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巡察天下和移鎮
陸清夫也豎起耳朵,想聽聽軍中的事,不料趙與芮一揮手:「你先下去。」
陸清夫沒辦法,只好後退,讓皇帝和高達走前面。
兩人遠遠避開人群,表示私密的談話。
高達左右看看,硬著頭皮道:「這幾年東贏各地偶爾有些零星的反抗,並且大部份都是藏在地下,保王派們不敢露面,我大軍確實沒什麼戰事,武官們-——」
高達說了些大宋現狀。
現在仗少了,但訓練照久,時間一長,武官們也有點鬆懈,士兵們也不樂意。
關鍵對武官們來說,不打仗,晉升就慢,有人自然不爽了。
但要說裁軍,東贏這邊地盤比較大,駐軍也就幾個軍,三四萬人,怕裁了不夠用。
高達說了半天,大概的意思,還是希望有仗打,不要裁軍。
這基本是代表了大部份軍中主官和意見。
趙與芮聽完也沒有表態,隨便在東京住了幾天,又分別召見一些中層官員,單獨聊了聊。
趙與芮巡視天下的消息,此時當然已經傳遍整個大宋。
第一個得到消息的是遠東城的趙禥。
遠東城建立在貝加而湖的東面,倚湖而建,是大宋在這裡建立的一座雄城。
這是後世都沒有干成的事,趙與芮動員十幾萬民工,歷經十五年,終於建成。
燕王趙禥分藩在此,有鎮守遠東之責。
趙與芮在元貞十四年開建遠東城,二十九年完成,然後每隔百里又建新城,到現在四十一年,已經在遠東城區建了七八座小城,把大宋的統治力延綿萬里。
但遠東城這個地方苦寒啊,儘管趙與芮加大這裡的移民,還是科舉考試加分的政策,這二十多年來,遠東城人口也才勉強過五十萬,其中漢人大概占據一半以上。
別說老百姓了,燕王趙禥學著他父親,每年到冬季就跑東贏或高麗去渡假,春季才回遠東城,一年有一半時間在外面。
今年他在遠東城過年,過完年後,本來打算帶長子趙琦去東瀛省九州渡假,泡溫泉,沒想到父皇突然去東瀛,他當地也立刻想去,可趙與芮發來電報,讓他不要去。
沒辦法,趙禥只能在遠東城等著。
他人雖然在遠東城,但東瀛的電報每天會向他傳送皇帝的消息。
電報才發明十四年,加上他藩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從東瀛到這裡的電報要經過兩次中轉才能到遠東,所以趙禥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有些滯遲。
這天一大早,趙禥在府上和人下著棋,等東瀛的電報。
按他的命令,東瀛電報每小時必須上報一次,如遇急事,則要更快。
屋子裡人不少,少年時與他下棋的夥伴,除了有個別在外的,都在。
像石狗兒的兒子石忠國,現在是遠東省都司都指揮。
前皇城司提點楊躍武的兒子楊孝林是王府護衛營,準備將。
他的另一個好兄弟全英是高麗省制置使。
謝堂在長春城當知府。
孟之樂在東瀛省當銀行行長。
和趙禥下棋的都是他的心腹,基本也是大宋的勛貴後代。
現場有七八個人,大部份年紀和趙禥差不多,有四十左右。
很多人兒女都有不少,但現在都不能進入這核心場合。
現場最能說上話的,就是石忠國,楊孝林,還有陳林。
陳林是遠東城錦衣衛千戶,他父親是陳峰,也是當年王府少年,和石狗兒同一批,與石狗兒關係很好。
「贏了。」安靜的房間裡,突然傳來趙禥歡喜的聲音,接著眾人哈哈大笑。
這局趙禥又贏了,眾人自然跟著附和。
小聲的和眾人聊了幾句,趙禥突然放下棋子,緩緩道:「聽說父皇這次巡查天下,可能要考慮移鎮。」
「依你們看,本王會被移鎮到什麼地方?」
眾文武臉色微變。
大夥跟了燕王二三十年,有的和趙禥從小認識,可以說跟了近四十年,哪能說移就移。
趙禥就藩時間二十六年,慢慢布局,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把部下心腹放到各處,現在一旦移鎮,二十多年前功盡棄。
要是趙祺過來還好,萬一換成趙繹過來,他們這些人,都得倒霉。
房間裡突然沉默下來,顯然大家不願意面對移鎮的事。
趙禥移鎮,少量文武可以帶走,但不可能全部帶走。
而且大夥在這裡二十多年,兒女妻子,親戚族人,都布置到位。
他們就算能走,兒子族人們,也未必能跟走。
像楊孝林兒子是當地一個營的指揮,他可以跟著趙禥走,他兒子至少短期內是走不了的。
「大王這消息確定嗎?外面不是說流言嗎?」有人這時終於小心翼翼的是問了。
「空穴不會來風。」趙禥沉聲道:「以本王對父皇的了解,可能這吹風的,還是父皇。」
搞不好這消息就是趙與芮放出來的,看看兒子們有什麼反應。
「原本當年父皇就曾有過想法,藩王就藩五到六年就得移鎮,後來考慮到海外殖民地不容易征服,一拖再拖-——」
當年趙與芮的打算,藩王們五到十年就移一次。
後來發現做生不如做熟,兒子們好不容易在當地立足腳,再調動不怎麼好辦事。
所以一拖再拖。
現在二十多年了,幾個兒子在各鎮都是根深蒂固的紮下來,沒想到趙與芮突然想移鎮。
「陛下,為何要這個時候移鎮?」石忠國問:「難道?」
「怕是要立太子了。」趙禥長嘆。
移鎮,肯定是為立太子準備,各皇子在自己封地幹了二十多年,羽翼已豐,既然要立太子,肯定要改變他們的封地,為太子鋪路。
「終於要立太子了?」大夥也是忍不住吐槽。
哪個皇帝這麼老還不立太子?
過去這些年,很多朝臣都擔心趙與芮突然嗝屁,太子都沒有,上了無數次書了。
雖然趙與芮一直說在現在的奉天殿上有詔書,但大夥都擔心。
現在終於要立太子了,所有人既是興奮,又是擔心。
「陛下會立誰為太子?」有人激動道。
趙禥不動聲色看了他一眼,你激動個毛,我都不激動。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能回答。
但趙與芮巡察天下,肯定是為立太子準備,甚至有考察各皇子的意思。
畢竟以前各皇子的成績,都是通過書面和情報司口述傳到趙與芮那。
這次趙與芮會到處看看,實地查看。
趙與芮之前來電說只在東瀛呆幾天,實際呆了十天都沒離開,並且跑遍各州府,看的非常認真。
「立太子的事,誰也不敢斷定,大王現在應該考慮下,咱們要不要做點什麼?」石忠國這時突然道。
四周目光紛紛看向他,你想幹嘛?說這話?
「不要誤會。」石忠國感覺到四周目光火熱,趕緊道:「我是說,要不要做些事,表現下大王的成績?」
「現在做什麼都沒有用。」趙禥搖頭:「咱們不變應萬變。」
「這是-——」有人想說,聽聽由命了?萬一太子不是趙禥,就得移鎮,他們以後也不會再有任何前途了。
「父皇不比常人,有些時候,咱們什麼都不做,可能會更好。」
當天趙禥和部下心腹商量了會,感覺也沒什麼事好做的,也不敢亂有表示。
等人群快散去時,趙禥單獨留下遠東省都指揮使石忠國。
大宋在遠東駐有六個軍,三萬多兵馬,石忠國是大權在握,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
等眾人離開後,趙禥突然問:「遼東都司王安節和你關係如何?」
王安節是王堅兒子,年紀也不小了,再過幾年估計要退休。
趙禥的封地包括遠東省,遼東省,高麗省和東瀛省,所以王安節和他也有交集。
石忠國道:「表面還算不錯,不過他向來不站隊。」
「但,我和他聊過,他對大王還是推崇備至。」
趙禥對部下不錯,會拉攏人心,所以在封地內口碑不錯。
趙禥想了想,人心隔肚皮,他嘴上推崇倍至,實際卻不知道。
得試一試。
「想個法試一試。」趙禥笑道。
石忠國神色微動,剛剛對著眾人說什麼也不做,比什麼都好,沒想到燕王轉頭就想做點什麼。
「可以。」石忠國馬上點頭,然後道:「要不發個電報,召他來遠東城?」
「不要。」趙禥起身,在屋中走了幾個來回。
石忠國靜靜看著他,剛才趙禥在眾人面前表現的很沉穩,但石忠國現在看到了他的焦慮,原來燕王還是在意皇位的。
和燕王這麼多年,燕王表面上從來沒有表示過,但現在他終於知道,燕王還是很在意皇位。
當然,身為人臣,燕王心腹,他也希望如此。
燕王年紀也不小了,再不當皇帝,還能有幾年?
「等會你發個電報給他。」趙禥想了想後,終於道:「找個當地漢商,說他涉嫌和燕王府做生意時,欺詐王府,讓王安節派人先抓起來。」
嘶,石忠國微微吸了口冷氣,沒想到趙禥也是個狠人。
這種抓當地生意人的事,肯定由當地官府衙門的捕快來干,軍隊哪能幹這事。
而且抓的是漢商,什麼證據也沒有,就憑燕王一句話,你能隨便抓嗎?
這就是測試王安節的立場了。
「如果他真抓呢?」石忠國小聲問,他怕事情會鬧大,萬一辦成冤案怎麼辦?
「過幾天再放了,就說搞錯對象。」趙禥笑道。
這樣石忠國就放心了,馬上道:「行,我這就去辦。」
於是沒多久,駐長春城的王安節收到電報,城中有個叫宋大中的漢商,和燕王府做生意時,涉嫌欺詐,那個能不能請你先把他抓起來,等燕王府來人詢問?
王安節接到電報先是一臉懵,接著神色微變。
他父親王堅是當年趙與芮倚重的大將,於三年前病故,和余玠一樣,兩人死後都被封了國公。
王安節現在也是降等世襲,有侯爵。
這可是大宋少有的勛貴,因為趙與芮任上是逐步取消勛貴,不讓世襲的。
也就是王堅,余玠等少數重臣後代才有這樣的待遇。
皇帝巡察天下的消息,王安節當然知道。
只是沒想到燕王府突然來了這個電報。
看到電報第一眼,他還以為是真事,然後很快反應過來,這屁的真事啊,這是燕王試探自己呢?
王安節頓時眉頭糾結成一團線,這事怎麼幹?
他父親王堅在時,一直保持不站隊的態度。
包括余玠在內,這些老將們都儘量和諸皇子牽上關係。
但現在父親死了,而身前沒和諸皇子搭上關係,以後王安節就是要獨自在大宋朝混。
大宋朝現在,可不好混啊。
皇帝年邁,太子未立,這次皇帝巡察天下,恐怕是立太子儲君做準備。
這是到了他要站隊的時候了?
王安節看著電報發呆,腦子裡在想,幾位皇子誰能為太子?
從趙與芮過去的安排來看,皇太子一般只會在前三位皇子中選出。
即趙祺,趙禥,趙繹,後面的幾位皇子基本被排除。
這三位皇子,又有誰最有機會?
王安節不想站隊,但感覺不站隊都不行?
糾結了兩天後,王安節派兒子王建帶著他的親兵,假偽劫匪,先把那宋大中抓了起來,關在一個倉庫。
他不敢動用軍隊,只能用自己府中親兵。
因為抓這種普通嫌犯的事,可不是他的職責。
消息很快傳到趙禥處,趙禥暗暗舒了口氣,心中壓著的一塊石頭也終於抬起來些。
但這樣,顯然還是不夠的。
父皇啊父皇,伱到底在想什麼?
二月下旬,趙與芮離開東瀛,往大員去。
趙禥得到消息,立刻帶人前往東瀛,途中還經過長春城,拜訪了王安節。
王安節看到趙禥也嚇了一跳,趙禥經過時,帶了大量馬車,隨從近千。
趙禥的王府護衛也就兩個營,一個營五百人。
看駕勢幾乎全帶出來了。
但他帶的不全是兵馬,說是也有隨從,及家屬。
王安節帶人迎接趙禥,晚上還宴請了趙禥。
第二天一大早,趙禥帶人離開,這次只帶了五百多人,說是留了些家屬和隨從在長春城辦事。
趙禥前腳離開,王安節又糾結起來,他在房中拿著筆和紙,考慮著要不要發電報給皇帝,趙禥在長春城留了五百人。
這可不是件小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