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無題

2024-08-08 15:57:38 作者: 見月明
  第426章 無題

  今年的春節對大唐君臣來說可謂是非常的愜意,四夷臣服,將來的史書上他們的評價又會漂亮許多。

  與之相反的則是藩屬國的使節團,一個個都表情凝重,尤其是和大唐關係不那麼好的,更是如喪考妣。

  在大唐炫耀武力之後,一條條情報信息,被各個使節團的信使被送回自己的國家。

  總之核心思想就一句話,大唐不可敵。

  對此李世民心知肚明,卻沒有作出任何阻攔動作。

  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震懾諸國給大唐爭取更多發展的時間。

  等諸國反應過來不對的時候,大唐已經成無敵姿勢碾壓不服了。

  不過他也沒有天真到以為,有大炮就能震懾住所有敵人。

  「大炮對那種三心二意的勢力效果會很好,對本就和大唐不和睦的國家來說,作用並不會太大。」

  「如薛延陀和西突厥,並不會因此減少對大唐的敵視,我們和他們早晚必有一戰。」

  李世民霸道的道:「就算他們想和大唐和睦相處也沒有可能,他們太大太強,已經威脅到了大唐的安全。

  「且一個處在北方草原,妨礙獲取戰馬,威脅河西走廊。」

  「一個坐落在西域,阻礙了大唐西進的腳步,這就是他們滅亡的原因。」

  陳景恪聽的也是熱血沸騰,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原王朝失去這種霸氣了呢?

  前世有一種說法,中國對國防的認識趨於保守,也就是自己國家安寧,家門口比較和平就足夠了。

  至於別的地方,就認為和自己沒有洗不管了。

  這種思想對小國很管用,可是不適合大國。

  你想保守,別人就一定會和平相處嗎?

  作為大國就應該有鷹一樣的視野,俯視整個天下。

  倒也不是說和歐美一樣,四處扇風點火搞的全世界一團糟,而是必須要有所防範,要趕緊作出針對性措施。

  別到時候敵人打到家門口了,你一臉懵逼,這個強大的敵人是哪來的?

  「陛下說得好,我們就應該向雄鷹一般,從天空俯視天下,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的獵場,而不是自我禁錮等著敵人上門。」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道:「你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大唐就應該以天下為戰場,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

  李承乾也激動的道:「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

  陳景恪說道:「對此我深信不疑。」

  不過他隨即又說道:「不過大炮可不是萬能的,不能過於依賴。」

  李承乾也頷首道:「略微懂一點兵法的都能看的出來,大炮最擅長攻防戰不擅長野戰。」

  「不論是西域還是草原,都是地廣人稀,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陸軍野戰。」

  陳景恪想起前世看過的某外國電視劇,連連點頭道:「確實如此,在野戰時可以以騎兵對炮兵發去突襲。」

  「只要衝過第一輪轟炸,突入炮兵陣地,或者和大唐軍隊廝殺在一起,炮兵就很難發揮作用了。」

  那部劇講的是當年法國入侵俄國,法國是火槍火炮,俄國以哥薩克騎兵發起衝鋒,成功突破戰陣雙方發生短兵交接。


  結果是法國損失了三萬人,俄國損失了四萬,差不多算是平手。

  莫臥兒帝國也用同樣的辦法對付過英國的火器軍隊,也獲得了勝利。

  至於滿清為什麼失敗了,只能說已經爛到根子上的政權不配贏。

  真正終結騎兵時代的不是火槍和火炮,而是機槍和坦克。

  李世民卻大為不滿的道:「伱兩個對軍事一竅不通,景恪不通就算了,承乾你竟然也不通,實在不該。」

  李承乾臉上的笑容一僵,誠惶誠恐的道:「讓阿耶失望了,我以後一定多和諸位將軍請教學習。」

  李世民搖頭道:「有些東西靠嘴巴教是學不來的,等有機會就讓你去戰場親眼看看什麼是戰爭,免得將來成為紙上談兵之人。」

  李承乾卻眼前一亮,能上戰場歷練的太子有幾個?他自然很高興啊。

  「謝阿耶,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說道:「方才你們說炮兵不善野戰,確實有一定道理,但事無絕對。」

  「兵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名優秀將來就要做到化不利為有利,避免火炮的短處發揮其長處。」

  「可知道當年衛青是如何對付匈奴人騎兵的嗎?」

  李承乾眼睛一亮,說道:「車陣。」

  李世民頷首道:「對,大家只記得霍去病率騎兵迂迴千里,封狼居胥,就以為大漢打敗匈奴靠的是騎兵之利。」

  「其實不然,大漢用的騎步戰法。平時趕路用的是騎兵,能追上敵軍。」

  「真正決戰的時候,則以戰車結陣以弓弩射之,等敵人士氣低落時再以騎兵發起最後的突襲。」

  「當年李陵以五千步兵抵禦匈奴三萬騎兵十餘日,殺傷匈奴人近萬人,靠的就是車陣和弓弩。」

  「後來也是弓弩耗盡,且軍中出了叛徒才兵敗被俘。」

  「這種方法一直到現在都在使用,我大唐打突厥騎兵就用過。」

  「但同樣的陣法不同的人用出來就有不同的效果,突厥人也想效仿此法對付我大唐騎兵,結果依然是他們敗了。」

  李承乾不禁連連點頭,確實是這個理,他現在已經有些知道李世民要說什麼了。

  陳景恪則沒有想那麼多,就是當故事聽了。

  雖然衛青霍去病和李陵的故事,他早就看過不知道多少遍,可由李世民的視角來講,還是很有意思的。

  李世民繼續說道:「大炮比弓弩更好用,神威大將軍炮太重不方便意動。」

  「可是虎蹲炮重量輕,射程也較近,用來和弓弩車陣配合,效果會更好。」

  聽到這裡,陳景恪下意識的接了一句:「把火炮縮小成幾斤重,單人就可以用手舉起來使用。」

  「發射小拇指那般粗細的彈丸,射程能有兩三百米。」

  「這玩意兒彈藥體積小攜帶方便,造價也比複合弓便宜省事兒。」

  「訓練也比弓箭手簡單,只要能舉起來能瞄準方向就能射擊,是個人訓練幾天都能……」

  說著說著發現李世民和李承乾都直勾勾的盯著他,心中有些發毛的道:「你們看著我幹啥?」


  李世民惡狠狠的道:「此法為何你不早說?」

  陳景恪解釋道:「那不是當初大唐的鋼鐵產量不足……額,好吧,當時是覺得沒必要。」

  李世民感覺手又癢了,這次他沒忍著,直接劈頭給了一巴掌。

  不過沒有使太多力就是了,而且力氣全都落在了髮髻上,沒有打到人。

  「該打,以後再有此類奇物,一定要第一時間拿出來。即便暫時無法大規模使用,少打造一些做實驗還是可以的。」

  陳景恪連忙道:「好的好的,我現在就把火銃給畫出來。」

  說著就拿來筆墨,把火槍的樣式和原理給寫了下來。

  李世民吐槽道:「你這字,一點進步都沒有,浪費了這麼好的字體。」

  陳景恪無奈說道:「我這是忙啊,哪有時間練字?」

  「不過這字體我教給小兕子了,將來她就是正宗傳人,怎麼能說浪費呢。」

  「您到底是不是小兕子的親爹啊。」

  李世民下意識的又給了他一巴掌,頓時覺得念頭通達。

  早就想抽這個臭小子了,以前忍著沒抽。

  今天終於完成零的突破,以後沒事兒就多抽他兩下。

  這種混蛋,就應該多抽。

  還有李泰那個混球,真把書院當家了,過年都差點不回來,也該抽。

  有看了一眼李承乾,最終決定還是給他留點面子吧,畢竟是太子傳出去不好。

  不過要是他不好好干,該抽也待抽。

  陳景恪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要面臨什麼,老老實實的把火槍給畫了出來。

  他給的是前膛槍、後膛槍以及燧發槍三種,至於該使用哪一種,就是工匠和軍方的事情了。

  李世民接過那三頁紙,越看越是滿意。

  雖然不能徹底取代弓弩,但這種火銃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製造簡單,保養方便,使用簡單,真就是隨便來個正常人都能操作。

  弓弩呢?一把強弓從準備材料到製作完成,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還有怕火怕潮等等缺點。

  關鍵是弓箭手的訓練難度太大了,從軍隊挑選最強壯的士兵,打熬雙臂的力氣。

  一名合格的弓箭兵,訓練完成就需要幾個月乃至一兩年時間。

  而且強弓射擊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力氣,就算是神弓手連續射十來箭也要停下來休息,否則雙臂就會拉傷。

  火銃只要有彈藥可以一直射擊,不用發愁體力的事情。

  越想他就越覺得這東西實在太好用了。

  也不需要大規模普及,先打造十個八個折衝府的火銃部隊實驗一下效果。

  打仗的時候抽調幾個過去,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等時機成熟再慢慢打造更多的火器部隊。

  至於普及火器會不會給動搖皇室對國家的統治,他完全沒有考慮過。

  甚至就連被大家詬病的宋朝也沒有考慮過這些,畢竟火銃最早就是宋朝發明的,明朝就開始大面積普及。


  只是明朝後期問題太大了,以至於對火器的研發落後於西方。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採購乃至仿照西方的火氣,武裝軍隊。

  只有滿清,為防止天下人造反限制火器的研發和使用。

  但也只是限制使用,並不是完全不用。

  滿清也是有火器營的,至於戰鬥力嗎,前期還行中後期就徹底拉了胯。

  從李世民這裡離開,陳景恪照例去了立政殿見到了李明達。

  小姑娘又長大了一歲,小臉蛋漸漸長開,已經有了禍國殃民的趨勢。

  用前世的話來說,蒼天帶走了她一些東西,也給她了一些別的。

  她天生遺傳了父親的高血壓和母親的哮喘,可是在智力以及容貌上,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優點。

  其實陳景恪還有些擔心,小姑娘長大了會不會叛逆,不喜歡包辦婚姻。

  不過目前來看這一切都是多餘的。

  小姑娘懂得害羞了,雖然開始和他保持距離,但親昵卻一分都沒有少,反而更多了。

  他要是三天不來宮裡,她的心情就會變得很失落。

  所以現在他都是三四天來一趟宮裡,或者她去外面找他。

  然後陳景恪就會帶她到各種地方玩耍,體驗外面的世界。

  和其她從小就被養在深宮,嫁人前幾乎沒機會出宮的姐妹比起來,她的童年更加的完整。

  等陳景恪到達立政殿,李明達早就已經等在這裡了。

  其實這是長孫無垢的安排,知道陳景恪進宮,就會提前把小兕子從學堂里接過來。

  一見面陳景恪就關心的道:「小兕子,最近有沒有乖乖吃藥啊。」

  李明達苦著小臉道:「嗯,吃了,好難吃呀。」

  陳景恪安撫道:「這些藥當年我都吃過,咱們這叫同甘共苦。」

  李明達頓時就開心起來,道:「嗯,哥哥放心,我會好好吃藥的。」

  聽著兩人略顯幼稚的對話,長孫無垢作出一副肉麻的樣子,轉身離開。

  留下兩人在這裡玩耍。

  李明達的身體漸漸長成,關鍵是哮喘終於發作,孫思邈給她配置了藥物進行治療,以期能在十四歲之前徹底控制住。

  至於陳景恪的病,因為缺少專業以期進行檢測,他也不知道治療到何種程度了。

  只是從十四歲以後就再也沒有犯過,前世錯過的事情,這一世終於得到彌補。

  ……

  很快上元節結束,諸侯國的使節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告辭離開。

  很多信息通過信使是無法轉達的,他們必須要第一時間把返回國內,親自向國家的首領和掌權者解釋此事。

  祿東贊走的也很快,讓人沒想到的是,他竟然特意去紫霄觀和陳景恪告別。

  陳景恪自己都沒想到,在意外之餘也頗為感慨,若不是各為其主祿東贊真的是個不錯的朋友。

  可惜沒有如果。

  送走祿東贊,陳景恪也開始了三點一線的生活。

  紫霄觀陪伴家人孩子,去書院工作忙碌,偶爾去皇宮陪陪李明達。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草原上,王方翼和李孝逸兩人率領千騎頂著寒風來到定襄城下。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