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61個國家王牌部隊內幕> 七、上的「地獄」——第2裝甲師

七、上的「地獄」——第2裝甲師

2024-08-07 19:13:40 作者: 李慶山、楊毅
  美國陸軍第2裝甲師是巴頓一手創建的,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45年沒有參加戰爭,直到1990年開赴海灣沙特,之後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40多年間,裝2師雖未經戰火洗禮,但裝備不斷更新,訓練長抓不懈,仍保持著「勇敢和機智」的品格,無論官兵怎樣更新換代,都能保持住較高的技戰術素養,始終是軍政當局準備隨時在歐洲戰場打出的「王牌」。

  巴頓的寵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1918年7月),美國組建一個坦克旅——301坦克旅,並參加了聖米耶爾和墨茲一阿爾貢森林兩大戰役,戰績雖說不上有多麼突出,但總歸是有了一個開端。

  可是,戰爭結束後,坦克在美國卻日益受到冷落,1920年,當局拋出了一部《國防法》,明文規定禁止建立單獨的坦克部隊。倒霉的301旅在混了兩年後被下令解散,部隊拆得七零八落,分配給各個步兵部隊。這一年,美軍坦克部隊的全部經費只有500美元!

  混混沌沌挨了十幾年後,美國軍事權貴們終於被德軍坦克鏗鏘作響的履帶轉動聲所驚醒。1940年6月,歐陸第一軍事強國法蘭西被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打得一敗塗地,舉國淪亡,美軍事當局大受刺激,心急火燎地開始改編部隊,終於在建設裝甲部隊的問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這一年的7月,當局正式批准組建一支裝甲部隊,共2個師。這就是第1裝甲師和第2裝甲師。

  裝2師組建於本寧堡基地,首任師長為查爾斯·1·斯科特將軍,其手下第2旅旅長由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准將擔任。兩個月後,斯科特升任第1裝甲軍軍長,巴頓接替師長一職。

  巴頓是一名性情暴躁、感情外露,但辦事果敢、勇猛堅毅的指揮官,他實際上是美軍坦克兵的元老人物,一戰中鋒芒初露的301坦克旅就是他一手創建的。阿爾貢森林中他親率這支部隊參戰,身負重傷。巴頓本來對坦克也是不感興趣的,稱它們是「活動棺材」。

  1917年夏,當上級讓他在指揮步兵和指揮坦克兵之間作選擇時,他遲遲決定不下來,後來是聽了他岳父、一位非軍人的一句話「你應該選擇那種你認為對敵人打擊最沉重、對自己傷亡最小的武器」,才選擇了後者。

  經過在戰場上和坦克朝夕相處,他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一變而為坦克的鐵桿擁護派。他說:「我相信,世上的殺人武器很多,但坦克是最能致敵於死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面對坦克日益被人拋棄的現實,痛心疾首,四處奔走呼號,企圖加以挽救,但毫無效果,他也只能徒呼無奈。

  1920年後;他被迫與坦克分手,改到騎兵部隊任職,一呆就是20年。這期間,他仍然魂系坦克,痴心不改,繼續利用一切場合發表演講、撰寫文章,為坦克鼓呼。最後,總算是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迎來了美國的「坦克革命」,並為自己找到了大展抱負的良機。

  巴頓在當局作出組建裝甲師的48小時後,接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發來的命令,命他負責組建第2裝甲旅(即以後改為第1旅的「老虎旅」,他如願以償地回到了他所鍾愛的「鐵傢伙」中間。可是,他來到本寧堡時見到的一切卻令他十分失望。剛入伍的新兵亂鬨鬨地擠在兵營里,喝酒、打架、寫情書、談女人,叼著煙、斜著眼、滿臉不在乎地看著從身旁走過的長官。新聞記者鮑德溫把他們稱之為「身穿咔嘰軍裝、組織渙散的一群烏合之眾」。

  巴頓得到的坦克,情況也是一團糟,外殼油漆剝落,鏽跡斑斑,裡面機件殘缺,結構破損,簡直就是一堆「鋼鐵垃圾」。

  但巴頓並不氣餒退縮,反而為這項工作包含的巨大挑戰性而亢奮,他在斯科特師長主持召開的會議上,慷慨激昂地說,一個裝甲師最需要的是「勇敢和機智」!使垂頭喪氣的同僚們大受鼓舞,記者們把這段話登到報紙上,大加宣揚,並把這兩個詞修飾成「赤膽和鐵血」,巴頓由此獲得了「鐵血將軍」這個有名的綽號。

  巴頓把這股「鐵血」精神貫注到他的建旅工作中,發誓要把他的旅訓練成「陸軍中他媽的頂呱呱的坦克手」。在新坦克到來之前,他組織人搶修舊坦克以敷訓練之需,他親自到有關廠家採購零部件,甚至自己掏腰包付款。據說由於維修量很大,他個人支付的金額相當可觀,但具體數額有多少,他至死也沒有透露。

  他經常深入到士兵中間,與他們打成一片,細心揣磨每個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調教,培訓他們的紀律性、榮譽感、責任感和自信心。

  他還獨出心裁,親自動手為部下設計一種「獨特的制服」,他翻出他父親當年身穿南部邦聯軍制服照的照片。參照上面的式樣搗騰出一套形同戲裝的五顏六色的軍服,並帶頭試穿,雖然這套軍服最終沒有被陸軍部認可,但他這種標新立異的作法深得士兵的喜愛。


  9月份,巴頓接任師長,雄心勃勃地要把整個師建成與他的「形象相一致的精幹的戰鬥部隊」。他在基地修建了一座大禮堂,把士兵集中起來,親自為他們講課,用粗俗風趣、極富鼓動性的演說,煽得士兵們個個熱血沸騰。他對士兵們說:「戰爭就是殺人!你們必須去殺死他們,否則他們就會殺死你們。去戳穿他們的肚皮,搗碎他們的內臟!」「記住,一品脫美國人的汗水,會挽救一加侖美國人的鮮血。」

  12月份,裝2師在他的率領下首次公開亮相,部隊出動101輛輕型坦克、24輛中型坦克和200輛卡車對巴拿馬城作了一次摩托化行軍,往返960公里,這是當時美軍裝甲師進行的最遠距離的機動。

  到次年2月,裝2師的訓練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巴頓親自安排實施了一次盛大閱兵活動,以檢驗他們的訓練成績。2月17日這天,在陰沉的天空下,全師1200輛坦克和各式車輛排成整齊的隊形,徐徐從巴頓和軍界要人面前駛過,展示出嫻熟的駕駛技能和高超的編隊水準,巴頓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這次檢閱後,裝2師大批優秀軍官和士兵被調往全軍各部隊,在隨後湧現的一批新裝甲師中充當了「種子」和「棟樑」。

  人夏以後,裝2師在巴頓帶領下連續參加了三次大規模對抗演習。巴頓堅信,這些演習都是當局那些「步兵至上」派當權者組織的,目的是為了證實反坦克武器的威力,證明坦克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因此他憋足了勁要好好教訓教訓這些「死腦筋」,徹底為坦克張目。

  6月下旬,裝2師開到田納西參加第一次演習,時值英軍坦克部隊在北非慘敗之際,「反坦克」派氣焰甚是囂張。演習開始後,裝2師奉巴頓之命,神猛包抄到假想敵第5步兵師背後,打得他們「潰不成軍」。進攻中,巴頓命戰鬥車輛甩開後勤分隊,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坦克沒油了,直接開到煉油廠加滿油,再繼續前進。演習總指揮麥克奈爾氣急敗壞,命令裁判們想方設法阻止住巴頓,但還是讓巴頓把「藍方」部隊「消滅」得一乾二淨,不得不提前12個小時結束了演習。

  9月15日,裝2師到路易斯安那州參加第二次演習。演習前,擔任藍軍主力的步2師師長格里利少將「懸賞」50美元「捉拿」巴頓,巴頓則「懸賞」100美元「捉拿」格里利。結果,演習第一天,格里利就被裝2師的一群「混蛋車子」給「擊敗」了。由麥克奈爾精心挑選的裁判班子忙不迭地判決紅方「差不多已全軍覆滅了」。巴頓恨恨地帶隊參加第二階段演習,以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600公里大迂迴,神猛穿插到藍軍防守的施里夫波特市北郊,就在施市陷落在即的關頭,麥克奈爾傳來了「停火」的命令!

  11月份,裝2師又到卡來羅納州參加第三次演習。這一次,「反坦克派」干將德拉姆中將擔任藍軍總指揮,他組織了一支強大的反坦克部隊,在紅軍進攻線路上設置了層層防線,發誓要打敗巴頓,「一勞永逸」地證明坦克無用。可最終結果卻是,演習剛剛進行不到1小時,麥克奈爾就收到了藍軍發來的電文:「德拉姆中將已被第2裝甲師第82偵察營4連俘獲!」接下來又是一連串「德拉姆被巴頓『劫持』,不知去向」、「德拉姆仍無下落」的報告,演習根本無法再進行下去。

  儘管老派將領們硬說坦克兵「戰敗」,惱羞成怒地大罵巴頓「粗野」、「蠻橫」、「藐視部隊中的其他成員」、「簡直是在欺凌敵人」,送給他和他的部隊一個難聽的綽號「車輪上的地獄」,但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坦克派終於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942年2月,巴頓晉升為新組建的第2裝甲軍軍長,裝2師師長由威尼斯·D·科列滕伯格少將接任,巴頓在裝2師總共呆了1年又7個月,時間不算太長,但是,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搭起了裝2師的骨架,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她的靈魂!

  征戰地中海

  1942年秋,裝2師和不可一世的美國陸軍終於開上了炮火連天的大戰戰場,他們的首攻目標是北非的摩洛哥。

  11月8日,代號為「火炬」的登陸戰役打響,裝2師分成3股,分別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萊奧提和薩非3個登陸點上陸。此時擔任師長的是埃爾耐斯特·納森,哈蒙少將。

  費達拉部隊上陸時遇到維希法軍的激烈抵抗,經短暫交戰,突破了防線,包圍了費達拉城。萊奧提部隊上陸時遇到大浪,好些車輛落水,66團塞姆曼上校的營好不容易開著7輛坦克衝上灘頭,又迎頭撞上法軍38輛「22人」突擊坦克的圍堵,塞姆曼毫不慌張,指揮部下沉著應戰,連連命中法軍坦克。後來又有11輛坦克上陸增援,法軍落荒而逃,30輛坦克丟棄在陣地上。薩非登陸部隊由哈蒙親自指揮,順利上陸,迅速控制了港口、機場。入夜,他們接到情報,稱一股法軍正趕往卡薩布蘭卡增援,立即出動加菲爾准將的B戰鬥群前往阻擊,加菲爾消滅了法軍先遣隊,接著張開大網準備迎擊後面的主力,正在這時,傳來了維希法軍投降的消息。


  裝2師進駐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邊境,終日無所事事,靜觀兄弟部隊在突尼西亞血戰。這期間,哈蒙被派到突尼西亞,出任裝1師師長,加菲爾接任師長一職。

  7月份,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賦閒,部隊終於盼來了戰機。

  7月10日,裝2師加入美進攻集團,對西西里島發起登陸戰役。

  B戰鬥群配屬步3師行動,部隊衝上海灘後,受到德軍頑強阻擊,機槍、反坦克炮、迫擊炮打得海灘上砂石橫飛,濃煙四起,俯衝轟炸機尖叫著掃射、投彈,B戰鬥群衝到海灘內緣,建立起一條寬48公里的防線,頑強堅守了整整5天,擊退了德軍數十次衝擊,保住了登陸場。

  A戰鬥群配屬步1師行動,在傑拉海灘上陸後正趕上步1師在灘頭陣地上奮勇抗擊戈林裝甲師的反撲,羅斯上校派工兵在德軍埋設的雷場上辟出一條狹窄的通道,親率10輛坦克火速開上步1師陣地,給正苦苦拚殺的步1師以有力的支援。戰鬥中,106號坦克擊毀了3輛德軍坦克、1輛裝甲人員輸送車和1輛彈藥車。

  7月18日,兩個戰鬥群合為一股,首次作為一個統一的戰鬥單位參加作戰。第7集團軍司令巴頓派他們掃蕩西西里島西部地區。裝2師士氣高昂,向西卷擊,到達島西端的貝里斯河後,又掉頭向北,直插該島重鎮巴勒莫,21日進抵巴城外圍。在一道山隘處他們遇到德軍的強大抵抗。A戰鬥群作前衛,B戰鬥群隨後跟進,對山隘發起猛烈衝擊,坦克排成戰鬥隊型一面發炮一面推進,經過數輪突擊,終於將山口拿下。22日晚,裝2師的坦克伴著馬達的轟鳴,碾壓著石鋪的狹窄街道,勝利開進巴勒莫。

  8月17日,盟軍發出戰報:「今天上午10時,最後一名德軍已被逐出西西里。該島現已在我手中!」

  這一仗,裝2師共斃敵2900人,俘虜5.3萬人。

  挺進歐陸

  1944年6月,裝2師參加舉世矚目的諾曼第登陸戰役,編人美第1集團軍第9軍。

  裝2師的任務是充當第二梯隊,在第一梯隊打開突破口後,於6月9日上陸,向縱深發展進攻。進攻開始後,前線指揮羅斯將軍帶領裝2師的部隊奉命在諾曼第海岸外圍待機,官兵們涌到甲板上,眼巴巴地看著前面狼煙四起的海岸。那裡,第一梯隊的弟兄們正在與德軍作殊死拚殺,槍聲、喊殺聲隨著海風陣陣飄來,惹得官兵們個個心急火燎。羅斯一再與指揮部聯繫,要求提前上陸參戰,得到的回答無一例外的是讓他們耐心等待。等到7日,羅斯再也按捺不住求戰渴望,自作主張,命船隊靠近海岸,部隊搶灘上陸。

  以後的戰局發展表明,這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斷。部隊上陸前,101空降師正在海岸縱深與德軍艱苦拚殺,急需後援。裝2師的到達,有力地支援了101師的戰鬥。

  「謝爾曼」坦克怒吼著繼續向縱深挺進,先頭坦克上裝著一個由4個鋼齒構成的排障器,號稱「犀牛」,兇狠地撕開一道道籬笆、鐵絲網,飛快轉動的鋼鐵履帶,把一個個德軍火力點碾得粉碎。

  7月份,部隊參加聖洛戰役,衝擊德軍在半島根部設置的防線,A戰鬥群突擊聖洛城東面的塞里西森林,與兩個精銳的黨衛軍師展開激戰,66團2營一馬當先突入敵陣,把德軍主力團隊打得抱頭鼠竄。德軍不甘失敗,又瘋狂反撲回來,不要命地沖人裝2師的前沿。坦克手們衝出坦克,操起步槍、棍棒,一涌而上,與德軍展開激烈的徒手搏鬥,終將其殲滅。

  占領聖洛後,裝2師加入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第19軍向東卷進,連續跨越塞納河、索姆河,進抵法比邊境。9月2日,82偵察營巡邏隊在隆斯附近跨過法比邊界,成為盟軍第一支進人比利時的部隊。

  哈蒙少將經一再請求,此時又返回2師繼任師長。9月10日,他率隊進抵德國邊境,並對齊格菲防線展開了第一次衝擊,隨後奉命轉入防禦。

  10月,19軍對防線中段、比利時對面的德國邊境名城亞琛發動猛攻。A戰鬥群66團B連與一支配屬的步兵營挺進到亞琛以北7公里的韋爾瑟倫,負責封鎖亞琛的北部進出通道。德軍對他們發動了多輪猛攻,連長布特上尉勇敢沉著地指揮坦克手打擊德軍,戰鬥激烈時,他跳出炮塔,站在坦克上指揮戰鬥,橫飛的彈片擊傷了他的臉和脖子,他揮手抹去血污,繼續鐵塔般地釘在指揮位置上。戰鬥開始一天後,步兵營營長身負重傷,布特接替了整個部隊的指揮。在以後的6天中,他帶領著這支小部隊忍受著風吹雨淋、炮轟空襲,孤軍奮戰,一直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牢牢鎖住了亞琛的北部通道,配合主力在21日拿下了亞琛。

  11月,盟軍對齊格菲防線展開第一次全線突擊,裝2師從亞琛地域出發,沖向東面的魯爾河,當時正趕上天空連降暴雨,地面一片泥濘。「謝爾曼」坦克裹挾著泥湯迅速推進,各部很快就攻占了預定目標。但德軍隨即又反撲回來。11月20日,德軍出動2個裝甲師,發起了諾曼第戰役以來德軍在西線的「最大一次坦克進攻」,2師的各處陣地均遭到了兇猛衝擊。哈蒙指揮部隊英勇抗擊,雙方在魯爾河以西的丘陵地帶里反覆拚殺,一輪接一輪地進行衝擊、反衝擊,戰鬥整整進行了12天,最後德軍在損失了近百輛坦克後狼狽退走。


  12月中旬,就在哈蒙厲兵秣馬,準備沖向魯爾河東岸的時候,突然接到德軍在阿登地區發起大規模反擊的消息,部隊奉命緊急回撤,轉移至後方的馬斯河一線,堵截德軍尖刀部隊的縱深突貫。

  12月的比利時,正是大雪封山的季節,天寒地凍,道路上堆滿積雪,部隊行進非常艱難,有的地方積雪整個兒把坦克埋住了,先後有12輛坦克掉入雪坑,更多的坦克因路滑和視線被風雪所阻,相互擠撞在一起。在此關頭,師機械營的官兵活躍起來,他們跑前跑後搶修受傷車輛,為所有坦克更換橡膠履帶,由於頻頻在露天地里作業,許多人被凍壞了手腳,鼻子也被凍得通紅,戰鬥團官兵戲稱他們為「可愛的紅鼻頭」。機械營的出色保障,確保全師準時開到了指定地域,沒有耽誤1分鐘。機械營因此榮獲「榮譽軍團勳章」。

  12月22、23日,德軍先鋒裝2師挺進到距其第一階段進攻目標馬斯河不足6.5公里的塞萊斯,受到美軍裝29師的正面攔截,由於缺乏油料和彈藥,被迫停頓下來。正在這時,懷特准將率領的裝2師B戰鬥群神兵天降般地從北面殺出,一下子插到了他們的背後,切斷了他們的退路。

  東面的德軍發瘋般地向包圍圈湧來,企圖解救裝2師,懷特沿塞萊斯公路擺下陣勢,與德軍展開激戰。德軍最新型的「馬克」VI型坦克發起集團衝鋒,懷特的「謝爾曼」坦克性能不及德軍,便緊急與附近的英軍聯繫,召來一個中隊的「颶風」戰鬥機,把德軍炸得四下奔逃。鞏固了外圍陣地後,哈蒙命A、B兩個戰鬥群向南進攻,全部消滅了德裝2師的主力。德軍這把插入最深的尖刀被裝2師無情地折斷了。

  北方集團軍群司令、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親自向哈蒙表示祝賀,美第1集團軍司令霍奇斯也大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

  隨後,裝2師又參加了反擊阿登德軍的作戰,將德軍徹底逐回國境線內。在9月開始的比利時作戰中,裝2師共解放了30座比利時城市和村莊。

  進軍柏林

  進入1945年,歐洲戰爭已發展到最後階段,數百萬西方盟軍以氣吞山河之勢沖向德軍的西部防線。

  2月間,裝2師轉隸辛普森的美第9集團軍,返回魯爾河西岸,參加蒙哥馬利指揮的「手榴彈作戰」,對魯爾河、萊因河發起總攻。此時,哈蒙升任22軍軍長——這是裝2師育出的第15位軍長,懷特接任其職。

  2月23日凌晨2時45分,「手榴彈」打響,經過40分鐘的猛烈炮轟後,第一梯隊4個師迅速制服了德軍的抵抗,成功渡過了水流湍急的魯爾河。

  裝2師進入到開闊平坦的科隆平原,部隊排成多路縱隊,浩浩蕩蕩地向萊茵河開進。

  3月3日,裝2師B戰鬥群先鋒第一分隊進抵杜塞道夫以北25公里處的萊茵河西岸。在這裡,他們即將跨越一座有名的大橋——「阿道夫·希特勒橋」。

  中午12時左右,彼得·科斯托中尉的裝甲車率先開到大橋西橋頭堡,整個大橋尚完好無損。科斯托跳下車跑上大橋,撒開腿狂奔,一口氣穿過500米長的橋面到達東岸。就是這一跑,使他成為盟軍跨越萊茵河的第一人。

  工兵隨後趕到,天黑以後他們摸上橋去,剪斷了德軍準備引爆橋上炸藥的導火索。不料他們前腳剛走,德軍後腳又上了橋,重新結好了導火索。第二天天剛亮,B戰鬥群主力到達,正準備攻橋時,德軍引爆了炸藥,大橋的大半個橋身轟然一聲掉到河裡。

  懷特指揮坦克展開隊形,炮兵架起大炮,對準東岸猛轟,工兵衝下河谷奮力架設浮橋。經過7個小時的努力,他們終於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長345米的浮橋。

  裝2師與友鄰各部隊成功地突破了萊茵河天塹,3月下旬,乘勝沖向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圍殲西線德軍最後一個重兵集團-B集團軍群。

  戰役開始後,南翼美7軍裝3師一支精兵突擊隊在師長羅斯少將沿魯爾區南緣向東突進,占領了魯爾以東的帕德博恩,在通往柏林的通道上打下了一枚釘子。驚恐萬狀的德軍調來重兵猛攻,企圖打開東撤的缺口,突擊隊力量單薄,在敵後孤軍奮戰,陷入困境。

  3月31日,7軍軍長緊急向辛普森求援,要求他們加快北翼攻勢。辛普森來不及向集團軍群請示,立即指派裝2師馳援。

  裝2師連夜上路,沿魯爾區北緣向東疾進,直撲帕德博恩附近的利普施塔特鎮。由於情況緊急,部隊出發時甚至來不及交代具體任務,連隊官兵只聽到4個字:「火速東進!」次日晨6時,先頭部隊67團E連終於開到利普施塔特鎮外。睏乏得連眼睛都快睜不開的士兵們搖搖晃晃地從半履帶車上下來沖向鎮內,士氣低落的德軍一轟而散。E連穿過街區到達鎮東頭,發現裝3師的M-5型坦克正迎面駛來。


  兩支裝甲師勝利會合,「羅斯口袋」完全鎖住了出口!

  4月18日,德軍B集團軍投降21個師、共31.7萬人(內含將軍24人、海軍上將1人)的部隊全部繳械當了俘虜,僅有司令官莫德爾自殺。

  盟軍趁熱打鐵,把進攻矛頭指向了首都柏林,布萊德利向全軍下令:「全速向柏林推進。」裝2師開足馬力,沿東去柏林的高速公路飛速突進,把一個個德國城鎮甩在後面。一位歷史學家形象地描繪道:「在這些日子裡,比第9集團軍跑得更快的只有那些被打得落花流水、喪魂落魄的德軍殘兵敗將。」4月11日晚8時,他們在躍進350公里後,到達柏林以西的最後一道障礙——易北河岸邊。12日,他們拿下了西岸的馬格德堡。在這裡,他們距希特勒總理府僅剩不到120公里的路程,幾乎與同一時間東線蘇軍距柏林的距離完全相等。

  可是,就在辛普森指揮各部隊為總攻柏林作最後準備的時候,從統帥部傳來了艾森豪的命令:「各部原地停止前進,渡過易北河西撤。」美國政府出於軍政大戰略的考慮,把柏林留給了俄國人。

  在最後1個月時間內,裝2師消滅了負隅頑抗的德軍「克勞塞維茨」兵團,還擔任了博恩斯奇威格地區的軍事管制,5月初,到薩爾基特——埃門道夫地域集結,時逢德國投降。

  7月3日,根據美蘇協議,裝2師穿越蘇占區到達柏林,成為美軍第一支進駐柏林的部隊,直到1946年3月回國。

  這次大戰中,裝2師共參加7次重大戰役,征戰2800公里作戰241天(歐洲戰場),戰鬥傷亡5864人,獲榮譽軍團勳章13枚、榮譽勳章3枚。

  築造「死亡公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1990年,裝2師一直沒有再參加實戰。

  1950年韓戰爆發後,歐亞形勢驟然緊張起來,裝2師作好了參戰準備,並派出4個營的人員和裝備前往遠東。1951年,為防止蘇軍乘遠東之亂在西歐動手,裝2師又被派往歐洲,進駐西德,充當北約的「鋼鐵盾牌」。

  1957年,裝2師從歐洲返回美國,編人本土戰略預備隊,隸屬美3軍,駐德克薩斯州胡德堡。

  經過80年代前期的現代化改造,到80年代末,裝2師已發展成一支擁有M—一1系列坦克318輛、步戰車316輛、其他裝甲車輛682輛、火炮141門、直升機127架的勁旅。

  進入90年代,全球冷戰化解,東西方集團封劍收刀,化敵為友,美國在歐洲大大鬆弛了繃了幾十年的戰爭神經。不料,中東的波斯灣卻平地起風雷,裝2師在這裡又找到了施展身手的場所。

  1990年10月,「老虎旅」作為美軍第一階段部署力量,從本土開抵沙特。

  1991年1月,「老虎旅」編入第一陸戰遠征部隊,配屬給第2陸戰師,參加對科威特境內目標的突擊。

  「老虎旅」配備著120輛世界一流水平的M1和MIA1型主戰坦克,這些坦克配有120毫米口徑滑膛炮、紅外熱成像觀瞄儀和全部計算機控制的火控系統,火力猛、精度高。它發現距離遠,是伊軍最先進的蘇制T-72坦克發現距離的兩倍多(2000米/800米),足以在對手發現自己之前就將其摧毀,它還裝備著大馬力燃氣渦輪發動機、複合式裝甲和密封式循環空調系統,運行速度快、爬坡涉水能力強,防護性能好,能機動靈活地在各種地形、各種氣象氣候條件下和核生化環境中作戰,是世界上殺傷力和突擊力最強的地面突擊兵器,人稱「坦克之王」,是美軍對付伊軍這支「世界第四陸軍」的殺手鐧。此外,「老虎旅」還配備著近百輛M-2、M-3「布萊德利」步戰車和數10門自行榴彈炮以及工兵、通訊支援分隊,擁有很強的合成作戰能力。美軍指揮部將它配屬給陸戰隊的目的,就是要它運用強大的火力和突擊力,支援裝甲力量略嫌不足的陸戰隊衝擊和突破「薩達姆防線」,收復科威特。

  2月24日5時30分,陸戰2師在傾盆大雨中向北發起了進攻,先頭部隊首先突人「薩達姆」築壘地域,打開了6條進攻通道,「老虎旅」和其他部隊迅速貫通而過,向縱深地域發展進攻,當天向北推進了50公里。

  次日,部隊遇到了伊軍自開戰以來最強有力的抵抗。「老虎旅」和陸戰2師推進到科威特市西北面一個代號為「冰糖盤」的地域時,伊軍裝3師和機步1師憑藉預設陣地和大批建築物進行了頑強阻擊。「老虎旅」和陸戰2師有條不紊地展開攻擊。厚密的烏雲和被伊軍點燃的油井散發出的滾滾黑煙,嚴嚴實實地籠罩住戰場上空,戰場上形同黑夜,能見度只有數米。「老虎旅」官兵不慌不忙地操縱先進的光學瞄準儀,透過層層黑幕搜索目標,把一個個伊軍坦克的「鬼影」牢牢套在瞄準鏡里,計算機轉瞬間算出一串串射擊諸元,炮手果斷髮炮,炮彈有如神助,劃出美麗的弧線,精確地飛向目標。伊軍坦克連連中彈,爆炸聲中,車體碎片伴著濃煙和烈焰騰空而起,有幾次,整個炮塔連根拔起,像被砍落的頭顱,飛到3、4層樓高的空中,驚得連「老虎旅」炮手都目瞪口呆。


  「老虎旅」的M-1坦克和陸戰隊的M-60坦克衝到伊軍陣地前沿,與之展開近距搏鬥,把躲在建築物和塹壕中的伊軍全部肅清,至晚10時,全部奪取了「冰糖盤」。

  部隊連夜補充燃料和彈藥,稍作喘息,26日天還沒亮,又向北發起了進攻,殺向科威特城西北面的賈赫臘地域。此時,他們已收到了薩達姆下令放棄科威特、伊軍正大舉北撤的消息,指揮部命他們務必儘快切斷伊軍退路。

  中午12時,經過充分準備後「老虎旅」對賈赫臘一帶唯一的制高點穆特拉嶺發起進攻,在空軍和陸戰隊航空兵飛機猛烈準確的火力支援下,第7裝甲團3營一馬當先,穿過一片雷場,衝上高地。躲在工事裡的伊軍企圖進行抵抗,可沒打幾槍,就被M—1坦克和A-10、AV-8B飛機發射的猛烈火力所吞沒,剩下的伊軍跳出掩體,飛也似地逃散。3營沖入陣地,橫衝直撞,追殺逃軍,碾壓工事,伊軍扔下的大炮、高射炮和坦克被撞得東歪西倒。

  「老虎旅」拿下了穆特拉,從高地腳下蜿蜒穿過向北通去的6號高速公路被他們牢牢控制在手裡。

  大批從科威特城撤出的伊軍士兵和伊拉克「移民」擠上公路,如潮水般湧來,他們開著坦克、裝甲車、軍用卡車以及各式各樣的轎車、公共汽車、工具車和民用卡車,亂鬨鬨地擠作一團,沿公路開進,車上大包小包,滿載著從科威特搶來的財寶和自己的行裝。

  聯軍總指揮施瓦茨科夫上將堅決命令:「在整個該死的伊拉克軍隊逃跑中消滅他們!」

  一撥一撥的戰鬥轟炸機、攻擊機從波斯灣航空母艦和沙特機場飛來,沿著公路線開始超低空俯衝攻擊,機槍猛掃,火箭齊發,炸彈狂落,公路上響起了連珠炮般的爆炸聲和慘叫聲。

  「老虎旅」如猛虎下山,衝上公路,加入到這場「痛快淋漓」的剿殺戰中。

  M-1坦克和「布萊德利」戰車殺上公路,攔腰截住伊軍車隊,然後槍炮齊發,猛轟被堵住的車輛和人員。空地部隊默契配合,一個在前面堵,一個在空中炸;一個利劍狠戳,一個快刀亂斬,20餘公里長的路面上火光四起,血肉橫飛,伊軍根本沒有還手能力,全成了活靶子,任美軍宰割,軍車民車一輛接一輛中彈爆炸,沒被打中的像沒頭蒼蠅一樣在路面上亂竄,有的一頭撞在別的車輛上,有的在慌亂中失去控制,打著滾翻下路堤。倖存的人員跳下一輛輛「活棺材」,撒開腿逃向沙漠之中。

  十幾個小時過去了,槍炮聲漸漸稀落下來,6號公路變成了一座廢車停放場,各式車輛殘骸每隔幾米就是一堆,排出去十幾公里長(戰後統計,總數超過1千),伊軍屍橫遍地,嗆人的硝煙、刺鼻的橡膠和油料的燃燒氣味和令人作嘔的血腥味混雜在一起,瀰漫在空氣中,隨著微風向遠方飄去。

  「死亡公路」的名字不脛而走。

  施瓦茨科夫上將見到報告後,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幅絕對毀滅的景象。」

  第2裝甲師又一次名聲大噪。許多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牢牢地記住了這個他們第一次聽說到的字眼一

  「車輪上的地獄!」

  濫殺無辜與「車輪上的地獄」

  1991年2月27日,海灣大戰已接近尾聲,伊拉克軍隊兵敗如山,多國部隊窮追猛打,戰爭勝負已成定局。此時,一場新聞風潮卻突然向多國部隊襲來。當天,美國和世界主要傳媒紛紛播出一則消息,聲稱美軍在前一天的戰鬥中濫殺無辜,在科威特北部的6號公路上屠殺了大批撤退中的伊方人員。為作印證,報導還配發了現場拍攝的照片,只見畫面上一堆堆的坦克、裝甲車、轎車、卡車殘骸,密密麻麻沿公路排開,一眼望不到頭,車上車下,還隨處可見橫七豎八倒臥的屍體,場面果然讓人觸目驚心。報導中特別提到了這場「死亡公路」大屠殺「作者」的名字:美國的海空軍航空兵部隊和陸軍第2裝甲師第1旅「老虎旅」。

  美軍和美國政府立刻被一片責難聲所包圍,經一陣緊急磋商後,布希總統於28日匆匆作出了結束戰爭的決定。

  戰後,輿論界繼續窮追不捨,美國官員百般辯解,聲稱美軍攻擊的全是伊方「武裝人員」,那些民用車輛是伊軍從科威特搶來的不義之財,美軍採取行動的目的是為了阻止他們「重新集結,進行新的抵抗」,云云,好不容易把人們的鼓譟給平息了下來。

  風波雖然過去,「老虎旅」的名字卻響亮起來,它那近乎殘忍的兇猛形象一下子印在了許多人的心目中。那些熟悉它的根底的人不禁想起了它在二戰中曾斐聲歐洲的雅號「車輪上的地獄」,想起了其第一代指揮官、大名鼎鼎的巴頓將軍在50多年前對他們說過的一句話:

  「記住,要想奪取戰鬥勝利,一要靠勇氣,二要靠讓敵人鮮血飛濺的願望!」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