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水洗歷史> 第14章 :一朝天子,五皇呼應

第14章 :一朝天子,五皇呼應

2024-09-14 17:34:26 作者: 作家伊君
  清水洗歷史,櫻桃小果上桌:

  一朝天子,五皇呼應

  作者:伊君

  周文王以仁政治國,那時候生產力卻極其落後,但是在如此落後的環境下,周王朝還就是創造出了太多的奇蹟,很多因素還直接影響到現在的人,以及現代人的社會。

  周朝是一個什麼樣的周朝,周朝為什麼就有那麼大的生命力?

  何處是精華,精華又精華到了如此的程度?

  古人尋思,今人驚嘆。

  一個古老的王朝,在經歷了幾千年之後竟然還能夠稱之為第一,其實還有著太多的唯一。

  唯一的不僅僅是它的不可複製,而且在幾千年之後,竟然還有著那麼多人想效仿,或者是在追隨。

  初始元年冬(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建立新朝,年號「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新洲」。

  北周孝閔帝元年正月初一日(557年2月15日),在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受禪即位,自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是為北周的開始。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

  中國五代時期(951年),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登基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

  一朝的天子,竟有著五帝想追隨,在追隨。

  周王朝為秦始皇所滅,而滅掉周王朝的秦始皇卻沒有堅持多久。

  雖然他給自己命名為秦始皇,但是他的後人們還相繼都倒在了別人的劍下。

  先不管秦始皇到底偉大不偉大,估計在他得知自己的子孫的遭遇之後,他還敢不敢如此的稱帝才是關鍵。

  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褒貶不一,但是當西安的兵馬俑真正的出土之後,人們卻對他的殘忍,有了具體的印證。

  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的程度,自然是讓現代人震驚。

  長城的建築不容易,製造兵馬俑的工序自然也屬於艱巨。

  現代人都望而卻步的事情,在幾千年之前的秦朝,還就是變成了真實。

  周赧王債台高築,秦始皇卻如此的大興土木。這是怎樣鮮明的對比?

  秦王朝統一六國之後的發展時間也僅僅只有十六年。在如此短暫的十六年內,他都幹了些什麼?又能幹些什麼?

  國人還是國人,國人在經歷了連年的戰亂之後,自然是還不如以前。

  以前的周赧王肯定是沒有搜刮民脂民膏,稍微牽制一下諸侯,可能也不會債台高築。

  周文王在西岐的時候就推行仁政,周武王在伐紂的時候,依然打出來的是替天行道的號召。

  道家在周時比較盛行,比較盛行的道家,後來堅持的還是以「德」服人。

  「道德」似乎也是精髓,而且精髓還直接影響著後人,其實也有今人。

  今天裡的人們依然在堅持著「道德觀」。

  道德觀也是一種約定。

  人和自己,自己和別人。

  周天子提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民國時期的大總統孫中山提出的也是「天下為公」。

  民國距離武王伐紂的時間,已經有了三千多年。

  三千多年的古人和今人,竟然有著驚人的共通,驚人的追求。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自然很好,很好很好的設想或者就來自於人的本能。

  周文王據說是能夠仆褂,但是武王伐紂的時候,依靠的還是眾人。

  「天子」的稱呼,自然也認同是來自於天命。

  紂王昏庸,殘暴,武王伐紂的初哀似乎也就是除暴。

  推廣仁政,自然也需要在除暴以後。

  周文王的兒子很多,很多的兒子後來大都成了諸侯,個別的成了平民,也有被發配被處死的。

  早期的周王室還真做到了大義,或者是更為長遠的設計。

  為子孫,自然也就是後人。

  人人為我,我也能為人人。


  周天子在「封侯拜相,以國為姓」的時候,自然也讓自己的兒孫們放棄了「姬」姓,開始了百家姓。也等同於了別人,或者就是百姓。

  天子只有一個,眾多的還是普通人。

  即便是諸侯,諸侯也會有子孫,子孫也會成為平民。

  道家遵循自然,周王朝當初的管制,似乎也就應和了自然法則。

  比如陰陽的互動,比如八卦的相位。

  本身就是從自然中來,再到自然中去。

  即便是生死,或者是傳位。

  周王朝遵循的是嫡系長子。

  天子生下來就可以註定是天子,王侯生下來似乎也可以沿襲。

  在一個信息,交通,生活條件都比較有限的社會中,那樣的制度無疑對於皇室或者是諸侯們來說,似乎還真就大大地節約了人力,物力和時間。

  天子也不用一個個地換,諸侯們自然也避免了一次次的選。

  人們忙於生產,似乎比什麼都好,或者是都現實。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搜刮到那麼多的民脂民膏,其實跟周王室的管制,應該有絕對的關係。

  那畢竟是一個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的環境。

  在秦兵攻打過來的時候,周朝的最後一位天子,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是債台高築,天天躲債。

  周赧王沒有想到搜刮民脂民膏,但是秦王嬴政卻是一點兒也不客氣。

  似乎他更明白周赧王是如何的被他趕下大位。

  周天子仁義,秦始皇已經把他的仁義當成了軟筋。

  一個天天躲債的天子,當不當又能夠如何?

  秦始皇要的可不是躲債,他渴望的是享樂,要的也是享受。

  在今人登上長城,挖掘兵馬俑的時候,一定也能夠想到阿房宮的輝煌。

  秦嬴政確實是做到了把天下人最大可能的消費。

  死活跟他有什麼關係?

  天下是他用武力取得的,自然他也可以用武力壓榨。

  出發點不同,所作所為自然也可以不同。

  結果秦王朝的壓榨,還就是成了後人們回顧歷史的鐵證。

  在長期的比較後,後人們還就開始回顧起了天子天天躲債的周王室,以及周王室當時生活的現狀。

  天子自己在躲債,秦始皇竟然搜刮到了如此多的民脂民膏,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周王室的不幸也跟太多的人有關。

  秦始皇一個人享受著太多人的享受,太多人自然也只有忍受。

  還能有什麼辦法?

  陳勝吳廣打起了起義,劉邦和項羽也有了很好的呼應。

  秦王朝的結束,似乎也屬於大快人心。

  民心所向的事情還有,接著在後來的王朝中,竟然還有那麼多的人想效仿周朝。

  統治者自然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長久,或者就能夠超越周王室。

  周赧王走向民間的舉動,似乎也讓老百姓看到了自己的真正定位。

  老百姓還就是老百姓。

  王莽的改制是在效仿周朝,北周的宇文氏,還真就做到了和漢人共融。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竟然還把自己的祖先追到了周文王。

  後周的郭氏以及把清兵引進關的吳三桂也在湖南成立了吳周政權。

  吳周不是一個朝代,卻是吳三桂的渴望。

  渴望同周武王周文王那樣,但是自己引狼入室的事實,已經成了實事。

  實事自然也沒法後悔。

  即便是後來,他把自己子孫的生命都賭上了,清王朝入關都已經成了定局。

  悔不該當初,當初的自己都在幹什麼?又幹了什麼?

  漢奸的稱謂,自然也不好受。

  即便是當上了皇帝,也依然有著自己的目的。

  當享樂成為唯一,私利占了首位,任何人都不可能長久,似乎北周的宇文帝更為爽快,直接就是和漢人融合,融合也是結局。

  秦始皇修築的長城沒有擋住,即便是阻擋了一時,但不可能擋住所有的人,何況人還能繁衍。

  可以代代地接力。

  宇文覺的到了,似乎屬於已經渴求很久。

  秦始皇到宇文覺,中間已經隔了好幾個朝代,好幾百年,但是好幾百年前的古人也完全可以和好幾百年之後的人,有著共同的期盼。

  歸去來兮,來了自然也就是自家人。

  吳三桂和周文王隔的更長久。

  長久的本身就可以貫穿長久的歷史。但是吳三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還是對周朝的影響,周朝的制度給予著希望,或者從根源上後悔自己當初的荒唐。

  但是期望似乎還真就是無力。

  清兵入關的事實早已屬於鐵定。

  悔不當初,當初的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做?

  周王朝也就僅僅是一個周王朝,五帝卻真正屬於五個不同時段的皇帝。

  有人效仿前人,自然是前人的魅力,但是今人還就是今人,後人還就是後人。

  站在當初周王室的角度來想,天子們自然希望後人們更好。

  不然也不會提倡仁義,更不會制定出如此長遠的設計。

  皇帝們可以為了自己,但是太多人還仍然是普通人。

  武則天做了女皇,吳三桂不僅自己的政權短命,確實還禍及到了子孫。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