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攪動
西高止山脈,齊國人將其稱之為伏牛山,是印度德干高原的西緣山脈,呈南北走向,大體與西海岸平行,縱貫一千二百多公里。
該山脈為斷崖,西坡陡立,多深切山溪。西臨海岸平原,地勢陡峻,且當季風之沖,降水豐茂,森林密布,靠近南部的地區有大片熱帶雨林。
不過,印度的山脈既不像神州大陸那般雄峻高大,也不像漢州大陸那般低矮平緩,海拔高度在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而且,伏牛山並不是連綿不斷的險山峻岭,有許多低矮平緩的山口,為東西間往來的重要交通孔道。
1738年3月10日,一支綿延數里的隊伍穿行在一處山谷之中,他們的人數有四千餘,馱馬車輛數百,還有近三十餘輛炮車,馬拉人推,極為艱難地行進著。
「他娘的,還有多久才走出這片山區?」齊印軍第八混成團第四營營長、御武校尉(上尉)曹廷祿取出水壺,狠狠灌了一口,看著前面蜿蜒起伏的山嶺,不由覺得心煩意燥起來。
「回長官,應該還有一天時間。」他的勤務兵阿什克·庫魯尼揚立即應道。
「老子用你來說!」曹廷祿瞪了他一眼,嚇得對方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出聲。
「咱們大老遠地繞了這麼一圈,又是坐船,又是坐火車,到了這山里,還得甩開大腳丫子翻山越嶺。別到時候,讓馬拉塔人給堵在山口,那才叫人憋屈!」
「……嗯,就算沒被馬拉塔人堵在山裡,萬一被他們掀了老巢,占了廣衛,那也是得不償失的。」
「……嘿,還別說,要是馬拉塔人占了上海,我們反過來又奪了他們的王城賈爾納,這該咋算呢?……得嘞,我們這是完成了一次換家行動呀!哎,阿什克,你倒是出個聲呀!……真是兩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你說說,我咋挑了你這麼一個呆子來做勤務兵!」
阿什克·庫魯尼揚聽到自己的長官先是嘀嘀咕咕地自言自語,接著又呵斥他,表情甚是糾結,苦著一張臉,萬分無奈地看著他。
長官,你不是不讓我說話嘛!
曹廷祿出生於奉元(今印度欽奈市,又名馬德拉斯),家裡沒什麼軍事傳統,父親是商人,母親是當地一名土著官員的女兒。
儘管是出生於印度,但華夏血脈在體內流動,讓他一直堅信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齊國人。他父親死時,他才十六歲,長兄繼承了整個家業。
對於他們這類家庭的幼子來說,傳統的選擇是經商、參軍,或者去地方殖民政府謀職。
於是,中學畢業後,曹廷祿報考了安豐陸軍學院——為了整訓數量龐大的土著僕從軍和科欽王國軍隊,提高軍官的專業水平,陸軍於紹寧十年(1696年)創辦該學院。
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一年的軍中實踐,他如願成為一名齊印軍的初級軍官。
在軍中廝混了八年,參加了無數場戰鬥,積功升至御武校尉,掌一營之權,距離爬到中階軍官的位置僅咫尺之遙。
對於戰爭,曹廷祿並不排斥,反而極度渴望,可以籍此獲得累累戰功,使自己得以出人頭地。
而且,在印度地區參與各種戰事,依託齊國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武器,幾乎每場戰爭,基本上就是單邊倒的局面,輕鬆碾壓對手,很少會出現大規模的傷亡。
雖然,每戰臨陣時,皆為他們所屬的齊印軍僕從部隊帶頭衝鋒陷陣,但也沒多大的危險性。因為,敵人很少會在齊國炮兵的猛烈轟擊下還能保持完整隊列,他們需要做的不過是陣前放上幾輪排槍,然後便端著刺刀發起衝鋒,將敵軍擊潰。
剩下的工作無非就是清理戰場,收容俘虜,接收敵方陣地或者占領城市。
此次,廣衛駐屯軍在馬拉塔人發起洶湧攻勢的情勢下,抽調齊國陸軍第五混成團、騎兵第九團、齊印軍第八混成團,兵力總數四千五百人,組成特遣支隊,準備繞過馬拉塔人的攻擊陣線,突入其後方,對馬拉塔腹地發起猛烈打擊,以此打亂對方的進攻節奏,取得戰場的主動權。
據說,當時駐屯軍司令部對這個作戰計劃只是稍稍爭論了片刻,便很快就達成了共識,決定對馬拉塔人來這麼一記狠的,讓他們長長記性。
別以為我們齊國兵力空虛,就只能被動防禦。在我們眼裡,你們馬拉塔人不過是一個「插標賣首耳」,豈能容你們一意猛攻?
當攻擊命令下達後,被抽調至特遣支隊的官兵們無不群情振奮,戰意高昂。
攻入馬拉塔人的腹地,在大肆破壞地方秩序,動搖對方統治基礎的同時,他們將可以繳獲更多的財物,從而充實自己乾癟的荷包。
3月11日,特遣支隊走出山區,進抵防禦較為嚴密的城市納西克。這裡距離南徐(今達曼市)約一百一十公里,乃是馬拉塔帝國西北軍事重鎮,更是此次馬拉塔軍隊入侵廣衛的北路後勤中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這座城市城牆高大雄厚,還駐有地方衛戍軍四千餘,若是以常規作戰方式的話,需要大軍圍城,挖壕掘溝,緩緩圖之。
但是特遣支隊指揮官李延良卻不做任何猶豫,直接命令全軍立即攻城。
英勇的炮兵部隊在步兵火槍攢射的掩護下,以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數門55毫米陸軍輕型炮推到了城門口附近,僅三輪炮擊,便將厚實的城門轟開。
齊印軍第八混成團當即端著刺刀蜂擁沖入城中,將試圖堵門的守軍反推了回去。
馬拉塔人可能從未想過齊國人會有餘力發起反擊,而且還是繞過他們的攻擊線,突然出現在納西克城下。
這些宛如民夫的地方衛戍部隊在齊軍攻入城中後,立時四散奔逃,扔下手中的武器,躲入民居,以逃避追殺。
納西克城在二十分鐘後即告失陷,臨近的幾座堡壘和城鎮也在隨後兩天內被逐一攻克。
一位歸附的馬拉塔部落首領對此驚愕不已,私下裡向自己的長子說,「這些齊國人的戰鬥力簡直不可思議,而他們的將軍也是個異常果敢勇毅的人。他們早上來到這座城下,看著城牆,推出火炮,在城頭箭如雨發的情況下,短促而精準地轟開城門,殲滅了所有的守軍,然後還有大把的時間吃早飯。我不知道,我們馬拉塔人用什麼來抵擋住他們!」
首戰告捷極大鼓舞了全軍的士氣,特遣支隊在洗劫了整個納西克城後,放了一把大火,於四天後繼續向東進發。
3月19日,齊軍進抵戈達瓦里河北岸重鎮戈伯爾岡。
火炮僅射擊了一輪,炮手的校準工作尚未完成,守軍便乾脆利落地打開城門,宣布投降。
無他,戈伯爾岡守軍人數不足千人,而且皆為老弱的地方衛戍部隊,在聞知前方的納西克城被攻陷後,城裡的大人物們早已裹著細軟逃往後方的德瓦吉里(今印度奧蘭加巴德)。
在看到軍容鼎盛的齊軍殺來,被留下來守城的將領哪還有心思繼續抵抗,在聽到炮響後,直接就獻城投降,以免遭到齊國人的屠戮。
事實也是如此,他們的主動投降,使得齊軍沒有理由進行大規模的劫掠,只是簡單地徵收了一些「勞軍費」,這在某種程度上挽救了闔城百姓的財富。
在獲得足夠的物資補充後,齊軍稍事休整兩日,繼續朝馬拉塔腹地挺進。
3月25日,大軍逼近德瓦吉里。
德瓦吉里位於戈達瓦里河上遊河谷,在12-14世紀期間,曾為亞達瓦王朝的都城。
1631年,該城被莫臥兒皇帝沙·賈漢占領後,成為帝國行政的重要中心。
在奧朗則布時期,這裡還是其攻略德乾的重要基地、臨時行宮所在。
而得到齊軍來襲的消息後,留守後方坐鎮的馬拉塔帝國首相薩拉姆·辛格已經從各地拼湊了三萬餘士兵,進駐該城,以阻擊齊軍的繼續深入。
當齊國軍隊列陣於城外時,馬拉塔軍也毫不示弱,魚貫出城,三萬餘大軍背靠城牆,與齊軍遙遙對峙。
馬拉塔軍除了兩萬餘步兵外,還有大量騎兵和炮兵,應該是馬拉塔人將後方能調集的兵力全部都抽調了過來。
這支大軍靠著厚實的城牆,前方是一條淺顯的小河,步兵和炮兵在軍陣中央,兩翼是騎兵。
這是一個相當穩固的部署,不易遭受突襲,而且前方的小河雖然處於冬春枯水期,但齊軍要是迎面攻來,必然會極大遲滯他們的行動。
可以看出,馬拉塔人在經過法國人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僱傭軍官長期訓練下,已然脫胎換骨,在面對火器化軍隊面前,知道如何排兵布陣,穩妥應對。
此時,齊軍陣列中所有的軍官皆看向指揮官李延良,等待他的決斷。從數量上來看,敵軍是己方的近七倍,而且背靠堅城,擁有絕佳的地理優勢。即使勉強擊敗當面之敵,對方也會退回城中,據壘堅守。
可若是撤退,卻也不是一個最優選擇,馬拉塔人有二十倍於己的騎兵,很難全身而退,輜重和火炮可能會全部損失,甚至不排除會被對方來個銜尾追擊,導致全軍覆沒的境地。
如果選擇進攻,己方只有四千五百餘人,其中依為憑持的陸軍兵力僅兩千人,火炮二十六門。敵軍則是三萬之眾,火炮超過五十門,實力對比懸殊。
更要命的是,齊軍二十多天來行軍兩百多公里,人困馬乏,極為疲憊,進攻看似以卵擊石。
「進攻!」李延良駐馬觀望片刻,將望遠鏡輕輕地放下,大聲地命令道:「陸軍第五混成團以攻擊陣列直擊敵軍正面,齊印軍第八混成團兩翼拖後,騎兵第九團於陣後待命,護住炮兵陣地。今日全軍勠力前進,當有陷陣之志,有死無生!……大齊萬勝!」
「大齊萬勝!」
「大齊萬勝!」
「萬勝!」
隨著軍令的下達,陸軍第五混成團迅速轉變陣型,前出隊列,排成兩列平行的戰線,在各級軍官的口令下,應和著昂揚的鼓號聲,踏著整齊的步伐,朝馬拉塔大軍義無反顧地撲了過去。
「轟!轟!轟!……」
「轟!轟!轟!……」
雙方的火炮次第開火,馬拉塔人的數十門火炮向陸軍第五混成團單薄的戰列傾瀉著炮彈。
在五百多米的行進過程中,這些身著藏青色軍服的無畏勇士暴露在敵軍炮火之下,不斷地有士兵被擊中,慘呼一聲,栽倒在地。但戰列中空出的位置很快就有士兵沉默地補位上來,端著火槍,繼續按照既定的節奏前進。
猛烈的炮擊將士兵們炸得血肉橫飛,慘呼連連,但是第五混成團所組成的單薄戰列未見絲毫動搖,依舊無畏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當隊列前進到馬拉塔軍陣只有六十米,都已經能看到對方士兵恐懼的面龐時,傳來了熟悉的命令。
「立定!」
「……準備!」
「……舉槍!」
「……射擊!」
整齊的火槍射擊聲隨之響起。
「……衝鋒!」
接下來的命令是全軍突擊,第五混成團的近兩千名士兵挺著刺刀,穿過灰白色的射擊煙霧,沖向了亂成一團的馬拉塔軍陣。
此時,整個戰場上出現了一個令人詭異的場景,人數多達三萬餘的馬拉塔大軍在被兩千齊軍突入陣中時,居然立時崩潰了。
兩萬餘步兵在遭到火炮轟擊時,已然出現巨大的混亂,這些來自不同部落、不同城鎮的地方衛戍部隊,何曾經歷過這般兇猛地炮火打擊,又何曾面對過敵人在如此近的距離展開一次密集火槍齊射。
當陣列最前方七百餘士兵齊刷刷倒在他們面前,緊接著無數的刺刀閃著寒光,穿過煙霧,洶湧地撲過來時,所有人無不為之膽寒,下意識地便扭頭朝後方逃去。
最令人意外的是,馬拉塔人的騎兵不僅沒有發起兩翼攻擊,以遏制齊軍的衝鋒之勢,反而在步兵陷入崩潰時,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率先朝城門處奔去。
「果然,都是一群土雞瓦狗!」
李延良揮了揮手,命令全軍壓上,追著馬拉塔人的尾巴,一鼓作氣殺入城中。
「司令官,我們贏了!」廣衛駐屯軍參謀部三等戰術參謀、御武校尉(上尉)陳永立一臉驚喜地喊道。
「嗯,我們贏了。」李延良故作沉穩地點了點頭,並竭力控制住自己的嘴角,免得忍不住大笑起來。
娘的,這條命算是賭贏了!
馬拉塔人的軍隊雖然進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造和訓練,所裝備的武器也並不比齊國人相差太多,但他們的軍隊體系和作戰模式仍舊是傳統而落後的。
即使馬拉塔最為「現代化」的新式火器部隊也完全沒有達到齊國的職業化水準,甚至在組織程度上還不如以印度土著為主體的齊印軍部隊。
馬拉塔軍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大量受過新式戰法訓練的軍官和士官。
且不說專業化程度極高的齊國陸軍,就是齊印軍部隊中,每一個營至少都有二十五名經過體系教育和訓練的齊國軍官(或者印度出生的齊國人)。
反觀馬拉塔人,即使最佳狀況的部隊中,一個馬拉塔營僅有一兩名歐洲僱傭軍官或歐亞混血軍官,卻要管轄五百多名士兵。
而在馬拉塔人發動對齊國人的戰爭時,這一數字還要更低,因為齊國人的嚴厲警告和死亡恐嚇使得許多歐洲僱傭軍官在戰前離開了馬拉塔軍隊。
而這,幾乎沒有馬拉塔本地人可以填補留下來的空缺,他們從未建立一座軍事學院來培養職業化的軍官團。
因而,馬拉塔人的各級軍官可以說都是「野路子」出身,戰鬥水平的發揮全靠個人所刷的經驗多少。
而此次馬拉塔人大舉進攻齊屬廣衛總督區,大量有「經驗」的軍官皆帶兵隨同巴吉拉奧一世殺到了前線。那麼,留在後方的將領和軍官是個什麼成色,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對於馬拉塔人來說,將傳統的部落軍隊真正近代化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訓練和管理一支軍隊需要一套管理機構,其成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應是按其能力選拔上的,還應受過長期的專業教育,相對誠實和高效地履行職責。
對於盛行裙帶家族關係的馬拉塔和其他部落首領而言,這將是一個巨大而艱難的改革,而且這還將意味著取消傳統軍事首領,即剝奪部落首領或酋長的直接權力。
而且,與最新的軍事發展保持一致需要相當的學術自由和科學態度,這與馬拉塔貴族的絕對統治權格格不入。
組織起齊國模式或者歐洲模式的軍隊需要武裝和教育普通民眾,而貴族們認為他們對自己的順從是理所當然。
最重要的是,對新思想的寬容和自發自願地對舊的行為方式進行改革,而對以祖宗之法和教法來約束自己生活的馬拉塔人來說,持有這種思想的人都是應該予以敵視和詛咒的。
若是想要創造出可與齊國匹敵的軍事力量,就必須改革整個社會,而不僅僅是改革軍隊,引進一些先進武器。
另外,從國家傳統的軍事貴族和其他精英階層手中奪走權力時,將會有一個劇烈的陣痛期。
很明顯,馬拉塔人不願意經歷陣痛,更不願意改革社會,那麼,他們所花費重金打造的新軍能有多少戰鬥力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