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這話一出,奕訢一瞬間胸口熱血沸騰。
對啊,咸豐那弱不禁風的身子。
他留下一個爛攤子累的還不是他的兒子?
奕訢一瞬間轉變態度。
不再是過往的敷衍,而是暗地裡尋求發展。
雪梨要的礦大方的奉上!
雪梨安排自己的傀儡守著兵工廠煉鐵煉武器。
蟻后又生了好多螞蟻用於挖礦,比人的效率都高。
扶孤院在多地開花,技能、文化課程全都有安排。
咸豐四年(1854年),上海美領事向美商宣布上海為自由港。
並批准了「武裝航行黑龍江」的計劃。
歷史上,英國新任駐華公使包令到達並提出會晤建議,要求修約。
包括全境開放、外國公使駐京、長江通商和鴉片貿易合法化等要求。
可是這會兒,西方的國家,因為鴉片的入侵已經亂了起來。
雪梨怕他們抗拒,還特意改進了一下,主打一個防不勝防。
什麼水水、粉粉、香薰、雪茄、香菸……應有盡有!
現在各國已經聯合聲討英法兩國。
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
日本和俄羅斯嚴禁鴉片卻越禁越泛濫。
一個個忙的焦頭爛額,也就沒空盯著大清了。
倒是那些商船經常失蹤,不止是洋人,大清的也有。
至於西方傳言是上帝發怒了。
東方太平天國說是上帝父子發怒了。
大清百姓說是佛祖降罪!
於是,雪梨引導流言。
佛祖因為鴉片降罪於平民,吸食鴉片者都會變得窮困潦倒,賣兒賣女,妻離子散。
這,便是報應!
倒賣鴉片者,會死無全屍,遺臭萬年!
畢竟,很多商人都是離奇失蹤!
而一艘搭載著47名幼女的「英格伍德號」輪船從寧波港出發,這是一段罪惡的「豬花」交易的開始。
「豬花」指的是被買賣的女性,她們被販賣到海外,結局淒涼。
雪梨早就盯著了。
那些人死無全屍,連商船都沒了。
幼女進入了扶孤院,雪梨身邊的宮女挑了一些去培養。
各種傳言嚇得大家對鴉片敬謝不敏。
但是一些感染者和權貴還是一如既往醉生夢死。
於是,沒多久,那些人也離奇失蹤。
實際都在雪梨的黑工廠里當勞工。
管飯,但是沒錢沒鴉片。
那些人慾哭無淚!
而干涉到性命問題,外面那些癮君子才開始控制。
雪梨跟曹太醫合作搞的戒大煙的藥派上了用場。
只是對雪梨搞出來的加強版作用不大。
當然,這個時候,廣東還是爆發了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
這場起義是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影響下發生的,起義軍的領袖何六響應太平天國革命,首先在東莞高舉義旗。
民族危機和階級矛盾的矛頭直指清政府。
此時清政府面臨的處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十二月的時候,麗貴人爆出了三個月的孕信。
咸豐晉封她為麗嬪。
咸豐五年(1855年),這個年過得有些冷清。
咸豐突然一病不起。
因為內里虧空更甚。
雪梨毫不留情的掠奪壓榨,咸豐不願承認自己身子骨弱。
日日吃些虎狼之藥!
大概是原主書法文采斐然。
咸豐很是滿意,讓她替他批摺子。
雪梨突然意識到原主後來能成為大清的掌權者。
並不是說她自己多麼優秀,而是大清皇室太不給力。
在《慈禧太后》一書中給出了五個慈禧受寵的原因:
1、美貌;
2、聰慧;
3、書法好,能代批奏章;
4、有參政能力;
5、誕下皇子。
這些特點,可以說歷朝歷代后妃能叫的上名號的,普遍都有的特徵。
核心在於皇帝有能力有野心!
可偏偏這個皇帝是咸豐帝。
沉溺在虛假的樂園裡佯裝不知外面的動亂。
歷史上,同治帝的誕生,使得慈禧的位分得到晉升,地位逐漸穩固。
其二,作為唯一存活的皇子,直接繼承了皇位,使得慈禧從貴妃的身份轉變為聖母皇太后。
其三,同治帝繼位時才六歲,需要皇太后的輔佐,間接地將實權交到了慈禧手中。
而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還是在家庭、教育等方面,男性始終占有主導地位。
特別是在政治領域,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尤為突出。
在封建王朝,女性一旦與政治有所牽連通常被視為「禍源」,於是《詩經·大雅·瞻卬》寫「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意思是:有智慧的男子能夠成就國家,而有智慧的女子則會毀掉國家。
這句諺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男女角色的傳統看法。
認為男性在政治和軍事上更具優勢,而女性則可能因為其智慧和影響力而導致國家的衰敗。
至於女性政治,更是通常被視為禮崩樂壞的象徵,故而有「牝雞司晨」的說法。
但是,封建社會又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兩相作用之下產生了一批特殊的女性,即統治階級女性,既包括具有皇室血脈的女性,也包括君王的后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室女性和后妃本身就屬於政治的一部分。
所以會有公主和親,也有君王為了拉攏朝中勢力而娶后妃的情況發生。
這也使得這個群體的女性更有可能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
儘管如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男權始終是主流,后妃參政的情況仍舊是鳳毛麟角。
可以說,后妃能參與到政治中,除去其本身具備某些條件(如政治素養、能夠左右政局的影響力等),是需要很多外部因素的推動的。
首先是當時的清朝皇室子嗣凋敝。
咸豐帝在熱河駕崩的時候,怕六歲的同治繼位,會出現皇權旁落的情況。
畢竟前車之鑑有多爾袞、鰲拜之例。
於是咸豐帝一方面設立了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盡心輔佐,贊襄一切政務。
另一方面又授予給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企圖形成權力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