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賢才齊聚
通過劉表的解釋,劉琦才了解到了現狀,面前在他面前之人嚴格來說還不是他的繼母,這也是他之前從未聽說過蔡氏的原因,要不然父親成婚,他這個兒子不知情,總覺得有點搞笑了。
蔡氏是劉表麾下屯田校尉蔡瑁的妹妹,與劉表兩人之間情投意合,但此前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是一直沒有成婚。
如今劉表回到雒陽,眼見著要另任他職了,遂將蔡夫人帶了回來,準備卸任安南將軍之後便成婚,而劉琦也有了這突如其來的母親。
劉琦這幾年到底長進不少,他本能地覺察到了其中的貓膩——說不得他父親在荊州與荊州豪族之間有了多少合作,靠著這一樁婚姻,本是山陽人士的劉表只怕要成為荊州豪族在雒陽的代表了。
面對父親的選擇,劉琦他這個做兒子的也不好多說什麼,面對新母親,他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而劉表也知道蔡氏的身份對於兩個兒子來說有些突然,他也見劉琦和劉琮都已經拜見了將來的繼母后,復又兩人介紹道:「此次與為父一道來雒陽的還有荊州各郡以及他處往荊州求學的俊才,他們就在後面不遠,稍後你二人便去結交一番。」
並細心囑託道:「我先行一步,除了要你們拜見母親外,就是為了叮囑你們,其中如龐統、徐庶、孟建、石韜、向朗、李嚴、霍峻等人,皆一時之才,多多結交,自有好處。」
未久,劉琦果然察覺到了來自不遠處的動靜,這一看去,人還真不少。
……
「這就是雒陽嗎?當真繁華。」龐統有些感慨。
若是換做以前,龐統縱然心中驚嘆,為了不被旁人嗤笑,他也會裝作一本正經的樣子。
但經過與諸葛瑾、賈逵陪著移民生活了數月之後,龐統已經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現狀了——他的才能,遠不是外貌所能限制的。
和他同行之人也大都是第一次來到雒陽,見狀沒有不心生驚嘆的。
龐統想到了此前從諸葛瑾的信中聽到的關於雒陽的描述,果然不假,只可惜同他很有交情的諸葛瑾在回到雒陽參加了他弟弟諸葛亮的婚禮之後,就已經回到荊州了,不然兩人大可以在雒陽夜遊一番。
是的,龐統也聽聞了雒陽城解除宵禁之事,夜遊雒陽,觀帝都之美已經成了一樁風靡之事,這同樣是龐統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經歷。
而且在他臨出發之前,諸葛瑾從書信中聽說他要到雒陽,還專門送了他一封介紹信,請他去見自己的弟弟,尚公主的諸葛亮。
龐統不用聽別人介紹也知道以諸葛亮的出身能夠尚公主,那麼他本人的容貌顯然是不一般的,不過他龐統已經不是以前的龐統了,再也沒有容貌焦慮了——且諸葛亮容貌不一般又如何?才學能比得過他嗎?
未久他們便追上了先行一步的劉表,並在劉表的介紹下。與劉表的兩個兒子一一見禮。
見面之後,龐統率先對著劉表拜道:「將軍,來雒陽之前諸葛子瑜曾寫信於我,要我來到雒陽之後,務必第一時間拜訪其弟諸葛孔明。如今我既已經到了,自噹噹遵從對子瑜之諾。」
「待拜見完諸葛孔明,再來與君等共聚!」
「那是當然!」劉表聽了自無不可,他知道這些人來雒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遊學,甚至就連入仕都沒有太過急切,畢竟他們都還年輕,以後有的是交往的機會。
一旁的劉琦聽了諸葛亮的名字,附和著說道:「說起來,最近雒陽城中最熱鬧的事便是開放宵禁了,此事儀式便是由諸葛孔明親自主持的。在開放宵禁之初,雒陽城內外之人還擔心會出現什麼變故,但最終一切如常,雒陽比以前更繁華了。」
「原本我還想著擇一日晚上同諸君一起夜遊雒陽,白日的雒陽固然繁華熱鬧,而晚上的亦別有一番滋味。」
與此同時,徐庶、孟建、石韜幾人也都在龐統之後向劉表表示要陪著龐統去拜訪諸葛孔明。
劉表聽了交待道:「雒陽畢竟不比荊州,不過諸位本就是妥當人物,多餘的話我就不叮囑了,若是有事儘管來尋我,或是來尋伯瑰,皆可。」
龐統等人拜謝之後告辭離開,向著他們心心念念的雒陽城而去了。
至於餘下的向朗、李嚴等人,則在劉琦的招待下陪著劉表同樣進了雒陽城。
……
「我等先去諸葛孔明處奉上拜帖,然後再去我家中留在雒陽宅院看一看,最後再逛一逛雒陽城。至於之後,就看諸葛孔明回帖何日拜訪了,如何?」龐統問道。
「善!」徐庶等三人皆答道。
隨後,他們很快打聽到了諸葛亮的住處——其實不難打聽,諸葛亮在成婚之後便住進了公主府,但他們還是花了點錢。
投遞拜帖的過程也很順利,並沒有什麼狗眼看人低的事情發生。並且守門的僕人在知道他們是受諸葛瑾所引薦之後,還格外的熱情。
只可惜很不巧的是,這一日諸葛亮雖然得閒,但卻一大早就跟公主一同離了府,府中僕人也不知道他們去了何處。
龐統幾人倒也沒想著直接見面,只在離開之後龐統私下感慨道:「見這府中的門人態度,想來諸葛孔明也如子瑜一般是個謙謙君子,且治家有方。」
話說完之後,徐庶則笑著道:「士元此話我就要反駁兩句了。」
「有何不對嗎?」
徐庶道:「士元因為子瑜愛屋及烏,卻忘了此處乃是公主府,這門人是歸屬於公主管,還是諸葛孔明管,還不一定呢?」
龐統聽了,只覺得徐庶似乎意有所指,便順著問道:「有何區別?」
徐庶答道:「我聽說天子素來勤儉,也一貫限制身邊宦官等作惡……如今不聞宦官子弟於地方作惡多年矣。又聞萬年公主素得東西二宮寵愛,成婚當日,火把照耀全城,連道旁的樹都被燻黑了。可今日見公主府上門人如此,可見傳言非但不虛,說不得還有不盡之處。」
「好你個徐元直!不過,這話在我等面前說,可傳不到旁人的耳朵里。」
徐庶則繼續笑道:「正因如此,我才說著近乎諂媚之言,在外,我便不說了。」
四人說著,笑著,逛著對他們來分外陌生的雒陽城。
來自西域的胡商、胡姬、駱駝……在荊州聞所未聞的美食……在馬上表演的馬戲……
龐統徐庶幾人自是不缺乏見識的,但抵達雒陽之後,仍覺得長了許多見識。
當晚,他們因為旅途勞累,終究沒有去逛雒陽城,而是回到了龐氏在雒陽的住宅安歇。
未久,他們就接到了來自諸葛亮的回帖,諸葛亮親自回帖邀請他們明日傍晚入府一見。
徐庶看著諸葛亮的一手字,贊道:「字如其人,以我觀之,這諸葛孔明自非庸人。」
龐統雖然愛屋及烏,但卻不覺得諸葛亮的才能能夠與他媲美,但也不願貶低諸葛亮,只是說道:「明日且看吧,他是子瑜之弟,聽伯瑰說又能將雒陽開放宵禁之事安排妥當,自不是庸人。」
翌日,龐統、徐庶、孟建、石韜四人如約而至,這時,諸葛亮已經下衙換好了衣物在門口等著了。
四人到後,很快便被諸葛亮邀請入內。
談起荊州事宜,尤其是與諸葛瑾相關的,幾乎沒有冷場的時候。
期間,作為女主人的劉壽也短暫登場了一次。因為四人都沒帶女眷,劉壽並沒有停留,而是把一切交給了諸葛亮。
入宴之後,很快就談到他們的來意。
徐庶答道:「我早年入荊州拜得名師,如今奉師命來雒陽遊學,探文交友。」
諸葛亮一聽,就來了興致:「此前也曾聽兄長談起過諸位的才能,不才曾於太學、鴻都門學中進學,今日有暇,不妨論一論經典?」
與文學之士談論經典,本就是徐庶他們來雒陽的目標之一,而且這也是交友的一個有效途徑——當然啦,前提是肚子裡有貨。
龐統、徐庶幾人都是飽學之士,自然不懼,皆應諾。
作為主人的諸葛亮率先開口道:「《尚書》有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此話出自《尚書》大禹謨篇,據傳乃是堯帝在傳帝位給舜帝時告誡舜帝的治世之言,其重點在於執兩用中,直白點說就是執政要寬嚴相濟。
甫一出口,龐統便明白,諸葛亮是有功底的。
……
一個時辰之後,龐統不禁心中一聲哀嘆——這老天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諸葛亮比他好看了這麼多也就罷了,偏偏才學還跟他不相上下!
既生統,何生亮呀?
龐統在哀嘆,卻不知諸葛亮也在讚嘆。
在他看來,眼前的四人無一不是治國的賢才。
雖然都跟他一樣,年少了些,也缺乏了些經驗,但這些都難以遮掩他們的潛力。
論經到最後,諸葛亮還是沒忍住開口道:「諸君,如今國家百廢待興,以諸君之賢才,非一郡一縣之地所能容納。如今國家正值用人之際,何不與亮一同共赴國事,為君分憂?」
「雖然遊學亦能獲得學識,但以亮這數月來的感悟,要想將胸中所學融會貫通,最終還是要付諸於實際。亮在陛下面前還有幾分薄面,願舉薦諸君,不知可有意乎?」
龐統、徐庶、孟建、石韜四人皆沒想到剛一見面諸葛亮就頗不接待地提出了舉薦之意。
按理說這不是應該他們主動求諸葛亮的嗎?
他們四人倒是都有心仕途,但對於入仕的方式,他們心中還未有定論。
可眼下,諸葛亮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他們若是拒絕,只怕就要得罪人了。
而諸葛亮在說出話後,才猛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旋即改口道:「以諸位之賢,入仕之道自然多矣,倒是我多慮了……不過,只要諸君開口,亮定舉薦諸君!」
「多謝孔明了!」龐統幾人陸續舉酒謝道。
……
就在龐統感慨之際,雒陽的南面,又來了一伙人。
周瑜望著前面繁華的景象,心中同樣生出了驚嘆之意,這就是京都雒陽嗎?
雖然以前也曾聽人說起過雒陽的繁華,但百聞終究不如一見。
「公瑾阿兄,到雒陽了嗎?」
聽到後面馬車裡的聲音,周瑜答道:「已經到了。」
只聽馬車裡一聲歡呼,一個半大小子立馬從車廂里鑽了出來,看其眼角還沒擦掉的眼屎,明顯是剛睡醒。
「陸議!」
隨著一聲沉穩有力的呼喊,陸議立馬消停了。而後回身和周瑜一道,攙扶著另一輛馬車中的老者下來。
這老者赫然就是安東將軍陸康了。
周瑜說道:「此處還未進入雒陽城,公不妨先上車?」
陸康緩緩搖頭道:「不了,坐了一路的馬車,早就坐夠了……許多年沒有來雒陽,如今看來,已經和我離開時有了很大的區別啊!」
「公瑾,陪我走一走吧!」
陸康說完,眼見著陸議似乎被道旁的熱鬧吸引了過去,似乎想去遊玩,他當即喊道:「陸議,如今在雒陽,你人生地不熟,安敢亂跑?再如此,我看就該給你改個名字,讓你時時記得該謙遜些。」
周瑜自也知道陸康是怕年少的陸議不知輕重在雒陽惹禍,他勸慰道:「公放心,以我觀之,議弟行事看似跳脫,實則心中自有成算,公無需多慮……是吧,議弟。」
「正是,正是!」陸議連忙順著周瑜的話風替自己辯解道,「我是見著叔翁想要下來走走才過去的,不然我一定不會離開車駕的。」
見狀,陸康這才神情和緩了些,說道:「莫嫌我話重,但雒陽非是揚州可比,行事無比慎重。」
「叔翁放心,孫兒曉得!」陸議對著陸康鄭重拜道,這時,倒有幾分穩重的架勢了。
陸康聽聞,索性不再理會他,而是對陪同他的周瑜說道:「要說這雒陽啊,可謂是賢才匯集之地,在來之前,我就聽說了有一些聞名的年輕俊傑,公瑾是荀公的弟子,此來雒陽,當擇其善者結交,我也會為你引薦的。」
「多謝公。」
「公瑾在揚州亦助我良多,何須言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