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房產與產業升級
杜預大氣道:「要是可以讓農村的老人和城市的老人是一樣的養老金,增加上千的稅收有何不可。」
劉恆笑道:「真是年輕,你是關中的農戶自然對增加上千的稅收滿不在意,但我大漢還是有貧窮的郡縣,像金城郡,九原郡,朔方郡的農戶上千錢就是一筆極其龐大的稅賦了。」
陳買道:「在保底養老金這塊,工匠和農戶是一樣的,長安的工匠之所以比農戶養老金高,主要是他們他們有工廠給他們交的幾十年養老金,你想要自己的父老也和長安工匠令一樣多的養老金,你可以給他們上繳養老金,看你們村的樣子,也不像給不起這筆錢。」
大漢有強制的養老金制度,但對於農村的那些農業作坊倒也沒有監管的那樣嚴格,基本上是不強制他們上繳養老金,畢竟農村的這種小微作坊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當然他們也沒有這筆多餘的養老金,這點和徐凡的世界是一樣的,土地上的收益就是他們養老金的一部分,只是大漢比較好的地方在於,人均耕地多了十幾倍,農戶收入更加高一些。
這反而讓杜預遲疑了,他是農學院的高材生,自然也明白提供養老金會增加作坊的成本,他們雖然在農村,但卻不是沒有競爭對手的,關中幾千個農社就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加上鐵路壓低了運輸成本,某種程度上來說農產品的競爭壓力比工業產品更高,而且農社是集體制,增加養老金相當於左手倒右手也是原因之一。
徐愛民倒是有的欣賞道:「你是杜里的農社社長,帶你們去看看你們農社如何,我們在長安城也有的關係,可以給你們介紹一些生意。」
杜預道:「各位請跟我來。」
徐愛民他們登上杜預的拖拉機。
進入杜里之後,徐愛民都有的驚訝杜里的繁華,村莊裡面的道路是水泥鋪設的,四周有一排排三層的樓房是那種前面帶庭後面帶院子,外面貼上了瓷磚,透過窗戶大門可以看到這些房屋的內部建設也不差,最起碼比的上大漢的小區房,在杜里他們還看到了健身的公園,小學,醫館,戲院等,各種生活和娛樂社會都比較完善。
徐愛民道:「你們這村很富裕,哪怕是長安也不過如此。」
陳買笑道:「你這個社長做的不錯嗎!」
杜預道:「某接手村社不過兩年,當不得這些讚譽。」
而後他恭敬道:「杜村能有如此富裕,全是因為殷洲都督,當年是都督幫助我們建立農社,借貸款建設大型玻璃大棚,而後正好趕上了朝廷實施菜籃子工程,我們村被安排為長安城的蔬菜基地,得到各種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現在我們杜里有5000畝玻璃大棚,每年可以為長安城提供幾百萬斤的蔬菜。」
聽到杜里的繁華還和袁盎有關,一時間幾人倒是感覺運氣,徐愛民笑道:「袁都督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杜預恭敬道:「當年袁都督在關中推廣農社,關中幾百萬百姓都受其恩惠。」
而後他們就看到反射陽光的大棚區,5000畝的玻璃大棚在這個時代蔚為壯觀,很有幾分奇觀的感覺,他們被帶到大棚區,這裡已經有忙碌的農戶,這些人或是採摘蔬菜,或是搬運,而後開著一輛輛拖拉機離開這裡,這些農戶雖然忙碌卻有條理,每個人都分工明確。
劉恆奇怪道「現在已經快到中午了,你們還運輸蔬菜去長安?」
杜預搖頭道:「這是準備醃製的泡菜,這些年關中玻璃大棚的數量越來越多,反季節蔬菜的價格也大不如前,我們只能多弄一些泡菜,雖然價格不如反季節蔬菜,但長安城,西域,隴西地區都賣的不錯,因為產量大,總體的利潤也不差。」
而後徐愛民又一路參觀了杜里的其他作坊,看的他大為高興,杜里是關中比較早進行農社建設的鄉村,最開始建設的時候又遇到了袁盎的支持,所以農社發展的非常好,內部還有養雞場,養豬場,最讓徐愛民愕然的是,這裡居然還有養殖蚯蚓的作坊,規模還不小。
杜預明白徐愛民等人的愕然道:「現在生活富裕了,長安城的富人喜歡養殖花卉,蚯蚓糞土是最好的肥料,一斤可以賣五錢,比糧食可貴多了,而蚯蚓也是上等的飼料,按照農經上的說法,蚯蚓上的蛋白質是牛肉的三倍,不管是用來做雞飼料還是豬飼料都可以讓家禽長得快,我們村除了反季節蔬菜賺錢之外,就屬這個蚯蚓作坊賺錢了。」
徐愛民等人聽到這個價格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反而是陳買小聲對徐愛民說道:「這應該是太上皇的新農經的內容。」
徐愛民露出一絲尷尬,徐凡成為太上皇之後,那是過的瀟灑自在,他在農學院上課的時候就會把自己從聚焦三農看的養殖技術說出來,並且和農學院的學生驗證一番。
所以長安農家學在上林苑有大量的兔子養殖場,蛆養殖場,蠍子養殖場,藏獒養殖,蘑菇養殖,香菇養殖等等的特種養殖場,養兔子,蘑菇還算是正常,養藏獒也勉強能接受,但養蛆,蠍子,蛇這算是什麼妖魔鬼怪。關鍵是還有一些往下三路的農產品,像什麼能延長壽命的冬蟲夏草,壯陽的枸杞。雖然他也明白父親這樣做的原因,是想要為那些貧窮的地區,弄幾個價值高,利潤高的特產。帶動這些邊疆貧苦地區的發展,因為這些特種養殖行業,都是那些邊疆貧苦地區,這些下三路的特色產品,在他父親的推廣,能有個十幾到幾十億的產值。能有效改善這些地區的百姓生活情況,只是徐愛民覺得還是有點太丟臉了。
這些特種養殖卻比他們的前身好太多了,現在大漢因為有農家大力推廣各種家禽技術,雞鴨鵝,豬羊牛等養殖場四面開花,這些養殖場利潤普遍不高,但這些特種養殖場對技術要求高,而且農戶也不是單打獨鬥的面對市場。他們被大漢的農舍組織起來,能夠完善產品的品質,調控市場的產能。
對這種特種養殖行業,徐帆在模式上是學習後世的日本和韓國,畢竟這些東西的價格高並不會影響大漢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徐凡知道後世致富經的缺陷,弄這些特種養殖之前,都先找好市場,只要找到市場,在這個信息傳播還不發達的年代,在十幾年內幾乎都是獨霸市場的存在,所以那些特種養殖業效益都非常高。
徐愛民等人在杜里吃了一頓午飯就離開了,在路上徐愛民感嘆道:「我們大漢的生產力已經跟不上百姓的物質和文化需求了,在提升生產力上,我們還要努力。」
賈誼欲言又止,這種情況商君書上早有記載,商君就是知道百姓的欲望是不斷提升的,不可能永遠滿足,所以商君反其道而行之,用疲民五策,把百姓的欲望壓縮到只剩下生存,這樣就百姓就不會想太多需求,對朝廷的組織能力要求也不高,更加容易實行。
反而是現在的大漢,要建設大同世界,對天子,文武百官的能力和大漢的組織能力要求非常高,要不是太上皇打好基礎,他都不敢相信大漢能有今天的盛世。
只可惜這對大漢來說,商君的疲民五策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大漢建設的大同世界就是要一步步提升天下百姓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杜預對朝廷有更高的要求才是正確的。只是有時候正確不等於可以做得到,讓天下的老人多500錢,整個大漢的財政開支就要多支付200億錢,這對大漢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陳買想了想道:「想要快速提升朝廷的財政收入,倒是有一個容易做的方法,就是大規模的建設小區,提升房屋的價格,長安房子的價格只要翻一番,光內史的收入就可以增加幾十億錢,要是在整個大漢都這樣弄,增加四五百億錢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陳買做了十年的內史令,當內史的十年是他從政來最輕鬆的十年,他得到了張辟疆留下的政治資源,大規模的改市坊為小區,把長安城當中各種木屋,磚頭房屋都改造成為了5~7層新式樓房,在安置了原本的局面的同時還能多出幾倍的房屋,這些房屋一套二十餘萬錢,每年光這筆費用就高達二十億錢左右,而這筆錢幾乎都是內史的,這讓陳買成為了大漢歷史上最有錢的內史。
內史有錢就可以提升下面漢吏的福利待遇,下面的漢吏就會和陳買上下一心,對他下達的任務哪怕是艱難也會想辦法完成,陳買為內史的十年是整個內史組織力最強的十年。
同時因為掌握的改造長安城的權利,建設一個小區需要大量的磚頭,水泥,玻璃,竹子,鋼筋等建築材料,地方上的豪強只要參與長安城改造項目,就可以吃到一塊大蛋糕,而大漢官場上用產業掌控產業鏈下游企業的手段太熟練了,甚至可以說縣令以上的漢吏對這樣的方法都是輕車熟路。
地方上豪強是有求於陳買這個內史令的,要討好陳買,這些地方豪強自然不敢在陳買任上亂來了,而只要地方上的豪強不亂來,內史一大半的矛盾就可以消彌在無形當中,這就提升了陳買在上計的評價。
而長安城的百姓看著自己的老破小,變成寬敞的樓房,小區當中有新式的戲院,小學,醫館,市場等衣食住行的設施也非常滿意內史的安排。所以陳買在長安城當內史的十年,整個長安城從上到下對他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他幾乎是擁護度最高的內史令了。
而陳買也知道他能做到這一切,都是因為長安城的房屋值錢,內史可以在改造長安城當中獲得天量的財富,這些錢財解決了他任上九成的問題。
但劉恆卻馬上搖頭道:「不妥不妥,要是朝廷以房產作為產業,必定會大規模提升房屋的價格,這樣普通的百姓就很難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屋,有錢人看到房產有利可圖,就會大規模炒作房屋的價格,大規模提升房屋租金的價格。這必定會導致食利階級大規模侵占普通百姓的錢財,當租金超過了勞動收入的一半,這和當年那些地主豪強霸占田地,侵占農戶的利益有什麼區別。我大漢用均田消滅了大漢本土的地主豪強,但又用房屋放出一批新的地主豪強,我等有什麼臉面說這是在建設大同世界。」
劉恆會有如此深的感悟,就是因為會稽郡的房產行業是整個大漢最發達的,會稽郡是大漢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的經濟中心,會稽郡不但匯集了大漢的富商,還匯集了全球的貴族和富商,這些人手中有天量的錢財,但這些錢財帶到大漢,吃利息太低,不划算,建設工廠太辛苦,而且還要四馬分利,他們最多得到兩成五,關鍵是在大漢開工廠,管理者還要下生產線,不然的話只能老老實實的當個董事,給大漢朝廷打工也就算了,還要給大漢的泥腿子打工,他們還要冒著工廠倒閉,他們財富灰飛煙滅的風險,貴族富商老爺什麼時候吃過這樣的虧,這不是倒反天罡了,所以這批人當中不是特別有經商天賦的,一般是不會開設工廠的。
而他們很快也在會稽郡找到了那種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產業,就是房產出租行業,會稽郡因為產業發達,每年大漢本土和海外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湧入這個財富之地打工賺錢,如此多的工匠,自然就帶來了龐大的房屋租賃的市場,而這些貴族富商就是看中這片市場,他們先用錢財購買房屋,在大範圍出租出去,一般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兩成多的利潤。
但這對來會稽郡打工的人來說就不是好事情了,他們一般要拿出3-4成的收入來租賃房屋,而那些房東為了多賺錢,也會把房屋弄成一個個像鴿子籠一樣的單間出租,而且就這樣的鴿子籠價格居然還不低。
劉恆為會稽郡太守的時候,發現了會稽郡的這個矛盾,了解到這些房屋已經成為了榨取工匠錢財的地方,他當即上報朝廷,請求朝廷在會稽郡臨時實行租賃稅,用這筆稅收在會稽郡各縣大量建設工匠小區,每年新建五萬套工匠房屋,這才壓低了會稽郡的房租,那種鴿子籠也被重新拆除了。
徐愛民也搖頭道:「我大漢要保證俸祿能流到工匠手中,保證工匠的利益,而發展房屋,本質上卻是聯合豪強壓榨工匠和農戶,這已經動搖了我大漢的根本的國策了。」
其實當年張辟疆發展新式小區的時候,徐愛民就發現這有利可圖,可以極大增加朝廷的收入,就想要大規模推廣這樣的模式,但他父親卻給他演化了發展房產的後果,必定是拉高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肥了一批貴族豪強,壓制普通工匠和農戶的利益。
在長安,會稽郡,臨淄郡,三川郡等大城市已經有這樣的趨勢了,這讓徐愛民極其警惕,對於地主,豪強,大商賈,大漢還是秉持打壓的態勢,徐愛民可不想這些人因為房子重新出現在大漢,所以大漢在大城市推行租賃稅,以這筆稅收來建設工匠小區,來打壓本地租賃的價格。
這個政策是徐凡告訴徐愛民的,說句實在話話,最開始徐愛民覺得租賃稅會影響到租房屋的工匠,但他徐凡卻笑道:「這你就高看房東的道德了,你要相信房屋租賃的價格不是他們用道德制定的,而是他們一步步推到工匠能接受的極限,工匠的收入才是房租的極限,所以沒有這個稅,房租的價格是這樣,有這個稅,房租的價格還是這樣,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市場調節。」
後面徐愛民發現還真像自己父親說的一樣,即便朝廷增加了租賃稅,但那些房東還是不敢增加租金,而增加租金的,無一不以工匠退租而結束。後面那些工匠小區大量建設出來,大量的工匠入住,那些房東為了留住租客,不得不減低租金,現在即便是長安城這樣的大城市當中,租金一般都不會超過一個工匠的兩成收入,即便是想要得到這筆錢,出租的房屋都要質量高,環境好,要是達不到這個要求,人家情願去租朝廷的工匠小區,而鴿子籠更是想都不用想,根本就沒有人願意住。
賈誼發現天子有如此多的限制,但卻又想要提升養老金,他想了想道:「那麼朝廷只剩下產業升級這一條道路了,只有產業升級,一個工匠能生產更多的財富,我大漢的老者他們的養老金才能繼續提升。」
大漢這幾十年產業飛速發展,全球的財富流入大漢,可以說大漢五十年的變化比華夏三千年的變化都要激烈,在這種動態變化的社會環境當中,所有人已經認可了,產業升級可以帶來更多財富這個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