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水洗歷史> 第21章 :封神,還是定論?

第21章 :封神,還是定論?

2024-09-14 17:36:18 作者: 作家伊君
  清水洗歷史,櫻桃小果上桌:

  封神,還是定論?

  作者:伊君

  《封神榜》流傳了很久,很久自然有它的理由,或者是理由本就是很多,很多的已經無從列舉了。

  畢竟時代久遠,久遠的還只能靠傳言,傳說。

  傳說中,姜子牙釣魚出名,封神也同樣著名。

  釣魚的時候認識了周文王,封神的時候,已經是幫著周武王伐紂取得了成功,就他本人來說,人生的價值也已經得到了提升。

  成了國相,成了太公。

  姜子牙自己不是神,傳說中還就是主持過一次封神。封的全是別人,據說他還就是能夠管得住神。

  神是他封的,他還能夠管神。

  但是他自己並不是神,而是人。

  人高於了神?或者是神並不能超越人?

  武王伐紂成功之後,最大的舉措就是「封侯拜相」。封的侯拜的相自然也都是功臣,但是在武王伐紂中犧牲的人,在如此大喜的日子裡,古人們自然也沒有忘記。周武王進行的是「封侯拜相」,姜太公主持的是封神。

  封神還就是封出了傳說,封進了太多人的記憶。

  傳說中有神話,神話中也有著傳說。姜太公封的神,也都是曾經的人,都是對周王朝的建立有著一定影響的人。

  有著影響,能夠被稱之為「神」者自然也都是英雄,或者也如同當下的「革命英雄紀念碑」一樣,都是為了讓人緬懷銘記。

  神來自於人,人還就會出現英雄。

  英雄自然屬於光榮。

  但是,據說在姜子牙的封神榜上,還出現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比如商紂王帝辛等。他的存在對於當初的周武王來說,就是自己要推翻的目標。

  最大的敵對目標竟然也給封了?如此的神又都是些什麼樣的「神」?到底要代表什麼,或者是說明什麼呢?

  在一個人神似乎可以共處的社會裡,古人們其實比今人還清醒。

  至少是姜子牙的敢於封神和敢於管神。

  「神」是人封的,還能夠被人管,那麼人還怕「神」幹什麼?

  商紂王帝辛都可以稱之為「神」,那麼還有什麼人不可以?

  姜太公的智慧屬於真正的智慧,如此智慧的一位老人,到底在向世人傳遞什麼信息?或者什麼樣的價值觀?

  「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的都是英雄,而封神榜所封的並不都是英雄。似乎是對一些特殊人物的定論。

  「蓋棺定論」是不是也就是這種意思?

  伯邑考要蓋棺,商紂王帝辛同樣要蓋棺,雖然他自焚了,但是他留有後人,後人還在,周武王對他的兒子也給了封地,對其他的族人也進行了安撫。

  帝辛特殊的身份,是不是姜太公在表揚英雄的時候,也應該先點一下他。

  因為他商湯才滅亡,因為他周武王才伐紂。

  伐紂伐的也就是他帝辛,而帝辛還就是成了「神」。

  不管是好神壞神,似乎在「英雄」中也有陪襯。

  「革命英雄紀念碑」可不紀念敵人,但是封神榜上還就是方方面面的人都有,也像極了是一個社會。

  似乎人類的社會,也被姜太公給封到「神界」里去了。不管有沒有那個天上,有沒有那片特殊的「空間」,至少是在有些人的想像中出現了,或者是可以出現。

  出現在大腦中,或者是意識流里。

  商紂王帝辛者,也給你掛出來,讓世人都知道你,讓後人都銘記不要再出現你的殘暴和荒誕。

  而伯邑考者,據說是很有孝心,年輕英俊,而且還是周武王姬發的哥哥,周文王姬昌的長子,如此的人不管是不是遭遇到了妲己的殘害,也一樣值得人去記憶。

  記憶不一定就讓人去當真,真認為有一些如此的神就存在。

  希望它存在,到底存不存在,還得看人去如何接受。

  即便是在當時的社會中,即便在人們的理念中人神可以同在,似乎姜太公也沒想去迷惑後人,也不想去誤導後人。

  他封了神也一樣可以管得住神。如此一來,人和「神」的關係似乎就非常特別了。


  姜子牙自己不是神,是人,而且還是一位老人,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此的一個老人封了神,還要去管神。自然這批神,還就是超越不了人,而且還要怕人。

  人對「神」有牽制,「神」還能夠幫助到人,或者是希望能夠接著得到他們的幫助。

  想像可以豐富。豐富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成為神話。

  姜子牙是清醒的,即便是封了神,也依然在清醒著告訴人,要以什麼方式存在。

  比較遠古已經久遠,畢竟傳說也僅僅只是傳說。

  姜子牙封了「神」,還要管束「神」。「革命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英烈,不管英烈們會不會知道,他們的曾經都曾經存在。

  付出是真實的,讓人緬懷,也屬於對後人們寄以重託。

  「革命英雄紀念碑」的樹立沒有問題,自然姜子牙的封神也不屬於迷信。

  迷信的應該屬於後人們對傳說的認識程度。

  封神是「封神,從某種方面來說,應該也就是一次給與周王朝的建立有關的特殊人物的蓋棺定論。

  沒有商紂王的昏庸,自然就不可能出現武王伐紂,有了武王伐紂,自然就需要各路英雄,或者就是有些人必須成為英雄。犧牲是為了周朝,周王朝建立,自然也要緬懷這些人。

  周文王以「仁德治世」,周武王自然對有功者也都盡心盡力。「封侯拜相」體現的也就是他對功臣的重視。

  存在的功臣們都封了侯拜了相,那些犧牲的人,似乎更應該緬懷。

  姜子牙做的,其實也就是對死去的人的定論,給個稱號,或者是說頭。

  不管「神」存在不存在,在他的心目中,至少是打算對英雄的亡靈要進行安撫,或者是必需的安撫才是真實的。讓活著的人都不要忘記他們,他們已經是「神」了。

  也就是說,姜子牙的封神,不僅僅是要表揚一些英雄,還要記下相關的人。

  姜子牙放下了,至少是放下了自身的私慾。

  商湯不在了,新建的周朝,不僅僅是周天子一個人的功勞,也不是很容易就得到的。

  商紂王是存在的,還有其他的人群也是曾經存在過的。

  姜子牙封出的是小社會,其實也就是真實社會中的一個濃縮罷了。

  如此的神界即便是存在,人類的社會是不是還應該保持著警惕?

  英雄自然是英雄,英雄不會害人,但是姜太公封的「神」,可並不都是英雄。

  如此的封神,如此的舉措,如此智慧的太公,到底放下的都是些什麼?想向世人傳遞什麼樣的信息,或者是信息量已經足夠大,大的讓後人們還只能去猜。

  猜想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古人們的價值觀。

  姜子牙智慧,智慧自然就會出現智慧的結論。

  即便是爭議,似乎爭議的也比較特殊。

  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的時候就是在用直鉤釣魚,一個能用直鉤釣魚的人,在有了伐紂成功的經歷,封神的時候,肯定也突顯出了高深,如此的智慧,讓後人們莫測?

  釣魚成了過去,封神也成了傳說。

  傳說自然不可能完全去對應生活,但是從生活中得來,被升華出去應該是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後人們如何認同,如何把傳說給還原,還原出當時的人,或者就是某一段的景。

  周朝建立了,建立中的周朝,自然是高興,或者是人人都處在喜慶之中。

  天子封侯拜相了,很多人都有封地,都有身份了。

  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作為國相的姜太公,自然要歸結。

  緬懷緬懷英烈,重述一下過程,自然也是應該和必須做的。

  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即便是商紂王帝辛,在後來姜太公的眼裡,其實也已經成了過去。

  對於一個過去的人,自然也只有蓋棺定論,或者有必要給一個定論。

  周王室是商湯滅亡的直接發起者,周天子的一路走來,其實也就是商湯一路滅亡的歷程。

  事物都有雙面性,或者多面性,正如姜太公後來的封神,以及他所封的神。

  神里可以有伯邑考,也可以有帝辛。


  姜子牙沒有把商紂王當成敵人,只是以一個人的存在行為,似乎給下個結論。

  結論自然也就是警惕後世不要再出現暴君,出現暴君,可能就會如同商湯。

  商湯成了範例,成了標誌。

  標誌自然不能抹去,給封個神,自然也是要引起人去注意。

  自然神話傳說也只是傳說,傳說和神話都屬於後來,或者就是後來人的一點點加工和認同。

  認同的自然也有今人,比如今人是如何看待遠古,如何看待商湯。

  周王朝的成立註定了商湯的滅亡,周武王給功臣表功,自然是大加獎勵,封侯拜相,一片的喜氣。

  姜子牙封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不在了的這些人還都不是英雄。

  他似乎是要方方面面都照顧到,方方面面都去考慮。

  似乎也在告訴世人,即便是「神」者,「神」也來自於人,什麼樣的「神」都有。

  英雄在,反面角色也有。

  姜太公估計還就是姜太公,釣魚用直鉤,封神又封出了自己的風格,特色還成了傳說。傳說里還加入了神話。

  不知道姜太公會不會知道他的一次活動能夠成為神話傳說被傳頌,想來當初的姜子牙也只想給那些特殊的人也蓋棺定論。

  定一下論也屬於常情,畢竟周朝建立了,新的時代開始了。

  作為國相的姜子牙自然也希望能開個好頭,一個王朝的建立不易,周天子的一路走來也不容易。

  不管會不會成為神話或者傳說,該做的事,自然他都會去做。

  但是對於一個高智商的老者,即便行為被後人們視為傳說和神話,似乎傳說和神話也滿高深。

  高深的至少是讓今人們感覺到了還真有點「莫測」。

  不用猜,或者往深處猜,也因人。

  太公的本意應該是不用讓人猜,也如同他的直鉤釣魚,釣魚也就是釣魚,只是釣魚的時候用的是直鉤罷了,但是後人們就是把他的直鉤釣魚進行了傳頌。傳頌到了什麼地步,似乎即便是後人們,也已經都無從知道了。

  傳說也就是傳說,什麼也就把它當成神話罷了吧。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