條山脊整整轟炸了25分鐘,把山頭炸成一片火海,使之成為「世界上最無用的地皮之一」。駐守下葛隅里的1團也及時派出部隊北上接應。

  12月1日晚7時,5團、7團首批人員終於到達下葛隅里郊區。他們困頓疲憊,狼狽不堪,大衣、鋼盔、眉毛、鬍鬚上掛滿冰霜,強瞪著驚魂未定的雙眼,輕傷員相互攙扶,呲牙咧嘴地邁著沉重的步伐,M-1步槍七歪八斜地吊在身上。隨行的汽車裝滿昏迷不醒的重傷員,有的人乾脆被綁在汽車散熱器上,凍得像一塊塊堅硬的木板,身上滿是還未凝固便凍結成一團的粉紅色血塊。

  從柳潭裡到下葛隅里僅21公里路程,可他們卻足足爬行了3天!

  戰史學家評論道:「在陸戰隊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如此悲慘的艱辛和困苦。這簡直是一次地獄之行。」

  史密斯手忙腳亂地指揮部隊開始第二階段後撤。他利用剛建成不久的簡易機場,把本部隊和從長津湖東岸敗退下來的步2師的傷員空運回後方,但很快發現有不少步兵輕傷員裝成重傷員矇混上機,氣得他不得不實施重傷員「資格檢查制度」。與此同時,神通廣大的空軍又及時給他空投了大批彈藥和補給。

  12月6日晨,陸戰隊鑽人大霧瀰漫、冰雪覆蓋的山道,從下葛隅里南撤,又一次開始了令他們毛骨聳然的歷程。他們穿過一段數公里長的「火地獄溪谷」,到達古土裡。在古土裡以南5公里處,他們被一道8米寬的深溝擋住了去路,幸運的是,空軍趕來投下8條鋼樑,使工兵及時架好了一座新橋。10日凌晨,先頭部隊終於到達山區內緣的真興里。

  在這段路程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死死咬住陸戰隊不放,頑強兇狠地追打,不顧陸戰隊猛烈的火力,一次次沖向前來,「其視死如歸的精神令陸戰隊肅然起敬」。多虧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掩護,才使得陸戰隊一次次地逃出了滅亡的威脅。

  12月15日,官兵們沿平原公路經咸興到達東海岸的興南港,此時他們已精疲力竭,個個蓬頭垢面,不少人還穿著因腹瀉而沾滿了糞便的髒褲子。大難不死的各路殘兵敗將匯成一股,在興南附近擋住了尾隨跟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聖誕節前夜,他們全部乘船南逃,上演了又一出「敦刻爾克」大敗退。

  長津湖一戰,陸戰1師自己統計傷亡了4418人,另還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蒙受了它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慘敗。許多年過後,師作戰處的鮑澤上校還心有餘悸地說,幸虧中國人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和通訊設備,否則,他們決不會逃離長津湖,「陸戰1師不過是僥倖生還」。

  在此以後,陸戰1師一直轉戰在半島中部一帶,作為「聯合國軍」主力,參加了多次重大攻防戰役。1951年4月26日,史密斯師長離任前,南韓總統李承晚授予他一枚銀星二等勳章。1953年3月,陸戰1師被調至戰線西段參加阻擊中朝軍隊的「春季攻勢」,防守「內華達」高地群。3月26日,志願軍發起猛攻,駐守「雷諾」高地的陸戰5團1個排全被堵死在坑道里,陣地失守,「貝加斯」高地同時也被攻占。隨後4天中,陸戰1師對兩個高地展開瘋狂反撲,共傾瀉10.4萬發炮彈、7000發坦克炮彈和210噸炸彈,把兩個高地炸成一片沙丘,最後僅奪回了「貝加斯」高地。5月份,部隊死傷慘重,不得不將陣地移交給美25師,5月底「貝加斯」等幾處陣地又在土耳其旅手中丟失。7月27日停戰時,「內華達」高地群劃到了軍事分界線以北。陸戰1師極不情願地以又一次失敗結束了在朝鮮的全部戰事。

  在4年戰爭中,陸戰1師參加重大戰鬥近10次,傷亡達3萬,是侵朝美軍中傷亡最重的師,其嚴重程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逞威」太平洋

  韓戰結束後,陸戰1師返回本德萊頓兵營,擔任海軍陸戰隊戰備值班師,充當美國在海洋,尤其是太平洋實施軍事擴張的戰略機動部隊。該師在和平環境下,仍然長年堅持開展高標準、高強度的軍事訓練。該師選拔新兵時條件非常苛刻,標準高於普通陸軍,兵員整體素質較高,入伍後即接受全面嚴格的體能和技戰術訓練。部隊每年舉行一次射擊比賽,並廣泛開展各種業餘射擊活動,傾力培養「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根據韓戰的教訓,部隊特別注重培養官兵在各種複雜地形和氣象氣候條件下分散獨立作戰的能力,分別開設有寒帶作戰訓練中心和沙漠作戰訓練場,分期分批組織官兵輪訓,著力培養其雪地行軍、防凍救治、山地攀登、山地進攻、方位識別和沙漠地區生活作戰的能力。該師對軍官訓練給予高度重視,設有專門機構輪訓各級軍官,以提高其登陸作戰的組織、計劃和指揮能力。


  該師從1968年起實施戰備訓練演習制度,頻繁組織各種演習以檢驗技戰術及海上機動的訓練成果,營以下部隊每年進行演習幾十次,團和師一級每年也要組織1至2次,演習科目多、範圍廣、標準高,以提高海上機動和登陸作戰能力為核心。

  還在韓戰中,陸戰1師就多次以直升機運送部隊,初步嘗試了「空中機動」戰法。戰爭結束後,部隊繼續進行這方面的試驗和研究,從50年代後期開始,把直升機垂直登陸和空中機動作戰理論引入自己的戰術指導思想中,編成內加配了直升機,進一步提高了登陸攻堅能力,豐富了作戰手段。

  該師還特別重視進行所謂「光榮傳統」教育,每年新兵到隊,都要對他們大講特講部隊的輝煌「戰績」和「英雄人物」,以培養他們的優越感和自信心。(第28集結尾)

  針對部隊以太平洋為主要作戰方向的特點,該師長年保持對該地區地理和政情軍情的密切關注。1959年1月開始與駐沖繩的陸戰3師定期進行輪換,每年輪換6個營,以使官兵熟悉西太平洋地區的地形、氣候、水文情況,提高戰場適應能力,取得與當地國盟軍協同作戰的經驗。

  60年代,美國在與蘇聯的全球爭奪中,數次啟用了這支海上勁旅。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美軍調兵對古巴實施陸海空封鎖和進逼,陸戰1師5團奉命組成第五遠征旅,開赴加勒比海,準備對古巴實施軍事入侵。在此以後,印支半島形勢愈益緊張,陸戰1師明顯加強了叢林戰和反游擊戰演練,並頻頻舉行以鎮壓東南亞民族解放運動為背景的大規模演習,如1964年舉行的「冬夜」演習,就設想東南亞某「友好國家」發生「親共產主義革命」,聯合國干涉未果,陸戰1師應該國「合法政府」之邀出兵前往「援助」。

  1964年,越南戰爭爆發,陸戰1師很快捲入,在太平洋上又逞「雄威」。1965年8月,陸戰7團和第11炮兵團到達越南,次年1月和5月,陸戰1團和5團趕到,全師部隊合成一股,編入第三兩棲作戰部隊。

  在越戰中,陸戰1師主要在峴港及廣南省、廣信省和承天省一帶作戰,先後參加較大規模戰鬥近10次,自己統計打死打傷越人民武裝近萬人,但自己也多次被堅強不屈、英勇善戰的越南人民打得落花流水,遭受重大損失,傷亡超過1萬。1971年4月撤出越南,在太平洋上又栽一個大跟斗。

  最得意的作品

  海灣戰爭是陸戰1師在戰後打的第三場戰爭,也是它最為得意的作品。

  海灣危機爆發後,陸戰1師作為首批派出部隊,在9月上旬就漂洋過海到達了沙特。在它的戰鬥編成內,有5個陸戰團、1個輕型裝甲營和2個坦克營,及其他一些支援分隊。這5個陸戰團是赫赫有名的陸戰1團(「熊爸爸」特遣隊)、陸戰7團(「棒小伙」特遣隊)、3團(「芋頭」特遣隊)、陸戰3師的陸戰4團(「灰熊」特遣隊)、陸戰4師的陸戰11團(「國王」特遣隊),總人數超過2萬,配備M-60AI坦克110輛,各型裝甲車輛數百輛。陸戰5團編成第5陸戰遠征旅,配屬給海軍兩棲攻擊集團,在海上游弋,執行其他任務。陸戰1師與陸戰2師編成第1陸戰遠征部隊,部署在沙特北部,正對科威特方向,在侵科伊軍眼皮底下擺下了千軍萬馬。

  1991年1月17日,毀滅性的空襲行動先行打響,陸戰隊加緊準備發起地面作戰。2月10日,陸戰1師派出精幹的偵察小組潛入科威特,成功捕獲了一批伊軍俘虜,還繳獲了一些文件,進一步查明了當面敵情。這是美軍地面部隊第一次進入科威特。

  2月中旬,陸戰遠征部隊主力從駐地向北開進,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擺開了強大的進攻陣勢。

  陸戰隊的任務是擔任東集團主攻,在阿拉伯軍隊配合下,突破邊境築壘地域,消滅科境內伊拉克守軍,收復科威特。同時,他們要以自己強大的聲勢,造成多國部隊在此主攻的假像,吸引伊軍的注意力,為美7軍在中路的主攻拉開空檔。

  在西、中、東3個進攻集團中,陸戰隊是唯一從正面衝擊伊軍防線的部隊,任務十分艱巨。伊拉克自侵科以來,一直把科作為主要防禦方向,在北部部署了多達43個師、號稱擁有54萬人、4280輛坦克、3100門火炮、2800輛裝甲車的一支龐大軍隊,在邊境一帶構築了兩條築壘工事帶,第一條在邊界內側5 - 15公里處,與邊界平行設置,長240公里,縱深5-8公里,由雷場、鐵絲網、防坦克壕、沙堤、汽油火溝和火力點組成,取名為「薩達姆防線」。第二條在其後20公里處,除了同樣設置了雷場和壕溝外,還建有多個互相溝通、互相策應的沙漠要塞,每一個要塞裡面可駐紮3個連,配有輕重火器和坦克,外圍屏護以3-4米高、3-6米厚的沙牆。薩達姆堅信,伊軍憑著數量占優勢的人馬、豐富的沙漠作戰經驗和這些堅固的工事,定能擊敗不可一世的美軍,他發誓要把沙漠變成「血海」,讓美國大兵「躺在棺材裡回家」。


  2月23日夜,多國部隊飛機還在繼續轟炸伊科境內的目標,伊軍防區內爆炸聲隆隆,火光四起,伊軍士兵紛紛龜縮在工事內躲避轟炸。這時,由陸戰1師派出的兩支先遣隊神不知鬼不覺地越過邊界,潛入伊軍防區內。他們有條不紊地勘察地形,清除障礙,設置路標,開闢通道,「灰熊」特遣隊陸戰4團的一名參謀軍士手拿刺刀爬進雷區,冒著生命危險用手和刺刀插入沙地里探尋地雷,他邊探邊爬,狂熱地幹著,終於穿過了雷場,身後留下一條由兩排發光化學指示燈標出的前進通道。

  陸戰隊員手錶上的指針指向了24日凌晨4時,在這一瞬間,大地突然顫抖起來,成百上千條火舌從邊界的另一側和波斯灣海面上竄出,飛向伊軍陣地,響聲如雷,震耳欲聾,科威特南部沙漠頓時成了火的海洋。

  「薩達姆先生,該起床了!」先遣隊員抹了把臉上的汗,露出欣慰的笑容。

  「棒小伙」特遣隊陸戰7團作為全師的先鋒,率先撲向薩達姆防線。綿綿陰雨中,身穿全身防化衣、荷槍實彈、恍若外星人的陸戰隊員,沿著先遣隊員開闢的通道迅速衝出雷區,後續部隊開著裝有推土鏟、掃雷犁和掃雷耙的M60-AI坦克在雷區中開闢出更寬大的通道,工兵用M-154直列爆炸裝置引爆地雷,天亮時,寬闊的雷場中已出現了14條通道,戰鬥車輛隆隆駛入,魚貫通過。伊軍開始從他們第二防禦帶的工事中發射槍炮進行阻擊,陸戰1師的M60-A1坦克、裝有「陶」式反坦克飛彈的多用途高機動輪式車和重炮立即射出兇猛而準確的炮火,第三陸戰隊航空聯隊的AV-8B海鷂式垂直起降攻擊機也配合以猛烈的轟炸。伊軍被打得抬不起頭來,坦克紛紛中彈起火,3000名伊軍走出工事投降。

  陸戰1師以極小的代價成功地突破了「薩達姆防線」及其後面的第二條築壘地域,殺向科威特縱深,奪取了艾哈邁德傑拜爾機場,機場建築和工事中的伊軍全被肅清。

  左翼陸戰2師於5時30分發起攻擊,擴大了進攻銳勢。

  當天,第1陸戰遠征部隊全面衝垮了伊軍防線,楔人32公里,消滅伊軍3個師的主力,抓獲俘虜8000名。

  入夜,部隊停下來補充彈藥和燃料,CH-46和CH-53大型運輸機穿梭般飛來飛去,送來保障物資,運走成群結隊的俘虜。

  第二天天一亮,部隊恢復進攻。在布爾甘油田附近,伊軍糾集起一支坦克部隊向南發起反擊,雙方糾纏在一起,展開激烈的對射,陸戰1團的坦克和裝甲車排開嚴密的戰鬥隊形,在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AV-8B攻擊機的支援下,猛烈發炮射擊,伊軍坦克和裝甲車一輛接一輛炸成了火團,戰場上濃煙滾滾。幾小時後,伊軍全面潰散,一輛坦克大炮朝後,扯著白襯衣徑直開到團指揮所投降,戰鬥平息時,伊軍在戰場上留下了1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的殘骸,1500人當了俘虜。

  26日晨,陸戰1師和2師繼續分兩路並行北進,在抵近科威特市西南時,陸戰1師掉頭向東,前往占領科市南面的科威特國際機場。此時,戰場上空已被層層雲霧和油田燃燒放出的濃煙所籠罩,形同黑夜,能見度只有幾米遠,軍官們不得不打開手電研究作戰方案。

  部隊剛展開進攻,迎頭撞上伊軍共和國衛隊的一群T一72主戰坦克。飛機趕到準備提供火力支援,但視線被帷幛般的煙雲所阻,只好帶彈返回。這時,兩架陸戰隊的AH-1W攻擊直升機貼地飛來,飛行員以極其高超的技術,兩次駕機從輸電線下飛過,尋找目標,驚得地面人員目瞪口呆,大呼小叫。它們向T-72坦克發射「地獄火」反坦克飛彈,幾輛坦克頓時趴在沙漠中,再也動彈不得,車內竄出火焰和濃煙。

  陸戰1師逼近國際機場,守軍1個裝甲師依託工事拚死抵抗,陸戰隊以「熊爸爸」陸戰1團為中路,「棒小伙」陸戰7團為左翼,「牧人」第1輕裝甲步兵營為右翼,三箭齊發,突向伊軍陣地,展開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坦克會戰。海軍「威斯康星」號戰列艦用16英寸口徑巨炮連連射來每枚重近1噸的炮彈,AV-8B攻擊機和A/F-18攻擊機則超低空掃射投彈,機場內槍炮聲密集不斷,不時有伊軍坦克的殘體甚至是整個炮塔被炸飛到半空中。厚雲濃煙的遮蔽使機場能見度僅有幾碼遠,但先進的熱成像觀瞄儀,使陸戰隊員始終能準確地捕捉到目標。

  控制外圍陣地後,「牧人」特遣隊的裝甲車隊率先沖入機場內,逐一將頑抗的伊軍肅清。27日凌晨3時30分,最後一名伊軍被消滅,陸戰1師全面控制了機場。不到一天的戰鬥,他們擊毀了伊軍坦克250輛、裝甲車70輛,戰果驚人。至此,陸戰1師基本上完成了預定任務。

  在以後的一天裡,陸戰1師堅守在機場陣地上,並消滅了附近最後幾股伊軍殘餘,迎來了28日晨8時停戰時刻的到來。


  陸戰1師目前繼續駐紮在加州的本德萊頓兵營,保持3個步兵團、1個炮團的建制,M60-A1坦克正換裝成世界上最先進的M1-A1坦克。在美軍壓縮整編中,它被保留下來,編入太平洋司令部屬戰略機動部隊,繼續充當美國的海上尖刀。

  當前編成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編有數個陸戰團,具體是:

  第1陸戰團

  第1陸戰步兵營

  第2陸戰步兵營

  第3陸戰步兵營

  第5陸戰團

  第1陸戰步兵營

  第2陸戰步兵營

  第3陸戰步兵營

  第7陸戰團

  第1陸戰步兵營

  第2陸戰步兵營

  第3陸戰步兵營

  第11陸戰團(炮兵團)

  第1炮兵營

  第2炮兵營

  第3炮兵營

  第1戰鬥工兵營

  第1兩棲突擊營

  第1輕型裝甲偵察營

  現任主要指揮官

  美國第1陸戰師現任師長格里高利·S·紐博爾德陸戰隊少將,副師長蒂莫西·R·拉森陸戰隊准將。

  美國第1陸戰師前任師長麥可·W·哈吉陸戰隊少將。

  現任師長格里高利·S·紐博爾德1970年被任命為陸戰隊少尉,進入駐維吉尼亞州匡蒂科的陸戰隊基礎學校學習。

  接受的軍事教育還包括:兩棲作戰學校,陸戰隊指揮與參謀學院,國家軍事學院。

  先後在美國第1陸戰師、第2陸戰師、第3陸戰師、第4陸戰旅和第1陸戰遠征部隊任職。擔任過海軍陸戰隊的步兵排長、連長、營長、執行官、作戰官和後勤官。曾任美國第15陸戰遠征分隊司令,任內率部參加在索馬利亞的「恢復希望」行動。

  擔任過的其他職務包括:陸戰隊基礎學校教官,陸戰隊司令部任免官,聯合參謀部作戰政策計劃參謀,美國海軍部長的軍事助理,陸戰隊司令部人事任免科科長、人力計劃與政策部部長。

  1998年7月至1999年5月,任駐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兵營的美國第1陸戰遠征部隊副司令。

  1999年5月,出任駐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兵營的美國第1陸戰師師長。

  軍銜晉升隋況為:1996年10月晉升為陸戰隊准將,1999年5月晉升為陸戰隊少將。

  現任副師長蒂莫西·R·拉森出生於科羅拉多州丹佛,1973年畢業於布里格姆·揚大學並獲政治學學士學位。通過排長課程規劃後,被任命為海軍陸戰隊少尉軍官。

  接受的教育(包括軍事教育)還包括:1988年獲得聖母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國家安全與戰略研究碩士學位,1982年畢業於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學校,1988年,在羅德島紐波特的美國海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畢業。199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的國防語言學院接受日語課程。1993年在日本東京的日本防衛研究所學習國防研究。

  從初級學校畢業後,拉森擔任過一系列的指揮與參謀職位。在作戰部隊他指揮了不同級別的部隊,從排到團。1974年至1976年,任美國第1陸戰師第7陸戰團1營和3營的步兵排與武器排排長,步槍連連長,司令部及勤務連連長。1982年至1983年,任美國第2陸戰師6陸戰團1營武器連連長。1994年至1996年,先任第1陸戰師9陸戰團3營營長,後改任4陸戰團3營營長。1997年至1999年,任美國第3陸戰師4陸戰團團長。

  擔任過的其他指揮職務還包括:1976年至1978年,任美國艦船「薩拉托加」號第60航空母艦陸戰分遣隊隊長。1978年至1981年,任美國第4陸戰師第24陸戰團3營1連監察指導員。1984年至1987年,任駐亞利桑那菲尼克斯的海軍陸戰隊徵兵站司令。1997年至1998年,任美國海軍陸戰隊叢林作戰訓練中心司令。1997年至1999年,任駐日本沖繩的海軍陸戰隊巴特勒基地施瓦布兵營司令。

  擔任過的參謀職務主要有:1974年至1976年,任營副官、連執行官。1982年至1984年,任火力支援協調官、營作戰官。1988年至1991年,任美國中央司令部計劃與計策部參謀。在海灣戰爭期間,拉森隨美國中央司令部部署到沙烏地阿拉伯。其他參謀職務包括:1993年至1994年,任美國第1陸戰師計劃官。1996年至1997年,任美國第3陸戰師負責作戰的助理參謀長。1999年,任美國第3陸戰師副師長。

  1999年5月,拉森出任美國第1陸戰師副師長。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