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瑤聽見門口傳來響聲,以為是丫鬟擅自進來了。
手裡拿著花瓶就要扔過去,嘴上呵斥道:「誰許你們進來的?滾!」
花瓶剛要出手,她也看清了來人。
手上一松,花瓶滑落到地上,王今瑤跑到門口撲到王夫人懷裡就哭了起來。
「母親,表哥他能讓那幾個人進宮,為何就不能讓我進宮?」
「我們自小長大的情分,還比不過那幾個陌生人麼?」
王夫人低頭看了看地上的碎片,怕王今瑤扎了腳。
見她只是哭,並未受傷,王夫人心下稍安。
她給外面的丫鬟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們進來把屋內收拾乾淨。
她則拉著女兒,母女倆在臨窗的小榻上坐下。
「你也別哭了,這京里好男兒多的是,為娘一定給你找個好夫婿。」
王今瑤聞言慢慢止住了哭,然後搖頭說道:「母親,我這輩子非表哥不嫁。」
「京里的好男兒,誰能比得上表哥?他才是真正的人中之龍,不是那些草芥能比的。」
王夫人嘆了口氣,「你以為我不想讓你入東宮?可太子殿下的心意,不是咱們能改變的。我那日給你姑母跪下,她都沒應下這事。」
王今瑤也不哭了,聽母親提起姑母,她不忿地說道:「姑母怎麼會向著咱們,她什麼時候向著過王家?」
從前她還以為姑母對她是真心的,可上次她和蘇芷蘭那件事,姑母可是一點沒向著她說話。
那時候她就知道,姑母根本沒把自己當成王家人。她是一切以宋家為先,考慮的也都是宋家的利益。
王夫人對這個小姑也有意見,卻不想跟女兒多說。
王家還得倚仗宋家,所以就算不滿,她也不能跟宋家鬧僵。
「你也別這麼說,你姑母也有她的難處。」王夫人含糊地安慰了一句。
王今瑤之前哭,是因為滿腹委屈。現在哭也哭完了,神志也清明了不少。
「母親,女兒相信事在人為。」王今瑤忽然說道。
王夫人想了想,「你可想好了,按照規矩,東宮是兩位側妃。現在皇上已經下旨了,鄭家小姐和姜家小姐為側妃。」
「即便現在你能進東宮,也只能是良娣了。除非……」
除非王家能想辦法除掉其中一位側妃,也不一定是除掉,讓對方不能進宮即可。
她以為,女兒也是這個意思。
可沒想到王今瑤卻冷聲說道:「母親忘了,還有正妃之位呢。」
「既然要動一個人,我就不如一步到位,坐到太子妃的位子上。到時候以咱們家和宋家的關係,後位還不是手到擒來。」
王夫人沉吟了好半天沒說話,像是在思量王今瑤的話。
「母親,你一定要幫我。這不僅是我的機會,也是王家的機會。」王今瑤抓著王夫人的手臂,急切地說道。
王夫人到底心疼女兒,拍了拍她的手說道:「你放心,母親會幫你的。」
*
順利選妃後,宋弘深便開始涉足更多的朝政。
宣德帝有意扶持她,自然也願意放權。
到了九月,宣德帝開始時不時的不去早朝,他不上朝的日子,則是宋弘深主持朝會。
不明內情的官員只以為皇上是要給太子鋪路,雖認為有些早,但是想起太子殿下的才幹,也覺得還算正常。
有些官員知道宮內什麼情形,都私下搖頭,但是也不敢妄加議論。
九月十八那日,沈家西院喜慶熱鬧,因今日是珍珠和姜啟成婚的日子。
姜啟在東市購置了二進的小宅子,珍珠則從沈家發嫁,再去那邊拜堂洞房。
蘇清妤身邊的四個大丫鬟,翡翠去了,珍珠馬上就要出嫁。
剩下的春桃年底出嫁,秋月則還在相看親事。
好在之前屋內伺候的幾個二等丫鬟,現在也都能獨當一面了。
蘇清妤雖不舍,但是姑娘們大了,不能耽擱了她們。
一大早,沈家老夫人,香夫人,二夫人楊氏,還有二少夫人謝歡辭,都派人送來了添妝。
珍珠這樣有頭有臉的大丫鬟,主家也願意抬舉。
也是讓底下的人看著,主家寬厚。
蘇清妤也給珍珠準備了嫁妝,一套梵金樓的頭面,二百兩銀子。一對玉如意,還有八套華錦閣做的四季衣裳。
這是她給珍珠的陪嫁,沈之修那邊也會另外給姜啟封賞,算是新婚賀禮。
到了吉時,珍珠換了喜服,就去主院拜別夫人。
今日蘇清妤一身絳紫色繡迎春花長裙,端莊華貴。
她坐在主位,看著進來的珍珠,心裡酸楚難忍。她陪嫁的兩個丫鬟,翡翠去了,現在珍珠也要出嫁了。
珍珠在蘇清妤面前跪下,「奴婢拜別夫人,望夫人保重身體。」
珍珠頭上蒙著大紅的蓋頭,蘇清妤看不清她的神色,但是能聽見她語調哽咽。
「珍珠,姜啟是個正經過日子的人,你嫁給他,我放心。」
「往後你們好好過日子,無事就來府里走動走動。若是有什麼難事,也記得來跟我說。」
說到最後,蘇清妤也紅了眼眶。
之後喜娘看了看時辰,說道:「吉時已到,該發嫁了。」
西院的丫鬟小廝,只留了當值的幾人。其餘人,都去姜啟新宅子喝喜酒去了。
沈之修對底下的人向來厚待,哪怕政事繁忙,他還是抽空去了東市一趟。
姜啟感動的差點哭了,他是萬萬沒想到三爺會來。
沈之修並未多停留,兩人拜過堂,他就回了沈家西院書房。
珍珠這一出嫁,蘇清妤心裡空落落的。
所以沈之修一回來,她便去了書房,本意是想問問那邊的婚儀可還順利。
可進門就見沈之修皺著眉,不知道在想什麼。
蘇清妤猜測,八成是因為朝堂上的事。
便在他對面坐下問道:「三爺是怎麼了?」
見她進來了,沈之修也確實想找個人說說,開口說道:「皇上已經連著三日沒上朝了。」
蘇清妤不解,「皇上不上朝,不是為了扶持太子殿下麼?」
「聽說這些日子都是太子殿下主理朝政,按理說,這不是好事麼?」
宋弘深太子之位越穩定,對沈家就越好。
沈之修搖搖頭,說道:「你知道的這些都是表象,皇上不上朝,可不是為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