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雖然漫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這幾步將決定人的一生。
段祺瑞一生中最最關鍵的有兩步,第一步是武備學堂操練得到同鄉前輩李鴻章的賞識,第二步是小站練兵得到袁世凱的青睞。
1886年秋季的一天下午,北洋武備學堂的操練場上,炮科操練正待進行,忽然風雨交加,雖說雨不是很大,但是風很大,海上濁浪翻滾,活動靶子在波浪中起伏不定。這樣的天氣絕對會影響操練成績。
可是,所有學員和教官都知道,今天的操練非比尋常,因為有一個大人物——北洋武備學堂的創始人李鴻章,就在山頂上臨時搭起的觀操棚內,用望遠鏡觀看著這場操練。此時,李鴻章的望遠鏡已經瞄準了海上漂浮不定的靶子。
學員們的心情異常緊張,可越是緊張越是難以打出好成績。「轟——轟——轟——」幾聲炮響之後,水花在距離靶船很遠的地方被炸起。接著又是幾炮,情況所差無幾,靶船依舊在海上飄搖。教官變了臉色。
可想而知,山頂觀操的李鴻章早已氣得面色鐵青:「這等水平拉上戰場,豈不是白白送死!」
為了挽回敗局,教官拉出最好的學員:「段芝泉,你上!」
隨著教員的喊聲,一個瘦削青年從隊列中走出。只見他表情堅毅,沉著冷靜,三發大炮打出去,三發三中。教官笑了,練兵場上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接著,青年被帶到山頂觀操棚。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李鴻章打量著這個略帶稚氣的年輕人問。
「報告長官,學生叫段祺瑞,合肥人。」段祺瑞先向李鴻章打了個敬禮,腰板挺得筆直,看上去十分精神。
「很好!很好!」李鴻章連連誇讚。
李鴻章一向惜才愛才,段祺瑞炮打得好,又是一副錚錚鐵骨的軍人模樣,自然心生喜愛,一問又是合肥人,地道的老鄉,心裡更是高興;再問段祺瑞的家庭情況,原來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是淮軍名將劉銘傳麾下的一員驍將,最後官至統領,因功被授榮祿大夫、振威將軍。舊部子弟,自然又多了一層感情上的親近。李鴻章接著又問了段祺瑞一些軍事上的問題,段祺瑞對答如流,令李鴻章十分滿意,當即令手下記下了段祺瑞的名字。
其實,段祺瑞的祖父雖官至統領,但段祺瑞的生活卻充滿坎坷。段祺瑞15歲那年,祖父病逝於軍中,段家家道中落,甚至連段祺瑞讀私塾的錢都付不起。段祺瑞17歲時獨自步行2000里,從合肥趕到山東威海,投靠任管帶的族叔段從德。從軍後第二年,其父段從文從合肥來看他,在返回途中,拿出攜帶不多的銀子,買了些生絲和布,準備以後給兒子成親用。不料,同行的兩人見到這點布和銀子,竟將段從文這名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殺死,將他身上的物品洗劫一空。一年後,段祺瑞的母親范氏也因傷心過度去世。一連串的打擊,讓小小年紀的段祺瑞臉上從此失去笑容,取而代之的是與年齡不相稱的冷峻與剛毅。1885年,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逆境中的段祺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學堂炮科。
李鴻章欣賞的就是這種軍人的堅強,當1888年清政府選派武備學堂畢業生赴德留學的時候,李鴻章給了這位小老鄉特別的關照。當時赴德學習軍事的名額只有五個,名單報上來後,五人中有三名山東人,兩名安徽人,李鴻章隨手拿起筆,劃掉一名山東人,換上了段祺瑞。
段祺瑞並不知道,他的命運就在李鴻章大筆一揮之間改變,使他由一個普通的武備學堂畢業生,變成了留洋德國的高級軍事人才。段祺瑞於1889年以官費進入柏林軍校,學習兩年的炮兵後,李鴻章出於栽培的目的,又讓他一人留在歐洲聞名的德國克虜伯炮廠實習深造。學成回國後,段祺瑞被派到威海衛港,擔任隨軍武備學堂的炮兵教官。
應該說,留洋是段祺瑞日後升遷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得以作為新軍骨幹被推薦到小站,機緣巧合地得到袁世凱的青睞,從此跟隨袁世凱飛黃騰達,青雲直上。
常言說三十而立,1895年,30歲的段祺瑞奉長輩之命回家完婚。段祺瑞與元配夫人吳氏早年相識於宿遷,由於他一直忙於求學、深造,追求事業有成,將成家之事一拖再拖,直到女方長輩發出最後通牒,才不得不給女方一個交代。
偏偏事有湊巧,段祺瑞請假回家之時,正是袁世凱就任「新建陸軍」督辦到處網羅人才之際,段祺瑞到家第二天,便接到天津小站練兵處發來的電報,通知他已被調往小站,參加編練新軍,並限期報到。
得此消息,段祺瑞興奮異常。由於對西方現代軍事有了較深的了解,段祺瑞對中國舊軍隊的落後與腐敗深惡痛絕,認為只有建立新式軍隊,才是強國之本,因此在威海擔任武備學堂教官,總覺得抑鬱不得志。此前他已得知小站將編練新軍,心中十分嚮往,只是苦於無人引薦。而此次舉薦他到小站練兵的,是武備學堂總辦蔭昌。
如今如願以償,段祺瑞恨不能馬上趕赴小站報到。但是婚未結倘若一走了之,無法向家族長輩和吳氏家長交代。但不走,又將耽誤軍期,違反軍令,這是作為軍人的段祺瑞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正在為難之際,又一封電報不期而至,這是袁世凱命屬下發來的,大意是讓段祺瑞妥善辦理好婚事,然後再赴小站。袁世凱還特地贈送銀票以示祝賀。看罷電報,段祺瑞感激萬分,沒想到赫赫有名的袁大人竟如此禮賢下士。
辦完婚事,段祺瑞一刻不敢停留,立刻起身北上。不料一到小站,早有一群小站將領在此迎接,而大名鼎鼎的袁世凱袁大人竟然也在迎接隊伍中。段祺瑞真是驚異萬分,誠惶誠恐,急忙行大禮道:「祺瑞不才,怎敢勞大人親迎!」袁世凱卻笑呵呵地拉起段祺瑞,問長問短,沒有一點上司長官的架子。
當晚,袁世凱在營中設宴,特地為段祺瑞接風。席間,兩人聊起對舊軍隊的改造,竟然有諸多相同看法,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幾天後,段祺瑞在一家酒樓回請小站將領,待到飯後結帳時,酒樓老闆卻說已經記入袁世凱的帳下,讓段祺瑞心中更是充滿感激。想自己何德何能,竟能得到袁世凱如此青睞,與其他將領相比,無非是多留了幾天洋而已。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心盡力效忠袁世凱,以報知遇之恩。
當時小站將領中,許多人出自北洋武備學堂,如曹錕、段芝貴、張懷芝、盧永祥、王占元、陸建章等。而蔭昌為袁世凱推薦的四名新軍骨幹,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梁華殿,除梁華殿在一次夜操中失足跌落河中溺死外,其餘三人全部成為袁世凱在軍事方面的得力幹將,就是後來的「北洋三傑」,號稱「王龍」、「段虎」、「馮狗」。
段祺瑞憑藉自己的軍事才幹與對袁世凱的忠心不二,很快成為袁世凱的左膀右臂,並跟隨袁世凱一路升遷。1899年,段祺瑞跟隨袁世凱趕赴山東鎮壓義和團運動,1901年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段祺瑞隨後擔任北洋軍政司參謀處總辦,負責北洋常備軍的編練。後因鎮壓農民起義升為補用道員,加二品銜,被賞戴花翎,加「勇」號。1903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段祺瑞出任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加副都統銜,成為袁世凱的得力助手。1905年袁世凱將北洋軍擴編為「北洋六鎮」,段祺瑞出任其王牌軍第三鎮統制,兼督理北洋各武備學堂。此後,他還擔任過保定軍官學堂總辦,陸軍各學堂督理,會考陸軍留學畢業生主試大臣等職位,因此,北洋軍官多半都是他的門生故吏,他在軍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1900年段祺瑞的元配夫人吳氏病故,一年後,袁世凱將義女——江西巡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張芾的孫女張佩蘅嫁給段祺瑞為繼室,從此,二人除了袍澤之誼又多了一層姻親關係。
出於對袁世凱的忠心與崇拜,段祺瑞在生活中經常模仿袁世凱的樣子,如閉目養神,當睜開眼睛時,讓人頓覺雙目炯炯有神,或咄咄逼人,威嚴凜冽。甚至走路姿勢、穿衣打扮,段祺瑞也喜歡模仿袁世凱,尤其袁世凱常戴一頂黑色方頂小帽,與他的五短且發胖身材頗為和諧,而段祺瑞身材瘦削,也戴上一頂同樣的方頂小帽,看上去便有了些不倫不類,甚至怪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