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71章 盛唐詩人韋應物

第471章 盛唐詩人韋應物

2024-10-31 23:59:51 作者: 酷酷的橙子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韋應物是一位舉足輕重的詩人。

  他的詩歌作品充滿了山水田園的意境和超然脫俗的人生態度,被譽為山水田園詩人。

  然而,韋應物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

  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歷經波折,最終成為了一位備受敬仰的詩人。

  「每次讀到韋應物所寫的唐詩,詩詞裡面所透露著的那份雲淡風輕。」

  「所描繪出來的田園畫卷,總想著有一日能夠逃離這俗世,去過一場隱逸的生活。」

  「人們熟讀他的詩詞,卻不知寫出這樣溫婉恬淡詩詞的韋應物。」

  「在少年時代,還是長安城裡有名的惡少。」

  「不僅不喜好讀書,還仗著自己皇家侍衛,韋家兒郎的身份喝酒賭博。」

  「雖然沒有犯下什麼大惡,但也是橫行鄉里的富家少爺。」

  「只是一場災難的來臨,卻也讓這個浪子醒悟了過來,最終成為了唐朝詩人中一個異數。」

  「曾經民間有這樣一句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這句說的就是當時的韋家與杜家。」

  「雖然說到了韋應物這一輩,韋家的光芒已經開始比不上杜家。」

  「但是韋應物他的祖輩從當朝宰相,再到朝廷命官,無一不受皇帝重用。」

  「含著如此高貴的金湯匙出生的韋應物,自然是長安城裡極為金貴的少爺。」

  「少年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更喜歡約上其他的富家子弟,在聲色中縱情蕭灑。」

  「到他15歲的時候,時常在宮闈出入,便做了唐玄宗的貼身侍衛。」

  「那個時候的他,因為有了雙重身份,更是囂張跋扈到了極致。」

  「他曾寫過一首《逢楊開府》,這首所作的回憶詩就可以看到他過往的荒唐事。」

  「年少的他,又怎能知道人間愁苦。」

  「他總以為這破天的富貴足夠讓他逍遙一生,所以他看不到那一場將要來臨的山河破碎的災難。」

  「公元755年一場安史之亂的爆發,將整個唐朝醉生夢死的假象給戳破。」

  「一個看似強盛的帝國,就在一朝一夕之間發生巨大轉變,又讓多少人成為了這場戰亂中的悲劇。」

  「皇帝在這時候也一路逃往蜀地,韋應物也終於失去了他的靠山。」

  「他不再是天子近臣,也不是再是長安城裡肆無忌憚的少爺。」

  「突然之間,好像命運就讓他拋棄了。」

  「這時候的韋應物才20歲,弱冠之年本應是干一番事業的少年郎。」

  「可是他等來的,是人間的黑暗與疾苦。」

  「這段日子,讓他過往人生都黯淡了下來。」

  「可是命運也並沒有全然虧待他,為他的身邊送來了一位女子,那是他16歲的妻子元苹。」

  辛棄疾: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唐代詩人韋應物悲歡離合的傳奇人生。

  說起唐代詩人韋應物,小時候那妥妥的一個京城惡少,標準的紈絝子弟。

  韋應物的家族在唐朝盛世間那是絕對的風光無兩。


  僅唐朝韋氏一族出了17位丞相,個個都是賢能之士。

  他放縱不羈,橫行鄉里,人們見到他都躲著走,送他外號韋見愁。

  長輩見他如此放縱,覺得再不能放任。

  於是在他15歲的那年,以三衛郎的身份安排他成為玄宗皇帝的近身侍衛。

  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楊貴妃倉皇出逃,韋應物流落失職。

  至此後,韋應物性格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究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

  一是,時代變遷,家道中落。

  韋應物出生時,家道就已經不再輝煌,特別是安史之亂後。

  那時他才剛到20歲,身份、地位、生活條件發生巨大的變化,導致他心理落差更大,迫使他不得不考慮將來的出路。

  這是他改變自己性格乖張,開始立志讀書的社會原因之一。

  二是,妻子元苹對他的影響,可以說這是韋應物性格轉變的主要因素。

  妻子元苹出身名門望族,其祖上是北魏昭成皇帝,其父是吏部員外郞元挹。

  她自幼學習女訓,知情達理,容德兼備。

  妻子的賢良淑德,溫柔敦厚潛移默化地感染著他。

  令他放鬆身心享受著家庭的溫暖,逐漸改變了他那冷峭乖戾的性格,洗心革面,潛心苦讀。

  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7歲那年考上科舉,完成了人生蛻變。

  韋應物雖然入仕為官,但仕途偃蹇。

  所居官職不高,俸祿微薄,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窘。

  數十年來起起落落,像浮萍一般地被生活磨礪得憔悴不已。

  妻子元苹從天寶15年嫁入韋家,到大曆十一年去逝,前後二十年的時光。

  可以說她一生為韋應物操勞,難得有安閒享受的日子,沒有享受過一天富貴的生活。

  這是他心裡的難以言及的痛,特別是安葬妻子時因生活困窘,不得不借地舉辦葬禮,更是他一生心懷對妻子的歉疚與負罪。

  逝者已往,生者難息,韋應物那種對妻子永以為負的負罪感無法釋懷。

  妻子的去逝,讓他心灰意冷,每每想起賢惠溫柔的妻子,黑暗傾扎的官場,便產生了無心仕途的念頭。

  他安頓好元苹的後事並將元苹的一縷秀髮貼身放於錦囊中,開始了他帶著妻子的遊歷之路。

  遊歷的過程中,事事都與妻子分享,吃飯的時候總是擺上兩個碗,就像元苹還在的時候一樣。

  同時,他還寫下了十九首悼亡詩,來悼念他思念的妻子。

  從這首詩作中,感受到了韋應物對痛失愛妻的無奈,對愛妻的追憶、歉疚與思念。

  同時表達了自己失去愛妻後的孤獨、慘澹、飄零、無依的內心世界。

  韋應物前半生,豪霸不羈,乖張放縱,被鄉人憎恨,後半生卻對愛情忠貞不渝。

  愛妻香消玉殞時,他時年39歲,正值壯年。

  但他再沒續弦,懷著對愛妻深深的思念,直到終老。

  自愛妻去逝後,他寄情山水,在追念妻子的同時,寫下了許多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作。


  「在那樣的亂世之中,他們二人的婚禮辦得極為低調。」

  「或許人們會覺得浪子回頭有時候是一件難事,大多只在畫本子裡出現。」

  「可是這個女人,不僅讓他回了頭,還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元苹家中本也是世族貴家,能夠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嫁給這個曾經荒唐過的少年。」

  「不提及他的過往,也不顧及他未來的人生路,只是給予他更多的扶持。」

  「這樣一個溫柔又賢惠的妻子,也終於喚醒了韋應物。」

  「過了一年之後,郭子儀率兵將長安奪了回來,韋應物也要開始考慮,他接下來的人生路到底要怎麼走。」

  「回首過往的瀟灑荒唐,他必須把那些東西全部丟棄。」

  「他要了解這個時代的黑暗,也要正視整個帝國正在遭遇的巨大轉變。」

  「所以他想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中,為了破碎飄搖家國,為了這萬千受苦的百姓。」

  「更為了早已沒落的韋家,去干點正經事。」

  「文人在那個年代裡,最佳的選擇依然是走科舉之路。」

  「相比於那些早已年少成名的人,他在這個年紀里才開始苦讀詩書,確實太晚了。」

  「但是這一切也不算晚,出生於韋家的他,自然天賦要優於常人。」

  「更何況經歷了如此一場巨大的變故,他更能沉得下心來學習讀書,他要靠著這一條路去逆轉人生。」

  「即便你是浪子回頭,上天也並不會一直照顧著你。」

  「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努力爭取而來的,韋應物的人生也是如此。」

  「他在科舉考試並沒有一次就進士及第,畢竟寒窗苦讀10年也不是說著玩兒的。」

  「所以當他邁出這第一步的時候,現實又給他提了個醒,人生哪有那麼多的捷徑可走。」

  「一朝一夕的努力,也只有經過歲月的沉澱,才能看出到底值不值得。」

  「雖然出自仕途之路沒有成功,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

  「他依然用功的讀書學習,所寫的詩詞文章也逐漸在長安城有了名氣。」

  「等到27歲的時候,命運也沒有虧待他,韋應物終於迎來了這艱苦歲月中的第一次蛻變。」

  「朝廷也注意到了這個有才的人,所以在別人的舉薦下,他終於能夠入朝為仕。」

  「在焚香讀書的這幾年裡,歲月也將她的個性打磨得更為堅韌。」

  李清照:韋應物半生是浪子,半生是詩人,在動亂年代完成自我蛻變。

  在古代,世家大族對當朝的政治和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都出自大家族,當然靠著門蔭制度。

  大家族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不學無術,韋應物就曾是其中之一。

  唐代長安城有這兩個大家族,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意思就是韋杜兩家的人牛,牛到離天只有一尺半的高度了。

  在唐朝韋家先後有十七人拜相,杜家有十二人拜相。


  更恐怖的是韋杜兩家還是世代姻親,這樣的鋒芒真的是無人敢對上。

  能出現這樣的超級豪門也就只有韋杜兩家的人才確實足夠優秀,並且清廉,才能讓兩家的姻親關係維繫多年。

  不過在唐之後,就再也沒能出現韋杜這樣的豪門了。

  韋應物正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即使韋應物從小不學無術,他也能在十五歲的年紀成為天子近侍。

  這樣的他自然也不會將身邊人放在眼裡,行事毫無畏懼。

  休沐時混跡在狐朋狗友間,縱情聲色,人生荒唐至極。

  如果沒有發生那場改變整個唐朝命運的大動盪,或許韋應物的一生就這樣混下去了。

  安史之亂發生後,整個長安城一夕之間,安穩富足的生活不再。

  大唐搖搖欲墜,唐玄宗出逃,楊玉環魂斷馬嵬坡。

  在那樣戰火紛飛的日子裡,祖上的蔭蔽和皇帝的恩寵又算得了什麼,又有誰會在意呢?

  但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他以後的生活,就是他的妻子元苹。

  元苹同樣是豪門貴女,但在韋應物人生灰暗的時刻,元苹選擇陪伴在韋應物身邊,帶給韋應物繼續生活的希望。

  韋應物也似乎經歷挫折長大了,決定重返太學依靠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經歷幾年艱苦的學習生涯,他再次進入官場擔任洛陽丞。

  不過生活雖然磨平了他年少恣意的稜角,卻沒有折斷他作為讀書人的氣節。

  27歲入仕的韋應物到40歲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當官,辭職,當官之間徘徊。

  命運沒有優待韋應物多久,40歲時韋應物失去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元苹離開人世。

  韋應物悲痛不已,寫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詩作。

  韋應物為官數年,在政績方面也很出色。

  他關心民間疾苦,特別是任蘇州刺史後為當地百姓做出的貢獻,讓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韋蘇州。

  韋應物體察民間疾苦,常常用自己的俸祿為百姓辦實事,以至於最後告別官場時竟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只得寄宿在蘇州城外的寺廟中,最終病逝在蘇州。

  縱觀韋應物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後半生也歷盡了人間艱苦。

  他與妻子的感情為人稱頌,元苹的堅韌讓浪子回頭也令人欽佩。

  榮華富貴終將是過眼雲煙,無愧於心的人生歷程才應該被銘記,這樣的一生也值得後人嘖嘖稱奇了。

  「所以在入朝為官以後,他在自己的職位上勤勤懇懇。」

  「他的妻子也與他一起攜手,兩個人從安史之亂,一起走過了將近20載的風雨人生。」

  「在他為官的這十多年裡,也經歷過被貶官、罷免的磨難。」

  「夫妻二人在這人時間東奔西走,本以為能熬過坎坷以後,再白首同歸。」

  「只可惜命數多變,命運給你設計的局,有時候是無解的。」

  「大曆十一年,這一年的韋應物40歲,他的妻子元苹36歲。」

  「前半生的人生過得太過清苦艱難,再加之又常年在外奔走勞累,在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逝世。」


  「本以為能夠與愛人攜手終老的韋應物,現在卻要獨自一人承受著最為難捱的中年喪妻之痛。」

  「他親手為妻子寫了墓誌,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更有著十幾首悼亡詩。」

  「每字每句,全是對妻子的懷念之情,那是一個中年男子心中最深的血與淚交織而成的詩詞。」

  「每句詩詞並沒有過於沉痛悲傷,但是卻滿是傷感。」

  「韋應物的一生,可以被戰亂劃分為兩個人生階段,也可以因為妻子的出現,將他劃分為兩個不同的人。」

  「在戰亂以前他是浪子,是不顧家與國的少年。」

  「那一場戰亂過後,他是韋家要擔起責任的兒郎,也是要為天下百姓干一份實事的官吏。」

  「他也開始在詩詞中,將這一段黑暗的歲月忘記,去追尋文學世界裡的詩與遠方。」

  「他的人生也因為妻子而從大夢中醒來,他要做天下有志之士,也要攜手妻子走過這風雨坎坷之路。」

  「所以在妻子的墓碑上,還有一句百世之後,同歸其穴。」

  「以前認識韋應物的時候,會以為他就是一個寫著田園詩,有著平淡安逸心境的小官吏。」

  「可是當真正將他的一生全部閱覽一遍的時候,很難想像,這位詩人就是那個寫出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的韋應物。」

  「竟然在弱冠之年的時候,還有過那樣一段暗黑的人生。」

  「他的青春浪蕩過,也在政治最高處的時候跌倒過。」

  「與其說那個時代沒有拋棄他,倒不是說韋應物沒有拋棄那個動亂的時代。」

  「他在層層黑暗包裹中,最終化繭成蝶。」

  「在盛唐詩歌的天空中,留下屬於自己的輝光。」

  文天祥:韋應物的傳奇人生,從小流氓到大內高手,從大詩人到詞的開拓者。

  韋應物的詩,清朗疏淡蕭散。

  既有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派的清淡閒遠。

  也有詩聖杜甫那偉大的現實主義的憂國憂民,和對黎民百姓深沉的愛。

  同時,韋應物更是在詞的創作上,有自己的探索。

  韋應物的曾祖是唐朝右丞相韋待價,他的父親韋鑒是個著名畫家,做過宣州司法參軍。

  說起唐朝的韋姓,那可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高門大族。

  長安城韋氏和杜氏家族,距離天也就是皇帝,才有五尺的距離。

  言下之意,這兩個家族世世代代出高官顯貴。

  在唐朝,杜氏家族出了十二個宰相,而韋氏家族則更牛,出了十四個宰相。

  韋應物出身豪門,從小性格就很豪橫,是個典型的五陵惡少。

  他性格放蕩不羈,橫行鄉里,鄉里的人見到他就躲得遠遠的。

  雖然後來韋應物成了著名詩人和帝國好官員,但早年的他,不知讀書為何物,整天在江湖上打打殺殺。

  韋應物年輕時候不愛學習,喜歡舞刀弄槍,這也是唐朝人特別是初唐盛唐時代年輕人的流行風尚。

  他們崇尚武功,喜歡奔向邊關大漠,在馬上取得功名。


  因此好多詩人年輕時候,都是些浮浪子弟,都追求做俠客劍客,過遊俠的生活。

  韋應物靠家族勢力,或許還有高強的武功,做了唐玄宗的御前侍衛。

  安史之亂打斷了唐朝繼續上升的勢頭,成為大唐盛世向中晚唐末世滑落的轉折點,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而韋應物的命運也因安史之亂被改寫,唐玄宗帶著楊玉環逃往四川,竟然沒有帶御前侍衛韋應物一起跑。

  韋應物就這樣成了亂世之中的流浪者,被拋入了社會的大潮中載沉載浮。

  至此,韋應物才明白,唯有讀書考進士重新做官才是正途的硬道理,開始發憤圖強。

  最終於安史之亂之後考中進士,並相繼做過滁州刺史,蘇州刺史等。

  雖然年輕時候是浮浪子弟,但為官之後的韋應物倒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員。

  但韋應物的晚年淒涼悲慘,在蘇州刺史屆滿之話,他仿佛被朝廷徹底遺忘,再也沒有獲得新任命。

  韋應物居然連回長安找路子的路費都沒有,只好寄居在蘇州的一座寺廟之中,最終貧困潦倒而死。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

  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上一首胡馬,韋應物寫的是英雄失路的悲涼,而這首詞則寫情人遠隔河漢的相思與離恨。

  天快要亮了,而那璀璨的銀河正斜掛秋城,可見這個相思的人,一夜未睡遙望星河,可見相思離愁之深。

  相思之人遙望星河,但所愛之人,江南塞北道途阻絕,更可見相思之苦、離別之恨。

  兩首調笑令,一首具有邊塞蒼涼的悲壯之美,一首又具纏綿悱惻的婉約之美。

  韋應物的詩詞功夫,已經到了收發自如的境界。

  這兩首詞,在早期的文人詞中,也算是精品了。(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