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9章 內附之風(六)
第二策?其實熟悉高務實的人這時候已經有所意會,因為高務實往往都是先在制度上進行頂層設計,然後接下來就要在利益上進行分配調整了。
果不其然,高務實道:「第二策麼,便是在財力上對互助隊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持。」
不少大臣聽到這話,立刻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不過,他們依舊盯著高務實看,看這位理財聖手要如何從今年岌岌可危的財政餘額中再擠出一部分支援這個互助隊。
然而意外的是,高務實看起來並不窘迫,淡淡地道:「本閣部昨夜調看了今年的榮爵貢獻,其上半年之報表顯示,自正月初一到六月三十,合計折約一百零三萬四千兩百五十兩白銀。
按照去年態勢,下半年的榮爵貢獻或許會比上半年還要略多一些,這裡本閣部暫且打些冗餘,就按照下半年貢獻為一百萬兩計算。我大明有近一千三百個縣(原歷史上是1171個,書中因為朝鮮內附、東北移鎮、西域收復等原因增加到約1300個),若暫時不論上中下縣,則平均每縣貢獻約770兩白銀。
此次白災主要侵襲北方,尤其九邊諸地。考慮到西域方面有戰時撥款,此番不必朝廷另行支援,故我實際需要撥付的便是北直隸、遼東、山西、陝西四省(甘肅雖有巡撫,但在「兩京十三省」布政司制度下為陝西轄地,高務實從財政角度來說,便不需分列)。
此四省共有三百三十六縣,其中陝西九十六縣,山西七十七縣,北直隸一百零六縣,遼東五十七縣[註:本書前文曾論述過,遼東在原歷史上為「軍管模式」,並不設明確的「縣」,本書中這五十七縣,屬於高務實改革的結果。],這其中又有上縣五十二,中縣二百零七,下縣七十七。
我意,調撥下半年榮爵貢獻一百萬兩,作為今年應對白災時給各地互助隊之獎勵金。原則上為上縣提供三千兩,中縣提供兩千五百兩,下縣提供兩千兩。
也就是說,上縣共撥付十五萬六千兩,中縣共撥付五十一萬七千五百兩,下縣共撥付十五萬四千兩,合計八十二萬七千五百兩,結餘十七萬兩千五百兩。當然,結餘款項戶部並不收回,仍做預備救災、緊急調度之用。
另外,考慮到賑災乃是急用,大批現銀調度不便,故以上款項都由明聯儲各地支行按照額度隨時支用。但,緊急調度款不得由當地衙門調度,需有內閣籤押、戶部行文,當地明聯儲方可按數撥付。」
你看,地盤大也有地盤大的麻煩,一百萬兩看似是一筆巨款,但是哪怕高務實把撥付省份降低到北境四省範圍,卻依舊有三百多個縣眼巴巴望著這筆錢。結果一百萬兩這麼一瓜分,平均一個縣也就兩千多兩的支援力度了。
兩千多兩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大致相當於一千頭豬的樣子。放在後世,一個縣級的養殖場就能隨時拿得出來。考慮到後世中國一年吃掉7億頭豬,平均每人每年吃掉半頭,所以一個縣往往有一溜的這種養殖場。(這還要考慮後世中國人食譜極其廣泛,否則可能10億頭都打不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屬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當然,這筆銀子撥下去,買豬肯定不是主要花費,以上只是做個價值平替。總之,這筆錢看似很大,分一分也就沒多大水花了。這也是高務實財政改革之前大明幾乎沒有像樣的賑災舉措的原因。
財政虛得跟陽痿了似的,指望這破朝廷龍精虎猛夜御八女,那顯然是太監上青樓——無稽之談啊!
高務實的話讓在座的諸位大臣們陷入了沉思。他們當然聽得出來,如此具體的數值能夠脫口而出,顯然元輔早有計劃,所謂「查漏補缺」搞不好都只是隨口的謙辭。
不過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高元輔的這個計劃,恐怕不僅僅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白災,更是在試圖改變大明的基層治理模式。
這麼多年下來,大家都是同殿為官,現在也能看出來一些名堂了:高務實的改革往往從一個小點開始突破,當這個小點被他打入楔子,確定釘穩之後,他就會逐漸以此為基礎開始發力,慢慢拉開口子,最終等到一切成熟,便一刀劃破。
老狐狸們甚至已經發現,這個計劃如果成功,將會在大明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高務實的這個計劃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將過去那種地方鄉紳管理地方的模式拋開,實行了一套純粹以在本地口碑為基礎的組織模式。
換句話說,以前在地方上擁有勢力的,都是有錢有權的當地豪門,而今天高務實堅持設立的所謂「互助隊」卻不同,它的負責人——大概率就是高務實口中要予以嘉獎的「義士」——居然被明確要求「田不過百畝」。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本閣部明確要求了,只有真正的「寒門」,才能領導這個互助隊。
別看這個互助隊現在被高務實說得仿佛一個臨時性很強的職務,在沒有災害、沒有緊急情況的前提下,它似乎什麼都不能幹……可是大家並不傻。尤其是你高元輔這些年的手段咱們也都見識過,今天你是給了它這麼多限制,但如果將來你一步步取消這些限制呢?你一步步擴大互助隊的職權呢?
如果真是這樣,可能將來民間最底層就會形成一個能與當地士紳豪門抗衡的寒門組織。這個寒門組織的領導者是由「民望」產生,然後由朝廷通過「義士」名號的授予來確定,如此當地百姓與朝廷之間就會形成一個直接聯繫,生生把過去「皇權不下縣」的局面打破!
為何如此說?因為皇權之所以不下縣,一方面是因為朝廷沒那麼多閒錢在最基層的民間設置官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地士紳有實力「幫」朝廷管理基層。
如此,士紳們通過效忠皇權,就可以獲得對當地基層民間的實際治理權,而皇權不必下縣,也能讓民間基層保持穩定,這簡直是雙向奔赴,兩難自解啊!
然而,這個模式是有隱患的。隱患就在於,當你這皇權穩固的時候,當地士紳自然願意效忠,可是當你的皇權不穩固……哦,那不好意思,誰贏我們幫誰。
中國歷史上那無數次連縣連府的望風而降,難道不正是這種模式隱患爆發的結果嗎?畢竟我換一個皇帝效忠,不影響我在本地一如既往的作威作福啊!
然而,一旦「互助隊」這種玩意兒產生,它就可以跳過士紳一級直接與皇權、與官府掛鉤,從而分走士紳治理本地的權力——儘管這只是長遠來看的危機,但考慮到高務實的行事風格,誰敢保證不會成為現實呢?畢竟高務實作為首輔來說可是年輕得嚇人,若無意外的話還能秉政三十年呢!
其實大家都覺得高務實這麼做有點難以理解——你新鄭高氏別說在新鄭本地就是最大的「世宦豪門」,便是放眼整個河南,那也是毫無疑問的首屈一指,你這麼幹對自己家族也沒好處啊!你圖啥?
難道真如某些流言說的那樣,新鄭高氏遲早要變成定南高氏?可是,中州名門難道不比南蠻土王有格調、有牌面?
然而不管怎麼說,既然高務實這樣做了,那麼大家該勸諫得勸諫,該反對得反對,誰讓大家都是各自家鄉的士紳名門呢?
「元輔,這個計劃雖然聽起來不錯,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恐怕會遇到不少困難。」吏部尚書陳於陛皺著眉頭道:「首先,如何確保這些互助隊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其次,如何防止地方官員官員挪用這些資金?最後,這個計劃是否能夠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與配合?」
有人反對並不奇怪,但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是陳於陛,多多少少還是讓高務實有些感慨。當然,他知道陳家在四川的地位,畢竟其父陳以勤就做到過閣老,他自己又做了這麼多年的吏部天官,排斥自己的這一主張倒也不奇怪。何況,陳於陛雖然有心反對,好歹提出的還都是正經的問題,不算無理取鬧。
於是高務實先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陳於陛的擔憂,然後才道:「這些問題,本閣部都考慮過。首先,關於如何確保互助隊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互助隊的培訓和指導,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這一點可以讓當地衙門原先主管民政的官吏去做,事後計入考課。
另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督、評審和激勵機制,對於那些表現出色的互助隊,我們要給予獎勵和表彰,包括但不限於『義士』榮爵的授予,以及直接的賞銀賞物;而對於那些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互助隊,我們也要進行嚴厲的懲罰。首先由當地官府評議該地互助隊的表現,然後交由本省撫按查證、初判、上報。」
「至於如何防止地方官員挪用資金,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措施。首先,所有的資金都要通過明聯儲進行管理,這樣可以確保資金的安全和透明。
其次,戶部審計署下設的各級審計廳、審計局要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一旦發現挪用資金的行為,先上報戶部,再由戶部將之通報吏部、上呈內閣,最終嚴懲不貸。
最後,我們可以給予互助隊越級上報資金劃撥情況的權限,即縣級互助隊可以將所獲撥款的詳情上報給府衙。同時,如有三個縣以上的互助隊聯合上報,最高准許上報給本省撫、按兩院。」
「至於如何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本閣部並不擔心,只要我等官員能夠真正為百姓著想,以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他們自然會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做法。
諸位,貓狗尚通人性,況乎百姓?哪怕他們大字不識,也能感受到朝廷、感受到衙門的做法是否對他們有利,這一點想必無需本閣部多說什麼。」
無論是否贊同高務實非要搞這個互助隊,至少高務實這番話大家無法質疑。當然,現在對他們來說,更大的困難在於沒人真敢硬頂高務實——瞧瞧,陳於陛都碰了軟釘子,而沈一貫乾脆沒敢多說。
這樣一來,無論心裡如何抱怨、腹誹,高務實這番話至少讓在座的大臣們明面上紛紛點頭,看起來仿佛都認可了元輔的「道理」。
「既如此,諸位同僚,就按照元輔的計劃行事吧。」趙志皋作為次輔,首先表示了支持。
這倒不奇怪,大家現在都很了解他了,高務實就算放個屁,他也會恭聞的。
「老朽一時也看不出什麼不妥。」沈一貫也點頭表示同意。不過,他這話顯然留有餘地,一時看不出什麼不妥,可不代表將來就不會突然看出來了。
不過無所謂了,他不直接反對就行。等周詠也表示同意,意味著內閣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那麼其他大臣們更不必說,連天官陳於陛都沒能說動元輔改變主意,他們自問更沒那面子,於是也都紛紛表示同意。
高務實的計劃就這樣成了「內閣及大小九卿共議」的定論。按照慣例,到了這一步,就算皇帝也不會輕易否決了——何況皇帝現在還在養病,好像什麼事都不想管呢。
接下來,高務實又詳細地介紹了計劃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大臣們也都儘可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和意見,爭取不要讓這個互助隊過多獲取地方治理權。會議一直持續到落日之時,連宮門都不得不先按時關閉,等所有的細節都被敲定,大臣們陸續離開之時再開側門通行。
高務實站在內閣議事堂的門口,目送著大臣們離開。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疲憊,但是更多的卻是堅定。
作為布局謀篇之人,他當然知道這個計劃將會是大明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希望能夠通過這個計劃……以及後續計劃,讓大明的底層百姓多多少少擁有一點發聲渠道和自治之權,而不是永世被地方士紳壓榨欺凌。
同樣的,這也是給地方釋放壓力,畢竟如果士紳永遠不肯退讓,永遠可以毫無顧忌的壓榨百姓,終有一日是要激起民變的,而到時候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夜風吹過,高務實緊了緊衣襟,抬頭望向星空。
「人力有窮,盡力而為吧。」
——
PS:接消息,姑爺那邊今天拔管。我老爹電話里跟我說,今天去了醫院,你注意一下你姑姑和表妹的情緒,不太穩定的話就去安慰安慰。我心說我安慰其實沒啥用……但最終只是「嗯」了一聲。
感謝書友「書友20210301105351573896」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doni」、「SBSBSBSBS」、「書友20211219003859171」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