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威
接到命令,段志玄出列一拱手,道:「請聖人和諸位後撤到那條白線以外。」
等到眾人退到五十米外的白線處後他又說道:「請諸位務必張開嘴巴,否則後果自負。」
這下眾人更好奇了,長開嘴巴做什麼?難道是怕我們一會太吃驚把舌頭給咬著了?
但不管心中多疑惑,在這種時候可沒人敢頭鐵,都聽話的張開了嘴巴。
叮囑過眾人之後,段志玄站在原地轉身揮動小旗子,打出了演習開始的命來。
接到命來後,從草蓆下方鑽出一大群身穿褐色麻衣的大漢。
他們十個人一組快速把草蓆捲起,露出了一根根粗大黝黑的圓形鐵柱……或者說鐵管也行。
大家數了一下,這樣的鐵柱有三十根。
這是什麼?和神威大將軍炮有什麼關係?沒有見過大炮的人心中同時生氣疑惑。
而對神威大將軍炮略有耳聞的人,眼中閃過『不出所料』的神色,然後就是期盼。
不知道這種被吹噓為無可匹敵的兵器到底是何威力。
在眾人的注視下,玄甲軍的炮兵開始了操作。
只見他們十人一組,有人拿著拖把清理炮膛,有人固定炮架,有人瞄準,有人準備引火之物……
很快一切準備就緒,大炮陣地的旗號手再次舞動旗幟,表面已經準備完畢可以開始炮擊。
段志玄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請示道:「聖人,炮手已經準備完畢,是否開始炮擊。」
李世民也興奮不已,用略帶顫抖的聲音道:「開始。」
「喏。」段志玄領命之後揮動旗幟傳遞命令。
聽到這個請示,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瞪大眼睛盯著五十米外的鐵柱陣地。
接到命來後,只聽火炮陣地的那個傳令官扯著嗓子喊道:「開火。」
然後就見三十名點火手把火紅的鐵棍插入點火口,幾秒後……
「轟……」「轟……」「轟……」
震耳欲聾的聲音接連不斷響起,即便早有準備的房玄齡等人也被嚇了一大跳。
雖然他們也知道大炮,可如此近距離的觀看還是第一次。
更何況還是三十門大炮齊鳴,為例更是震懾人心。
這還算是好的,後方不少人被嚇的兩股顫顫摔倒在地上。
更有甚者,部分人的衣服下擺處出現了水漬,不一會兒一股淡淡的尿騷味兒在人群中瀰漫開來。
不過此時已經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了,大家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數十米外的火炮陣地。
「你們看……你們看,你們看那堵城牆。」這時程咬金惡作劇一般大叫道。
眾人終於回過神,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再次看到了讓人震驚的一幕。
只見城牆上出現了十幾處明顯的撞擊痕跡,有三垛女牆更是被擊毀。
秦瓊遲疑的道:「這是……投石機?」
他們是軍方大佬,不可能不知道大炮,之所以這麼說不過是故意演戲。
既是故意提醒藩屬國使節團,又是給李世民炫耀的機會。
果不其然,聽到他們的話之後,李世民意氣風發的道:「不,這是火炮,能把四五斤的鐵丸發射出去。」
「最遠射程可達十餘里,有效射程八九里,今天是方便大家觀看才放在了這麼近的距離。」
「噝……十餘里?」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然後表情各不相同。
薛延陀、高句麗等勢力的使節團表情沉重,鐵勒、回紇等使節團忌憚中帶著幾分慶幸……
而祿東贊則失魂落魄的看著這一切,面對這種神器吐蕃拿什麼抵擋?
高原天險只能阻擋住大唐,卻無法阻擋住吐谷渾、白蘭部、東女國。
大唐給他們幾門大炮,甚至說派遣一支炮兵部隊過去協助作戰,吐蕃的天險、城池還有什麼用?
此時他愈發認識到,吐蕃和大唐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之前陳景恪略帶羞辱的言詞再次浮現在腦海里:伱們吐蕃有什麼資格和大唐以兄弟之國相稱?
現在他終於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
確實很可笑。
從震撼中恢復過來之後,大唐的官吏露出了喜悅的表情,看向藩屬國的眼神比之前更多了幾分居高臨下。
就在眾人震驚於大炮的恐怖威力的時候,操炮手們可沒閒著,按照步驟開始下一輪的操作。
清理炮膛的清理炮膛,準備彈藥的準備彈藥……
一個代表著裝填手的士兵,把一根鐵桿放進大炮尾部預留的凹槽,轉動幾圈會跑尾部被打開。
一個五公分厚圓形帶凹槽的銅柱,從炮筒里掉落出來。
然後裝填手先是把一個錐形炮彈塞進炮膛,又塞進去一個藥包。
再次把銅墊子塞進去,並把尾部的鐵栓合上。
一次配合嫻熟的裝填工作完成,隨著一聲令下有是一輪發射完成。
不管是操炮手還是遠處觀看的那群人,都不知道從尾部裝填彈藥意味著什麼。
前膛炮和後膛炮,哪個先出現的?很多人都以為是前膛炮先出現的,後膛炮要等到十八九世紀才出現。
其實這是錯誤的。
前膛炮和後膛炮是差不多時間出現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都在使用後膛炮,但後來紛紛改成了前膛炮。
有人要問了,為啥呀?
原因很簡單,密封技術不過關後膛炮漏氣,為了減少能量浪費不得不把尾部鑄造成一體採用前膛炮。
直到後來一個叫阿姆斯特朗的人發明了螺式炮閂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後膛炮逐漸成為主流。
但即便如此前膛炮也沒有被淘汰,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採用前膛還是後膛。
比如迫擊炮炮管比較短,用前膛技術反而更加的方便。
加農炮、榴彈炮等炮管比較長的大炮就採用了裝填比較方便的後膛炮。
當然了,後膛炮還是有先進之處的,比如比較容易刻畫膛線。
同樣型號的大炮,後膛炮的射程、威力、精度都要超過前膛炮。
陳景恪作為穿越者,自然是一步到位直接直接拿出了最成熟的後膛炮——既阿姆斯特朗炮。
為啥他這麼熟悉這種炮呢,說起來也是民族悲劇——這種炮首次大規模應用於實戰就是英法聯軍入侵滿清的時候。
英法聯軍憑藉此炮,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裝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台。
僧格林沁的三萬五千名蒙古八旗騎兵,在八里橋被英法聯軍的阿姆斯特朗野戰炮打垮聚殲。
作為鮮明對比的,此戰英法只陣亡五人,四十七人受傷。
當時看到這段歷史這個數據的時候,陳景恪心中只有憤恨與悲傷,因此記住了阿姆斯特朗炮這個名字。
後來在網上搜索這個名字的時候,順便了解了火炮的發展史。
他痛恨侵略者卻不痛恨這種大炮,更何況現在他是穿越者,能夠提前幾百年用這種大炮造福華夏文明。
所以,直接一步到位搞出了阿姆斯特朗炮。
當然了,這種炮現在叫神威大將軍炮。
而且在此基礎上,陳景恪還特意增加了減後坐力結構。
說白了就是在炮口位置,預留兩排對稱的排氣孔。
不要小看這幾個孔,能大大減小後坐力。
不過阿姆斯特朗炮也有缺點,那就是炮閂質量問題,以及鎖栓重量問題。
火藥爆炸的瞬間產生的推力,很容易把炮閂震裂。
鎖栓的大小重量和火炮本身是成正比的,越大的火炮鎖栓就越重,幾十斤的栓要一兩個大力士才能操作。
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又用了二十年改進技術後膛炮才取代前膛炮。
不過對陳景恪來說都不是問題,一來高爐煉出來的鋼材能勝任這個要求。
二來可以把炮閂設計成可更換的零部件,破裂了直接更換。
三來炮膛里掉落出來的圓形銅柱了,別看它不起眼,卻能抵擋火藥的第一波衝擊,減小對炮閂的損耗。
鎖栓重量問題也不是無法容忍,畢竟現在的大唐能造出來的,最大重量的大炮也就是三四噸。
更多的還是一噸左右的大炮,鎖栓重量三五十斤的樣子,專門配備兩個人操作就可以了。
至於以後……以後的問題自然有專門的人才來解決,不要太小瞧古人的智慧。
唐朝人之前沒有見過火炮,更不知道什麼叫前膛炮什麼叫後膛炮。
在見到操炮手從尾部打開炮膛塞填彈藥的時候,只以為大炮就是這樣的。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要是沒有陳景恪這個穿越者,僅僅一個螺式炮閂就能困擾人類數百年。
在眾人的注視下,操炮手們很快完成了裝填工作,再次點火發射。
有了剛才的緩衝,眾人雖然還是被炮聲震的心底打顫,但已經能克制住恐懼,仔細觀察炮擊的情況。
隨著『轟轟』聲響起,三十枚大鐵球砸在城牆上,只見磚頭碎屑四濺紛飛。
如果城頭上有人,那場景簡直不敢想像。
李世民有意彰顯武力震懾眾人,並沒有下令停止炮擊,而是任由大炮一輪又一輪的射擊。
而且之後他還讓人使用開花彈進行了一番射擊,這種炮彈的威力更是讓一眾人等渾身發寒。
這要是在人群里爆炸,死傷可就太大了。
場炮擊足足持續了半個時辰才停歇,還是因為炮管太熱不得不停下,否則李世民能再玩幾個時辰。
不過即便如此也足以震懾住所有人了——那座一比一修建而成的城牆直接被削平了一尺多。
事實上被削去的只是部分女牆和城門樓等建築,對牆體的損壞並不大。
這是因為古代城牆外層用的是青磚,裡面堆砌的是三合土,甚至還用米湯當粘合劑加固。
即便是二戰時期,這種城牆依然是重要的軍事堡壘。
黑火藥武器想把城牆削下去,是不現實的。
可是其他人不知道這一點啊,都被嚇的兩股顫顫。
房玄齡第一個站出來恭賀道:「恭喜聖人賀喜聖人,得此利器從此我大唐無憂矣。」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紛紛道:恭喜聖人,賀喜聖人,從此我大唐在不用擔心受外敵侵擾以。
「哈哈……」李世民大笑道:「過了過了,諸位之言過了。」
「器物終歸是死的需要人來操控,我大唐能否長治久安靠的不是區區外物,而是你我君臣戮力同心。」
高士廉深深鞠躬高呼道:「聖人此言大善,臣心悅誠服。」
「聖人聖明。」諸多文臣都面帶喜色的行禮。
治理國家首重在人,有人才有未來,光靠武器是沒用的。
他們真怕有了大炮李世民就變得剛愎自用,見到他如此清醒自然很高興。
一場震懾天下的表演秀就這樣落下帷幕,眾人各懷心思的離開。
沒多久一名名信使從長安出發,向天下各處飛奔而去。
紫霄觀,武舒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很是不解的道:
「如此神兵利器,在對敵的時候突然拿出來,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豈不更好,聖人為何提前暴露出來呢?」
陳景恪抱著虎頭虎腦的十一,解釋道:「大唐已經威服天下,不需要用這種小家子的方法來算計人了。」
「直接拿出來威懾一下各藩屬國,讓他們不敢生出異心,效果才是最好的。」
「然後我大唐就可以從容發展,然後把不服的勢力一一滅掉。」
「況且,就算給他們看到了又如何?他們有辦法應對嗎?」
當年曾格林沁不知道英法聯軍的火炮厲害嗎?
可局勢發展到那種地步,他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上沖。
最終三萬五千精銳被殲滅,只有七個人歸隊。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武力值爆表的大將,他們有的是辦法,逼迫的對方不得不正面面對火炮。
再說了,以大唐的戰鬥力,火炮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沒有一樣能稱霸東亞和中亞。
武舒雖然聰明,但有時候確實不夠大氣,總是想著耍陰謀詭計。
這種性格持家、經商都很好用,但用來治國問題就太大了。
前世就是如此,她掌權後大唐兩代人打下來的土地,開始大面積丟失。
就連被消滅的東突厥都復國了,就是俗稱的後突厥。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不會再發生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才會再一次出現真正的女君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