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 ◇吃糧當兵,不小心豎子成名

◇吃糧當兵,不小心豎子成名

2024-08-08 05:17:39 作者: 楊帆
  常言說,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代理大總統馮國璋的人生之路,便昭示著這樣的「陰差陽錯」;他的家人也不得不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一切,都是從馮國璋棄文經武開始的——

  1884年春天,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記住卻被遺忘了具體時間的日子。這天早上,在直隸省河間縣西詩經村村頭,一場母送子、兄送弟、妻送夫的送別場面感動著左鄰右舍與過往的鄉親們。

  25歲的馮國璋背著簡單的行李向送別的親人揮手告別。親人們戀戀不捨,反覆叮嚀:

  「既然你非要去當兵,摔打摔打也好,只是別忘了回來參加科考。」

  母親孫氏抹著眼淚說。三個哥哥佩璋、蘊璋、琥璋也都重複著同樣的話:

  「讀了十多年的書,為什麼非要去當兵呢?」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回來啊!」

  只有一個人沒說話,她就是馮國璋的妻子吳鳳。吳鳳是第一個反對馮國璋投身行伍的人,當初她的哥哥吳震將她許配給馮國璋的時候,就是看中了馮國璋讀書的天賦與勤奮刻苦。吳震是毛公書院的教書先生、馮國璋的老師,對馮國璋走科舉之路求取功名一直充滿信心。如今馮國璋棄文經武,吳鳳雖深懷惋惜,但更多的是擔心丈夫的安危,畢竟村里幾個出去當兵的,不是死了就是殘了。然而吳鳳知道,馮國璋認準了的事,別人都無法改變,也只好默默為丈夫送行。

  事實上,馮國璋從未放棄過走科舉之路。他5歲隨父母識字,7歲入私塾,12歲入三十里舖毛公書院,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豈料「文童屢試不得志」。究其原因,並非他學習不好,而是受鄉里書院教授內容所限。第二次參加歲考,題目為《魏徵和俾斯麥論》,他從未接觸過外國歷史,更對俾斯麥聞所未聞,又如何能做出文章?為此,馮國璋於1881年進入省級高等學府保定蓮池書院,但因家庭貧困,經濟上缺少援助,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883年返回家鄉務農。

  馮國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雖然家貧,但對參加科考求取功名矢志不渝,尤其他的三個哥哥都取得了功名,這對他是一種鞭策。如今放棄讀書投軍,實在是萬般無奈。

  豈料這一走,馮氏家族少了一個迂腐書生,出了一個民國大總統!

  馮國璋來到天津大沽口,通過在淮軍的族叔介紹,在淮軍統領劉祺手下當了勤務兵。1885年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在淮軍各營中挑選有培養前途的兵弁入學。馮國璋在劉祺的推薦下,經考試合格,成為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學員。

  但直到這時,馮國璋仍然沒有放棄走科舉入仕的道路。1888年2月適逢河間大考,馮國璋回鄉參加考試,一舉考中秀才第一名,但年底應順天鄉試,卻又名落孫山。這一年馮國璋29歲,從此放棄科舉之想,返回武備學堂埋頭於軍事學習。1890年,馮國璋以優異成績畢業留任教官,1893年投入淮軍將領聶士成幕府當差。

  入聶士成部第二年,馮國璋隨部轉戰朝鮮、東北,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其間,馮國璋已看出中國舊式軍隊的弊端,意識到改練新軍迫在眉睫。

  戰後,在聶士成的舉薦下,馮國璋擔任了中國駐日本公使、其武備學堂老師裕庚的軍事隨員,出使日本。為此,馮國璋猛攻日語,克服語言障礙,留心考察日本的軍事科學,學到許多日本軍隊的新式訓練方式、戰略戰術以及武器裝備知識,閱讀了大量日本軍事著作,更加感到中國舊式軍隊的落後以及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他根據考察觀感,用一年時間編寫成兵書數冊,後來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又將這些兵書編輯成一部《新建陸軍操典》,該書成為中國近代陸軍史上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


  1896年初馮國璋回國後,聽說袁世凱已在小站編練新軍,不由得熱血沸騰。編練新軍正是他的志趣所在,恨不能馬上加入其中。但想到三年來跟隨聶士成出生入死,聶士成處處提攜,恩重如山,如今聶軍因甲午戰爭元氣大傷,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怎能在這個時候離聶軍而去?於是,他打消了投奔袁世凱的念頭。

  此時馮國璋已升任軍械局督辦,他那套兵書也在回國之初交到聶士成手中。有一天馮國璋去司令部公幹,被聶士成留住,要他去辦公處談話。當時見聶士成一臉的嚴肅,馮國璋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心裡直敲小鼓。走進聶士成的辦公處,聶士成說:

  「華甫,你寫的兵書我看過了,的確不錯,難怪袁項城那麼賞識你,三番五次給我寫信,讓我放你去小站。」

  馮國璋一聽,大吃一驚,頓時緊張得頭上直冒冷汗,趕緊解釋:

  「我沒有聯繫過袁大人,我與他素昧平生……」

  「是你們武備學堂總辦蔭午樓向袁項城推薦了你。我也覺得你更適合到小站,你對編練新軍有獨到的見解,在老式軍隊得不到發揮。」

  「大人,我不會去的。」馮國璋很乾脆地說。

  「華甫啊,我知道你是講義氣的人。」聶士成嘆了口氣,拍了拍馮國璋的肩膀,說,「你一直提倡改練新兵,可惜聶軍無你用武之地。如今正值國難,為了國家,你去吧!」

  應該說,馮國璋自投身行伍到後來出任臨時大總統,第一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是武備學堂總辦蔭昌,蔭昌不僅留任他在武備學堂當教官,還知人善任地將他推薦給編練新軍的袁世凱。第二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便是聶士成,聶士成的提攜和重用,為他日後的升遷埋下了伏筆。小站練兵是馮國璋一生命運的轉折,這個轉折得益於第三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人物——袁世凱。

  袁世凱為人圓滑,奸詐,素有當代曹操之稱。但他與蔭昌、聶士成一樣愛才、惜才,求賢若渴。尤其在他網羅人才為其崛起奠定基礎的時候,更是知人善用,禮賢下士。而馮國璋既是武備學堂的佼佼者,又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立過戰功,且去日本考察過軍事,是袁世凱求之不得的軍事人才,因此第一次見面,雙方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那是1896年春天馮國璋第一次到小站,當時還沒有開往小站的客運火車,他搭乘一列運送軍械的火車,到小站時已是暮色蒼茫,然後又乘坐前來接站的馬車趕到小站駐地,此時早已過了晚飯時分。出乎意料的是,一幫小站將領早已在駐地恭候大駕,仔細一看,個個都是熟人,王士珍、陸建章、段祺瑞、段芝貴、曹錕、王占元等等,都是北洋武備學堂的老同學。大家久別重逢,相互問候,笑語飛揚。

  寒暄過後,一個矮胖軍官從人群外走過來,王士珍趕緊介紹,原來他就是新建陸軍督辦、赫赫有名的袁世凱。馮國璋完全沒有想到,袁世凱一直餓著肚子和他的老同學們等候在此。

  當晚舉行接風宴,氣氛十分活躍、熱烈。袁世凱和馮國璋談起那部兵書,稱讚說:「據我觀察,當今軍界學子,無出華甫之右者。」

  隨後,袁世凱任命馮國璋為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馮國璋盡職盡責,老成幹練,深得袁世凱器重。不久,督操營務處總辦梁華殿在夜間演習中失足墜河身亡,馮國璋升任總辦,負責兵法、操典編寫等工作,成為袁世凱得力的左膀右臂,北洋新軍的兵法操典均由馮國璋一手編訂。

  隨著北洋勢力的迅速擴大,袁世凱的地位不斷升遷,馮國璋與王士珍、段祺瑞作為「北洋三傑」脫穎而出,職務也跟著步步高升,馮國璋先後升任北洋軍閥軍政司教練處總辦、練兵處軍令司正使、北洋行營將弁學堂督辦、保定北洋陸軍學堂和陸軍師範學堂督辦等。在北洋軍閥的創建時期,他不僅為袁世凱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幹,也同時培植了自己的勢力,為他後來充當直系首領打下了基礎。


  然而,1905年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編練成軍後,很快遭到滿清親貴的猜忌。清廷一方面用明升暗降的辦法解除其手中兵權,一方面對北洋勢力進行分化與瓦解,北洋將領的升遷幾乎全部叫停。但唯有馮國璋例外。

  滿族權貴看中馮國璋,原因是多方面的。1906年清廷建立陸軍貴胄學堂,培養滿蒙高級軍事人才,在物色學堂總辦人選時,清廷權貴們主張由滿人來擔任這一職務,無奈滿人中實在找不出一位合適人選,從漢人里挑,卻意見分歧很大,直到有人提名馮國璋,權貴們頓覺眼前一亮,很快達成一致。

  這首先因為馮國璋是難得的軍事理論人才,他對軍事理論的精通,在當時堪稱權威。同時,馮國璋督辦北洋軍事學堂等成績卓然,又帶過兵,上過戰場,治軍有方,可謂有理論有實踐。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馮國璋對滿人歷來親近友好,恭謹有加。

  馮國璋處事圓滑,不僅對袁世凱表現得忠心耿耿,對清廷也是巧妙周旋,想方設法討滿人歡心,不僅蔭昌對他讚不絕口,就連當時的排漢代表人物滿清少壯派軍官良弼,說起他也是極盡推崇。

  良弼是多爾袞之後,自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就決心效仿日本明治維新,重振清廷。清廷成立練兵處後,良弼調集各地士官生,以此對抗北洋派,致使士官派和北洋派大小摩擦不斷。一次,良弼同軍令司的一名軍官發生爭吵,鬧到軍令司正史段祺瑞那裡。段祺瑞早就看良弼不順眼,脾氣上來,竟當眾指責良弼:

  「良大人,我看你的手伸得也太長了,軍令司的事還輪不到你來插手!」

  良弼一時僵在那裡,難堪之餘,只得硬著頭皮與段祺瑞理論。豈料良弼一還嘴,段祺瑞氣得拍了桌子,指著良弼的鼻子怒斥道:

  「你少在這裡吵吵鬧鬧,這裡是我的地盤,你給我滾出去!」

  良弼頓時滿臉通紅,渾身發抖。他何曾受過如此羞辱,這個台階他實在無法下,這個場也實在無法收。就在這時,身為軍令司副使的馮國璋聞訊趕到。他趕緊賠上笑臉,拉起良弼的手說:

  「賚臣啊,別生芝泉的氣,他就這麼個脾氣,也不是沖你一個人來的,他也經常和我吵嘛……走走走,喝酒去,我請客。」三言兩語給良弼撐足了面子,將良弼哄消了氣,使得一場風波得以平息。

  就任陸軍貴胄學堂總辦後,馮國璋有了更多接近滿族親貴的時機。這個學堂還附設一個王公講習所,聽課的都是王公懿親,親王們也時常去聽馮國璋講課。馮國璋軍學淵博,教學深入淺出,聽課者無不為之折服,馮國璋也因此贏得清王朝文武官員的信任,聲譽隨之日高。1907年清政府陸軍部附設軍諮處,馮國璋任軍諮處正使。1908年,馮國璋當上清西陵梁格莊值班大臣。在北洋將領普遍受排擠的時候,馮國璋一枝獨秀,步步高升。

  1908年11月,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先後晏駕,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嗣君,由載灃監國攝政。這一消息令馮國璋驚愕萬分。因為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囚於瀛台,一直被認為是袁世凱出賣維新派所致。如今載灃攝政,勢必為其兄報仇。果然不久,清廷以袁世凱患足疾為由,將其開缺回籍。

  袁世凱舉家離京之日,馮國璋前往車站送行。往日前呼後擁的袁大人,如今變成了光杆司令,除了家人之外,幾乎沒有幾人前來送行。當時風聲甚緊,人們怕受牽連,避之唯恐不及,哪裡還敢主動招惹是非呢?馮國璋自然也怕受牽連,但袁世凱於他有知遇之恩、袍澤之誼,他不能不送。

  見到馮國璋,袁世凱既感動,又擔心,隨即嗔怪道:「華甫,在這個時候,你不該來。」

  「大人請放心,不會有事的。」

  「華甫,大意不得,說不定他們還會有什麼動作。你打開這個局面不容易,不要引起他們猜疑。」袁世凱嘆口氣說,「復興北洋就靠你和芝泉了,可芝泉性子太直,凡事都掛在臉上,很容易得罪人,你以後要多提醒他。」

  袁世凱「開缺回籍」後,清廷重新改編全國武裝,建立新軍三十六鎮,各鎮高級將領均由滿族人擔任。袁世凱的親信紛紛遭到貶黜,段祺瑞也被明升暗降奪去兵權,惟有馮國璋安然無恙。

  1909年,軍諮處改為軍諮府,馮國璋升為軍諮使,恰逢宣統登基,加封一級。此前馮國璋就任清西陵梁格莊值班大臣時恩詔加一級,同年底因效忠清廷,恭逢恩詔又加一級,如此連加三級,這在北洋派里絕無僅有,可見載灃對馮國璋之器重,大有以馮代袁之勢。

  受到載灃如此重視,馮國璋也曾想為清廷效犬馬之勞。但由於受良弼等人挾持,他手中實際並無多少實權。他先後條陳國防軍事等數萬言,都石沉大海。壯志難酬,馮國璋漸感心灰意冷,越發懷念跟隨袁世凱的日子。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