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先後娶了兩房太太和五房姨太太,第一位太太吳氏去世後,留下一兒一女。第二位太太張佩蘅,也就是袁世凱的乾女兒,生了四個女兒。而他的五房姨太太,都是張夫人先後為段祺瑞討進門的。張夫人因為沒有兒子,生怕別人說她不夠賢惠,不得已而為之。
大姨太陳氏,早在1914年便過世了,留下一兒一女均不幸早折;二姨太邊氏只生了一個女兒;三姨太和四姨太都姓劉,僕人們稱她們為劉三、劉四。五姨太姓李,便順著稱為李五。這三個姨太太出身都很低,都是花錢買進門的。
段祺瑞脾氣很大,在家中說一不二,對夫人、姨太太要求很嚴,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治家卻很失敗。他本人素有「六不沾總理」之稱,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他尤其痛恨抽大煙,沒想到他的夫人、姨太太個個背著他抽大煙。
段祺瑞下野之初,住在天津日租界須磨街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館裡,第二年應皖系下屬田中玉之邀赴大連療養,隨行的有張夫人和二姨太,留在家裡的幾個姨太太沒了管束,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偷偷溜出去看電影、聽戲、划船、逛市場,四處招蜂引蝶,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公館。
段祺瑞返回天津後,突然發現家裡有什麼不對勁。下人們在竊竊私語,三姨太和四姨太說話總是躲躲閃閃。有天夜裡段祺瑞睡不著,一個人起來到院子裡散步,正好撞到三姨太從外面歸來。當時段祺瑞的驚愕無異於見到了外星人,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女人竟然打扮得像歌女,而且夜半歸來!
三姨太也驚呆了,嚇壞了。她了解段祺瑞的脾氣,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凶多吉少。段祺瑞注視著三姨太,照著三姨太的臉一掌打過去,喝斥道:「不要臉的東西!」
第二天,段祺瑞吩咐張夫人將三姨太送回在北京的娘家。張夫人早已聽說了三姨太和四姨太的風流韻事,只是一直瞞著段祺瑞。以段祺瑞的脾氣,她擔心會鬧出什麼大事。如今見段祺瑞如此冷靜,倒也放下心來。只是三姨太哭著鬧著不肯離去,讓她有些於心不忍。
送走了三姨太,不久四姨太的風流韻事又傳了出來,段祺瑞一怒之下又將四姨太休掉,打發回了娘家。
對於子女,段祺瑞更是要求嚴格,而且從不給什麼特殊照顧。吳夫人所生長子段宏業,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才回到段祺瑞身邊,雖然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但與段祺瑞一樣,十分喜愛圍棋,是當時圍棋界裡響噹噹的人物。正因為如此,段祺瑞對段宏業十分喜愛。但仍沒有為他的前途鋪平道路,而是教育他從最低層做起,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向高處攀登。
段祺瑞治家嚴明,夫人姨太子女都不得干預公事。有一次一個姨太太想替一位老媽子的親戚謀個差事,在段祺瑞面前求情,段祺瑞一聽氣得鼻子都歪了,怒斥道:「你想買官嗎?得了人家多少錢,快說!」
這位姨太太委屈得當場就流下了眼淚,但段祺瑞毫無憐香惜玉之情,又將她狠狠訓斥一番才罷休。從此,家中再也沒有人敢向段祺瑞求情。
段祺瑞當官以後,合肥老家經常來人拜訪,目的是想求他給謀個好差使,段祺瑞一概不予辦理,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這些親戚幾日,然後給些錢將他們打發走。就連他的胞弟段啟甫上門,他也是毫無情面。當時他已任國務總理,安排個差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段祺瑞認為段啟甫不是做官的料,對他說:「你不適合做官,還是給你一筆錢,回家做個買賣吧。」
因此,段祺瑞的親朋好友中很少有做官和發大財的,這在當時的軍政要員中極為罕見。
唯一的一次破例,是段祺瑞為他的一個遠房侄子安排了事由。他見那個侄子能吃苦,是個可造之材,就給他謀了個軍校的勤雜工。令段祺瑞意外的是,這個侄子沒當幾天勤雜工,很快被升為軍需採辦。這不是因為他個人有什麼能力,而是因為他是段祺瑞的親戚,軍校負責人處處巴結他,心甘情願把這個肥缺送給他。
這個侄子當上軍需採辦後,異常高興,決心盡職盡責做好這份工作,可每天看著從自己手中流過的白花花的銀子,他很快便把持不住,手腳變得不乾淨起來。直到撈足了油水,他才想到這一切都是沾了族叔的光,於是決定登門拜訪段祺瑞。
一進段府,這位侄子看到一位婦女正和一個米販子討價還價,婦女雖衣著普通,但言談舉止很不一般,一看就是段府女主人。這位侄子不由得暗暗吃驚,想不到族叔做了那麼大的官,家裡買米還要如此算計。
這位侄子沒有進去拜見族叔,而是轉身離開了段府。第二天,他帶著一輛大車來到段府,車上裝滿了米麵油鹽、雞鴨魚肉等食物。他向段祺瑞的續弦夫人張佩蘅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說:「以後我每月都來送食物,您再也不用和那些小販子討價還價了!」臨走前,他還特意囑咐張夫人,不要將此事告知族叔,他早就聽說段祺瑞不收禮,擔心這些東西被送回。
可是段祺瑞治家甚嚴,張夫人豈敢隱瞞,當天晚上便將此事告訴了段祺瑞,段祺瑞聽後立即火冒三丈:「這小子哪來這麼多錢?還要每月都送,我倒要看看他這些錢是哪兒來的!」
不久後,段祺瑞到軍校視察,特意向學員們打聽伙食問題,學員們普遍反映菜種單一,而且不新鮮,米也不好。段祺瑞氣呼呼地來到伙房一看,果然如學員們所說,他立刻叫來軍需主任,劈頭就是一頓臭罵。軍需主任哆哆嗦嗦,只是囁嚅道:「這不關我的事,這不關我的事……」再問他,他又說不知道,氣得段祺瑞吼道:「不知道是吧,那就給我拖出去打50軍棍!」
這話果然見效,軍需主任立刻口齒清晰地供出段祺瑞的侄子,並拿出帳本給段祺瑞過目。段祺瑞早就對他侄子有所懷疑,如今人證物證俱在,立刻叫人把他侄子綁了來,「賞」了他100軍棍。100軍棍足以要人性命,幸虧執行人手下留情,這個侄子才保住性命,但也因此落下終身殘疾。
打完侄子,段祺瑞又做出一項驚人之舉,他不顧別人勸阻,主動走進禁閉室,不吃不喝地在裡面待了整整兩天,以懲罰自己任用私人。
而段祺瑞本人也從不收禮。有一次,江蘇督軍齊燮元送給他一個精緻的圍屏,圍屏上鑲有各種寶石,五顏六色,光彩奪目,一看就知價值不菲。段家的人看了都愛不釋手,甚至半夜裡偷偷起來玩賞。可第二天早上,段祺瑞見到圍屏,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就叫人給齊燮元送回去了。
還有一次,張作霖給段祺瑞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是多麼值錢的東西,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一再懇求下,才收下兩條江魚。唯獨有一次馮玉祥送來一個大南瓜,段祺瑞非常喜歡,破例沒有送回。逢年過節時,按照習俗,給段祺瑞送禮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但段祺瑞只是在每人的禮品中挑一樣最不值錢的留下,其餘的一概退回。
段祺瑞一生清廉,沒有購置過一處房產和地產,甚至連合肥老家也沒有一處住房,在北京住的房子是袁世凱贈送的,到天津之初,住的是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館。後來搬出日租界,租住在英租界47號一套房租較低的住宅中。
段祺瑞在位時,儘管經常要接濟老家的親戚和夫人姨太太們的家屬,但政府的撥給還是可以滿足這些開支的。由於沒有財產與積蓄,段祺瑞下野後,生活一下子便沒了著落,所幸他的部下、學生眾多,這時候不得不依靠他們的接濟。
到天津後,段祺瑞想方設法節省開支,家裡的每一筆開支他都要親自過問。他的每日三餐基本都是米粥、饅頭、素菜,四季衣著全是布制,僕人的數量也一降再降。由於人手不足,他和夫人姨太太們經常要親自做些簡單的家務。
移居上海後,有了蔣介石每月贈送的生活費,段祺瑞不再為開銷擔憂,每日在公館裡下一盤棋,其餘時間不是誦經便是讀書。每當有朋友來訪,談及日軍向華北擴張,淪陷區一天天擴大,段祺瑞總是傷感良久。
1934年春天,段祺瑞胃潰瘍發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到醫院治療。由於段祺瑞身體虛弱,醫生家人紛紛勸他開葷,以加強營養,段祺瑞斷然拒絕:「人可死,葷絕不能開!」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復發,胃部出血不止,11月2日晚即在上海宏恩醫院去世,時年72歲。
在遺囑中,段祺瑞就國家之復興,之轉弱為強,向政府提出了「八勿」:「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勿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行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趨時尚之紛華。」此「八勿」體現了段祺瑞的政見與憂國憂民之切。
11月5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段祺瑞一生功勳,予以國葬,按佛教禮儀大殮。上海市長吳鐵城代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前往弔唁,軍政要員于右任、張群、居正及段祺瑞舊部、生前友好,以及各國駐滬領事紛紛前往致祭,上海下半旗致哀。
蔣介石的唁電稱:「老夫子令德考終,薄海永悼。」
吳佩孚的唁電稱:「追念師門恩義,感涕難忘,遙望海天,悲痛不已。」
南京國民政府本想將段祺瑞安葬在南京,但段祺瑞由於一生事業都在北方,臨終前特意叮囑兒子段宏業,死後一定將他葬於北平,最好葬於西山。按照段祺瑞的遺囑,其靈柩於12月7日由上海啟程,運往北平,暫厝於西山臥佛寺,等候段宏業請人卜地建墓後入土為安。然而這一等就是半年多,所看中的土地,不是風水不佳,便是地主不願出讓。1937年北平淪陷後,日軍強征臥佛寺,迫使段宏業將段祺瑞的靈柩移出,匆匆埋葬於西郊其三叔段子猷墓旁的一小塊空地上,倉促地舉行了葬禮。所到之人,見段祺瑞被如此「隨意」地安葬,無不感到悲痛。
直到1963年秋,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及章士釗才將段祺瑞移葬西郊萬安公墓,章士釗在墓碑上題寫了:「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歷史評說
在很多人的眼中,段祺瑞作為北洋時期皖系軍閥的首領,作為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一文中被鞭撻的對象,一定是獨裁、腐敗的,實際上,段祺瑞一生中可圈可點之處頗多。
段祺瑞一生中「三造共和」功不可沒。1911年,段祺瑞率前線北洋將領46人聯名致電清政府籲請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凱蓄意稱帝時,段祺瑞不惜惹怒袁世凱,以致不斷被貶被黜,仍然堅決反對帝制;1917年張勳復辟,段祺瑞率兵討伐,使復辟破產。但我們也要看到,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目的是為自己爭權,在推翻袁世凱和張勳帝制後,仍實行獨裁統治,實際是換湯不換藥。
段祺瑞派心腹徐樹錚收復外蒙居功至偉。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因沙俄扶植脫離中國,當時的中國根本無力與沙俄對抗,然而段祺瑞瞅准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無暇顧及外蒙古,派徐樹錚一舉收復外蒙古,舉國人民歡欣鼓舞。外蒙古的回歸,不僅打擊了民族分裂勢力,更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在這一點上,作為當時的政府首腦,段祺瑞值得稱頌。
段祺瑞雖然親日,並且多次同日本秘密簽訂借款合同,但在日本請他出面建立偽政權時,他態度堅決,絕不落水做漢奸。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段祺瑞是愛國的,他的親日是有底線的。
段祺瑞一生中最大的爭議,莫過於「製造」「三·一八」慘案,說他「製造」並不公允,因為當時他在家中養病,不在執政府,並非他下令槍殺遊行示威者。但作為執政,他又無法推卸責任,這件事成為他一生的污點。段祺瑞在得知慘案發生後,曾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而這個誓言,在他病危時醫生一再勸他開葷增加營養,他都不曾動搖,直到去世。
段祺瑞性格耿直,為人坦誠,不逢迎,不諂媚,雖脾氣暴躁,但心地善良,尤以為官清廉而聞名,素有「六不總理」之稱,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一生沒有購置房產,死後沒有餘財,盡顯其人格魅力,這對於一個多年處於中國政權巔峰的官員來說,實屬不易,值得後人稱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