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離開之前,那個道士和他嘀咕了好一會兒,然後道士又回頭看了朱銘兩眼。看樣子,道士是對他的木劍念念不忘。
朱銘滿心好奇,這是她頭一回見到有品階的兵刃,而且竟然是藍品,畢竟她也曾有過劍仙之夢。
這把劍本身並不鋒利,主要是依靠注入的罡氣來傷人。朱銘之所以敢直接用手抓,也是憑藉著自己先天罡氣空的屬性。
她又試著緩緩注入罡氣,發現木劍逐漸變亮,通體散發著粉紅色的光,就像雷射劍一樣,或者說是加長版的螢光棒。
這樣的場景讓朱銘有些激動,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木劍。只是她沒學過劍法,所以動作一點也不飄逸靈動。
接著,她好像又想起了什麼,把劍尖對著地面,稍微用點力,劍就像戳在豆腐上一樣,一點點地陷入了地面。
朱銘「嘖嘖嘖!」地咂著嘴,臉上的表情變幻莫測,先是震驚,然後滿臉開心,接著變成嫉妒……最後化作滿臉無奈。
「哎!」朱銘嘆完氣,心中默默「祝福」老天。
突然,耳邊傳來「啪啪啪」的鼓掌聲,緊接著是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姐姐,你的木劍好厲害呀,它為什麼會發光呢?」
朱銘轉過頭,看到茶棚外又來了一些旅客,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正趴在護欄上,滿眼閃著星星,望著自己。
朱銘也不知為何,突然間玩心大起,向小孩招了招手:「你想不想來試試?可有趣了。」
小孩早就好奇得不行,聽到朱銘的話,迫不及待地翻過護欄,跑到桌子旁邊,蹲在地上,滿眼激動地看著散發著粉色光芒的木劍。
「你要不要試試能不能把它從地上拔出來?」朱銘笑著鬆開了木劍。
小孩立刻抓住劍柄,一邊使勁一邊問:「姐姐,為什麼你一鬆手它就不發光了呢?」接著又「咿呀咿呀」地用力拔劍。
「因為我是它的主人呀!只有主人拿著它,它才會發光。」朱銘驕傲的神情,即使蒙著輕紗也能感受得到。
「不信你看。」朱銘見小朋友使出了吃奶的勁,也伸手一起握住劍柄,木劍一下子亮了起來,然後被緩緩拔出。「我沒騙你吧?」
小孩瞪大雙眼,看著木劍,驚嘆道:「你真的好厲害!」接著,他又拉著朱銘的手,輕輕揮舞了兩下,在空中劃出淡淡的粉色光影。隨後,他感嘆道:「好漂亮啊!」
也不知是這些驚嘆聲,滿足了小姑娘的虛榮心,還是小孩的天真無邪,感染了朱銘,使得她大笑起來。
接著,朱銘又是手掌一翻,一隻玄鳥出現在掌心,蹦蹦跳跳的,正歪著頭看著小孩。「還有更漂亮的呢。」
小孩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他不知不覺地鬆開了手中的木劍,把臉湊近玄鳥,呆呆地與它對視著。
他剛想再靠近,玄鳥便振翅飛起,然後繞著小孩盤旋起來。小孩急忙回頭,接著在原地轉圈,目光緊緊追隨著玄鳥,一圈又一圈。
或許是轉得有些頭暈了,他趕緊抬手捂著腦袋晃了晃,想讓自己清醒一些,然後準備繼續原地打轉,結果因力不從心而即將跌倒。
朱銘趕忙扶住他,又笑了起來。小孩見「姐姐」笑了,也跟著「哈哈」大笑。一時間,茶棚內外充滿了兩人的笑聲。
茶棚外逐漸增多的人們都驚愕地看著白衣小姑娘,這……這女娃會仙法?
方才想來拉小孩的男女,對視一眼後,此刻也震驚地愣在當場。
小孩笑了一會兒,站直身子,看了看茶棚外愣住的男女,跑過去興奮地說:「那個姐姐會變戲法!」
然後從女子手中抽出兩串冰糖葫蘆,又急匆匆地跑到朱銘面前遞了一串過去:「給你,這個可好吃了。」
看著「吧唧吧唧」已經在嚼著冰糖葫蘆的小孩,朱銘咽了咽口水,接過冰糖葫蘆後趕緊也吃了一顆。
漸漸地,茶棚外的人越來越多,但沒人進入茶棚,只是在棚外休息喝茶。大家都不大聲說話,需要交流時就貼耳輕聲交談。
時不時地,大家能聽到茶棚里傳出兩個孩子稚嫩的笑聲。每當有驚嘆聲或讚美聲響起,所有人都會立刻伸長脖子朝裡面張望。
不知不覺中時間悄然流走。原本高懸天空、散發著熾熱光芒的太陽,此刻已緩緩西斜,愜意地窩在遠處山巒的懷抱之中。
茶棚內又已坐滿了人,方才的兩個小孩已不知所蹤。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在茶棚前戛然而止,中年道士縱身下馬,隨即小跑著衝進茶棚。
青陽真君之所以現身曲會郡,是因為玉清道宮有任務在身,而這個任務是他師傅好不容易替他和師兄弟爭取到的肥差。
途經曲會郡時,當地道門和武林的朋友對他熱情迎接,又都對他以禮相待。在宴席間,通過朋友的介紹,他才認識了誠信商會的會長胡林。
今天早上,胡林匆忙來找他,希望他能幫個忙。起初,青陽真君本想拒絕,心裡想著你一個沐平州路的地方土豪,跟我又不熟。
但當他看到胡林拿出銀票時,態度立刻變得熱情起來。然而,最終他沒能幫人家解決麻煩,連師傅借給他的佩劍也被人扣下了。
因此,他現在十分著急,來迴路上都快馬加鞭,生怕胡林的那個小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又或者走了,那他回去可怎麼向師傅交代啊?
此時此刻,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剛才白衣小姑娘所坐的那張桌子上。只見那裡此刻已坐著一對中年男女,正相談甚歡,臉上洋溢著笑容。
他瞪大雙眼,連忙又掃視了一圈茶棚,不會真的跑了吧!他趕緊跑到那對男女身邊,問道:「剛才坐在這裡的人呢?就是一個穿白衣的小姑娘。你們看見了嗎?」
中年男子連忙起身拱手道:「道長莫急,想必您就是小仙子所說的那位朋友。」說罷,他走到護欄旁邊,伸手指了指:「他們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