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寶船」

2024-08-28 13:08:30 作者: 重慶老Q
  第372章 「寶船」

  「大炮巨艦,這才是男兒最值得嚮往的事情!」就在「山號」即將起航之際,艦長王遠成回頭看著那艘靜靜地停靠在碼頭泊位上的艦隊旗艦「利櫻號」,眼中的羨慕之色無以言表。

  儘管,「山號」滿載排水量高達一千六百噸,擱到歐洲的話,那也絕對是屬於巨艦般的存在,但在兩千五百噸的「利櫻號」面前,那只能算是小弟弟了。

  更不消說,「利櫻號」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可不是「山號」這種鐵肋木殼戰艦,在外層僅包裹了一層薄薄的鐵皮的傳統戰艦所能相比的。

  泰平二十二年四月(1726年),「利櫻號」鐵甲艦在幾內亞灣與英格蘭海軍首次接戰,便憑藉其「船堅炮利」的優勢,大殺四方,猶如闖入羊群的獅虎,勇不可當,給英格蘭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不僅是艦船和人員損失上,還是他們脆弱的心理上,都遭到了重創。

  隨著鐵甲艦在齊英海戰中大放異彩,並通過一場場實戰,證明了該類型艦船在海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齊國海軍在戰後的數年時間裡,開始陸續淘汰木質風帆戰艦,轉而批量採購威力更為巨大的鐵甲艦。

  在將煤炭用作動力之前,風帆戰艦始終扮演著海洋征服者的主要角色。

  風帆的使用,把士兵從笨重的划槳勞動中解放出來,取代或部分取代了人力推進船隻,這在航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在掌握了風帆動力後,人們逐漸擺脫了海上機動的困境。風帆戰艦擁有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可利用多向風長期漂泊在大海上,並可到達以前從未到達的海域。

  不過,風帆艦船有難以克服的弱點。

  其受天氣的制約過大,若不起風或風力小,就無法進行機動。而動力(風力)的局限性,反過來又限制了艦船的尺寸與重量。

  原因不言自明,當風力無法驅動沉重的船體前進時,艦船充其量只能「浮」在海上,跟條死魚無異。

  問題在於,大型的風帆戰艦排水量已大到不可能用人力划槳的程度(齊國曾於二十多年前造出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商船)。因此,對新的動力技術的需求日益迫切——這種技術須不受風的約束,且能獲得持續的動力。

  齊國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對全球艦船的最大改進就在於動力裝置。燃燒煤炭的蒸汽機可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船隻前進。

  當然,出於對新事物的懷疑或是使用慣性,最早的一批蒸汽船隻仍安裝風帆作為輔助推進裝置,是為機帆船。這樣一來,蒸汽輪機提供的強大馬力使其擁有較快的航速,同時也可僅靠三桅風帆航行——呃,儘管這看起來相當笨拙。

  因燃燒煤炭的動力強勁,蒸汽艦船有能力承載更大的負荷。於是,齊國海軍得以將部分木質風帆艦的兩舷柚木艦殼外包覆10厘米厚的裝甲,使得齊國這種「准鐵甲艦」防禦性能上一時冠絕全球。

  隨著齊國蒸汽戰艦的逐漸成熟,還解決了長期困擾風帆戰艦的另外一個問題。

  大航海時代以來,艦載火炮的威力已相當可觀。進入18世紀後,隨著齊國各種火炮技術的不斷擴散,炮彈的威力進一步提高,一些國家的海軍中也陸續裝備了破壞力巨大的爆破彈。

  面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戰艦儘可能縮小暴露面積,以免被敵方炮彈擊中。為此,戰艦的干舷就要降到最低,可問題是低干舷的船體加上高高在上的鼓滿全帆的桅檣,會造成艦船在風浪航行時重心不穩,這對船隻而言是件極危險的事。


  出於同樣的原因,風帆戰艦雖有可能裝備幾十乃至上百門大炮,但為了維護船體的重心穩定炮口設在兩舷,無法做到艦體向前航行時仍能向前發射炮彈。

  最終,蒸汽戰艦面世後,使得船隻終於可以「扔掉」風帆,解決了上述顧慮。

  泰平二十年(1724年)「肅慎」號鐵甲艦入役。它的建造,標誌著齊國乃至全世界各國海軍主力艦設計上的徹底改變。

  「肅慎」號的排水量達到驚人的4000噸,如同前面兩艘鐵甲艦一樣,蒸汽輪機是其唯一的動力來源。它徹底廢棄了桅牆和船析,只有一個軍用桅杆用來打旗語。

  它還擁有低矮的側面輪廓、寬橫樑、厚裝甲,其主炮安裝位置分別位於船艉和艦艏的兩座巨大的轉動炮塔上,這樣的設計奠定了齊國後續鐵甲艦的型制。

  簡而言之,伴隨蒸汽機技術的日益成熟,艦船的設計和構造、動力系統以及所裝備的武器,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木頭、風帆和球狀彈丸的組合演進到鋼鐵、蒸汽和高爆炮彈的組合。

  這個時期的海洋,也由此進入「鐵甲艦」時代。

  齊英戰爭,不僅意味著傳統風帆動力戰艦的落幕,而且還將木質戰艦掃進了歷史塵埃當中,更是將海戰技術推向了一個更高的維度。

  鐵甲艦的存在,徹底摧毀了部分小國妄圖以小博大、通過大造木質風帆艦的方式在海洋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企圖。

  鐵甲艦,將成為大國重器,是密集資金和密集技術的集中反應,更是當今一個國家綜合工業實力的具體表現。

  也就是說,當鐵甲艦面世後,海軍就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小國可以玩得轉的了。

  鋼鐵、技術、資金以及強大國力的持續支撐,有了這一切,你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支可堪大用的海軍。

  據悉,齊國海軍最新入役的鐵甲艦「蒼山號」,滿載排水量達到恐怖的八千五百噸,成為這個世界上噸位最大、戰力最強的海上巨獸。

  而同期,英格蘭海軍才剛剛擁有兩艘試驗性質的鐵甲艦,「勇士號」和「先驅號」,排水量分別只有可憐的四百噸和九百噸。其中,「先驅號」才於去年四月下水,至今尚未正式入役。

  有鑑於世界各國海軍與齊國海軍尚存代差,使得內閣政府一再否決了海軍艦船的全面換裝計劃,僅以每年新建三到四艘鐵甲艦的速度,緩緩汰換數量龐大的木質機帆戰艦。

  作為控扼大西洋和印度洋關鍵要衝的黔州艦隊,擁有主力戰艦11艘,鐵甲艦卻僅有一艘,剩下的皆為包裹了輕薄裝甲的木質機帆船,努力維持著大齊海軍於黔州地區的莊嚴形象。

  受昌寧總督區所請,艦隊司令部命令剛剛在船塢中完成了保養和維護的「山號」和「基山號」戰艦前往昌寧港,為本年度「寶船」運輸任務提供武裝護航。

  經過十餘天的準備,外出休假的軍官和船員被全數召回,可供一月的物資補給也全部裝入船艙,於5月4日這天,在岸上親朋好友的歡送下,兩艘戰艦,依次駛出軍港,進入綠岬灣(今南非福爾斯灣)。

  其實,以齊國對印度洋的控制力度,曾經縱橫無忌的海盜基本上已然絕跡,算的上世界上最安全的海域。在理論上來說,任何商船行駛於該海域,根本不必擔心會遇到海盜劫掠的情況。

  但是,裝載了巨量黃金、鑽石和珍貴象牙的齊國「寶船」卻獨獨例外,每年返回漢洲本土的行程皆需海軍派出專業戰艦予以全程護航。


  自十幾年前杏山(今約翰內斯堡地區)金礦被發現後,不僅皇室、內閣相繼組建大型礦業公司,圈占了大片礦區,採掘當地的黃金,就連本土的一些權貴富豪也紛紛通過各種關係,跑來分一杯羹,每年開採和提煉的黃金總量高達四百到五百噸,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地之一。

  老天仿佛格外偏愛齊國,在發現儲量巨大的杏山金礦未久,一名來自德意志地區的淘金客在樂陵(今南非金伯利市)意外的發現了鑽石礦,隨即又在全球引發了一股鑽石熱。

  雖然,作為東方華夏民族,對於鑽石的熱情並不高,但眼瞧著歐洲那幫鄉巴佬瘋狂地追捧這種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來自齊國本土的礦業大亨們當即聯合地方政府,將樂陵方圓數十公里範圍內的核心鑽石礦區給圈了起來,然後組織大量勞工進行採掘和加工。

  在不到十年時間裡,樂陵地區先後成立了四十多家礦業公司,每一家的背後無不站著一個或多個齊國的頂層權貴,甚至不乏皇室成員,礦業投資總額超過三百五十多萬元。

  在樂陵鑽石礦剛發現的時候,隨便在地表上挖下一鏟子都能挖出鑽石來。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鑽石便如同杏山的金礦一般,是越來越不好挖,礦坑也是越挖越深。這意味著需要投入越來越多的固定資產投資,還得大量採購相應設備,才能繼續把鑽石礦挖下去。

  這就使得無數的個體「淘鑽客」逐漸被排除在外,要麼向地方政府申請一塊土地,老老實實的成為一名農人,要麼被礦業公司高薪所僱傭,繼續從事辛苦的鑽石採掘工作。

  而隨著投資巨增,生產周期又變得越來越長,各個礦業公司若是再像以前那樣自由市場競爭,肆意殺價,風險就變得實在太大,歐洲一波鑽石行情走下來就能讓投入巨資的礦主們血本無歸--沒辦法,鑽石在東方幾乎沒什麼市場,那裡的人們似乎更為鍾情溫潤剔透的玉石。

  那麼,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辦法只有一個,建立起礦主們的聯盟機構,大家合起伙來構築鑽石貿易的壟斷組織,就像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香料那般,統一經營、控制產量、統一定價,然後使勁地攥取壟斷暴利。

  於是,在兩年前,樂陵的四十多家礦業公司聯合荷蘭東印度公司組建了一家名為福盛隆的礦業聯合公司,並開始在建業和大興兩地的金融市場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和債券。

  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企業股權兼併重組,包括皇家玉石礦業公司在內的一系列樂陵礦業大亨們紛紛融入福盛隆公司,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歐洲分銷網絡壟斷了全球近七成的鑽石貿易(另一鑽石產地印度也在齊國控制下)。

  儘管,樂陵的大量鑽石在昌寧經過簡單加工後,便會運往歐洲銷售,賣給那些高調張揚的富商或者各國王室,但一些品相超絕的鑽石卻是要通過「寶船」運至漢洲本土,以進一步施以精加工,最後再輾轉銷往歐洲,或者留存於帝國皇室及權貴之家。

  可以說,齊國的「寶船」所載的鑽石、黃金、象牙等諸多貨物的總價值,絲毫不比當年西班牙王國運輸美洲金銀的寶船隊少,再加上會有大量將歐洲賺取的利潤裝船運回本土的商社船隻與之隨行,更是讓「寶船隊」成為舉世矚目的移動金庫。

  曾有人粗略估算,從昌寧港起航出發的「寶船隊」所載運的財富很可能會超過兩千萬元,甚至三千萬元。若是某個海盜勢力能將其完整地截獲,將立時會讓每個海盜都擁有一筆讓人難以企及的巨額財富,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是的,因為印度洋是齊國的洋,也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海域,這就使得齊國商船幾乎拆除了所有武備,從而騰出更多空間用於裝貨。

  雖然,齊國商船因為大規模地裝備了蒸汽輪機,使得船隻行駛速度更快,轉向機動性更強,在面對那些駕駛傳統風帆海盜船時,可以憑藉風騷走位和速度優勢,輕易地擺脫海盜糾纏。

  但保不齊會有海盜船為了能多吃口飯,也會進行技術升級,將蒸汽輪機也裝到船上來,然後冒險來到印度洋,從而逮上一艘兩艘裝滿貨物或者財物的齊國商船,快速地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帝國海軍養著這麼多戰艦,在為帝國開疆擴土之餘,自然要承擔起日常保衛帝國海上財富的職責,更遑論「寶船隊」所載運的財富大部分皆屬皇室和政府所有的黃金、鑽石、象牙,以及海外殖民領地搜刮的其他貴重物資,不容任何有失,自是要喚來海軍艦船全程護送。

  「山號」和「基山號」兩艘戰艦途徑南華港(今南非伊莉莎白港)稍事停留後,便繼續馬不停蹄地趕路,並於5月14日抵達昌寧,與港內停駐的另外兩艘戰艦匯合,準備共同護送「寶船隊」返回漢洲本土。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