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927章 史學研究新紀元

第927章 史學研究新紀元

2025-01-07 03:10:38 作者: 無相黃葉
  和東林與三黨不同,身處南京的焦竑對於《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評論則是從研究者方向出發,他對於此書的反應甚至比其他人更激動。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所講的政治制度變化對於焦竑來說不算多難的議題,這本書讀起來對他來說也略失淺顯。

  但其領導的研究方向卻是讓焦竑眼前一亮。

  焦竑在《金陵叢談》上激動地發表文章,直接用大白話寫出《論歷代政治得失與制度史學》:

  「幾年前,王建陽說,研究歷史,不能只看古書,還要從中看出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但能懂的人不多,我也不太明白……」

  「直到看見《政治得失》這本書,真是個好榜樣。」

  「對於未曾看過此書的讀者,我不得不做一番介紹,此書內容其實講的是中國歷代政治制度怎麼變改的……不像以前的史學家,只關注皇帝、將軍和打仗,他討論的執行僅是制度一條。」

  「就這一條,卻寫了洋洋灑灑十萬字,縱橫古今。」

  「而且非但不讓人覺得囉嗦,反而許多學者以為《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有些地方講得過於簡單……」

  「在我看來這也不算壞事,這些簡單的地方,正是以後研究制度史的學者可以深入思考的地方。只要把他們覺得不夠的地方補充一下,就能寫出新的制度研究……」

  「它不僅讓其他學者有更多可以研究的東西,還給過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標準和依據。」

  「以前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好壞,總是從道德上判斷。但做制度史研究,方可以真正看出這個人在建立制度時做了什麼貢獻。」

  「比如以前認為是暴君的人,如果看看他建立的制度,可能會發現他之所以被認為殘暴,是因為他在建立制度過程中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得罪了文官,所以留下了殘暴的名聲。」

  「還有一些我們認為是好君主的人,從制度史的角度看,他們把政治制度變得太寬鬆,導致有權勢的家族崛起,為以後的混亂埋下了隱患。」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即使不研究制度史的人,按照傳統的方法研究皇帝和將軍是好是壞、仁慈還是殘忍,也能看到更多方面……」

  「有些表面上看起來不仁慈的皇帝,其實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是真正的仁慈。」

  「有些名聲很好的皇帝,實際上可能是沽名釣譽的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說以史為鑑,制度史研究對現實的意義,甚至超過了我們過去傳統的歷史研究。它能直接指導未來的政治改革……」

  「甚至於繼承古代聖賢學問這方面,制度史研究也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古代聖賢當時做的事情,是為了建立怎樣的制度。」

  「我們學習古代聖賢的行為,應該學習他們建立制度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摹仿他們的具體行為……」

  「這本書的研究開創了一個新領域,其中的好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焦竑對於《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幾乎全是誇獎。

  因為作為歷史學家,他實在是太明白制度史研究的開創有多麼大的意義。

  過去王文龍所寫的諸多雜書也有涉及歷史的。

  但要不然是軍事史,要不然是經濟史。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他所寫的第一本不談其他方面的歷史專著。

  而此書直接將歷史研究的視角轉向社會結構和國家治理的深層機制,研究的內容雖然不算深,但研究手段卻直接把歷史研究推向了和其他人文社科領域相結合。

  以焦竑的眼光,一下就能看出這對以後史學研究的發展有多麼廣闊。

  王文龍在制度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政治、司法、軍事、選拔,而從這些方向,每一個往深了去,都足有可鑽研的地方。

  政治制度史、司法制度史、軍事制度史,寫都寫不過來!

  以前王文龍給焦竑介紹過考據史學,即用大量真實的歷史材料去還原一個時期的歷史狀況。

  焦竑對這一家的史學思想雖然尊敬,但卻不太感冒,因為這種尋章摘句的研究和此時大多數史學家喜歡從大觀念去總結大視角的研究方向,並不吻合。

  而《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所走的制度史研究路子卻一下打中了焦竑感興趣的點。

  這不就是最好的大方向歷史嗎?

  此時凡是研究歷史的,無不有大量的閱讀基礎做底子。

  在大明,家中藏書沒有三百卷,不要說可以讀懂歷史。

  你連古人對於某個時段的歷史材料都看不全,何談從歷史資料之中查漏補缺,考據徵引?

  對於史料的豐富了解,也是此時歷史學家最引以自傲的功底所在,史學研究很有炫技的成分。

  而以制度史為代表的綜合研究,正是需要廣泛的知識作為基礎。

  比如想要研究法律制度史。

  那定然就要看大量的法學材料,不光要了解大明的司法律令,還得上訴到歷朝歷代的司法演變。

  甚至還得了解歷朝歷代司法監察系統的官員關係,國家如何指導司法……

  這旁徵博引的數量,比起焦竑現在所寫的史學專著還要多。

  焦竑是真的喜歡王文龍開創的制度史研究路子。

  不光是他,一大批江南的史學名家看到《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都是同樣的感想:

  眼前一亮,自己也得搞一本這樣的書出來!

  王文龍開宗立派,追隨者自然對他大肆吹捧。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甚至在普通讀者之中也引起廣泛反響。

  大多數讀者並沒有焦竑這樣深入的史學研究觀點。

  歷史學家們覺得此書寫的太過淺顯,而讀者們卻正好喜歡這樣簡單易讀的書目。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原著面對的對象本來就是中學左右水平的普通讀者。

  王文龍改寫之後的版本放在大明,就是但凡參加過童生考試的人,都能把這本書看懂。

  即使是稍稍識字的普通人,聽人講解之後也能很快弄清楚。

  這樣的低閱讀難度,首先就降低了大多數讀者接觸此書的門檻。

  而此書的內容又是評論集的模式,縱論古今,娓娓道來,哪怕只是看著解悶,也極有趣味。

  歷史書籍在王文龍前世也是大眾讀物中極受歡迎的類型。

  而在本時空,許多人讀的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讀物就是《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一看之下,喜愛不已。

  許多讀者都頭一次感到「原來這種書我也讀得通!」

  對於給他們如此享受的作者王文龍,讀者們自然是大加讚譽。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