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59章 詩人之祖曹操

第459章 詩人之祖曹操

2024-10-19 05:09:21 作者: 酷酷的橙子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每每提到三國,總是繞不開曹操這個人物。

  三國紛亂,群雄並起,然而最為耀眼的也不過其中幾位。

  曹操以其複雜之性格、功過之評說,在起承轉合的歷史舞台上經久不衰。

  說起曹操,各有評述。

  他身份多重,既是政治、軍事家,也是文學、思想家。

  戰場上,以少勝多、勝不驕敗不餒。

  用人上,不計前嫌,唯才是舉。

  文學上,開建安之風,揚豪邁之氣。

  他以絕佳的人格魅力征服古今,在星辰浩瀚的歷史銀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曹操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字孟德,小字阿瞞。」

  「曹操從小就很機敏,但是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靈帝熹平三年,曹操通過舉孝廉的方式做了郎官。」

  「靈帝光和元年,曹操因受其堂妹夫牽聯被免職,但於次年再次被朝廷召回,仍任議郎一職。」

  「靈帝光和七年,黃巾軍起義,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

  「因討伐穎川的賊寇有功,升遷為濟南相。」

  「任濟南相期間,曹操罷免依附皇親國戚的官吏,禁止濫設祭祀等活動,使得濟南逐漸安定。」

  「但當時賣官制度風行,曹操不肯迎合權貴,託病辭官。」

  「靈帝中平六年,董卓發動叛亂,廢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即為漢獻帝。」

  「隨後,董卓上表推舉曹操為驍騎校尉。」

  「但曹操因不願接受董卓的舉薦,改名更姓後逃回老家。」

  「曹操在逃亡至中牟縣時,被當地亭長逮捕,遣送至縣裡,後因有人為其求情,曹操得以釋放。」

  「回到陳留郡的曹操散盡家財聚集士兵,為討伐董卓做準備。」

  「獻帝初平元年,袁紹、袁術等人號召聯合各路諸侯,組成同盟軍,以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曹操以代理奮武將軍的身份加入盟軍,並且提議袁紹聯軍立即出兵董卓,遭到聯軍盟主袁紹的拒絕。」

  「於是,曹操獨自領兵去攻打董卓,在汴水失利,曹操的軍隊損失慘重。」

  「後因其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馬匹讓給了他,曹操才得以逃脫。」

  「獻帝初平二年,曹操協助東郡太守平定盤踞在附近的黑山賊。」

  「因功封為東郡太守,設郡治於東武陽。」

  「此後曹操接連討伐黃巾軍,因鎮壓黃巾軍有功,曹操被迎為兗州牧。」

  「任職兗州牧期間,曹操繼續討伐黃巾軍,追其至濟北,收穫降兵三十餘萬,改編精銳為青州兵。」

  「同年,袁紹與袁術之間產生矛盾,曹操聯合袁紹多次討伐袁術,使其敗走淮北。」

  「曹操的父親在董卓作亂之際,前往琅邪避難,結果被陶謙殺害。」

  「曹操以為父報仇為由,在獻帝興平元年征伐陶謙,征伐期間一直屠戮徐州百姓。」


  「在曹操征伐徐州之時,東郡守備陳宮與陳留太守張邈叛變,迎呂布為兗州牧。」

  「曹操勢力範圍僅剩有甄城和東郡的范,形勢異常危急。」

  「曹操急忙回軍攻打呂布,雙方膠著對峙了百餘日,最終因蝗災大起各自退兵。」

  「隨後,呂布又率兵來攻,被曹操出奇兵制勝,擊敗呂布後的曹操陸續收復各個縣。」

  「獻帝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東歸,曹操派遣部下曹洪領兵向西迎接漢獻帝。」

  「袁術的部將萇奴與衛將軍董承想攔截曹洪,未能成功。」

  「曹操被任命為大將軍,後因袁紹不願在曹操之下,拒絕接受太尉之職。」

  「曹操便將大將軍一職讓予袁紹,改任司空兼車騎將軍。」

  「曹操此時手握大權,經常以漢獻帝的名義命令各路諸侯行事。」

  「建安三年,曹操東征徐州,進攻呂布。」

  「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

  「十二月,呂布部將魏續、宋憲等生擒陳宮,歸降曹操。」

  「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

  「曹操將呂布、陳宮、高順等人處死,收降呂布部將張遼以及泰山豪傑臧霸等人,占據了徐州。」

  「不久,張繡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

  「曹操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

  「曹操經過數年經營,實力大漲。」

  孟浩然: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能打的猛人一大堆,那誰才是曹魏的第一大將。

  有實力競爭曹魏第一大將的人選,分別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淵、張遼。

  這四位大將,都曾經為曹魏立下過汗馬功勞。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無可爭議的壓倒其他人。

  但如果非要評價的話,第一個出局的,大概率是張遼。

  雖然在這四人當中,張遼的戰績最誇張。

  白狼山之戰,張遼陣斬烏桓單于。

  合肥之戰,張遼更是用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大軍。

  而且,在曹魏集團所有武將當中,張遼是唯一一個進武廟的人!

  但這樣的張遼,如果和要和其他幾人做比較的話,卻存在三個缺點。

  第一,他不姓曹,也不姓夏侯,不是曹操的親戚。

  第二,張遼加入曹操陣營的時間,實在太晚。

  第三,最重要的是,從始至終,張遼在曹魏集團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一個將軍。

  所以,張遼雖然能打,戰績也不錯,但註定不可能是曹魏的第一大將。

  當然,如果說曹魏集團的外姓第一大將,那可能就非他莫屬了。

  在張遼之後,下一個出局的,大概率就是夏侯淵。

  夏侯淵的戰績,其實並沒有張遼那麼誇張。

  但奈何人家是夏侯家的人,當年還沒起兵的時候,就替曹操頂過罪。

  後來曹操起兵之後,他也一直跟在曹操身邊,功勞苦勞都不少。


  最關鍵的是,夏侯淵曾經單獨負責過涼州和關中的戰事。

  尤其是在涼州方向,夏侯淵十個月掃平涼州。

  只可惜後來,夏侯淵死在了定軍山,而且死得特別窩囊,所以要稍微遜色一些。

  要不然的話,夏侯淵其實是有望爭奪第一把交椅的。

  所以最後,決勝局就在曹仁和夏侯惇之間展開了。

  而在這兩人當中,夏侯惇的戰績,可能就要稍微遜色一些了。

  夏侯惇其實也是打滿全場的狠人,曹魏集團立國的主要戰役,夏侯惇基本上都參與了。

  尤其是在創業初期,要不然夏侯惇跟著曹操去揚州借兵,以及後來兗州之亂力保三縣,恐怕曹操根本就撐不到最後。

  但問題是,在這些戰爭當中,夏侯惇很少有獨擋一面的時候。

  夏侯惇一生當中,唯一一次單獨負責一個大方向的戰事,就是曹操進攻孫權後退走。

  此後,曹操把夏侯惇留在了東線,和曹仁、張遼一起抵擋孫權,督二十六軍。

  但對於夏侯惇當時的權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全權負責東線戰事,以及夏侯惇負責東線的時間長短嗎,其實是有爭議的。

  最後剩下的,便是曹仁。

  當年曹操最開始起兵的時候,曹仁便追隨了曹操,而且自己募集了上千人。

  要知道,最開始的時候,曹操手裡總共也沒多少人。

  而後來,曹魏集團所有的主要戰爭,曹仁幾乎都沒缺席。

  打徐州的時候他單獨領一支軍隊,打張繡的時候他墊後救了曹操,打袁紹的時候曹仁負責對付側翼的劉備。

  赤壁之戰以後曹仁留守江陵,潼關之戰曹仁正面戰過馬超,襄樊之戰曹仁死守樊城。

  這些戰爭打下來,曹仁在曹魏集團的聲望和地位,幾乎已經無可動搖了。

  包括曹丕登基之後,曹仁的封邑,也是三千五百戶,要比其幾個人都更多。

  封邑這種東西,有時候基本可以代表這個人在當時的地位。

  唯一可惜的是,後來曹仁在濡須口之戰當中,損失慘重。

  所以,曹操麾下這四位大將,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毫無爭議的壓倒其他人。

  但如果非要較真的話,那可能還是曹仁要更勝一籌了。

  「獻帝建安五年,袁紹率領軍隊十餘萬,準備進攻曹操。」

  「而此時,劉備占據徐州,與袁紹一同對曹操形成夾擊之勢。」

  「此種情形,曹操覺得袁紹不足為懼,處理劉備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曹操率兵進攻劉備,占領了徐州,活捉了劉備的部將夏侯博,俘獲了劉備的妻兒。」

  「而袁紹那邊,猶豫反覆,直到曹操大敗劉備,返回官渡,始終沒有出兵。」

  「八月,袁紹大軍前後連營步步推進,靠沙堆紮營,東西延伸長達幾十里。」

  「當時曹操的總兵力不足萬人,受傷的人占十分之二三。」

  「袁紹大軍逼近官渡,曹操在營壘內築土山挖地道來應戰。」

  「袁紹軍隊發動猛烈進攻,曹軍難以抵擋。」


  「由於官渡相持日久,曹操軍隊軍糧逐漸匱乏。」

  「曹操便寫信給荀彧,打算撤回許都。」

  「荀彧並不贊同曹操此舉,並且力諫曹操不要退兵,以免錯失爭奪天下的良機。」

  「曹操在聽完荀彧的分析後,聽從了荀彧的建議。」

  「曹操與袁紹相持了數月,已經兵少糧盡,士兵疲憊睏乏。」

  「此時,袁紹的謀臣許攸投奔了曹操,勸說曹操進擊淳于瓊等人。」

  「曹操採納了許攸的計策,便留曹洪守衛大營,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攻打淳于瓊,最終大敗淳于瓊。」

  「袁紹得到曹操攻打淳于瓊的消息,便派張郃高覽等率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二人投降了曹操。」

  「袁軍一敗塗地,袁紹和袁譚棄軍逃跑。」

  「袁紹自從兵敗後,發病吐血,不久死去。」

  「獻帝建安七年,袁紹去世後,治中別駕審配等人假託袁紹遺命,擁袁尚作為袁紹繼承人。」

  「獻帝建安八年,袁尚與袁譚被曹操打敗,退守至鄴城。」

  「曹操聽取謀士郭嘉的計策,先行退軍,以靜制動。」

  「袁尚與袁譚二人不顧曹操的威脅,忙於內鬥,袁譚不敵袁尚,竟向曹操求援,曹操趁機占領河北。」

  「獻帝建安九年,曹操為逐一攻破袁氏兄弟。」

  「他先和袁譚聯姻,增兵援助袁譚攻打袁尚。」

  「打敗袁尚後,再進攻袁譚,大敗袁譚。」

  「當時三郡烏桓勢力強大,且有一些袁氏殘餘勢力混入其中,並多次入塞為害。」

  「為清除袁氏殘餘勢力,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聽從郭嘉建議北伐烏桓。」

  「為解決距離遙遠、糧食運輸困難的問題,曹操安排董昭開鑿出兩條水渠解決了軍糧供給問題。」

  「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自鄴城發兵,五月份到達目的地錦州。」

  「是時,大雨滂沱阻了行軍,曹操心急如焚。」

  「恰巧,當地人田疇來到曹操軍中,為其出謀劃策。」

  「告知曹操有一條新的通行道路,且願意充當嚮導,帶大軍出發。」

  「於是,曹軍在田疇的幫助下順利到達目的地。」

  「曹操採取策略迷惑烏桓,假裝退兵,然後在烏桓放鬆防禦時,發動猛烈攻擊。」

  「最終,曹操大敗袁尚、袁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等人。」

  「袁尚、袁熙兄弟於混亂中逃走,投奔割據遼東的公孫康。」

  「公孫康一直自恃遼東遠離中原,不願歸降曹操。」

  「曹操部將提出攻打公孫康,一舉消滅袁氏兄弟,曹操沒有採納部將的意見。」

  「九月,曹操率大軍從柳城返回鄴城。」

  「後來,公孫康將袁尚袁熙殺害,並將二人的頭顱獻給曹操。」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準備南征。」


  「七月,曹操假借天子名義南下征伐,進攻荊州劉表。」

  「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

  「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劉琮沒有抵抗率荊州之眾投降曹操。」

  「為抗擊曹操大軍,孫權與劉備組成了孫劉聯軍。」

  陶淵明:關羽去世後曹操說了10字,司馬懿說了9字,兩人水平立見高下。

  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呂蒙所殺。

  這個消息一傳到曹魏陣營,立刻引發了震動,尤其是曹操和司馬懿的反應。

  兩人簡短的話語,卻透露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深度和對局勢的洞察。

  曹操那天正宴請群臣,酒杯剛舉起,東吳的使者便帶來了關羽的首級。

  坐在堂上的曹操,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

  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

  這十個字,簡短而直接,吐露了曹操心中壓抑已久的恐懼與釋然。

  關羽,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一直是曹操心頭的一根刺。

  早年間,曹操曾對關羽有恩,甚至還為了拉攏他,封其為漢壽亭侯。

  關羽雖感恩於曹操,卻始終效忠於劉備。

  這樣一個既驍勇又忠誠的戰將,曹操心裡自然不能不忌憚。

  每當夜深人靜,曹操都會擔心,擔心關羽的一舉一動,擔心他會成為自己霸業的巨大威脅。

  而現在,關羽被殺,曹操終於可以安穩地睡個好覺了。

  司馬懿的反應卻截然不同,這位一向深沉內斂的謀士,看到關羽的首級後,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情緒波動。

  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

  僅僅九個字,卻讓整個大廳瞬間安靜下來。

  曹操愣住了,隨即恍然大悟。

  關羽的死,表面上看是東吳為討好曹魏,送上了一份大禮,但司馬懿卻看穿了其中的玄機。

  東吳此舉,是為了挑撥曹魏與劉備之間的關係。

  他們希望曹操和劉備反目成仇,最好兩敗俱傷,而東吳則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司馬懿洞察到了這一點,提醒曹操不要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

  若是一般人,可能會被關羽之死的表象所迷惑,認為這是東吳的示好,甚至可能因此對孫權放鬆警惕。

  但司馬懿不同,他看得深遠,思維縝密。

  他不僅看穿了東吳的計謀,更提出了應對之策。

  不如將關羽首級厚葬,告知劉備,使其遷怒東吳。

  這一句話,不僅巧妙地避免了曹魏與蜀漢的直接衝突,還讓劉備將仇恨的矛頭轉向了東吳。

  曹操聽完,頓時豁然開朗。

  他連連稱讚司馬懿的智慧,立刻下令厚葬關羽,並派使者將此事告知劉備。

  果然,劉備得知此事後,怒火中燒,立誓要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伐吳。

  這一局,司馬懿不僅成功化解了曹魏的危機,還讓東吳與蜀漢的矛盾徹底激化,為曹魏的後續發展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從這兩段對話中,不難看出曹操和司馬懿的思維差距。

  曹操,雖然是一代梟雄,但在關羽之死的刺激下,表現出的卻是個人情感上的釋放。

  他的十字感嘆,更多的是出於對關羽的畏懼和對自己未來安全的慶幸。

  而司馬懿,則站在更高的戰略角度,冷靜地分析了局勢,並提出了長遠的應對之策。

  這九個字,凸顯了他深厚的謀略功底和冷靜的頭腦。

  這場十字對九字的對話,成為了曹操和司馬懿智慧高下的鮮明對比。

  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終究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凡人。

  而司馬懿,則是一個冷靜理智、深謀遠慮的智者。

  正是這份冷靜,讓司馬懿在三國的紛爭中保持了不敗的姿態,最終助司馬家族奪得了曹魏的政權。

  「十二月,劉備與孫權大軍逆江而上與曹操大軍對峙於赤壁。」

  「恰逢此時,曹操軍中瘟疫盛行,新收編的水軍尚未磨合,將士們士氣不足,在與周瑜軍隊最初作戰時被打敗。」

  「戰敗後,曹操將水軍和陸軍會合,抓緊時間操練水軍。」」

  「並命人把船隻首尾連接,這樣一來船隻更加平穩,將士們也不容易暈船。」

  「對此,周瑜部下黃蓋想出苦肉計,先假意投靠曹操,待曹操來相迎時,再火燒曹營。」

  「周瑜採納了黃蓋的計策,最終借著東南風,火燒曹操的戰艦與營寨,大敗曹操,曹操狼狽出逃。」

  「經過此次戰役,曹操的軍隊死傷過半,曹操擔心赤壁之戰的失敗會影響後方政權的穩固,立刻率軍回到了北方。」

  「獻帝建安十四年,曹操回到譙縣,他下令建造船隻,訓練水軍。」

  「七月,曹軍到達合肥,繼續南下。」

  「此時,廬江人陳蘭、梅成反抗曹操。」

  「曹操派駐守合肥的張遼領兵平叛,消滅了陳蘭、梅成等人。」

  「獻帝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部將夏侯淵率領軍隊,宣稱攻打漢中的張魯。」

  「因為軍隊必定經過關中,馬超、韓遂懷疑這是曹操的陰謀,目的是想消滅自己。」

  「於是,馬超、韓遂聯合關中諸將共同起兵反曹。」

  「最終,曹操打敗了關中聯軍,韓遂、馬超等人逃到涼州。」

  「隨後,經過多次討伐,消滅了韓遂、馬超等人的殘餘勢力,最終平定關中。」

  「獻帝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領軍隊從合肥出發,攻打孫權。」

  「最後,曹孫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曹操無功而返。」

  「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

  「獻帝建安二十年,漢獻帝被逼廢后,立曹操女兒曹節為後。」

  「隨後,張魯率眾歸降,曹操盡有漢中之地。」

  「獻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親自率領軍隊來到漢中,劉備集中兵力扼守險要據點,始終不與曹軍正面大規模交鋒。」

  「漢中地形崎嶇,糧曹運輸困難。」


  「相較於劉備軍,曹操軍糧草不繼的問題更加嚴峻。」

  「劉備軍在堅守的同時,還伺機偷襲曹軍糧道。」

  「此戰,曹操損失大量糧草和兵士,士氣大降。」

  「夏五月,曹操率軍隊回到長安。」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大將關羽率兵從荊州出發,進攻曹操的襄城和樊城,曹操派遣大將軍于禁率領軍隊前往樊城迎戰。」

  「當年八月,劉備大將關羽乘著洪水泛濫的機會,大敗于禁,並將其擒拿,進而圍攻樊城。」

  「此時,樊城內曹軍僅有數千人,城池還被水淹,曹操部下曹仁率領軍隊在此死守。」

  「十月份,曹操率軍前往洛陽指揮作戰,救援樊城。」

  「此時,孫權想趁機奪取荊州,便與曹操相約共同夾擊關羽。」

  「孫權派遣呂蒙偷襲江陵,而曹將徐晃率大部援軍從正面進逼關羽,關羽兩面受敵之下,兵敗被殺。」

  「孫權派人將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曹操感念關羽的忠義,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

  「孫權在樊城之戰中與曹操聯合,趁機取得荊州,曹操上表漢獻帝命孫權為荊州牧。」

  「孫權被任命為荊州牧後,派遣使節向曹操進貢,並且向曹操稱臣,勸曹操廢除漢獻帝,自立為大魏皇帝。」

  「對於孫權的來信,曹操將其書信給群臣觀看,並且表示孫權是想讓他在火上烤。」

  「而此時,曹操的部下看到孫權的書信,也紛紛勸曹操稱帝,被曹操拒絕。」

  「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率軍回到洛陽,不久便病死,享年六十六歲。」

  「曹操去世後,繼承其王位的曹丕自立為皇帝,國號為魏。」

  「曹操被追諡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范仲淹:袁紹死後,曹操花了八年才統一北方。

  曹操拿下北方的八年間,只能說選的時機太妙了,各方都被狠狠的牽扯住。

  劉表坐擁荊州,占據著東漢末年戰略要地,但他性格多疑,缺乏進取之心。

  他只是象徵性地進攻了一次,劉表便嚇得龜縮不前,再也不敢有什麼動作了。

  而老對手劉備雖然雄心壯志,卻屢遭他的打擊,手底下沒兵的他只好投靠劉表。

  但沒想到這位優柔寡斷,還不給予他信任和支持。

  劉備即便有著對局勢的把控,想要北伐曹操,但攤上了劉表也只是有心無力。

  江東那邊孫權也是剛成年就執掌大權,本就處於動盪時期,紛紛造反企圖奪取江東拱衛。

  好在少年時的他還是很給力的,很快就擊退了這些內亂,重新統一了勢力。

  在解決了事情後他並未止步,將目光投向久未被中央政權有效控制的山越地區。

  山越蠻夷作亂已久,他決心徹底平定這些動亂根源,確保江東長治久安。

  接下來的幾年間又親自率軍,多次出征山越,終於將這些久攻不下的地方納入版圖。

  江東一統後開始著手整頓吏治,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

  當年父親孫堅曾被荊州太守黃祖所殺,於情於理都要先報仇。


  為報這份血海深仇,他親自率兵出征,經過兩次艱難的戰役終於殺死了黃祖。

  這一戰役不僅伸張了江東的威望,更彰顯了孫權已成為一代梟雄的決心與實力。

  經過數年的奮戰,終於平定了江東的內憂外患,為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做好了充分準備。

  儘管如此他仍在為日後抗曹做著準備,穩固自家地盤來積蓄力量。

  在這八年間,三人或因性格局限,或因實力不足、內憂外患,都未能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只能眼睜睜看著曹操的地盤一直擴大,卻沒一人敢上前阻止。

  而他能夠如此放心的去收復北方,少不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是官渡之戰。

  這場戰役的勝利,他雖然擊敗了袁紹,但並未徹底擊垮他,當時就他體量最大。

  在河北經營多年根基穩固,他一時也是難以撼動,之後在倉亭又一次擊敗他。

  只能說他雖然戰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很快穩住了局勢,在河北依舊占據優勢地位。

  直到袁紹病逝,兒子爭奪家業,兄弟內鬥,這才讓他看到了徹底占領河北的機會。

  從之後的7年,他先後五次揮軍北上,發動大規模的征伐行動。

  這一時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刻,不僅要收拾河北的那邊的勢力,還要小心境內的叛亂。

  而就是這個情況,各方卻沒一點動作,只能說這時機把握的太好了。

  在這場艱難而漫長的征途中,他愣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一點點蠶食。

  終於逐步占領了河北,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只能說這八年間,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先整頓好自己的攤子,很默契的都沒動兵。

  可這卻讓曹操給樂壞了,就這種局勢下,還用了8年的功夫才吃掉了北方。

  只能說當時的袁紹哪怕定下合適的繼承人,也不會成後來那番局面。(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