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跟著姓名學國學> 第230章 開元名相成群

第230章 開元名相成群

2024-08-11 13:50:16 作者: 青港沉沙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感應到他的小腿肚子,兇險,安居吉利。

  為什麼感應到小腿肚子就兇險,而安然不動則吉利呢?

  我們的腳趾頭在鞋子裡,無論怎麼動來動去,別人看不見。手指頭握成拳縮在袖子裡,一旦食指大動,別人也看不見。

  當人或事還在暗處不為人知的時候,吉凶難料,但只要不胡亂折騰基本暫時安全。這就好像薛丁格的那隻貓,只要你不打開蓋子去觀察它,雖然不知生死,但撲朔迷離中總帶著活潑潑的希望。

  然而一旦我們的小腿肚子一動,糟糕,就被察覺了。好比一隻小兔子,本來躲得好好的,忽然不小心後腿一動,被大灰狼發現,危險來了。

  怎麼辦?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小腿瞎動,砰一下衝出去,豈不是剛好撞進狼口裡給它吃掉。兔子最穩妥的辦法是繼續躲在洞裡不要動,然後悄悄地沿著地道跑去狡兔的第二個窟和第三個窟,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唐玄宗登基以後,隨著朝政的穩定和重臣的更替,一些以前潛藏的毛病、隱患和個人野心也開始顯現。這時應該怎麼做?

  整飭吏治,堅守正道。

  唐玄宗顯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君權與相權之間的微妙平衡,連續幾任宰相都只任用不到四年,隨即另外安排其他人繼任。

  開元年間,姚崇只幹了三年多宰相,便以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頭銜致仕。接替他的人是歷仕六朝,刑賞無私的宋璟(663年-737年12月)。

  宋璟的風格與姚崇迥然有異。所謂「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意思是,姚崇長於隨機應變,而宋璟則擅長堅守正道。他最大的特點是和魏徵一樣敢於犯顏直諫,以至於唐玄宗對他也非常敬重和忌憚。

  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宋璟當宰相的時候獲得朝野稱譽。有一次他參加春季御宴,唐玄宗將所用金箸賜予他。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恩寵。

  在當年,金質餐具器皿只有皇宮才能使用,而私造金器是違法犯罪行為。

  宋璟因此為之惶恐而不知所措。唐玄宗見狀,開口安慰說:我賜給你金箸,目的是表彰你像筷子一樣耿直剛正。宋璟聞言,這才謝主隆恩接過金箸,拿回去後老老實實供在相府,從不敢用來進餐。

  但,唐玄宗未必喜歡這位以正直著稱的宰相。

  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避居成都,曾與給事中裴士淹提到宋璟,說他不過「沽名賣直之人」。

  無論唐玄宗的評價是否準確,宋璟的正直是一以貫之的。他因正直敢諫而獲位,也因正直敢諫而罷相。

  姚崇提出的十條意見,說起來很簡單,執行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

  比如他提出不能收受大臣公卿的禮物。這一條皇帝也許自己做得不錯,但在百官之間就很難監督實行了。

  唐朝制度規定,每年地方主政長官要定期派人定期向皇帝和宰相匯報工作。使者進京後,往往會四處送禮,結交權貴以獲人脈資源。

  宋璟對此很不滿,於是奏請唐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禮品一概退回以杜絕受賄之風。這等於動了所有勛貴的蛋糕,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官吏的晉升之途。

  公元720年,他因不許犯法官僚申訴,於是授人以柄而被罷相,改授開府儀同三司。


  朝廷文武官員對宋璟頗有怨言,但老百姓對他的風評卻極高。

  宋璟在地方任職時廉潔奉公,盡心盡力造福老百姓,使家家戶戶安居樂業。比如他在廣州任都督期間,因廣東人喜歡用茅竹建造的住房容易走水失火,宋璟就教當地居民用磚瓦蓋房以減少火災。

  老百姓交相稱讚宋璟為「有腳陽春」,這是什麼意思?

  春天長了腳,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裡。這個誇獎厲害,不由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聖主如天萬物春。

  宋代政治家、史學家司馬遷對宋璟的評價非常高,稱「唐代賢相,前稱房(玄齡)杜(如晦),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他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並稱為唐朝無人能比的四位賢相。

  宋璟幹了三年多宰相後離任,他的繼任者是張嘉貞(666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省臨猗縣)人。一年後,又增加了張說(667年—730年)。

  張嘉貞號稱不治產業,一度自詡既然官居宰相就不擔心饑寒,即使廣有田產,一旦犯下罪行也會被抄沒。所以他才不做置辦田宅的蠢事,以免最後都給不肖子孫做了酒色之資。

  這個論調很接近蕭何當年。而與蕭何不同的是,蕭何為自保而不得不置辦產業以自污,張嘉貞則是試圖貪墨差點獲刑而清醒。

  公元722年,洛陽主簿王鈞為升官,於是私下在洛陽為張嘉貞修建大宅子,不料事情敗露。

  唐玄宗此時尚能堅守貪腐底線,詔命杖斃王鈞。張嘉貞為保命保官,一邊督促行刑者儘快行刑,一面又將貪污受賄的鍋甩給了御史大夫韋抗和中丞韋虛心,使這兩人遭到貶謫。

  這種做法當然很不地道,所以張嘉貞雖然在任上做出了不少成績,但當時的社會風評卻比較糟糕,遠遠比不上前兩任姚崇和宋璟。

  不久,廣州都督裴伷先獲罪,張嘉貞請施廷杖。另一位宰相張說表示反對,他的理由是士可殺不可辱。

  張嘉貞很不高興,私下指責張說:「你話說的太重了。」

  張說則答道:「我們不可能當一輩子宰相,一旦開了重臣受杖的先例,難保以後也有受辱之時。」

  他的話當然很有道理,但這兩位宰相之間早有矛盾。張說此舉未必不是有意和張嘉貞唱反調。

  張說不僅是有名的政治家,也是有名的文學家,張九齡、賀知章等文學名臣皆是他的門生。張說一向看不慣張嘉貞的為人,在公元723年又藉機擺了他一道。

  這一年,張嘉貞的弟弟張嘉祐貪贓事發,張說勸他素服待罪,以免被牽連。張嘉貞正惶惶無計之時,便聽信了張說的建議。結果被唐玄宗摘去宰相的帽子,張說接任中書令,成了首席宰相。

  張嘉貞對此耿耿於懷。第二年,唐玄宗在中書省設宴,張嘉貞逮著機會把堂堂一國宰相張說當眾痛罵了一頓,最後被同僚勸走才罷休。

  張說的工作比張嘉貞幹得要好。在他任上,唐朝裁減了二十萬邊軍,又將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開元盛世已至極點。

  但他也只幹了三年多宰相。

  公元726年,張說因與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被宇文融和李林甫聯手參了一本,罪狀包括勾引術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賄賂等等,且大多屬實。所幸他的哥哥左庶子張光不惜割掉耳朵為張說拼命申冤,又得唐玄宗寵臣高力士有意維護,張說這才倖免於難,僅罷宰相之職。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