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61個國家王牌部隊內幕> 十一、海上超級戰鬥群——海軍第7艦隊

十一、海上超級戰鬥群——海軍第7艦隊

2024-08-07 19:13:50 作者: 李慶山、楊毅
  第7艦隊為當今美海軍五大艦隊之一,其前身為南太平洋部隊,組建於二戰時期。半個多世紀以來,它介入過許多「危機事件」,參加或配合陸軍進行過多次軍事行動。它憑藉其裝備的尖端武器、強大的戰鬥力和長久續航能力,成為美國海軍主要「王牌」之一。

  「牛仔狼牙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即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一年多時間裡,美軍在與日軍爭奪一個重點地區——南太平洋時,由於建制不統一,組織混亂,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為統一指揮,發揮整體合力,儘快扭轉不利局面,應戰時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請求,1943年3月1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命令,正式組建美國海軍第7艦隊(隸屬於太平洋艦隊)。之後,第7艦隊便隨同其他美軍,在二戰中風雲變幻的太平洋戰場上參加了各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是菲律賓的雷伊泰灣海戰(1944年10月)。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第7艦隊曾一度改稱西太平洋海軍部隊,剛好在1950年的韓戰爆發前,它又恢復了第7艦隊的名稱。它下屬的各部隊參加了韓戰的幾次重要戰役。

  其後的10年,第7艦隊介入過許多「危機事件」,比如1959年在寮國和1962年在泰國採取的軍事行動。

  越南戰爭中,第7艦隊在利用航空母艦攻擊及進行水陸兩棲戰、巡邏、偵察及布雷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973年對北越的攻擊結束以後,艦隊又在北越沿岸布雷。

  其後數年間,第7艦隊一直在5200萬平方海里的海域執行任務。艦隊的艦隻和飛機每年參加120多次訓練和演習,其中包括同東南亞的海軍進行航海訓練及同南韓每年舉行的「協作精神」大型軍事演習等。這種炫耀武力,推行炮艦外交的方式歷來是美國海軍的重要使命之一。而美海軍的核心力量航母編隊,憑藉其強大的戰鬥力和長久續航能力,更成了美國實施其「營造——反應——準備」戰略的一張「王牌」。為了顯示其無處不在的滲透力,美國經常興師動眾舉行各種各樣的訓練和演習。不管哪個地方有什麼風吹草動,美國總是派遣以航空母艦為首的特混艦隊前往衝突地區,對有關國家施加壓力,進行恫嚇。在亞洲,美國推行炮艦政策主要藉助於太平洋艦隊,而太平洋艦隊部署在西太平洋水域的第7艦隊歷來首當其衝,充當「急先鋒」的角色,被稱為「牛仔狼牙棒」。開進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中國人民是比較熟悉第7艦隊的。它的侵略歷史和行徑在人們心目中難以抹殺。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關於武裝入侵朝鮮和中國台灣的聲明,下令美國第7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1950年7月31日,麥克阿瑟率16名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抵達台灣,次日與蔣介石簽訂了《防衛協定》。8月4日,美國空軍13航空隊司令到達台灣,在台灣成立了「台灣前進指揮所」,海軍第7艦隊則成立了「海軍聯絡部」。為統一指揮台灣的海軍部隊,美國還派遣了一個名叫「美國遠東軍駐台考察團」到台灣。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中國決定出兵朝鮮,推遲實行渡海作戰解放台灣的計劃。至此,關於台灣問題,由軍事鬥爭轉向外交領域。

  1953年10月,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會議上重提解放台灣。1954年7月,中國政府向全國人民再次提出解放台灣的任務,表示不能承認美國軍事干涉和占領台灣。1954年8月3日,杜勒斯宣布美國要用海空軍「保護台灣和澎湖列島」;艾森豪也在此間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稱「對於台灣的任何侵犯將不得不越過第7艦隊這道關」。9月3日,我福建前線部隊奉中央軍委之命,對金門實施第一次懲罰性炮擊。但是,美國一意孤行,於1954年12月2日同蔣介石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12月17日,我軍強攻大陳島,雖然蔣介石想藉機將美國「拉下水」,但美國卻認為「不值得美國動武」,並「鼓勵國民黨撤出大陳島」,而美軍只「提供海上和空中保護」,台灣不得不從大陳島撤出。

  1958年5月,為懲罰國民黨瘋狂叫嚷「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中央軍委於1958年7月18日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8月23日開始,人民解放軍進行炮擊和封鎖金門。8月24日,美國第7艦隊和反潛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及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輔助船等陸續抵近台灣海域活動。8月27日,美國從地中海調遣第6艦隊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及驅逐艦趕往遠東。8月29日,又從舊金山增派航空母艦「中途島」號和巡洋艦「洛杉礬」號。這些艦隻加入第7艦隊,在台灣附近及台灣海峽共有60多艘美國軍艦。美國當天宣布,它將為國民黨到金門的船隻護航。9月8日,當解放軍炮兵群向卸貨的蔣艦和金門島發動壓制性攻擊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美國在台灣地區集結的包括第7艦隊在內的6個航空母艦編隊,約200艘艦船,用「戰爭邊緣」政策對我國進行恐嚇,我軍不管那一套,繼續對台進行炮擊,致使美護航艦一炮未發退至公海。


  1995年至1996年,李登輝訪美引發第三次台海危機。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人民解放軍在台灣附近海域進行了四次軍事演習,進行飛彈實射,美國先後將第7艦隊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和「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調至台灣海峽地區,但在整個演習期間,美國軍艦始終沒有駛入台灣海峽,而是停泊在台灣以東100海里的海面上;當中國14艘核潛艇全部離港出動之後,為了無意使衝突升級,美又讓航母戰鬥群後撤100海里。

  1999年3月,李登輝公然拋出「兩國論」後,由此又引發了世紀末台海危機,美軍利用正常軍艦調動的機會,以台海局勢不穩及北韓可能試射飛彈為名,安排第7艦隊,連同正在波斯灣調返日本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以及屬於第5艦隊的航母「星座」號,於亞洲區內集結,準備隨時插手地區危機。但是,我軍在東南沿海進行了大規模的渡海登陸聯合演習,使美第7艦隊心驚膽戰,從而大大助長了我軍的威風,削弱了美第7艦隊的氣勢。

  在中東當「急先鋒」

  儘管在西太平洋碰壁,在中東地區,第7艦隊仍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總統布希命令第7艦隊負責組成波斯灣美軍特遣艦隊。1988年10月起擔任第7艦隊司令的亨利,莫茲中將受命出任美軍中央總部海軍司令。接到命令後,莫茲攜其主要參謀人員立即趕往海灣。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也由橫須賀港前往波斯灣,執行美軍海灣地區中央總部海軍部隊指揮艦任務。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中,由莫茲擔任指揮官的美國中央司令部海上特遣隊司令部,指揮了美國海軍自第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海上集結行動。

  在整個行動中,180多艘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艦船,會同多國部隊的兩棲攻擊部隊,對科威特進行兩棲登陸佯攻。在這次作戰行動中,第7艦隊納編了6個航母戰鬥群、2個戰列艦戰鬥群、2艘醫院船、3 1艘兩棲攻擊艦、4艘掃雷艦和數量龐大的水面、水下作戰艦艇與後勤艦艇。

  在對伊拉克的戰爭中,艦隊統轄4個航空母艦混成群和8國聯軍的部隊,全部戰艦超過70艘、飛機超過400架。在展開沙漠風暴作戰期間,混成部隊的飛機出擊1.4萬架次、180次阻止船舶進入伊拉克、擊沉伊拉克艦船120多艘,投下了1100萬噸炸彈,發射了220發「戰斧」式巡航飛彈。

  海灣戰爭後,第7艦隊旗下的第5航母戰鬥群的旗艦「中途島」號於1991年7月啟程返回美國,換成「獨立」號航母。隨著「獨立」號航母配屬第7艦隊,第5航母戰鬥群旗下的第5艦載機聯隊也接收了F-14A與S-3B、ES-3A三種大型艦載機。

  1994年,美國海軍駐韓國防衛司令部也納入第7艦隊。

  第7艦隊又分為第7艦隊混成部隊、航空母艦打擊部隊、第5航空母艦部隊。

  第5航空母艦群負責完成美國太平洋艦隊海軍航空部隊的基本使命和任務。1964年,第5航空母艦群在西太平洋前方展開,把菲律賓蘇比克海軍基地定為母港。1989年,其指揮部又移到日本橫須賀的艦隊基地司令部。第7艦隊在前方展開時,第5航空母艦群司令部隸屬於第7艦隊的一部分。這時第5航空母艦群指揮官同時負責指揮第7艦隊混成部隊和航空母艦打擊部隊。

  擴大作戰海域

  第7艦隊混成部隊是支靈活的機動部隊,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全域執行任務,隨時處於立即採取行動的高度戒備狀態。

  1979年,第7艦隊的作戰海域擴大到印度洋,混成部隊指揮官成了在中東方面執行全面任務的部隊司令官,美國對該地區的國際危機有了早期反應能力。其後,第7艦隊的部隊一直在從阿拉伯海至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廣大海域採取作戰行動,繼續維持在印度洋的存在。

  第7艦隊航空母艦打擊部隊指揮官負責指揮打擊作戰。平日主要實施聯合及協同型演習,對艦隊及聯軍為演習而進行的所有空戰提供服務。在韓戰中,第7艦隊航空母艦打擊部隊的艦載戰鬥機發揮了主要作用。美國大規模介入越南糾紛的1964年,航空母艦打擊部隊又負責攻擊在越南南北方的越共目標。

  1990年10月,第5航空母艦群指揮官把「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投入北阿拉伯海,並派遣「獨立號」航空母艦支援沙漠風暴作戰。隨著部隊的集結,第5航空母艦群指揮官成為阿拉伯灣混成部隊的指揮官。

  「神聖」使命

  第7艦隊執行任務的地區十分寬廣,前面提到為5200萬平方海里,還可以進一步把範圍由中部太平洋擴大到非洲東岸,從千島群島擴大到北極。美國同這個地區的盟國及友好國家間的貿易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多(超過2200億美元)。這些貿易至少有98%要經過海上運輸。美國同這個地區的7國締結了長期的安全保障條約,另外,對這個地區的25個國家有在安全上予以保障的承諾。


  因此,它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

  (1)捍衛美國的領域、海上通道及其他重要權益。

  (2)與美國的其他兵種及盟國的軍隊緊密合作。

  (3)如果在抑制未取得成功的情況下,同美國及盟國軍隊迅速展開作戰行動,以便在限定期間內結束敵對行動。

  近年來,美國在不斷削減其海外駐軍總水平的情況下,惟獨對第7艦隊的編制沒做大的調整。如今的第7艦隊雖然在規模上與前些年相比變化不大,但是質量卻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謀求政治目的、維護經濟權益的重要工具。

  依據美國國會安全戰略的3條基本準則,第7艦隊在亞洲存在的依據被定義為:威懾、前沿防禦和聯盟合作。其中,「威懾」是指一旦哪個地區出現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或損害的事件,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軍戰鬥群就會立即被派去炫耀武力,必要時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前沿防禦」是指一種被稱為「將戰火擋在家門之外」的利己戰略;而所謂的「聯盟合作」則要求美國的海外軍事力量不遺餘力地維護美國與所在地區「友好國家」建立的軍事結盟關係,以便戰時從這些國家得到必要的後勤支援和物資保障。

  由此可以看到,第7艦隊的任務具體落實為:保護海上通道,防衛「友邦」國土以及在威懾失效時動用「必要的」手段來「中止敵意」。

  在任務的區分上,第7艦隊負責巡防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水域。也就是說是從美國的西海岸直到印度洋、阿拉伯灣,由國際日期變更線起一直到達非洲東海岸,觸角最遠可伸至南極洲。上述地區生活著占全球半數以上的居民,其中80%居住在距海岸線不超過500英里的近海岸地區。美國人將這一概念稱之為「海洋區域」,言外之意就是第7艦隊不僅要管海洋,還要管陸地。出於以上考慮,美國在亞太地區與7個國家簽有雙邊軍事合作協議,並向多達25個國家提供了「國防援助計劃」。為了維持這種關係,第7艦隊每年還要派出大批軍艦到這些國家進行訪問,而且聯合軍事演習平均每年更是高達上百次。

  美國在亞洲不僅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而且在亞太地區的多個國家還擁有80多個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點線結合、呈三線配置,共駐有美軍約17萬人。所有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包括第7艦隊,同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必要時,第7艦隊將配合駐紮在各個基地的美國陸軍和空軍,協同作戰,完成各種戰鬥任務。

  美國最大的海外前進配置力量

  在美國海軍的建制序列中,第7艦隊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兵力為6萬人,其中包括3.8萬名海軍官兵和2.2萬名海軍陸戰隊員,規模通常維持在50~60艘軍艦、350架戰機的水平。其司令部設在距日本首都東京40公里外的橫須賀港,現任司令為瓦爾特·F·多倫海軍中將。常駐艦隻18艘,總排水量約20萬噸,1個艦載機聯隊,1個陸戰遠征部隊,飛機105架,其中作戰飛機86架,艦上人員1.22萬人。

  第7艦隊包括水面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兩部分,採用行政編組和任務編組兩種編成方式。

  1、行政編組:行政編組又稱艦種編組,是為便於對同類艦艇進行日常管理、兵員補充、技術保障而設的組織系統,不涉及作戰指揮問題。行政編組所轄兵力基本固定不變,分為司令部、大隊和中隊3級。司令部分為水面艦艇司令部和潛艇部隊司令部。水面艦艇司令部統管除航母以外的所有水面艦艇艇(括兩棲艦艇),潛艇部隊司令部統管所有潛艇。水面艦艇司令部下轄7-9個大隊,其中有1個水面艦隻大隊,3個巡洋艦、驅逐艦大隊,1-2個兩棲艦大隊,1個特種作戰大隊,1個供應艦大隊。以上各類大隊下轄1-4個中隊,如1個巡洋艦、驅逐艦大隊由2-4艘巡洋艦和2-4艘驅逐艦中隊及數艘後勤艦隻編成。驅逐艦、護衛艦中隊為基本戰術單位,由4-6艘艦隻編成。潛艇部隊司令部下轄3-4個潛艇大隊,每個大隊下轄1-2個中隊。常規潛艇中隊一般由4-6艘潛艇編成,核潛艇中隊則由7- 10艘潛艇編成。

  2、任務編組:任務編組又稱特混編組,是為了執行作戰、演習、戰術訓練和某項特定任務而組成的混合艦隊。它只負責對所屬部隊實施戰役、戰術指揮,不負責其行政事務。第7艦隊平時編有9個特混編隊:第70特混艦隊(主力部隊)、第71特混艦隊(指揮與協調部隊)、第72特混艦隊(巡邏偵察部隊)、第73特混艦隊(後勤支援部隊)、第74特混艦隊(潛艇部隊)、第75特混艦隊(水面作戰部隊)、第76特混艦隊(兩棲部隊)、第77特混艦隊(航母突擊部隊)、第79特混艦隊。第71特混艦隊主要由旗艦「藍嶺」號和情報、通信、聯絡與協調部隊組成,可根據任務需要轄6 - 12個特混大隊(特混大隊是為完成特混艦隊規定的局部任務而組成的戰術編隊組織),司令部設在「藍嶺」號艦上。第72特混艦隊兵力相對固定,主要由第1巡邏機聯隊和第1艦隊航空偵察機中隊組成。它下轄7個特混大隊。每個大隊轄6-9架P- 3C型反潛巡邏機和EP3型電子偵察機。第73特混艦隊下轄軍事海運、後勤供應、流動修理等5個特混大隊,每個特混大隊所屬兵力平時與戰時相差很大。第76特混艦隊司令部也設在「藍嶺」號艦上,平時轄2個特混大隊(即2個兩棲攻擊艦編隊,分別部署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戰時最多可轄10至13個特混大隊。第77特混艦隊平時也只設1-2個特混大隊,戰時最多可設6-7個。第79特混艦隊下轄1個陸戰隊遠征部隊,根據任務需要可配1-3個陸戰師。第70、74、75特混艦隊平時沒有固定兵力,戰時或執行任務時由第7艦隊司令臨時指定配屬兵力和指揮官。


  美國海軍兵力主要集中在兩洋艦隊,雖然平時各有分工,但若某戰區發生戰事,則可打破分工界限,視情況抽調兵力組成各種特混編隊前往支援,其作戰歸該戰區總部司令指揮。戰時,第7艦隊兵力可迅速擴充至20餘萬人、近200艘艦船,包括6-7艘航空母艦和2-3個陸戰師,也就是說美海軍可調集約一半的艦船和800-/0的陸戰隊配屬第7艦隊。

  第7艦隊的作戰區域,東起國際日期變更線,西至非洲東岸紅海海口(不包括波斯灣),南達印度洋及南極,北至白令海峽。整個作戰區域13468萬平方公里,比美國本土大14倍。全世界約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住在第7艦隊的作戰區域內。在這個區域裡,有全世界海上交通最繁忙的馬六甲海峽。由此可見第7艦隊的「海外前進配置」對維護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重要性。

  第7艦隊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前進配置的武裝力量。它擁有50 - 60艘艦艇、350架作戰飛機及6萬名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官兵。其中,配屬橫須賀、佐世保與關島的18艘作戰艦艇是骨幹力量。第7艦隊司令部有3項主要工作:首先,在參加聯合軍事行動時,能迅速編組作戰部隊。其次,負責指揮作戰區域內所有的美國海上武裝力量。第三,在朝鮮半島顯示武力,在此前提下,區域內所有「友軍」的海上武裝力量皆由它指揮。

  艦隊主要裝備

  艦隊大約由70 - 80艘艦隻組成,其中50艘以關島及日本的美軍設施為基地。這些前方展開部隊是艦隊的核心,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一直保持著高度戒備的戰略態勢。其他約20艘艦隻部署在夏威夷及美國西海岸的基地。第7艦隊的具體裝備情況如下:

  艦船:航空母艦2=3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及護衛艦18~20艘,潛水艇7~8艘,水陸兩棲作戰指揮艦及艦隊旗艦1艘,水陸兩棲運輸艦及登陸艦5-8艘,機動補給支援艦18艘,事前集聚船16艘。

  海軍飛機,航空母艦及其他艦載機250架,陸上基地多用途飛機10架,海軍陸戰隊飛機160~170架。

  第7艦隊屬下的海軍主戰陣容中,以「小鷹」號航空母艦最為引人注目。這艘排水量達8萬多噸的航空母艦,美國海軍編號為CV-63,載有86架作戰飛機,是艦隊空中打擊力量的主要載體。在特殊情況下,隨時還會有多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加入第7艦隊的戰鬥序列。除此之外,第7艦隊還擁有2-4艘配備巡航飛彈的巡洋艦、18- 20艘驅逐艦及護衛艦、5-6艘攻擊型潛艇以及5-8艘登陸艦、18艘後勤保障船隻和若干汽墊船、輔助船隻等。

  航空母艦:第7艦隊的主力航母為「小鷹」號,母港在橫須賀。該航母採用常規動力,靠四台蒸汽輪機共28萬匹馬力推動,滿載排水量81123噸,長318.8米,寬39.6米,飛行甲板寬76.9米,航速33節,續航力8000海里,編制人數2900人。主要裝備有MK29八聯裝「海麻雀」航空飛彈,3門MK-15六管20毫米「火神」密集陣防空火炮,SPS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對海搜索雷達、MK23目標搜索雷達及艦空飛彈導航雷達等;火控系統為2-3部MK91飛彈發射控制系統。「小鷹」號航母共有艦載機86架,其中F-14「雄貓」戰鬥機24架、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24架、A-6E「入侵者」攻擊機10架、S-3B「海盜」反潛機10架、SH-3F「海王」反潛直升機6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4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和4架KA-6空中加油機等。此外,尼米茲級航母斯滕尼斯號於1991年動工,1995年底服役,是僅次於杜魯門號的最新核動力航母。下一艘也是最後一艘同級艦「里根號」,預計兩年後服役。斯滕尼斯號飛行甲板全長333米,寬76.8米,吃水近12米,最高航速30節以上,滿載排水量10.2萬噸,戰鬥排水量9.7萬噸,艦體長317米,寬41米,高度等於24層樓,甲板面積4.5英畝,載員6200人,平均載機80架以上。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第7艦隊的建制里配屬了一艘美國目前最先進的大型指揮艦「藍嶺」號,其編號為1CC19。該艦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專門研製的兩棲作戰指揮艦。1965年授權建造,1970年11月開始服役,是目前美國僅有的兩艘此類指揮艦中的一艘。其標準排水量為16790噸,滿載排水量18372噸,艦長194米,寬32.9米,動力為兩台蒸汽輪機,22萬匹馬力,航速23節,續航力13000海里/16節,自給力29天,編制人數821人,可裝載800名武裝人員,3艘登陸艇,2艘車輛人員登陸艇,可載1架多用途直升機,有2座MK25八聯裝「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架,4門MK33雙管76毫米火炮,2門MK15六管20毫米「火神」密集陣防空火炮,2部MK115飛彈發射控制系統,4具MK36六管幹擾火箭發射器,以及S1Q-25魚雷誘餌、S1Q32V3電子戰系統。

  「藍嶺」號於1979年10月接任第7艦隊旗艦,駐日本橫須賀軍港,參加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作為第7艦隊的旗艦,這艘1.83萬多噸的新式指揮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國海上綜合作戰指揮能力的最高水平。艦上裝備有先進的「聯合海軍指揮信息系統」,多台超級計算機、數百台終端與衛星、導航、預警、通信及全球定位系統相連,構成複雜完善的電子信息分析、處理系統,可同時對來自地面、海上、空中、水下的多類電子情報進行適時綜合處理,是名副其實的戰時海上指揮中心。由於「藍嶺」號指揮艦在艦隊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為了保證該艦的安全,在執行任務時通常是由多條戰艦隨航護衛,並選擇遠離戰區的後置配備。

  巡洋艦:第7艦隊常駐西太平洋的飛彈巡洋艦共有2艘:「邦克山」號和「莫比爾灣」號。它們均為「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為美海軍最新型飛彈巡洋艦,20世紀8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其滿載排水量9400噸,裝備有「宙斯盾」武器系統,採用「帆芙拉」裝甲整體防護結構和隱形技術,裝備先進的反艦反潛武器裝備和抗電磁脈衝電子設備,並具有很強的抗核生化效應能力。

  除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外,第7艦隊還配備有「伯克」級和「斯普魯恩斯」級飛彈驅逐艦。此外,還有「柯茨」、「戴維斯」、「麥克拉斯基」及「撒奇」護衛艦以及通用兩棲攻擊艦、船塢運輸艦、船塢登陸艦、救護艦、戰鬥補給和供應艦等。

  空戰能力:第7艦隊配備有大約200架作戰飛機,機種以F-14「雄貓」和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為主,兩者都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可攜帶和發射「麻雀」、「響尾蛇」等空對空飛彈以及雷射制導炸彈。另外,該艦隊還裝備有其他用途的固定翼、摺疊翼以及直升機150架左右,主要擔負預警、反潛、掃雷以及電子干擾等任務。此外,第7艦隊還擁有大約30架陸基海上巡邏機及其他多用途飛機。

  主要打擊手段:該艦的主要打擊手段是飛彈。根據有關資料,第7艦隊共配備了各類飛彈12種。分為空空、空地、地空/航空、艦艦4種類型。比較著名的有:「戰斧」巡航飛彈、「三叉戟」潛射洲際彈道飛彈、「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反輻射、精確制導飛彈等。用於機載發射的有AIM-7「麻雀」、AIM-9「響尾蛇」、「AIM-120「阿姆拉姆」以及AIM-54「不死鳥」飛彈等。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