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 ◇豪門魔咒,袁寨人亡家散

◇豪門魔咒,袁寨人亡家散

2024-08-08 05:17:03 作者: 楊帆
  1878年6月,一個噩耗傳到項城袁寨:官居二品的朝廷大員袁保恆,在河南賑災治所病逝!四世同堂的袁寨里霎時哭聲震天。

  ——這是袁氏家族近年來相繼死亡的第三個男丁。

  1873年,袁世凱的生父袁保中病逝,享年51歲;

  1874年,袁世凱的嗣父袁保慶病逝,享年48歲;

  4年後的1878年,袁世凱的堂叔51歲的袁保恆又一命歸西!

  而追溯到上代,使袁氏家族躋身名門望族的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也只是活到了57歲;而袁世凱的曾祖父袁耀東,不到40歲便駕鶴西去了。

  辦完袁保恆的後事,袁家人開始滿腹狐疑、惴惴不安,為什麼袁家男人在未滿花甲之年,便紛紛趕赴黃泉?袁家人覺得這其中有些神秘的力量在作祟,趕忙請來了風水先生到袁寨看風水,相陰宅。一番查看之後,風水先生鐵口直斷「豪門魔咒」:

  「袁家宅地長祿不長壽。」

  「那該如何是好?」袁家人焦急萬分。

  「辦法倒是有一個,那便是分宅而居。」風水先生不緊不慢地說。

  分宅而居,等於偌大的袁寨從此分崩離析,「四世同堂」的項城袁家從此解體,這是袁氏家族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

  袁寨地處項城東北40里處,是袁家為抵禦捻軍進攻,於1858年建造的。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寨子占地數十畝,規模宏大。四周牆垣高築,牆外壕溝環繞,寨門前架設吊橋,寨門上及四角修築「炮樓」,由鄉勇嚴防把守。寨子中的東部、中部、西部並列三座三重四合院,樓堂瓦舍極盡奢華。若說袁寨風水不好,袁家長輩哪個都不願相信。若說分宅而居,又有哪個子侄兒孫願意搬出袁寨呢?但是風水先生的話是不容置疑的。

  這一年,袁世凱19歲。也就在這一年,袁世凱的生活發生了根本轉變。

  袁世凱排行第四,非嫡出,七歲過繼給叔叔袁保慶,跟隨嗣父、嗣母先後到濟南和南京生活。少年時的袁世凱貪玩,學業一直沒有起色。但對為官之道十分上心。袁保慶將數十年官場經驗、帶兵心得整理出來,題名為《自名瑣言》,有空便念給袁世凱聽。袁世凱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並默記在心,後來袁世凱在官場措置裕如,應該說與此間所受影響不無關係。

  然而好景不長,1874年嗣父去世,袁世凱扶柩還鄉,而此前他的生父也已去世,15歲的袁世凱失去人生依靠。好在堂叔袁保恆回鄉,見他可堪造就,便帶到北京,一邊督促學習,一邊讓他多接觸官場,開闊眼界。在其為刑部侍郎期間,為了鍛鍊袁世凱的辦事能力,特意指派他處理一些雜務,而袁世凱的辦事能力令他十分滿意。於是,袁保恆赴河南賑災時,便將袁世凱帶在身邊。

  而如今,堂叔也已離世,袁氏家族也分家了,19歲的袁世凱仿佛成了離群的孤雁,不得不離開先後生活了12年的繁華都市,也不得不離開幾乎與他同齡的袁氏大宅——袁寨。他在嗣父袁保慶名下,得到一筆豐厚的家產,然後移家陳州,開始了一段文人詩酒的生活。此間,他出房出資,組織了兩個文社。由於他善於交際,又見過大世面,很快吸引了四鄰八鄉的文人雅士,居然成為一個小小的名士。當時尚未發達的徐世昌在淮寧縣屬處館做塾師,專程前來拜訪袁世凱,參加文社。

  徐世昌比袁世凱年長4歲,由於兩人對時局有頗多相同看法,尤其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深惡痛絕,因此相談甚歡,很快結為異姓兄弟。當袁世凱了解到徐世昌準備進京趕考苦於沒有川資時,便大方資助。後來徐世昌先中舉人再中進士,成為袁世凱30年宦海生涯中的盟友。

  但袁世凱的科舉之路卻不順利,由於年幼時貪玩荒廢了學業,懂事後所讀大多是韜略、兵書之類,於1876年、1879年兩次參加鄉試均名落孫山。袁世凱一怒之下將過去所作詩詞文章全部付之一炬,大有壯士斷臂之氣概。

  「大丈夫應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鬱郁久困在筆硯之間,蹉跎了歲月?」袁世凱發誓不再與筆墨糾纏,從此另闢蹊徑。也正因為恨透了科舉制度,後來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聯合其他官員,奏請廢除科舉,推廣學校,從此中國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取消。這無疑成為袁世凱的一大功績。

  由於清末捐官風氣大盛,幾乎與兩榜出身一樣名正言順。袁世凱放棄科考,自然想到了捐官。但由於他詩酒風流,花錢如流水,如今盤點自家資產,才發現經濟狀況已經十分緊張。他的生母、嗣母把私房錢都拿出來,也不夠他進京謀個出身的。於是,他開始四處借錢,第一個借錢對象便是他的妻弟。

  袁世凱17歲回鄉參加鄉試落榜後,生母與嗣母為他娶了元配夫人于氏。于氏是河南沈丘人,其父於鰲的土地超過2000頃。袁世凱覺得他家這麼有錢,妻弟定會解囊相助。豈料,妻弟非但不借,反而譏諷他說:「我看你去北京也是白跑一趟,還是在家裡待著好些。」倒是一位遠房親戚,借給袁世凱100兩銀子,令袁世凱十分感動。

  後來袁世凱官至直隸總督,妻弟竟然跑到天津,希望袁世凱能給他謀個一官半職,袁世凱斷然回話說:「外邊無事可做,還是在家裡待著好些。」再後來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這位妻弟又到北京,再次找袁世凱謀官,袁世凱與他見了一面,給了些路費了事。而對借給他100兩銀子的遠房親戚,袁世凱還了他5000塊大洋。

  但此次袁世凱北京捐官卻是無果,因他最後一位為官的堂叔袁保齡調到旅順口辦理海防,自然是投靠無門。袁世凱又南下廣東遄赴上海,以為在繁華的上海灘謀事機會多些,豈料鑽營了一段時日,仍然一無所獲。由於一個人待在旅館裡憋悶不已,便去平康青樓一解愁緒,不料竟在這賣笑之地遇到一位紅粉知己,就是蘇州籍名妓沈氏。

  沈氏雖為青樓女子,卻頗有識人慧眼,她見袁世凱談吐不凡,並非等閒之輩,便勸他早日離開世事險惡的上海灘,她對袁世凱說:「你在這裡無親無故,長此以往,不僅謀不到一官半職,甚至會將你自己拖進煙花柳巷煙館賭場不能自拔,還是早點離開另謀出路為好。」

  袁世凱見沈氏如此深明大義,很是感動。反覆斟酌一番,最後決定投靠嗣父的結拜兄弟慶軍統領吳長慶。主意一定,沈氏拿出銀兩為袁世凱資助盤纏,並擺酒為袁世凱餞行。席間,沈氏含淚告訴袁世凱:

  「你走之後,我便為自己贖身,搬出這裡,希望你將來出息後,能不忘舊情,偶爾回來看望我一下便好。」

  面對如此俠義心腸的女子,袁世凱一把摟住沈氏,指天發誓:「有朝一日發跡,袁某絕不辜負沈小姐,定會早日將沈小姐娶進家門。」

  袁世凱說到做到,後來赴朝鮮後升遷,果然將沈氏接到朝鮮任所,做了他的大姨太太。由於他的結髮之妻于氏留在河南老家,所以沈氏在朝鮮成了實際的正房夫人。終其一生,袁世凱對沈氏寵愛有加。從這點上看來,袁世凱並非拈花惹草的浮浪公子。

  袁世凱所以對沈氏如此痴情,還因為他與元配于氏早已結怨。那是在新婚不久,于氏已經懷有身孕。有天袁世凱從外面回來,發現懷孕後的于氏愈發豐潤成熟,便從背後悄悄抱住于氏。于氏嚇了一跳,略帶怒氣地將袁世凱推開,說:「你也不看看時候。」

  袁世凱放開手,忽然發現于氏腰間系了一條紅色繡花緞子的褲帶,便開玩笑說:「瞧你打扮的,怎麼像個馬班子。」

  馬班子是串鄉走鎮的雜耍班子,賣藝兼賣身,暗指妓女。這本是小夫妻開玩笑的話,不解風情的于氏卻覺得受了莫大侮辱,立刻反唇相譏:「我才不是馬班子,我是有姥姥家的!」

  這句話,讓袁世凱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他怒視著于氏。于氏旋即明白過來,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但想到袁世凱侮辱自己在先,便理直氣壯地瞪著袁世凱,沒有絲毫道歉的意思。

  原來,于氏的這句「我有姥姥家」,就是有娘家的意思。當時只有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其娘家才可以與婆家走動,而姨太太的娘家不算親戚,所以姨太太沒有娘家。而袁世凱的生母就是姨太太,因此袁世凱最忌諱別人說這樣的話。當時兩人相對怒視良久,袁世凱見于氏說了錯話非但不認錯,反而理直氣壯,越發怒火中燒,一氣之下拂袖而去,終其一生再也沒有踏進過于氏的臥房。

  第二年,于氏生下兒子袁克定之後,便再也沒有生育,從此被當成主婦「牌位」,冷冷地擺在正房夫人的位子上,過著有其名無其實的慘澹生活。後來袁世凱接沈氏去朝鮮,把兒子袁克定一起接走,讓沈氏去撫養,于氏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

  袁世凱告別沈氏之後,不曾回鄉省親,便前往山東登州投奔慶軍統領吳長慶。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