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廢奴提議

2024-08-08 15:57:37 作者: 見月明
  第419章 廢奴提議

  李世民不只是同意了設置醫療車廂的建議,也同意了設立鐵道司和鐵道巡捕。

  鐵道司專門管轄鐵路建設、運營管理等,鐵道巡捕則是為了維護火車秩序。

  在鐵道巡捕的隸屬關係上,陳景恪和李世民產生了分歧。

  陳景恪認為一事不煩二主,鐵道巡捕直接歸鐵道司管轄就可以了。

  李世民這認為,絕對不能把鐵道巡捕劃歸鐵道司,而是額外設立了一個鐵捕司。

  兩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牽制。

  在聽了他的分析之後,陳景恪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

  李世民確實不知道鐵路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但他找到了一個類比的對象,漕運。

  負責漕運的是轉運使,本來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普通官員,在朝堂上都排不上號。

  然而沒幾年這個職權就膨脹到了讓人心驚的程度。

  幾千上萬艘漕運船隻、幾十萬漕工都歸他管理。

  而且漕工特別抱團排外,有時候為了內部利益甚至枉顧國法。

  還好此時的大唐朝堂之上都是一群精英老狐狸,發現苗頭不對馬上採取措施,把轉運使的職權給拆分了。

  所以現在的大唐並沒有統一的轉運使衙門,而是分拆成了不同的部門。

  這樣做確實增加了管理成本,也讓漕運變得更加複雜。

  可卻避免了一個利益集團的產生,從另一個方面減少了許多貪贓枉法之事。

  火車雖然才剛剛興起,然而潛力遠遠大於漕運,將來必然會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

  必須要在一開始就摻沙子分權,防止尾大不掉。

  鐵道司和鐵捕司或許會有利益勾結,可兩個平級的部門必然存在利益分歧,不可能事事保持步調一致。

  聽到這裡陳景恪對李世民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才是真正的高瞻遠矚目光長遠啊。

  所以有必要提前就把它的權力拆分給不同的部門,雖然會帶來很多管理上的麻煩,但起碼從根子上斷絕了鐵老大誕生的可能。

  「嗚嗚嗚嗚……」隨著一陣汽笛的鳴響,火車開始減速,然後緩緩的停靠在了站台。

  求學書院到了。

  李世民看了一下鐘錶,一小時二十分鐘,十五里的距離。

  速度算不上特別快,但考慮到它的載重和續航能力……他再次確定了一個想法,火車會改變未來。

  同樣驚奇的還有隨車的其他人員,這速度太快了,還很平穩幾乎沒有顛簸,他們從來沒有乘坐過這麼平穩的車。

  平時他們都不願意出遠門,就是害怕一路舟車勞頓,要是有了火車他們不介意多出去走動走動。

  更多的人還是考慮到了火車的運輸能力,有了它,水運不便利的北方也能聯通在一起了。

  此時他們徹底明白了為什麼李世民會這麼重視火車,還親自乘坐表示支持。

  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讓他們親自乘坐一次管用。

  只看他們的表情陳景恪就知道,在大唐推廣火車的最大阻力已經不見了。


  當然,這也得益於此時掌權的是大唐創業集團有關。

  這群人可不是什麼守成之輩,相反,一個比一個雄心勃勃。

  尤其是大唐重啟分封,誰不想博一個封國,讓自家成為諸侯王。

  這會兒誰要是敢說什麼天下太平,理應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之類的,指定會被噴。

  此時的火車站已經被禁衛給保護起來,裡面沒有一個外人。

  事實上火車站今天才第一次啟用,就算不清場也沒什麼人。

  不過皇帝的安全沒人敢忽視,該做的保護還是要做的。

  李世民就帶著一群人在這裡轉悠了一圈,然後在眾人的簇擁下去了求學書院。

  求玄書院建成大半年,這還是他第一次過來,諸師生乃至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的激動。

  列隊在歡迎他的到來。

  李世民高興的道:「看到這群學子,猶如看到了大唐的未來。」

  房玄齡也深有感觸的道:「是啊,以前我對陳真人之舉還多有不解,現在方知其高瞻遠矚。」

  魏徵亦認同的道:「陳真人的格物學確實高深,我聽聞許多地方的書院對格物學不甚重視,當下旨斥責。」

  已經是禮部尚書的孔穎達則羞愧的道:「此乃臣之失也,請聖人責罰。」

  李世民擺擺手道:「此非你之過也,乃世人對格物學心存輕視。待他們見過火車,當會有所改觀。」

  陳景恪心中一動,趁機說道:「僅僅是火車,恐怕還不足以改變天下人的看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有讓他們看到了學習格物帶來的利益,才能讓人投入其中。」

  這話要是放在理學大興之後,絕對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我們讀書人讀聖賢書,修的是道德,你竟然敢說我們是為了利益?

  呸,無知小人。

  但此時是初唐,大家並不以談利為恥。

  所以眾人對他的話非但沒有嗤之以鼻,反而都深以為然。

  見此他心中一喜,趁熱打鐵道:「很多人視格物為工匠之學,從而心存鄙夷……」

  「對此我倒也不反對,工匠之事確實是格物學的一部分。我想說的是,匠籍制度是時候作出改變了。」

  聞言眾人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事情。

  匠籍制度自從管仲首創一直推行到現在,誰敢言輕易廢除?

  李世民似乎一點都不意外,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陳景恪直接溯本歸源,從管仲設立匠籍的本意講起:「管子的本意並不單純是為了束縛匠人,更多是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先秦時期最重血統,權貴永為權貴,黔首世為黔首……」

  「權貴之後即便是庸才也可出仕享受榮華富貴,黔首縱有濟世之才也無處施展。」

  「管子設立匠籍,其實是給了工匠們一個半官半吏的身份,提高了匠人的地位。」

  在那個時代,普通人能獲得半個吏員的身份,那就是光宗耀祖。


  後來秦朝的軍功爵制度,打破了身份限制,給了黔首改變命運的機會。

  匠籍就不在是鼓勵工匠的手段,而是變成了奴役工匠的枷鎖。

  如果管子活著,見到自己的善政變成惡政,想必也會很難受吧。

  事實上工匠真的這麼差嗎?不可能。

  沒有工匠大家用的筆墨紙硯是哪來的?用的鍋碗瓢盆是誰造的?強弓利劍、大炮戰船是哪來的?

  沒有工匠大家還在過著飲毛茹血的野蠻生活,哪來現在的文明社會。

  一邊享受好處,一邊貶低他們,完全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最後幾句話說的有些重,讓眾人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李世民訓斥道:「休得胡言,此策又非我等所創,豈能怪罪於我等之身?且我等不正在想方設法改變嗎。」

  陳景恪知道他是在維護自己,也順坡下驢,躬身道:「小子失言,望諸位前輩海涵。」

  眾人臉上的表情這才恢復正常。

  房玄齡問道:「匠籍制度雖有諸多詬病之處,然確實為朝廷保留了大量能工巧匠,若取消匠籍會否導致這些技藝失傳?」

  陳景恪回道:「以利誘之,若學習技藝能使他們獲利,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且諸位忽略的一個問題,先秦時期沒有紙張,讀書識字只是少數人的權力。」

  「那時候記憶傳承只能靠口口相傳,一旦掌握技藝的人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導致技藝失傳。」

  「現在則不然,孔夫子有教無類使得學問普及,後來紙張的出現讓學問進一步下行。」

  「印刷術的出現,學政體系的建立,徹底讓學問普及天下。」

  「掌握技術的工匠,可以把自己的技藝書於文字,如此其他人即可根據書籍慢慢學習摸索。」

  「如先賢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就為後世人保存了大量技術,不至於失傳。」

  「我大唐也當編撰屬於自己的農工之書,記錄百家技藝以免失傳。」

  房玄齡又問道:「若事事許以重利,恐花費巨靡。」

  陳景恪道:「我大唐不缺錢,缺的是人口和各種人才。不只是匠籍,我甚至都想讓聖人取消賤籍,如此我大唐馬上就能多出數以百萬計的人口。」

  「咳。」見他越說越不像話,李世民乾咳一聲阻止,道:

  「好了,匠籍事重大待回去商議之後再做決定,現在先帶我們參觀一下書院吧。」

  「喏。」陳景恪也知道適可而止,反正建議已經提出,後續慢慢想辦法就行,不用急於一時。

  當下又帶著眾人在書院參觀了一圈。

  教室、辦公區、宿舍區、圖書館等等,逗留最久的是作坊區。

  這裡已經產生了蒸汽織布機和火車兩種機械,想不重視都不行。

  在第三個作坊區,李世民面對一抬一米左右的小機械問道:「這是何物?」

  陳景恪介紹道:「這是縫紉機,縫衣服用的。那個誰……韓小溝過來給聖人演示一下。」

  韓小溝從人群里走出來,先是朝眾人行了一禮,然後搬了一張凳子坐在縫紉機前。


  拿出一塊布摺疊起來放在針的下方,腳下踩動縫紉機『噔噔噔』的響了起來,一尺多的布眨眼間就被縫好。

  韓小溝把布取下來雙手遞給李世民:「請聖人過目。」

  李世民接過一看,只見陣腳細密均勻,又用手扯了扯發現非常結實。

  忍不住說道:「好好好,既美觀又結實,速度還非常快,又是一樣惠及萬民的機械……諸卿,伱們也看看。」

  說著把布交給其他人,眾人看過無不稱讚。

  李世民問道:「此物何事能開始生產出售?」

  陳景恪回道:「這只是樣機,過於笨重也容易出故障。」

  「接下來我們會簡化它的結構,降低成本,減少故障率。等機器成熟了,就會批量生產出售。」

  李世民贊道:「很好,我期待著它造好的那一天。」

  又見到一樣新的實用性超強的機械,李世民更加的開心。

  之後更是在操場接見了學子,對他們進行了鼓勵。

  老學子們還好,新學子哪經歷過這個,一個個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

  接下來眾人再次來到火車上,前往第二站工廠區站。

  這一站的站點就很大了,突出一個寬敞。

  當然,這是考慮到此地貨物吞吐量大,才修的寬敞一點。

  工廠區這邊的安保做的就更好了,禁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而工廠區的工人則都異常的興奮,這可是皇帝啊,沒想到這輩子能親眼見到。

  李世民表現的也非常和藹,路上主動揮手和夾道歡迎的工人打招呼。

  之後參觀各生產車間,更是他們驚訝不已,這裡面的一切看起來都和別處不同。

  就好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般。

  看著陷入震撼中的眾人,陳景恪心中很是得意,趁機說道:「如果此類工廠開遍天下,我大唐將是何等的強盛富有。」

  「而制約這一切的不是別的,而是人口……我們要人種地,否則就沒有糧食吃。」

  「需要軍隊來保護這一切,來開疆拓土……在這種情況下,工廠的工人從哪裡來?」

  「這些工人都是我們從貧民窟招募,花了很大代價才培養出來的。」

  「現在就算我們想擴大規模,都要發愁上哪找那麼多工人……所以我才說廢除賤籍。」

  「我知道你們肯定會說,用奴僕幹活不是更好?連工錢都省了。」

  「可是白幹活的工人,和拿錢幹活的工人,他們的積極性是一樣的嗎?」

  「正常的工人一天可以生產十件產品,奴僕只能生產一兩件……除去那一點人工費,你們算算誰賺的更多?」

  「而且這些奴僕工人難免會心裡不平衡,若有人故意搗鬼破壞機器……」

  「這一台機器的價格有多貴我就不說了,到那個時候損失就更是得不償失。」

  眾人情不自禁的頷首,農奴破壞農具這種事情屢見不鮮。

  農具便宜他們不心疼,這機器那可都是寶貝,萬一給搞壞了那可就是傷筋動骨了。

  這種情況下,用奴隸工人確實不保險。寧願開高一點工資,也不能冒著被破壞機器的風險,使用奴隸工人。

  當然,他們這麼想並不是說就支持廢奴了。

  真把奴隸都廢除了,誰來伺候他們?

  他們想的是,如果以後自家開工廠,可不能用奴隸工人。

  最好是找良家子過來工作,給他們開高一點的工資。

  陳景恪也沒有指望靠著一次參觀就把賤籍制度給廢了,這是不現實的。

  他只是先把這個種子給種下去,將來工業化進展到了那一步,就算他們不想廢除都不行。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