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不第使溫庭筠備受打擊,從家鄉來到長安,是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如今壯志難酬,他心情苦悶,不免思念家鄉吳中。
於是,他踏上了東歸吳中的旅程。
在路上,他寫下了《過陳琳墓》《開聖寺》,借古人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懷。
但溫暖的家鄉留不住他那顆不安分的心,他又開始遊歷,這次是越中。
在那裡,他又寫下了許多傳世的詩篇,如《蘇小小歌》《南湖》《更漏子》等,這些詩篇記錄著他從未停止的腳步。
一
溫庭筠回到家鄉吳中居住了一段時間,心情平復了很多。遠離長安的喧囂和名利場上的爭鬥,他過了一段愜意的日子。可惜,溫庭筠不是一個甘於平淡的人,沒過多久,他就開始對這樣的日子不滿足了。會昌二年(公元842 年)的春天,他又決定去越州遊歷。他沿著運河到了杭州,在經過西湖時,來到了蘇小小的墓前,作了這首《蘇小小歌》。
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
酒里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
吳宮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
——《蘇小小歌》
這首樂府歌辭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一位佳人獨自坐在桌邊飲酒,神色黯然,想來是正在思念遠方的情郎。她心中哀嘆:金錢買不到他人的憐愛,借酒澆愁只會使愁更愁。但是現在她沒有人憐愛,只能借酒澆愁。看著酒中倒映出自己憔悴的容顏,她心中更加含恨。自己有一顆憐愛情郎的芳心,為何就是得不到他的珍惜呢?現在自己不僅容顏憔悴,連腰肢也纖細了,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啊!當初,情郎坐船乘風而去,年年陪伴自己的就只有門前的春水和春風。一年又一年,春水不停地流,春草枯了又綠,可情郎始終沒有回來過,而自己的青春年華已隨著春水消逝東去。
溫庭筠途經杭州,見到家住錢塘江的吳地女子思念情郎,於是寫下了這首《蘇小小歌》,大概這位女子也像蘇小小一樣是位歌伎。溫庭筠對弱小者總是懷著一份同情,無論是嬪妃、宮女或者歌伎,他總能對她們的遭遇感同身受,為她們寫下動人的詩篇。這或許是因為他的命運和她們相似,也或許是因為藝術家身上總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對這些歌伎,溫庭筠是懷著深深的同情的,不但不鄙夷她們的身世,還喜歡接近她們,去了解她們的生活。在他眼裡,這些歌伎非但不低賤,還比平常女子多幾分才華。一些名流雅士也喜歡和她們交往,有些是附庸風雅,有些則真的是為她們的風采傾倒。溫庭筠性格不羈,不拘小節,他喜歡和這些歌伎接觸,也願意為她們寫下動人的詩篇。
溫庭筠的生活就是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人中度過的。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成為他的朋友,這些朋友都是他了解社會和現實的一個途徑,豐富了他對生活的體驗,為他提供了諸多寫作素材。特別是像蘇小小這類中下階層的人物,無數次成為他詩詞中描寫的對象,甚至最終成為他的特色。如果溫庭筠一生仕途順利,高官厚祿,恐怕就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人物,對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感同身受,並寫下那麼多深情的詩篇了。因此,一個人的每一段經歷都有它的價值,都是人生中的一種財富。
對溫庭筠來說,科考落敗是他一生最大的痛,也是他最大的財富。雖然暫時不能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可以尋找點滴的快樂,去體驗市井生活,去寄情山水。
總之,溫庭筠是不會也不願碌碌無為的。縱然不能謀取功名,他依然可以在歷史上留下無數的詩篇,不管用何種形式,歷史總是有他的位置的。
二
溫庭筠離開杭州,渡過錢塘江到達蕭山,又從蕭山向東南行,到達了此次遊歷的目的地——越州。《南湖》是他剛剛到達越州時所作的。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南湖》
坐在湖邊水榭的欄杆上眺望湖面,剛開始並沒有什麼感觸,但微風輕輕吹過,忽然感到陣陣涼意。池塘里滿是菱荇,小船自在地停靠在岸邊,和旁邊的青草緊緊依偎。鳥兒在夕陽下自由飛過,掠過水麵時的波瀾煞是好看。蘆葉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音。微風吹動湖面,湧起一朵朵浪花,看起來像是湖南的湘江與瀟水,東歸客坐在篷船上,想起自己的家鄉吳中。
這也是一首寫景詩,前六句寫南湖的景色,後兩句寫作者的心情。詩中寫到春草,說明作者到達南湖時是春天。通篇的關鍵詞是微風,因為有了微風,才會「入檻涼」,才會「水鳥帶波」,才會「蘆葉有聲」,才會「浪花無際」。作者由觸覺寫到視覺,再寫到聽覺,最後抒發自己的心情:「儘管這裡的一切都很美,但我只是漂泊到這裡,我只是個東歸客,心中惦念的還是故鄉。」
這首詩再次說明溫庭筠深愛自己的家鄉,太湖之濱煙波浩渺,景色迷人,可他心中眷戀的仍是自己的家鄉。在這首詩里,作者也有一些字詞是經過特別琢磨的,例如「野船」的「野」,表達作者渴望自己像一隻閒雲野鶴一樣過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不再被俗世煩擾。遊歷越州是溫庭筠的過渡期,一系列的遭遇使他暫時壯志難酬,但他對未來似乎還未完全死心,對科考也未完全放棄,他還在等待機會,但機會何時才能到來呢?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機會越來越少,這就是他此時心中最大的煩惱。帶著這種煩惱看江南的風景,溫庭筠的心變得異常敏感,一陣淡淡的微風就讓他感覺到了悲涼。
溫庭筠離開南湖後,前去拜訪了前輩詩人賀知章的故居,並寫下《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又到天台國青寺訪當年曾經居住過的精舍,寫下《宿一公精舍》。此後不久,溫庭筠啟程返回吳中。返回途中,他在錢塘江遇到故人,並寫下《江上別友人》。溫庭筠回到家鄉吳中,一直待到第二年春天。在吳中時,他曾去拜謁一些名人和官員,希望得到一些發展的機會,但均沒有結果。他覺得一直這樣下去就是在浪費生命,他必須有所改變。
在這年春天將逝的時候,溫庭筠再次離開家鄉吳中前往長安。雖然家鄉生活安逸,但卻無助於他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長安是個令他心痛的地方,但卻有助於給予他想要的明天。而且,溫庭筠不是個輕易服輸的人,他覺得在哪裡跌倒了就應該在哪裡爬起來,不應該就這樣向命運認輸。因此,他決定再次北上長安。
三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背江樓》
溫庭筠北上長安途經潤州,在那裡他又有了作品,就是這首《更漏子》。
倚靠著江邊的樓閣,眺望海上的明月,城上的號角聲似乎在嗚咽。長堤上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擺動,海中的小島在夜色中顯得越發朦朧,一群大雁分開飛行,似乎正在離別。在那京口渡頭,歸去的航船已經上路,這時正值暮春,鮮花紛紛凋落。蠟燭漸漸燃盡,天上的星星也漸漸低垂,突然聽到村落的雞在鳴叫,天就要亮了。
詞中的京口就是潤州,島煙迷濛、江樓海月都是京口的地理特徵。夜色來臨,主人公卻毫無睡意,看著天上的明月,思念著遠方的人。心中思緒萬千,所以號角聲在他聽來也成了嗚咽聲,大雁分開飛行也是在離別。主人公百無聊賴地看著擺動的柳枝、昏暗的小島、凋謝的花朵,甚至整夜守著燭台,看著蠟燭一點點燃盡,星星都漸漸消失,一直到黎明到來。主人公一夜無眠,心事重重。
溫庭筠的現存詞基本上都是寫閨情怨思的,其主人公基本都是女性,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閨閣。但這首詞卻不同,它是一首羈旅詞,全篇描寫的是京口的景物。這首詞境界開闊,格調清新,與其他風格艷麗的閨情詞完全不同。
這首詞和《商山早行》是同一類型的作品,但用的卻是另一種形式。同樣是寫男子壯別的還有《清平樂·洛陽愁絕》。
溫庭筠走到京口一帶時,徹夜難眠。人生兜兜轉轉,經過幾許漂泊,他決定再回長安。但到了長安會是什麼情況,他心裡其實也沒有底。再次參加科考會順利嗎?那些曾經算計他的小人會善罷甘休嗎?太子李永和丞相李德裕已死,他已經沒有依附的對象,還能謀到發展的機會嗎?他望著京口紛飛的大雁和帆船,思緒萬千。因為擔憂未來,所以他徹夜難眠。
但就算如此,溫庭筠也不願意一直待在家鄉,也不願默默無聞、無所作為。
他天生就是個不甘寂寞的人,沒有拼盡全力,誰知道會不會成功呢。就像他的先祖一樣,曾經被敵人囚禁多年,受盡折磨,可最終還是被皇上重用並身居高位,從此聲名顯赫。所以他不能受到一次打擊就一蹶不振,必須以先祖為榜樣,力求重現溫氏家族的輝煌。這或許就是溫庭筠心中屢敗屢戰的動力。雖然此時的他已過中年,但對一個有強烈上進心的人來說,年齡不會成為他卻步的藉口,只會加快他前進的步伐,讓他感到時不我待,必須快馬加鞭追趕易逝的時光。
此刻,溫庭筠的心中就是這麼想的。所以,即便擔憂明天,他也沒有猶豫。
暮春時節他離開京口,渡過長江,繼續北上,取道運河,由汴州向西直至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