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87章 詩家宗祖黃庭堅

第487章 詩家宗祖黃庭堅

2024-11-18 03:11:23 作者: 酷酷的橙子
  黃庭堅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北宋才子。

  蘇軾與其亦師亦友,宋代以後的文人墨客尊稱其為江西詩派的鼻祖。

  黃庭堅性格梗直,不願隨波逐流。

  雖然受到東坡先生的連累,曾經多次被貶謫他鄉。

  他卻無怨無悔,一生更是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篇。

  久在宦途沉浮,詩人沒有隨波逐流。

  而是一直保持了一種高風亮節,他的朋友們也好像是一群特立獨行的世外高人。

  每次品讀黃庭堅的詩篇,總能給人一份鼓舞,並感到受益匪淺。

  「黃庭堅生於仁宗慶曆五年,江西省修水縣雙井村人。」

  「祖父黃湜為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其第三子黃庶即黃庭堅的父親。」

  「黃庭堅的母親是建昌望族李東的女兒,通經史、書畫。」

  「黃庭堅的家族人材輩出,宋朝時僅雙井黃氏一族就有48名進士,被譽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黃庭堅自小受家學薰陶,五歲時即開始讀《五經》並背誦如流,七歲時作了一首《牧童詩》。」

  「宋仁宗嘉祐二年,黃庭堅就讀於家鄉雙井村的芝台書院。」

  「嘉祐三年,黃庭堅的父親黃庶病逝。」

  「因為父親的去世,家境窘困,他只能隨母回到外婆家居住。」

  「嘉祐四年,黃庭堅隨舅父李常赴淮南遊學。」

  「黃庭堅在這樣的良好學習環境下,得以博覽群書,打下紮實的文學基礎。」

  「黃庭堅跟隨李常在揚州時結識了孫覺,並得到他的賞識。」

  「孫覺非常推崇杜甫,在一次與詩人王平甫關於杜甫與韓愈的爭論中,孫覺發現了黃庭堅的才華。」

  「從此非常賞識他,之後將女兒孫蘭溪許配給他,黃庭堅對孫覺的知遇教誨之恩也是感念不盡的。」」

  「宋仁宗嘉祐八年,黃庭堅參加洪州鄉試,名列鄉試第一名。」

  「嘉祐九年,黃庭堅赴京參加禮部省試,落第而歸。」

  「黃庭堅赴汴京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三甲進士,調任汝州葉縣尉。」

  「宋神宗熙寧元年,黃庭堅被調到汝州葉縣任職,但他直到九月才到任。」

  「因延誤報到期限,當時前朝宰相富弼在汝州任職,依法將黃庭堅拘禁,直到年底才釋放就任。」

  「黃河以北發生地震和水災,災民紛紛湧入汝州葉縣一帶,富弼下令救濟災民。」

  「黃庭堅作為縣尉,奔走安頓,眼見災民的疾苦,有感而作《流民嘆》,對災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熙寧三年,黃庭堅的妻子孫蘭溪不幸病逝於葉縣,他寫下《紅蕉洞獨宿》表達無盡的哀思。」

  「黃庭堅參加四京學官考試,因為成績優異,被任命為教授。」

  「次年與詩人謝景初相識,並續娶其女謝介休為妻。」

  「謝介休不幸於元豐二年病逝,為黃庭堅留下一女黃睦。」

  「熙寧九年,當時留守北京的老太師文彥博非常賞識他,舉薦他連任。」


  「因而黃庭堅直到宋神宗元豐三年,才赴吏部改官任吉州太和縣令。」

  陸游:黃庭堅秋日懷遠,這兩首七律綿邈灑脫,又極具理趣。

  羈旅生涯,既有生活的不便,也有思鄉的辛酸。

  窗外是綿綿秋雨、啾啾蟲鳴,屋內是孤燈清影、寒衾薄被。

  三兩聲芭蕉雨、八九次竹林風,夜深時分,更會勾起難眠之人的愁緒。

  北宋的一位年輕才子也經歷過這樣的雨夜,更令其懷念遠方的故人。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

  雨開芭蕉新閒舊,風撼篔簹宮應商。

  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

  狐裘斷縫棄牆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黃庭堅,號山谷道人,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秋懷二首》創作於熙寧八年,當時作者31歲,正在河北大名任國子監教授。

  國子監職務清閒,處境單純,作者經常讀書自遣。

  快要接近年末歲尾,詩人遠離故鄉,觸發懷遠之情,於是即興賦詩。

  秋陰細細、吟蟲啾啾,開篇就形象地展現出秋天的氣候特點。

  白天秋陰透入屋裡,夜晚天氣逐漸變涼。

  詩人觀察細緻,用詞講究,雨後芭蕉開放,新葉與舊葉相間。

  風吹竹聲作響,極具音韻之美。

  芭蕉在風雨中發出悅耳的聲響,也透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前兩聯分別從秋景和秋聲著筆,表達了詩人對秋日美好的讚頌。

  作者筆下,砧聲急不可緩,秋意已深,正是趕製寒衣之時。

  而秋天日短,檐外日影不長,更顯出詩人細膩的寫作手法。

  古代女子在秋天搗洗新布,替家人製作禦寒衣服,而砧聲已急也從側面表達出秋意濃厚。

  詩人忽然想起,自己的裘破無人縫補、丟棄牆角,也展現出詩人羈旅生涯、俸祿微薄的窘迫處境。

  最後一句豈念晏歲多繁霜,抒發了詩人在接近歲尾時難捱嚴霜寒冷,卻灑脫不羈的情趣。

  「黃庭堅攜全家從汴京到吉州太和縣赴任,路過安徽途中他瀏覽了懷寧縣的潛山。」

  「元豐四年,黃庭堅到達吉州太和縣上任。」

  「在任期間,正值朝庭加緊實施王安石新法,推行食鹽專賣政策。」

  「這項政策本意是為了限制大地主的土地兼併及對民眾的重利盤剝。」

  「但是新法在實施過程中因為不法官吏為了謀求暴利和向上司邀功。」

  「不顧百姓的實際需要和購買能力,屢屢多報數量,再高價攤賣給百姓。」

  「導致民不聊生,黃庭堅在詩作中對這一鹽法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元豐六年,黃庭堅解官太和縣令,調任德州德平鎮的監鎮官。」

  「元豐七年,黃庭堅的兒子黃相出生。」

  「這一年的三月,他在路過泗州僧伽塔時。」

  「於塔前寫了一篇《發願文》,從此戒葷吃素。」


  「抵達德平後,當時的德州通判趙挺之正欲在德州推行新法中的市易法。」

  「而黃庭堅認為德州鎮小民貧,經不起新法的搜刮。」

  「這一分歧導致之後雙方不和的局面,以至於後來趙挺之羅織罪名,導致黃庭堅貶死宜州。」

  「宋神宗駕崩,年僅十歲的太子趙煦繼位,即為宋哲宗。」

  「因年幼,由太皇太后高氏執政,高氏在政治上傾向舊黨。」

  「她將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勢力一併掃除,起用司馬光為相,黃庭堅於四月被詔為秘書省校書郎。」

  「元祐二年,蘇軾想舉薦黃庭堅為翰林學士,未能成功,最終黃庭堅被授予著作佐郎。」

  「蘇軾的舉薦遭到了趙挺之的攻擊,並在奏疏中對蘇軾和黃庭堅橫加攻擊。」

  「由於趙挺之的攻訐,黃庭堅在升遷著作郎後很快又被取消,維持原著作佐郎職務。」

  「在接連的政治逆境下,黃庭堅已無心仕途。」

  「他先上了一道《辭免轉官狀》,未獲准許,接著又上了一道《乞回授恩命狀》。」

  「乞求將朝庭的恩寵轉授給自己的母親,於是其母親被封為安康郡太君。」

  「而他自己一再要求外任,不願在京城為官。」

  「這一年的六月,黃庭堅的母親病逝,朝庭賜錢物給其辦喪事,他只得中斷職務護母喪回鄉。」

  「第二年正月到家,五月又得知叔父黃廉於京城病故,接連的打擊更增加了他的悲痛之情。」

  「元祐七年,因宰相呂大防在元祐四年提舉修《神宗實錄》,元祐七年又兼修《神宗皇帝正史》,他舉薦黃庭堅與秦觀為正史編修官。」

  文天祥:黃庭堅的一首佳作,用典無痕,彰顯出高雅襟懷。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號池上晚來雨,鵲轉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絕。

  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

  第二首詩開篇兩句描寫秋風及雨後,茅堂索索、行遶空庭。

  表現出室中空寂、訪客稀少,也傳達出作者屋冷孤居、仕途寂寥的落寞。

  不過雖然有點孤獨,但詩人卻善於苦中取樂。

  連日陰雨,池漲水深,蛙聲不斷。

  夜深人靜,明月高懸,鵲鬧枝頭。

  看似孤寂的場景,詩人卻獨愛其幽靜。

  前兩聯描景繪聲,生動形象,饒有情趣。

  詩人面對蕭瑟秋景,忽然有點感慨,世人交情淡薄,不易信賴。

  尾聯更加細微含蓄,因為處境的淒清孤寂,讓詩人渴望真摯的友誼。

  可是湖水無端浸白雲,故人書斷孤鴻沒,遠隔千里,音信難通。

  詩人情感起伏不定,更暗暗地透露出作者對現狀的不太滿意,期望他日故友重逢,自己也升遷在望。

  黃庭堅秋日懷遠,這兩首七律綿邈灑脫,又極具理趣。

  縱觀這兩首詩,作者從秋景蕭瑟聯想到自己處境的艱難,淒清之感在灑脫的情趣中沖淡。


  第一首詩中秋景淒清,雖然生活艱難,但依然灑脫奔放。

  第二首寫懷,詩人重視別離中的友誼,情感綿邈,兼具理趣和深情。

  詩人不畏苦難,卻念舊情,年輕的黃庭堅此時也無法預料今後的貶謫生涯。

  詩人此時風華正好,也在未經風霜的臉上洋溢著不羈和高傲。

  沒有懈怠、不見彷徨,滿是瀟灑和豁達的情懷。

  「黃庭堅不想在深陷是非之地,於是在這年九月母親守喪期滿後上奏請求免去自己編修官的職務。」

  「第一次請求未獲批准,他又上了《第二辭免狀》訴說自己疾病纏身,退意堅決。」

  「元祐八年,黃庭堅在修水雙井安葬了母親,於母親墓旁建永思堂居住。」

  「九月,太皇太后高氏駕崩,十月宋哲宗親政,次年四月改元為紹聖。」

  「宋哲宗在高太后執政時長期處於無權地位,隨著年歲漸長,他的不滿也在加深。」

  「待到親主國政,他將王安石時期新黨被貶者紛紛召回。」

  「而元祐時期的舊黨官員被相繼貶逐,政治鬥爭越發趨向黨派之爭。」

  「宋哲宗紹聖元年,黃庭堅先後被任命為宣州知州,均未報到上任。」

  「同時《神宗實錄》因為是舊黨執政時編撰,也受到新黨的攻擊。」

  「朝庭下詔對編修人員進行審查,剛服喪期滿的黃庭堅應詔來到陳留。」

  「等於罷去了他的一切官職,只給他安了一個管理亳州明道宮的閒職,且責令居住於開封境內接受國史院的審查。」

  「紹聖二年,黃庭堅離開陳留前往黔州,兄長大臨陪同。」

  「於四月到達,住在開元寺的摩圍閣中。」

  「期間經過江陵,住在江陵承天寺。」

  「住持智珠禪師準備將寺院的舊塔拆去重建一座新塔,希望建成後由黃庭堅作記。」

  「秋天時,二弟叔達攜家眷及黃庭堅之子黃相及黃相之母來到黔州。」

  「元符三年哲宗駕崩,親政僅六年,未留下子嗣。」

  「其弟端王趙佶即位,即宋徽宗,皇太后向氏聽政,傾向舊黨。」

  「五月,黃庭堅恢復官職,任命為宣德郎,並還所得勛賜。」

  「十二月,他離開戎州東歸,船過江安。」

  「縣令石信道熱情挽留,並將女兒許配給黃庭堅的兒子黃相。」

  「元符四年正月,皇太后向氏駕崩,徽宗親政。」

  「七月,蔡京登上相位,並加緊了對舊黨人士的政治清算。」

  「這一年春天,黃庭堅從江安東下,三月被改任舒州知州。」

  「四月又封他為吏部員外郎並召入京,他以自己體弱多病堅辭不就,接連上表請求差遣外郡。」

  「宋徽宗崇寧元,黃庭堅受命領太平州知州,十七日即被罷官。」

  「罷官的第二天,州官衙門設宴為他送行。」

  「黃庭堅即席賦《木蘭花令》表達他對於升沉交替,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的複雜微妙心態。」


  「崇寧四年,宋徽宗大赦元祐黨人,黃庭堅也在被赦之列。」

  「由宜州遷往永州,但他未接到詔令,於九月已病逝於宜州。」

  辛棄疾:黃庭堅學書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賢之學,書乃可貴。

  黃庭堅是有名的書法家,被列為宋四家之一。

  他的草書被公認為唐代之後草書的一個新高峰,從初露頭角到驚艷世人一共經歷了四十年的磨練。

  他以一種酣暢淋漓的書寫方式創造了一個自由不羈的狂草世界,他在文學和書法上都有著不小的成就。

  自趙匡胤統一天下建立了宋朝,國內局勢終於在五代之後趨於平靜,因此文學藝術的推進在宋朝達到了又一個高峰。

  與基本沿襲前朝書法的北宋前期不同,黃庭堅所處的北宋後期書法精彩繽紛。

  在這期間,黃庭堅等人依次崛起,一股全新的尚意書風開始了逐漸完善的漫長過程。

  黃庭堅早期行楷作品並不具有成熟時期行書特點,整體看雖仍以行書筆意書寫楷字結構。

  但略顯豐潤,體式沒有黃氏書風的跌宕起伏,而表現出點畫厚重精簡。

  結字與後期的修長不同,較為扁平,結構呈現平穩端莊的狀態。

  與其師蘇軾一般,黃庭堅的仕途也十分坎坷。

  時至黃庭堅因幸災謗國之罪被貶後,隨著政治生涯的日暮窮途,他的書法愈發精進。

  經歷了辛酸與悲喜交加,黃庭堅的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書法伴隨著這位山谷老人最終也逐漸走向成熟。

  這個時期的黃庭堅書法有著勃發的生氣,似乎是對仕途的憤懣不平都抒發在紙間。

  黃庭堅的《諸上座帖》是他一個很重要的作品,《諸上座帖》中所表現的黃庭堅的書法特點和筆法都有很深的賞析意義。

  黃庭堅草書境界脫灑,使轉技巧豐富,筆力圓勁。

  其在整篇中呈現了三種表現形式,即逆起、逆接和頓挫。

  逆起是書法行筆過程中一個基礎的表現。

  逆接則是將緊鄰的兩個字之間進行一個隔斷以表現出逆接效果。

  而頓挫則是反覆運用逆勢來達到的效果。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