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雒陽夜景
當晚,諸葛亮並沒有邀請龐統和徐庶他們留宿,也沒有特意帶著他們去逛已經開放了宵禁的洛雒陽城。
畢竟人家新婚夫妻蜜裡調油的,哪裡願意與旁人徹夜相談。
不過也因為諸葛亮在宴席間的招攬,影響到了幾人的心境,他們從諸葛亮府中告辭離開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回去安歇,而是借著這次機會逛起了雒陽城。
路上他們自然不可避免的對於諸葛亮所提出的舉薦建議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徐庶便直白地說道:「我觀孔明謙謙君子,以他的身份履歷足以看出天子對他的看重。如能蒙他舉薦,的確不輸於任何入仕方式,不知能少走不知多少年彎路。」
徐庶是四人中年紀最大的,也是最成熟的一個。
此來雒陽,他的入仕之心也是四人中最強烈的。
龐統今晚見識到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他才能相媲美的人竟然比他好看了這麼多,這無疑又是對他的另一次打擊。理智上龐統可以接受,但情感上還是讓他此前在諸葛瑾那邊的修煉有些破功了。
但談起仕途,他馬上恢復了冷靜:「以往受人舉薦,最擔心的便是遇人不淑,萬一舉薦者自身德行不端,則身處兩難矣。」
「不過今有子瑜珠玉在前,又有孔明……同是如玉君子,應無此慮。」
孟建聽了,問道:「如此說來,士元心中亦心動耶?」
龐統本能地搖了搖頭,轉而調整了話題:「我觀元直倒是頗為心動。」
徐庶聽了,倒也沒諱言:「席間聽孔明說起時,我的確有些意動。我的家世你們也是知道的,有老母在堂。如今我在外求學,家中全靠母親操持,是以想早日謀得前途,將母親接來身邊好好奉養。」
四人一同學習生活數年,其餘三人自也知道徐庶家中的情況,倒都是很贊同徐庶的選擇。
龐統更是說道:「元直若是下定了決心,過兩日我等便陪著元直再去拜訪孔明一趟。不過我倒是準備繼續在雒陽遊學個一年半載。」
孟建與石韜皆是贊同,不過對於通過諸葛亮的舉薦入仕,皆如龐統一般,提出了想要繼續遊學的打算。
徐庶自也能隱隱猜出他們的想法——即便諸葛亮再得聖眷,可一次舉薦一個人和一次舉薦四個人,所受到的重視程度未必相同。
徐庶並未戳破這些,而是將之牢牢記在了心中。
隨後,四人再度逛起了雒陽的夜市。
他們已經聽說了,雒陽城中有著各種市,但晚上最熱鬧的,還當屬位於雒陽外城的南市。
天已經黑的徹底了,但四人走在道路上,仍發現有許多人來往。
而在道路兩側,不時有正在巡邏的差役。靠近民居之時,行人更是很自覺的壓低了說話的聲音,便是偶爾有喝醉酒音量高的,也很快便有差役前來制止。
若是聽從勸告還好,若不然……四人親眼看著一個高呼著「我父是司空掾」的醉漢被巡邏的差役堵住了嘴拉走。
至於酒鬼的同伴,起初還幫著差役一起勸,待看到差役們動手了,當即和醉漢遠遠地避開,等到醉漢被制服,才又上來跟著差役們一同離開。
見狀,龐統生出了好奇心,找到一個巡邏的差役行禮後小聲問道:「敢問閣下,這是要將此人帶到何處啊?」
差役明顯是被培訓過的,回了一禮後同樣小聲答道:「君是才到雒陽吧?不知道也不奇怪,這裡是居民區,入夜之後便禁止喧譁。對於不知者,一般也就勸告了事,不過總有些屢勸不改的,如剛才那位,只能被送去四部尉處醒醒酒了。」
龐統心道,這種安排倒是妥帖,只不過會加了差役身上的差事。
不過他瞧著眼前的差役,其人倒沒有厭煩之色,繼續好奇地問道:「我瞧方才之人自稱司空掾之子,但諸君拿下他時卻沒有絲毫遲疑。」
聞此,差役挺起了胸膛,自得的說道:「若是以前也就罷了,如今縣丞不畏強權,有諸葛公在,我等秉公執法,無後顧之憂。」
龐統見了,對諸葛亮的能力再度予以了肯定。
不過龐統想到,即便諸葛亮尚了公主,又得聖眷,想要在雒陽城中如此嚴格執法,只怕也會得罪權貴吧……譬如剛才被抓走的醉漢。
等他問完之後,忽然對著不遠處正在側耳傾聽的幾人的說道:「幾位可聽仔細了?可還有什麼疑問?」
而那不遠處的幾人中為首者上前一步,同樣壓低了聲音致歉道:「方才見閣下所問,正是在下心中疑惑之處,唐突之處,還望見諒。」
龐統望去,雖在燈火的照耀下來人臉並無白日那麼分明,但仍遮不住對方的容顏。
龐統才見過諸葛亮,又見來人,只覺得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心中不禁暗道了一句晦氣。
差役自不知道龐統所想,他提醒道:「我觀諸位都是謙謙君子,即便不知道此處規矩,但也並未高聲語……只待過了前方的平城門,便能放開說話了。」
「若無旁事,我便先去巡邏了。」
「多謝君解惑。」龐統幾人陸續謝道。
而在差役走後,龐統聽到那顏值很高之人身後有一少年感慨道:「不愧是天子腳下,便是一差役,也如此知禮節。」
隨後,他朝對方拱了拱手,便準備與徐庶他們出城門前往位於外城的南市——若是對方長得沒這麼好看,亦或是他今日沒見過諸葛亮,他說不得就會嘗試著同對方結交一二,但現在,他沒心情了。
不想他無意,對方卻有心,自我介紹道:「在下廬江周瑜,這邊乃是吳郡陸議、陸績……」
「在下聽說安東將軍身側有一賢才,喚作周公瑾,莫非便是閣下?」徐庶好奇地問道。
「區區不才,讓諸位見笑了。」周瑜謙遜地答道。
人家通了姓名,龐統這邊也不會藏著掖著,說完之後,竟發現周瑜竟也聽過他們的名頭,知道他們是荊州隱居的名士黃承彥和龐德公的弟子,當即都起了結交的心思。
龐統說道:「此處不是相談之處,不如出城,尋一處酒肆?」
「善!」
旋即雙方合為一方,通往南市去。
而與此同時,在平城門的城頭之上,劉辯正在上面吹著風,說著話:「上一回同雲長私服外出,已過經年矣,然至今想來,仍覺得記憶猶新。」
沒錯,關羽回來了。
「臣在漁陽,亦時常懷念。」關羽心中同樣感懷,自外歸來,天子對他恩遇如舊。
隨後他順著天子的目光向外看去,見到平城門南面的南市燈火通明,人員走動,很是熱鬧,他站在城頭之上,都能隱隱聽到那裡傳來的笑聲和喝彩聲。
「臣此次歸來,只覺得雒陽城中同往日又有了很大的變化。」
劉辯則指著南市對關羽說道:「雲長可還記得,那時朕初次監國,便令雲長率大將軍府部曲巡察雒陽內外,這南市,便是雲長那時候受民伸冤的起點——當初的草亭,如今的校事部還在用呢!」
關羽順著劉辯所說,思及了過往。
說話間,關羽留意到又有一行人出城,他們出城後沒有直奔南城,反而就在城門外不遠處尋了一個茶攤坐了下來。
以往護衛天子所產生的直覺告訴他,此處茶攤是晚上臨時所設,一般招待的都是自南市歸來歇腳的人,而眼前這夥人出城後不去南市,反而在此暢談了起來,不由地他不警惕。
劉辯自也注意到了這一幕,不過他倒沒有多擔心,因為茶攤上本就有護衛他的人喬裝打扮。
見關羽心生疑慮,劉辯索性派人去探聽一下他們的身份。
反正出門同關羽敘舊閒逛,閒著也是閒著。
另一邊,合二為一的一行人交談的稍一深入,便明白了雙方都是跟著安東(安南)將軍來的。
既然這樣,估計大家也都是為了仕途而來。不過雙方卻並未因此而把對方視作競爭對手,他們都對自己的能力很有自信,雙方之間的關係甚至更加融洽了。
陸議年少,還未成長起來,見到一個個絲毫不遜色於他的人,卻是不服輸地很有表現欲望。
但放在龐統他們眼中,就有點小孩子的傲嬌了。
倏忽,不遠處有陣陣馬蹄聲傳來,還伴有笑聲和怪叫聲。
龐統當即皺起了眉頭,此處距離雒陽南門平城門不遠,這些騎馬之人這般聒噪,若是繼續下去,聲音勢必會傳到城內——他立馬聯想到,這些不會是因為諸葛亮在城內的執行的法度而受罰過的人故意如此的吧?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見到道路上來了一群騎馬者,也不進城,就騎著馬在城門口狂奔亂叫,當即都有了同龐統一般的猜測。
陸議又耐不住,表現了出來——「這些人怕不是故意的吧?他們知道城內不許高聲喧譁,是以只敢在城外廝鬧,當真可笑。」
而且,陸議雖然時常被陸康教訓跳脫,但他可從來看不上這種仗著權勢肆意妄為,還在夜間擾民的浪蕩子。
不過他到底知道自己初來乍到,沒有故作高聲說話去招惹人,只同身邊的周瑜一樣旁觀著騎馬的人。
陸議覺得,等到回去後他的叔翁知道此事,肯定會覺得他穩重。
不一會兒,城內便有差役來了,其中為首的小吏對著騎馬的眾人說道:「諸位,此處靠近城門,不宜胡亂策馬,亦不宜喧譁……」
話沒說完,便被騎在馬上的一人給打斷了:「可有律法為憑?」
「他諸葛孔明只要求在城內不得喧譁,現在我可是在城外!」
小吏聽了,很是無奈,對方的確抓住了一個漏洞。
但他也認出了來人,知道來人為什麼這麼做,遂有些無奈地拜道:「袁君,前些日子多有得罪,不過我等也都是依令行事,袁君何必與我等計較呢?」
袁耀聽了,心中更氣了。
前幾日他不就是晚上高興,在城中高喊了幾句嘛,竟然就被差役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給關押起來了。拋開他罵了勸阻他的差役一事不談,他有什麼錯?
但後來這事不小心傳入他父親袁術耳中,他立刻被狠狠地打了一頓。袁耀知道,是擔任廷尉卿的父親覺得他知法犯法丟人了,於是乎,在養好了本就不重的傷後,他攜著自己的狐朋狗友,終於找出了諸葛亮治理夜市的漏洞。
眼見著眼前的小吏無奈求饒,袁耀心中更是得意:「我與你們計較什麼?你能巡邏你們的城內,我在城外自玩我的,兩不相擾。」
說罷,袁耀當即憑空甩了一下自己的馬鞭,在空中發出了一聲脆響,腳上一動,他的坐騎恰好嘶鳴起來,不一會兒,馬蹄聲和笑聲再度向外傳開。
小吏和差役們見狀,也無可奈何。
若要出城阻止袁耀,他們沒有憑仗,對方是廷尉卿之子,亦稱得上是皇親國戚,事後諸葛縣丞都未必能護住他們。
小吏無可奈何,只能回頭吩咐身邊一人道:「快去公主府上將此間事告訴諸葛公,希望諸葛公還沒睡吧……」
與此同時,茶攤旁的徐庶見小吏沒能阻止對方,也大概理解了其中的緣由,忽然問道:「若是諸君為官一任,遇到此事,會如何去做?」
龐統則忽然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麼,率先答道:「為官時怎麼做再說,不過眼下我倒有一個能夠幫得上孔明的辦法。」
此前還沒談到諸葛亮,周瑜也沒想到他們與諸葛亮認識,不過聽了龐統的話,他還是好奇了起來。
陸議更是直接問道:「士元兄有何辦法?」
龐統先是故作高深地對周瑜三人說道:「接下來之事乃是我等為了孔明而為之,君等與孔明並不相識,不必踏入其中,接下來只需要先當作不認識我等即可。」
然後龐統起身,指著袁耀喊道:「那小子,大半夜的鬼叫什麼?吵得人耳朵疼!」
這下,就連陸議都看明白了,之前的騎馬者不好管,可一旦有人在城門口起了衝突,那不就好管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