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大戰使皖系根基動搖,元氣大傷。段祺瑞時年55歲,有人斷言他從此將以在野之身終老此生。豈料幾年後,段祺瑞再次鹹魚翻身,走上政壇。
直奉聯合倒皖後,很快因利益之爭決裂,並於1921年4月爆發直奉戰爭,結果奉軍大敗,退出關外。吳佩孚控制北京政府後,重走段祺瑞的老路:武力統一。如此一來,直系的對手除了皖系、奉系以外,又增加了西南方面的勢力。
段祺瑞雖然在直皖戰爭中元氣大傷,但受損的主要是徐樹錚的邊防軍和安福系,皖系在滬、浙、皖、魯等地尚有一定勢力,所以作為北洋元老的段祺瑞,在軍中仍有很大影響。於是,逃亡中的徐樹錚又開始為段祺瑞重掌政權四處奔走,很快與南方的孫中山、東北的張作霖組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雙方出兵達40餘萬,為北洋軍內戰史上用兵數量之最。戰爭一開始直軍便處於劣勢,而直軍第三軍司令馮玉祥戰場倒戈,班師回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給了吳佩孚致命一擊。
然而,吳佩孚在回救北京失敗,前線亦因主帥離去迅速潰敗之後仍不死心,一面率殘部固守楊村、北倉等地,一面等候江蘇督軍齊燮元、湖北督軍蕭耀南馳援。豈知,段祺瑞早已指使山東、安徽等地皖軍,切斷了江蘇援兵通往京津的道路;湖北通往京津之路也被閻錫山所部與馮玉祥所部封鎖。而此時,馮玉祥正在調集軍隊向楊村、北倉等地包抄而來,準備一舉殲滅吳佩孚殘部。
值此危急時刻,段祺瑞動了惻隱之心。吳佩孚所率直軍主力第三師乃袁世凱的精銳部隊北洋第三鎮,段祺瑞曾任第三鎮統制。於是,段祺瑞以第三師老師長的身份給吳佩孚修書一封,勸吳佩孚放棄抵抗,「速離去,否則被擒耳」。
當時很多人認為,段祺瑞此舉是為回報皖系戰敗後吳佩孚的禮遇之恩,也有人認為段祺瑞吃齋念佛慈悲為懷,其實也是性格使然,段祺瑞脾氣暴躁剛愎自用,但卻心地善良,猶如當初放走張作霖,這也是他在北洋集團中落下好人緣的重要原因。
吳佩孚到天津後曾給段祺瑞打過一個電話,說準備將部隊開進租界以引起外國插手干涉。段祺瑞說:「你是中國最優秀的軍人,為什麼要引起國際問題呢?」吳佩孚聽了連稱「是」,當即由塘沽乘船逃走。
直系倒台後,張作霖與馮玉祥請段祺瑞出山。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北京鐵獅子胡同陸軍部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這是段祺瑞在國務總理任上三上三下之後,又一次登上北京政府最高領導者之位。
中華民國執政,這個職位是民國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集總統與總理於一身,因此段祺瑞似乎比以前更加威風。但事實上,此時北洋內部的分裂和軍閥割據的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重,而段祺瑞作為北洋前輩,與各地軍閥都有因緣,加上皖系尚有一定的潛在實力,他這個執政不過是在幾派軍閥相持不下的情況下,作為平衡關係被請上台的,因此他不得不看張、馮的眼色行事。正如馮玉祥在段祺瑞入京之日對其重要將領所說:「……就是段芝泉出山,也是個木頭人」。
張作霖的形容更加貼切:「就像只北京烤鴨。」意即段祺瑞夾在馮、張矛盾之中,前後受煎烤,左右不是人。
1925年12月,面對內憂外患以及學潮的困境,段祺瑞為了減輕自身的壓力,在執政府下增設國務院,以把針對執政府的示威遊行轉向內閣。而在新組的內閣中,大部分總長都是親近馮玉祥的人物。
恰在此時,徐樹錚自國外考察回到上海,提出直皖奉大聯合,北洋派大團結,擁護段祺瑞為唯一領袖的主張。並與直系孫傳芳、齊燮元等督軍會晤,商議聯合對抗馮玉祥和準備北伐的革命軍。
此間,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亂對徐樹錚極為不利,電囑徐樹錚暫緩進京。但徐樹錚不以為然,自覺肩負使命,一定要儘快進京,依照禮法復命。12月19日,徐樹錚由上海乘船北上。一路上,段祺瑞又數次發電並派員阻止他進京,徐樹錚仍不為所動。
12月23日,徐樹錚來到北京。見到徐樹錚,段祺瑞雖然滿心歡喜,但擔憂更甚,他責備徐樹錚:「說了不讓你來,你為何如此任性?這裡是馮玉祥的地盤,他現在對你恨之入骨,你竟如此大膽,硬要往火坑裡跳!」
段祺瑞所言,是指徐樹錚殺害馮玉祥的舅舅陸建章的一筆舊帳。早在段祺瑞與馮國璋為主戰還是主和明爭暗鬥時,陸建章悄然前往天津,準備說服曹錕重回直系。徐樹錚為避免不利於段祺瑞的局面發生,盛情邀請陸建章到奉軍駐津司令部做客。在電話中,平日目高於頂的徐樹錚,一口一個前輩,態度極盡恭謹。第二天陸建章如約前往,徐樹錚親自在門口迎候,席間親自為陸建章斟酒,飯後又邀陸建章到後花園密談。陸建章毫無戒備地欣然前往,豈料,當兩人在後花園中邊走邊談的時候,衛士從後面向陸建章開了槍。
徐樹錚如此不顧後果、明目張胆地槍殺了陸建章,自然遭到馮玉祥的記恨,加上徐樹錚聯合直奉倒馮,段祺瑞擔心他會遭到馮玉祥的暗算,所以一再告訴他不要進京。可徐樹錚還是來了,他說:
「年關將至,無論多危險,也得來看望一下芝老。」
徐樹錚說著,眼圈紅了。徐樹錚向來以處事幹練果斷心狠手辣而著稱,但對段祺瑞卻是忠心耿耿,感情至深。段祺瑞深受感染,想到目前境遇,心情無比沉重。此後,兩人就聯合直、奉打擊馮玉祥,重建皖系勢力做了詳細商議。
既然來了,段祺瑞就勸徐樹錚住些時日,過了風頭再走。可徐樹錚是個急性子,只在北京待了5天就要匆匆南下,段祺瑞只好通過交通總長為徐樹錚安排了專車。12月29日,也就是徐樹錚離開北京的當天,段祺瑞在書桌上發現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徐樹錚不可行,行必死。」
段祺瑞趕緊把字條拿給徐樹錚,阻止他南下。但徐樹錚看到字條後,只是淡淡一笑,根本沒當回事,他認為槍殺陸建章那筆舊帳已過去多年,馮玉祥未必會對他報復,而當時國民軍四面楚歌,馮玉祥不能不顧及影響,執意當日離去。
然而,徐樹錚的入京早已給馮玉祥敲響警鐘,尤其他在上海報館發表談話,公開提出直皖奉大聯合,令馮玉祥感到嚴重威脅,值此馮奉大戰爆發在即,為防止段祺瑞倒向奉系,馮玉祥已做好刺殺徐樹錚的準備。
徐樹錚的專列從北京開出後,馮玉祥立即對駐廊坊的張之江下達了行刺命令。當天夜裡車到廊坊,張之江的手下強行將徐樹錚拖到車下槍斃。隨後,馮玉祥派人連夜將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送到廊坊,第二天便在各報刊出陸承武為父報仇的新聞,以此掩蓋徐樹錚被國民軍槍殺的事實。
段祺瑞與徐樹錚的感情,遠遠勝過袍澤之情,甚至勝過父子之情。徐樹錚的死訊猶如晴天霹靂,令段祺瑞呆若木雞,繼而失聲痛哭:「斷我股肱!斷我股肱!」都說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如今「靈魂」不在,段祺瑞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他為此恨透了馮玉祥,從此與馮玉祥的關係徹底破裂。
1926年2月,馮奉戰爭拉開序幕。3月12日,日本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16日,日本以國民軍破壞《辛丑條約》為由,與簽訂《辛丑條約》的八國公使,向段祺瑞執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設施,並集各國軍艦於大沽口,以武力威脅北洋政府。
八國的最後通牒激怒了中國人民,3月13日起,北京開始爆發大規模學潮。3月18日,眾多學生聚集在執政府門前廣場列隊請願,廣大市民也紛紛加入其中。在這次請願中,執政府衛隊開槍射殺請願群眾,造成46人死亡,150餘人受傷,釀成歷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慘案」。
當時段祺瑞在家中養病,沒有去執政府,究竟是誰下令開槍,不得而知。段祺瑞得知慘案發生後,異常震驚,立刻下令嚴懲兇手,接著趕到事故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他哽咽著宣布自己將終身食素,以示懺悔。
「三一八」慘案發生後,執政府已喪盡民心。1926年4月20日,段祺瑞通電下野,自此,他在民國舞台上的表演徹底結束。
段祺瑞下野後回到天津,在租界做起寓公,表面上不問政事,每日埋首棋局,而他的目光卻一直沒有離開過政局。
兩個多月後,蔣介石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當時,北洋政府被奉系軍閥所控制,東山再起的直系軍閥吳佩孚占據兩湖、河南、河北、陝西,控制京漢鐵路,直系軍閥後起之秀孫傳芳占據長江中下游。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北洋軍閥很快敗下陣來。1928年6月,張作霖撤離北京,乘專列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隨即死亡。12月末,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中國大陸地區在形式上統一在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之下。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聯合反蔣,日本人認為有機可乘,打出「北洋派大同盟」旗號,推舉段祺瑞主政,吳佩孚主軍,試圖在北京組織政府。段祺瑞對時局看得很清,知道反蔣成功之希望甚微,因此一口回絕,而「北洋派大同盟」果然很快土崩瓦解。
但日本人仍不死心,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四處活動,想要拉攏段祺瑞和溥儀,還安排兩人在載灃家中會晤。然而這次會晤進展並不順利,溥儀端著皇帝的架子讓段祺瑞十分不屑,而段祺瑞一副執政的架勢,溥儀也看不順眼,於是兩人不歡而散。段祺瑞曾對身邊人憤怒地說:
「鄙人不才,忝為國家元首,……這小子到今天還擺皇帝的臭架子,真是豈有此理!」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人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隨後又將矛頭指向華北地區,企圖利用段祺瑞在北洋軍人中的影響,建立華北偽政權,由段祺瑞做華北偽政府首腦。但無論日本人如何拉攏利誘,均被段祺瑞一口回絕。
雖然段祺瑞堅決不為日本人做有損中國利益的事,堅決不下水做漢奸,但日本人的一次次拉攏讓蔣介石非常不安。蔣介石生怕段祺瑞與日本人合作,號召北洋軍人對抗南京政府,所以對段祺瑞極力拉攏。由於蔣介石是保定陸軍學堂的學生,所以他以段祺瑞學生的身份會見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請他幫忙說服段祺瑞南下。
隨後,蔣介石又派國民黨要員、合肥人吳忠信北上看望段祺瑞,並為他送去二萬元生活費。蔣介石知道段祺瑞下野後生活拮据,以後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為段祺瑞送去一筆生活費。1933年初,蔣介石又親筆致書段祺瑞,懇請他「南下頤養」,段祺瑞為避免日本人「騷擾」,決定答應蔣介石的請求。
他對前來送信的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永銘說:「我已經老不中用了,如中正認為我南下於國事有益,我可以隨時上路。」
1月21日,段祺瑞悄悄離開天津南下。抵達南京時,南京所有少將以上的軍官早已過江在南京浦口車站等候迎接,迎接隊列達600多人,大家高舉「歡迎抗日救國元老段老先生」、「歡迎三造共和的段老先生」等橫幅,簇擁著段祺瑞登上長江輪渡。
蔣介石一身戎裝,親自前往下關碼頭迎接段祺瑞。遠遠看到段祺瑞乘坐的船朝岸邊駛來,蔣介石便吩咐樂手奏起軍樂。船一靠岸,蔣介石率先登船,先是向段祺瑞敬禮問好,接著恭敬地將段祺瑞攙扶下船。這天晚上,蔣介石率南京軍政要員設宴款待段祺瑞,第二天,又陪同段祺瑞拜謁了中山陵。
由於段祺瑞的女兒在上海,於是段祺瑞決定去上海居住。1月23日晚,段祺瑞結束了在南京兩天一夜的旅程,乘火車來到上海,住在法租界霞飛路1487號陳調元的公館裡,蔣介石每月贈送一萬元生活費,將段祺瑞供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