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孔明……要去西川?」龐統的一句話打斷了諸葛均飛揚的思緒。
「西川素有天府的美譽,孔明若想入川,也是一件美事」龐統繼續試探道
「西川……很好。只是劉璋……不夠好。」
「那……難不成孔明要留在荊州?」龐統更加疑惑了。
「噢……不,水鏡先生對景升公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諸葛亮回應道。
「還是??」龐統仿佛抓到了什麼。
「不管怎麼說,景升公在荊州這些年,荊州還算安寧,不是嗎?」諸葛亮微笑的放鬆了身體,不再像之前一樣正襟危坐,解放了雙腿,向後挪了挪,靠在了堂內的立柱上,沒有了古琴,坐姿也不像撫琴時的大咧咧。
他雙手環抱著膝蓋,似是防守,又好似無畏。
「這十餘年來,劉表……」不知不覺間,諸葛亮對州牧的稱謂也開始有了變化,「已經很好了……還算遊刃有餘地應對四面對荊州的覬覦,除了自衛和平叛,荊州再無任何戰事。南接五嶺,北拒汗水,數千里之地平安適意,八方的百姓士族紛紛來此避禍。劉表安頓流民,設立學官,天下紛爭都被擋在荊州之外,這兵火動盪,百姓顛沛的亂世,百萬生靈在此得以保全……已經是個奇蹟了。」
「你、我、諸位,今日能在此安坐高談,不也承了景升公的福嗎?」一句話,讓之前對劉表頗有微詞的諸君紛紛有些汗顏。
「至於『還是』,」諸葛亮注視著龐統,「他的氣量的才能的確有限,他做不了縱橫天下的英雄,但也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牧守一方的平安。這種為政者,恰是這亂世之中的百姓所最需要的。你說呢,士元兄?」
龐統下意識的點了點頭,又突然反應過來,一時無言。
諸葛亮笑了,不再似剛進屋時那般拘謹恭敬的禮貌,他右腿更隨意的放了下來,雙手環在支起的左膝上,轉頭看向徐庶、孟建、石韜三人。
「你們三人若出仕,可如劉景升一般,做到刺史、郡守,治理一方,熬熬資歷,甚至還更好一些。」
「那孔明呢?」一直未說話的石韜忍不住問道。
諸葛亮尚未回答,一聲嗤笑不合時宜地冒了出來,「他!?他當然想做管仲樂毅了,哈哈哈哈哈……」蒯越這時候又蹦了出來。
之前龐統提及劉表,眾人紛紛對水鏡先生的話頗為贊同,他們蒯家雖為劉表當權後的直接受益者,一時之間也不好言語。現在看諸葛亮一番高談闊論,幾乎引得了眾人的感嘆,忍不住就想出言羞辱一番。
管仲樂毅乃是春秋時有名的將相,諸葛亮常以二人自比,這是在場很多人都知道的。如今在龐德公面前提起,自然是想趁機落落他的顏面。
只是這一次,他的言論沒再引起眾人的紛紛議論,甚至部分目光帶著嫌棄和鄙夷之意……
「傻逼!」角落又是一聲傳來。
「誰!?有本事站出來說話!」蒯越怒極起身,當著眾人和龐德公的面連被罵兩次,他實在有些坐不住了。
諸葛均正準備起身,身邊的蒙面青年一把按住他的肩膀,自己站了起來,冷笑道「怎麼?蒯家人都如此的囂張跋扈嗎?」
「你剛剛說的是何意!」蒯越看著眼前的蒙面人,一時有些摸不清身份。
「傻逼,聽不懂嗎?傻者,愚也;逼者…反正就是說你愚蠢至極!」蒙面青年笑嘻嘻的說,一邊得意地往下對諸葛均揚了揚頭,大概意思是這詞語我解析的不錯吧?
諸葛均默默地回敬一個大拇指。
「你!你!……」蒯越瞪大了眼睛指著蒙面男子,手指有些氣得發抖。他喜歡嘲諷諸葛亮,那也是自持身份,看不上這些沒落了還來攀親戚的士族。
這些年雖然也聽過不少各地逃避兵災躲入荊州的百姓粗話,可多年來讀的都是些之乎者也,真叫他罵街,他一時想不出什麼詞來,只能幹生氣。
「我怎麼了?你倒是說啊!說你傻逼你還喘上了,被我罵了你很驕傲是嗎?!」男子叉著腰如潑婦罵街一般,英姿勃發。
「噗嗤~」諸葛均實在忍不住了,坐在地上大笑了起來「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呵呵哈哈哈!!!」
笑聲都是會傳染的,周圍的士子們為了在龐公面前維持住風度,個個抿著嘴,不斷顫抖的肩膀還是出賣了他們的忍俊不禁。
「小子好膽!」蒯越怒不可遏,這個蒙面青年摸不清身份他不敢亂動,諸葛家的小崽子他還是敢的!邁開步子就要朝諸葛均衝去,卻被徐庶一把拉住。
「徐元直!你少在這多管閒事!」蒯越吼道。
徐庶少年時行俠仗義,四處闖蕩,也殺過不少歹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一時間蒯越也不敢動手。
「蒯越,」徐庶站起身來,不緊不慢的說,「龐公家可不是撒野的地方,要動手我奉陪,只是這裡太小了,」他轉面微微頷首,「龐公,年輕人火氣重,不知可否借外面的庭院一用。」
龐德公笑呵呵地還未開口,龐統「騰」地站起身來,拱手道:「諸位給我個薄面,還是請坐下說話吧。」
蒯越呸了一聲,忿忿不平的坐下,徐庶也拱手坐下。只有那個青年,對著正看著他發呆的諸葛亮微微發笑。
「敢問這位先生是?」龐統上前一步問道。
青年嘻嘻笑了聲,沒理會龐統,衝著諸葛亮:「那個……喂!」
諸葛亮回過神來,不知道為什麼,從剛剛青年起身之後,他就莫名有些發怔,總覺得與這人好似見過一般,但仔細思量,似乎又從未見過。
「諸葛亮嗎?」
「正是。」
「字孔明?」
「是…」
「孔明是什麼意思?」
「孔者極也,明者亮也。」
「極亮嗎?哈哈,有多亮?亮到照亮整片黑夜,如那北辰星一般嗎?」青年笑起來眼睛彎如月牙。
諸葛亮又怔住了,他沒想到眼前的青年竟一語道破了他內心的想法。一種莫名的情緒在他心裡彌散開,有驚異,有焦灼,又有些迫不及待,諸葛亮突然很想跟他好好認識一下。
一定要交個朋友!諸葛亮想道。
諸葛均也呆住了,他絞盡腦汁想不出來現在的荊州還有哪個年輕人竟然如此牛b,一語道破了二哥的心境,這它喵到底是誰啊!?諸葛均向著青年的方向靠了靠,伏著身子,想從面紗下面看清他的臉。
「調皮!」青年虛踹一腳,讓諸葛均往回躲了躲,轉頭又看向諸葛亮:「我給你個面子吧!告訴我你在想什麼。我看得出你和他們不一樣,」他掃視了眾人一番,「他們大多盤算的,是在哪個主公帳下,能得幾千石米,能有幾品官職。你呢?你想的是一州一郡嗎?……還是……天下?」
「天下。」諸葛亮回答的十分自然,這一刻他再沒有想著該在龐公面前收斂些,在諸士子面前謙遜些,他只想把自己完整的心思,都告訴面前這個年輕人。
如果說年輕人都該衝動,那我偶爾衝動一下吧,諸葛亮想著。眼前蒙面的青年,竟比隆中山水更讓他心生親近。
「天下?」青年思索著,「天下還有救嗎?」
諸葛亮點點頭:「有!如今之天下,四海紛亂,百廢待興。群雄割據一方,若要一統,恐怕五十年內是不可能的了。但至少有一個辦法,能讓百姓少受,甚至不受戰亂之苦。」
至少不再流離,諸葛亮心想。
「什麼辦法?」龐統的眼睛亮了,炯炯地盯著諸葛亮。
諸葛亮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坐在地上的三弟,「北方的曹操,江東的孫權,都具有相當的實力,幾十年內難以動搖。假若有第三個勢力,能跨有荊州、益州,再北占漢中關外,便足以和曹、孫抗衡。在這種情況下,三者只有各自治理、發展,一面守成,一面競爭。而百姓的日子,也會比現在好得多。」
眾人瞠目,一時間堂內靜默無言,連龐德公都是一臉的驚疑。
「大言不慚!」蒯越不屑哼道。
龐統若有所思,「那……誰會是這第三個勢力呢?」
「我還沒看出來。」
「哈!果然是白日做夢,誇誇其談!」蒯越又得意起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夏蟲不可語冰。」青年白了蒯越一眼,忽然上前拉住諸葛亮的袖子,溫言道:「我信你!」
「你……信……??」
「我信。」青年頓了頓,面紗下的眼睛似乎閃爍著異樣的光,「我相信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變成真的!」
全場呆滯無言,青年面向龐德公做了個揖,又看了眼諸葛亮,轉身離去。路過諸葛均時,還順手摸了一下諸葛均的頭,諸葛均未及反應,他已經出了門去,只覺得俯身摸頭的動作十分熟練……好似……摸狗一般!!!
諸葛亮怔怔地看著門口,猛地也追了出去。只是,那空蕩的庭院,只有梧桐葉散落著一地,仿佛無人曾從此經過一樣。
諸葛亮的心裡也空蕩蕩的,還沒來得及問問他的名字,真是……可惜啊……他心裡感嘆著。
「孔明,孔明!」直到有人拉他衣袖,他才回過神來,轉頭一看,竟是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龐公子,」諸葛亮施了一禮,「可是有事?」
龐山民憨厚的擺擺手,又抓了抓兩側的衣擺,支吾了好一陣才說道:「沒有……噢!剛剛蒯越……太過分了,士元也是……」
與龐統相比,龐德公的嫡子龐山民可以說是過分老實敦厚了。也正因如此,龐德公常常以此拒絕各方邀請,堅持不肯出仕,「一旦踏入官場,就容易留下災禍。我這孩子……既沒有在亂世中明哲保身的能力,也沒有在災禍中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還不如讓他平淡一生……」
「孔明切莫往心裡去。」龐山民面有愧色,朝諸葛亮拱了拱手。
「沒事,」諸葛亮一如既往的微笑讓龐山民更加侷促。
「那個……孔明……我……」
「嗯?龐公子還有何事?」
「那個……額……(⊙o⊙)…我……」龐山民越發的支吾,讓諸葛亮莫名的有些煩躁,不是煩躁龐山民的說話方式,而是對他接下來要說的話隱隱感到有些排斥。
「你……你二姐尚未婚配吧!我想娶鈴!望孔明成全!」龐山民漲紅了臉,終是說出了心裡話。
諸葛亮不著痕跡地皺了皺眉,龐山民繼續說。
「我給父親提過了,父親也同意……孔明,我是真心待鈴!從第一眼見到鈴,我就……我就……」龐山民面紅如火,「我就喜歡上了她!我才明白了《關鳩》中『思之不得,輾轉反側』的含義!孔明……」
諸葛亮緊緊抿著嘴,太陽穴一鼓一漲。
諸葛鈴二十二歲了。早就過了該出嫁的年齡,之所以推遲至今,一方面是諸葛家早已沒落,一般的豪門都不願再與之聯姻;另一方面,諸葛家又自恃門第,不肯隨意屈就。更重要的,是因為徐庶……
徐庶喪偶多年,與二姐互有情愫,這是諸葛兄弟早就心知肚明的事。
至於龐山民……哎……諸葛亮瞥了一眼這個略顯憨實的漢子,二姐又哪裡看得上呢……
但,他又是龐德公的兒子。叔父在時,之所以把大姐許給蒯家,多少也有些想藉助聯姻,讓諸葛家重歸名流之意。如今看蒯越的樣子,蒯家是不用考慮了,那龐家呢?
「啪!」這個念頭剛剛升起,諸葛亮忽地給了自己一耳光。
「孔……明?」龐山民怯生生地看著諸葛亮。
「二姐婚配,亮不敢做主。」
「孔明是一家之主啊!」龐山民睜大了眼睛。
諸葛亮沒說話,拱了拱手,起步準備離開。龐山民一步擋在身前,「孔明……多少幫忙向鈴提一提,好嗎?拜託了!」龐山民深施一禮。
孔明沒有說話,沉默了良久,終是點點頭,轉身離開。
離去時,只見到庭院的一處角落,徐庶站在一株紅豆樹下,雙目炯炯地看著自己。諸葛亮沒來由的一陣慌亂,大步出了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