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懷太子賢,字明允。容止端重,少為帝愛。
甫數歲,讀書一覽輒不忘,至《論語》「賢賢易色」,一再誦之……上元年,復名賢。
是時,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賢為皇太子。
——《新唐書》
一
「皇太子自留守監國以來時間不長,但留心政務,撫愛百姓,非常盡心,對刑法所施也細審詳察。加之政務之餘,能夠專心精研聖人經典,領會深意。
先王所藏書冊都能研討精華。好善正直,是國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懷。命賞賜絹帛五百段。」父皇三年前的詔書還印在太子李賢的腦海中,每一字每一句他都沒有忘記,這是一個父親和一個君主能夠給予他的最大肯定。想到這個,李賢心中的烏雲就稍稍散開了。
他翻開《少陽政范》和《孝子傳》,這是武后前些天差人送來的。李賢看到這兩本書的時候感到很委屈,沒想到母后對他是這樣的印象,居然認為他是一個不懂孝道的人,不然,她又怎麼會拿這些教人怎麼為人子、為人臣的東西來給他呢?
李賢沒想到自己在書房讀書的時候,母后會來看望他。近些天來,母子兩個人有了隔閡,這叫李賢感到很不安。他自認為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但也不能愚昧地只知道孝道,而缺少大丈夫的襟懷,所以他才會每每與母后唱反調。
這是他痛苦的原因所在,他不想這樣,但出於原則卻又不得不如此。
「賢,近來都讀些什麼書?」武后坐定後問道。
「只是些聖賢們推崇的讀物,胡亂看些,在監國之餘算是怡情養性了。母后送來的書,我也是受益匪淺。」李賢謙遜地回答。他不想再無故地惹母后不高興了。
一側的上官婉兒靜靜聽著母子間的談話,覺得李賢還是一個謹守孝道的人,根本不像皇宮中所傳的那樣,母子間的關係儘管時好時壞,但李賢對武后還是畢恭畢敬的。
武后今早起來心情大好,婉兒知道與那個術士明崇儼有關。每次只要這個術士入宮,武后一定會屏退左右,只留下術士一個人,說是要談修心養性的禪機,越少人打擾越好。上官婉兒也曾好奇,這術士究竟有什麼能耐,能讓驕傲的天后喜笑顏開,但連平日裡近身伺候的她都要迴避,可好奇也沒有辦法。
「婉兒……」武后突然喚了她的名字,她的注意力還停留在對武后和術士關係的猜測上。
她趕緊回過神來:「諾。天后,您有什麼吩咐?」
「太子跟我提起,要你去做侍讀,我答應了,你一會兒就留下來吧。」
就這樣,她有了跟太子李賢單獨相處的機會,這對她的一生而言都是一次寶貴的體驗。以後的每一天,婉兒都陪伴李賢讀書,從古至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兩顆年輕的心在詩文的唱和中走得越來越近了。
不讀書的時候,李賢也會找來婉兒,燙上一壺好酒,擺上棋局,兩個人甚至會下一整天的棋,只待夕陽西下,月上柳梢頭,二人就到御花園中欣賞月色下的夜晚,誦讀文人們關於明月的詩篇。不談風月,只論風雅,他們兩個更像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他們的愛情長著一副類似親情的面孔,他們發乎情,止乎禮。
這樣的詩情畫意,這樣讓人如痴如醉的日子,上官婉兒多麼希望永遠不會終結。
但現實卻強制終止了此般風花雪月,李賢因武后的緣故而思慮過甚,甚至夢中也時常在囈語中驚醒,上官婉兒擔心他,卻迫於武后的要求,不得不回到武后身邊,繼續做她的御用文書。上官婉兒知道,分別的時刻到了,在她以後的人生中是不會再有這樣朝夕相處的時刻了。她強忍住眼淚,不再去看李賢,也不再去聽他溫柔的話語。
二
上官婉兒回到了武后的身邊,最近在宮中很少見到太子了,但是聽到了很多關於太子的流言蜚語,這叫她不由得火冒三丈。不知道是哪個長舌頭的奴才四處散播謠言,居然說太子不是武后的親生兒子,而是武后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
這個韓國夫人十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因為是皇后的姐姐,所以當年能自由地出入皇宮內院。韓國夫人雖然嫁過人,但風韻猶存、端莊秀麗,很快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得到了他的寵愛,但後來她突然身亡了。
上官婉兒不相信李賢是這個韓國夫人生的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憑著武后的心思,是根本不會讓他做太子的。但婉兒聽聞李賢之所以能坐上太子的寶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皇上對他的偏愛。
最近,李賢也沒來過武后宮中請安,這更讓上官婉兒憂心忡忡。其實,不管李賢的生母是韓國夫人還是武后,這都不會改變他是皇上骨肉的尊貴身份。後來又聽說太子最近在註疏古書,想到這裡,上官婉兒稍稍安心一些了。
此時,李賢正和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洛州司戶格希玄、學士許叔牙共聚一堂,商議共注范曄《後漢書》的相關事宜。準備工作已經持續了多日,李賢認為是開始正式註疏工作的時候了,他今天的目的就是想給各位大人進行分工。這些文臣們向來是擁護太子的,將他看成李氏王朝唯一的希望。
這次的註疏事宜是李賢小心自保的方式,他不想重蹈哥哥李弘的覆轍,因鋒芒畢露而傷及自身。
不多日,武后就親自過問了太子註疏的事情,並對此表示欣賞。婉兒聽到武后誇獎李賢,心中很是欣慰。正在這時,宮人通報說明崇儼求見。上官婉兒正巧要幫太平公主採集些新鮮的花朵,就知趣地迴避了。她在花園中大概逗留了一個時辰,覺得渾身疲憊就回來了。此時烈日當空,武后已經午休了。
不日卻傳來消息:明崇儼死了,就死在宮門外面。武后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上官婉兒正在一旁服侍,她親眼見到這個剛烈的女皇氣得暴跳如雷,下令務必抓到兇手以正國法。關於明崇儼的死因,宮中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有人說明崇儼專門通鬼神之事,得罪了鬼神,為鬼神所殺;還有人說估計是得罪了什麼人,於是仇人就買通了強盜,專門挑他從宮中出來,一路欣賞著宮闈內外的景色、疏於防範之時下手。
但武后卻有她自己的思量。
調露二年(公元680 年)八月二十二日,武后召見上官婉兒,寫下廢掉李賢太子位的詔書,這是武后讓她寫過的最殘忍的一條指令。太子的罪名不但包括謀殺朝廷命官,忤逆二聖,甚至還包括蓄養孌童。上官婉兒萬萬沒想到,武后居然要讓自己的兒子身敗名裂,這使她不寒而慄。難道在這深宮之中,親情早已被權勢的手扼殺殆盡了嗎?
李賢失掉了太子的榮光,被安上了傷風敗俗的罪名,等待他的是充滿痛苦的流放之路。他不再是皇室的一員,而是被貶為了庶人。太子府所有的家奴在一夜之間都被處死了,慘烈的叫聲讓整個宮廷陷入了恐怖之中。跟太子過從甚密的大臣張大安、劉訥言倖免一死,但也被革職流放。
李賢走前也沒能見上官婉兒一面,因為武后侍從的身份,上官婉兒不能前往相見。只有太平公主和李顯、李旦兩兄弟為他送行。李賢只托太平公主給婉兒捎了一個口信:相忘於天涯。
為此,婉兒大病了一場,在床榻上幾個月無法下床,日常起居都需要人服侍。武后特意撥了宮女伺候她。直到冬去春來的時候,她那顆冰封已久的心才開始溫暖起來。但婉兒沒有聽從李賢的囑託,甚至此生都沒有忘記李賢——她最刻骨銘心的初戀。閒來無事的時候,上官婉兒還經常去兩個人一起遊覽過的地方緬懷李賢,默默誦讀他喜歡的詩文,好像他就陪伴在身邊一樣。人的一生總是有那麼一兩次戀愛是無法忘卻的,但第二天還是要迎接新升的太陽,生命還是要繼續。
三
公元683 年12 月,唐高宗因重病而歸天,唯一留下的是一份簡短的遺詔,大臣裴炎作為輔政大臣宣讀了它:「七天後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同月,李顯作為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韋氏被封為皇后。武后被尊為皇太后。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上官婉兒此時對武后交給她的大小事務已經處理得得心應手了,在朝夕相伴中,她甚至不由得對武后肅然起敬。
就在今天,皇太后武則天特意交給了婉兒一篇文采絢麗的文章,要她當著朝堂大臣的面念出來。她想一定是某個才華橫溢的人的偉作,所以才會被挑選在商議國家大事的朝堂上誦讀。
上官婉兒朱唇開啟,用嘹亮的女聲誦讀著那篇讓她永生難忘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作者是赫赫有名的詩人駱賓王。上官婉兒早就聽聞了他的才華,心想正好藉此機會領略一番。
但當她讀完前兩句後,才明白這篇文章的討伐對象正是武后。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文辭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本能告訴上官婉兒應該停下來,但想到既然武后要她誦讀,自然有武后的道理。再加上駱賓王的文風剛勁有力,氣壯山河,真是讓人慾罷不能。若不是考慮到這文章意在反對武后干預朝政,實在是一篇千古難得的好文章。上官婉兒還知道,駱賓王有一首為自己曾經含冤入獄而抒發怨懟的好詩《在獄詠蟬》。短短几句比喻新奇的詩,使一個高潔文人的形象呼之欲出,這不禁讓上官婉兒聯想到自己被冤死的祖父。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和祖父上官儀是多麼相像的兩個人啊!
婉兒的思緒在誦讀這篇氣勢宏大的文章中蔓延,武后的一句讚嘆打斷了她的遐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多好的詩啊!可惜,可嘆啊!」
李顯面露悲戚之色,他雖然不是一個傑出的君主,卻也為一個捍衛李姓江山的有志之士將要喪命而感到哀傷。
那個在江南一帶受到擁戴的徐敬業,不會想到他的厄運來得如此之快。
上官婉兒並不同情徐敬業,因為他表面上說要幫助皇帝李顯,要武則天還政於朝,實際上卻在金陵一帶形成了地方割據。她同情的人始終是駱賓王,天真的文人,真的以為自己是在用不顧一切的激情為國家效力嗎?其實,不過是徐敬業手中的棋子而已。
本以為會曠日持久的平叛戰爭,卻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過了不久,徐敬業和駱賓王等人的首級被送到了武則天的面前。
此時朝廷內,被意外捧上皇位的李顯卻與太后越來越生疏,甚至在他強悍的妻子韋氏的勸說下,開始慢慢扶植自己的勢力。這一切上官婉兒都看在眼裡。她知道,大明宮中暗涌的波瀾已在悄然蕩漾。她無法預知李顯的命運將走向何方,甚至開始擔心李顯那個強悍的妻子。韋氏的目光讓上官婉兒感到恐懼,那目光同樣充滿了野心,卻遠沒有太后武則天的深沉、睿智和英明。
四
事實的發展果然與上官婉兒悲觀的設想相吻合。她在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這一年,失去了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事情發展的速度遠比她想像的要快。
可能是枕邊風的作用吧,也可能是李顯不願再等待下去了,他真的開始了扶植黨羽的工作。中宗李顯想任命韋氏的父親韋元貞為侍中,這相當於宰相的職位。上官婉兒對這樣的任命表示懷疑,為此她甚至跟李顯發生了生平第一次爭吵,李顯認為上官婉兒被武后收買,失信於自己,婉兒傷心至極。她以為皇上能看在他們以往的情分上,聽她一句勸,結果也是無功而返。
其間,裴大人也曾勸慰,得到的卻是李顯這樣的回答:「我將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個侍中的職位嗎?」
李顯的圖謀得到了他母親最為激烈的反抗。中宗李顯被廢,在他當了不過短短三十六天的皇帝之後。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李唐王朝又迎來了一任君主——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李旦,他被立為睿宗。上官婉兒明白,這是武后開始把持朝政的標誌。年僅二十二歲的李旦羽翼未豐,本質上不過是武后的傀儡。
武后不准他參與朝政,於皇宮中深居簡出,皇帝不過是一個虛名。
上官婉兒此時無暇顧及李旦,因為武后終於又有了新動作,派左金吾衛大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監視李賢,以防他再起謀反之心。聽聞丘神勣此人心狠手辣,專門與周興等人一起誅殺阻撓武后當政的人,刀下的冤魂不計其數!
上官婉兒非常憂慮,她已經失去了宮中唯一的好友李顯,不願再永遠失去他了。她試圖給李賢捎口信,希望他能夠第一時間攜家眷遠走高飛。即便是亡命天涯,也好過成為刀下冤魂。經過千辛萬苦才送出的口信,得到的卻是李賢如下的回覆:「人的命數自有天定。若能夠以死祭奠李唐王朝,成為它最好的陪葬,於願足矣。」
隨信還附有一封血書,短短三行短詩讓人感到悲痛,詩名為《黃台瓜辭》: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婉兒看到這讓人備感絕望的回覆,痛不欲生。她請求武則天應允自己前去探望李賢。武則天有感於「黃台瓜辭」,最終應允。上官婉兒一路快馬加鞭,卻在行至木門時聽到了李賢被害的噩耗。酷吏丘神勣拘禁了李賢,限制他外出。
李賢難忍讓人如此宰割的命運,加上他對朝廷早已心灰意冷,也厭倦了如此屈辱的生活,於是選擇用一杯毒酒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李賢帶給婉兒的那封血書成為她永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