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燕丹亡,燕國滅
封建時期未開民智的百姓的善惡觀就是如此簡單,他們也不會去思考什麼大義,他們只知道有人要他們苦一苦自己,許諾他們的美好未來也沒有兌現。
燕國百姓的心態,若非北方有個東胡,外加自身沒那麼富,恐怕早就與齊國百姓一樣了。
畢竟燕國自五國伐齊後已經許多年沒有經曆本土戰亂了,除了某位自認為優勢在我的燕王喜偷襲不成反被揍把戰火帶到了本土以外。
偏安一隅,這是經歷了近八百年戰亂的各國百姓的普遍思想,民眾的厭戰情緒幾乎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頂峰,民眾太渴望一個和平的時代來臨了。
即便是秦國的老秦人也多多少少生出了不少厭戰情緒,不復當年惠文王和昭襄王時期的戰爭熱情了,也就是改變命運的晉升機會和遠超各國的田宅賞賜激勵著老秦人的進取心罷了。
而燕國經歷了一次對外進攻的大敗,兩次對外進攻的大敗,緊接著又是第三次對外進攻的大敗,這自然更加讓燕國百姓厭惡起了戰爭。
被他國攻打大敗也就罷了,尚可理解,可連續對外進攻還屢戰屢敗,這不是君王好高騖遠窮兵黷武又是什麼?
若非燕國建立了八百年,燕國百姓對燕王都是有著敬畏之心的,恐怕揭竿能提前二十年,一如後世某位三征高句麗慘敗的二世祖。
但饒是如此,燕丹本就不足的威望已經降低到了一個極低的程度,即便是墨家宣布要聯合諸子百家以及秦、楚、齊以及作為秦國附庸的衛國一同審判燕丹,燕國百姓都為之驚嘆。
也就僅僅是驚詫,反對者寥寥無幾,反而不少薊城郊外的百姓都準備入城一觀,各地的貴族豪強也都想看看這千古頭一遭的稀罕事。
畢竟在論政台公審一位君王,墨家建立幾百年來可從未有過,之前也不過是由一些暴君的臣子代為出席,或是宋康王那種拒絕出席後被墨家鼓動齊國滅了的。
秦國派來了八歲的扶蘇以及孝文王之子公子傒。
楚國則是派出了與燕丹的太子三士中的一位同名的左徒宋義,齊國則是派出了雖無相邦之名卻是齊王最倚重的臣子即墨大夫觀禮。
論政台上,瀰漫著一片肅殺森嚴,四周各有黑白二色大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一座簡簡單單的高台,台上橫著兩塊並排的牌匾,其中一塊上書「墨家論政台」五個大字,另一塊則書寫著「敬天明鬼」四字。
台下,正面數張長案,肅然端坐著各學派及秦、齊、楚三國各一位代表,左側則是「主辯席」,六指黑俠坐在了此處,一旁還有雁春君坐於此處。
右側則是「論敵席」,坐著臉色蒼白模樣狼藉的燕丹和披散著滿頭白髮的鞠武二人。
倒不是墨家虐待了這兩人,實在是兩人經受不起這番沉重打擊。
再前方丈許之遙,是八十一名身著黑白兩色衣袍的墨家神殺劍士。
九為數之極,也是天之重數,九行九列則是表達此事天鑒之,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八十一作為九九之數則是最大、最多之意,也是表達審判之決心。
這八十一名墨家神殺劍士抱劍跪坐,目光炯炯的盯著右側坐著的燕丹和鞠武。
而這,正是震懾天下的墨家論政台!
一陣鼓聲傳來,急促而響亮,猶如馬蹄擊地。
隨即便是一聲大鑼轟鳴,張機代替要坐在主辯席的六指黑俠,念出早已準備好的開幕辭:「燕王姬丹,襲擊師長,弒父篡位,燕太傅鞠武從之,今日開論政,明是非,定生殺。爾可任意爭辯,墨家自有公心,三國使者、諸子百家同督之,皇天后土、仙魔鬼神共鑒之!」
「其罪一,燕王丹,夥同燕太傅鞠武及門客,並試圖割裂墨家,刺殺墨家鉅子六指黑俠!」
「以弟子身份襲殺師長,不孝也!以墨家門人身份襲殺墨家鉅子,不忠也!」
「燕王丹,你可認罪?」
張機宣布了今天對燕丹第一樁罪責的審判,而話音落下後,坐於主辨席的六指黑俠則是傳喚了幾名發現當初燕丹異動的墨家子弟,並讓人呈上了當時搜集到了一些情報以及燕丹和鞠武、門客來往的書信作為物證。
由荊軻這位燕國的豪俠,六指黑俠的弟子來念出這些書信上的內容。
燕丹的襲殺計劃其實很簡單,卻也很致命,若是六指黑俠無備,當初死在那條通道里的就是他了。
但他察覺了計劃,在燕丹下令動手前先啟動機關陷阱弄死了燕丹的追隨者,嚴格來說並沒有付諸行動。
不過諸子百家也都不是死板的,不會說你沒付諸行動就被人破壞了計劃就是你沒犯罪。
四周眾人包括諸子百家、三國使者、貴族豪門以及圍觀的百姓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尊師重道,這是蒼頭黔首也知的道理。
何況墨家為燕國作出了多少貢獻,台下的燕國百姓是最有發言權的,燕丹這麼做絕對是忘恩負義的。
因傷勢還有些臉色蒼白的燕丹嘆了口氣,原想著這些事情不過是一些人證,他可以以這些人證都是墨家弟子或敵對的秦國羅網殺手為由,咬死不認。
可沒想到他的門客們相互傳信留下了如此把柄被作為物證,實在是讓他無法狡辯。
「姬丹認罪!」
「鞠武認罪!」
燕丹和鞠武對視一眼,不由苦澀一笑,還是認下了這條罪。
「其罪二,燕王丹弒殺君父,篡位奪權,不忠不孝,禽獸不如也!」
「這一條,姬丹不認!」
燕丹明白,無論如何這一條罪他是絕對不能認的,哪怕全天下人都認為這件事是他做的,他也不能認!
「丹的確籌謀掌控禁衛軍,並派刺客襲擊王宮,但並沒有弒殺父王之意!」
「丹只是想藉此清除異黨,將父王身邊忠心的禁衛軍和內侍宦官全部殺死,從而逼父王內禪於我!」
「可有證據?」
張機聽了燕丹的辯解,其實他倒是覺得燕丹未必說謊了。
逼父讓位的諸侯可不在少數,但弒父篡位的倒是真的不多。
燕丹只是陰險狠毒,但不蠢,即便他犯蠢了,還有田光和鞠武勸諫,不至於做到這個地步。
然而燕丹拿不出任何證據,他與田光、鞠武以及燕國的幾位供奉還有禁衛軍的謀劃都是口頭交流,怎麼可能像那些門客一樣留下紙面文字作為隱患。
「這一點,老夫倒是可以為他佐證。」
醫家老魁首文摯出動站了出來,替燕丹做了證明。
「老夫當日在殿內旁觀,目擊了全程,比那後來的太史亨小子看到的更多,還為燕王喜把了脈。」
「燕王喜是被衛莊、蒼狼王以及隱蝠三人屠戮禁衛、宮人之血腥殘酷所駭,腦中筋脈爆裂而亡,實乃驚嚇所致。」
「燕王喜這些年來縱情聲色,身體虧空得緊,又極其愛飲酒,少活動,一旦遭遇驚嚇或是心情大起大落,輕者呼吸不暢,嚴重者便會腦中筋脈爆裂而亡。」
有這位醫家前任魁首的佐證,燕丹心裡鬆了口氣,認為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只是燕丹想的過於簡單了。
「不過,燕王丹為太子時,時常前往太醫院查探燕王喜的脈案,確認其身體情況,老夫不能排除他已知燕王喜有疾卻故意為之的可能。」
文摯保持著絕對的公正,只是述說了自己所見所知,將判斷的責任交給了其他人。
「沒錯,我拿到了太醫院其他太醫的證詞,證明燕丹時常入太醫院探查我王兄的身體狀況。」
雁春君呈上了一本寫著十餘名太醫證詞並簽字畫押的本子,他不認為燕丹是關心燕王喜。
「先前我王兄與這逆子父慈子孝,他若無陰謀,為何要偷偷查看君父的脈案?」
原文在六#9@書/吧看!
面對雁春君的指控,燕丹啞口無言。
因為他查看脈案的時候是真的抱著看看父親燕王喜還能活多久的打算,如果活不久就算了,如果還能活一段時間就逼宮奪位。
這下子真是黃泥巴掉褲襠了!
「另外,即便如這小畜生所言,我王兄之死並非其謀劃,但派遣刺客刺殺君王,意外使其因驚嚇而亡,難道過失殺人不算殺?」
雁春君事先得到過張機的點撥,如果燕丹不認罪,就用這個理由來反擊他。
計劃殺人算殺人,過失殺人自然也算殺人。
與其和燕丹在是否計劃殺死燕王喜,比如將話題引到燕王喜的死歸根到底是誰導致的。
這下子,燕丹又無言辯駁了。
畢竟雁春君說得太在理了,燕王喜無論是被殺死還是被嚇死,都是死於他聯繫的衛莊、蒼狼王和隱蝠這三名刺客手中。
燕丹舉目四望,嘆了口氣,放棄了掙扎。
「姬丹認罪!」
「鞠武認罪!」
見燕丹都認了,鞠武雖然只參與了擬定詔書,卻也還是認了同謀之罪。
說到底,是他這個太傅沒有教導好燕丹。
弟子不教,師長之過。
而後,張機又宣讀了燕丹和鞠武的另外幾條罪行,包括但不限於屠戮宗室血親,勾結草原狼族入侵中原等,燕丹和鞠武也一一認罪。
「敬天明鬼,天地共鑒!」
「今,墨家論政台仲裁團與燕國司寇商議後,判處燕王丹、燕太傅鞠武腰斬棄市!」
腰斬自不必解釋,棄市則是指在人多的地方比如市集中當眾處刑。
也就是說燕丹和鞠武會當著今日數萬人面前當眾被腰斬!
對於這個判罰,大多數人都是滿意的,不過也有一些人覺得如此判罰有些重了。
孔廟家主孔謙便是後者,認為好歹是一國君王,即便是篡位之人,但作為王應該有王落幕的體面,不應該如此行事,毒酒、白綾都是體面的手段。
孟府家主孟寓卻完全不認同孔謙的觀點,連帶著荀夫子一同爭吵了起來。
然而少數服從多數,最終燕丹和鞠武被腰斬於論政台上,並當場由孔廟家主孔謙,孟府家主孟寓和荀夫子三人領儒家眾弟子定下了燕王喜和燕丹的諡號。
燕王喜為燕悼靈王。
年中早夭(中年死亡)曰悼,不勤成名曰靈。
燕王喜畢竟是被親兒子弒殺的一國之君,儒家也不是完全不近人情,終歸是給了悼、靈這兩個中諡,對此雁春君也頗為感念。
而對燕丹就沒有那麼客氣了,他的諡號是燕厲刺王!
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情曰厲,愎狠無理曰厲,扶邪違正曰厲;暴戾無親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樂曰刺,愎恨遂過曰刺,不思忘愛曰刺。
兩個惡諡被安在了燕丹的腦袋上,算是遺臭萬年了,同時也警示了許多人,莫要為非作歹,否則墨家的論政台還有儒家的諡號,會讓他們生前身後都不得安寧。
而隨著燕丹的死亡,雁春君作為燕國宗室唯一的倖存者,繼承大統,稱燕王樂,但又立即督造了禪讓台,在還禪家的幫助下進行了禪讓大典。
原本在咸陽安安靜靜吃瓜的嬴政上一刻還在感懷昔日和燕丹在邯鄲抱團取暖的日子,結果突然不得不來到薊城接受燕王樂的禪讓。
就連嬴政都有些茫然,怎麼打個草原狼族,反倒是滅了燕國?
不過嬴政也挺講究,保留了燕國的宗廟,雖然燕王樂又變回了雁春君,但卻是被嬴政賜予食邑十萬戶!
而且是督亢膏腴之地的十萬戶!
對此,雁春君感激莫名。
而正當這一切都了結之後,本打算在論政台事罷後立即趕赴雁門關中軍大營的張機卻留了下來,找上了那位公子傒和他身旁的扶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