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清水洗歷史> 第49章 :李清照的相隨,卓文君的得心

第49章 :李清照的相隨,卓文君的得心

2024-09-14 17:43:08 作者: 作家伊君
  清水洗歷史,櫻桃小果上桌:

  李清照的相隨,卓文君的得心

  作者:伊君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是卓文君的名句。

  卓文君得到的是司馬相如的心,於是他們的婚姻算是一起走到了白頭。

  李清照和趙明誠也算是相隨,一路的走來,似乎也很是不容易。

  不容易的有各自的家庭,有當時的時局,還有趙明誠的納妾,離世。

  趙明誠的離開成了關鍵,當時的形式,似乎也出使了李清照的再婚,再婚之後的生活,不僅是不容易,更為無奈的是,李清照還選擇了離婚,還差點因離婚去坐牢。

  一代才女,在離開趙明誠的日子裡,似乎也如同了孤舟,而且孤舟還在風雨中飄零。

  李清照沒有辦法,其他人似乎也都無助,趙明誠雖然在詩詞創作上趕不上李清照,但是趙明誠還就是唯一,自然李清照的心情,李清照的創作源泉也應該得益於他。

  趙明誠喜歡碑文研究,李清照同時也給予了很多的協助。

  可謂是夫唱婦隨,或者就是婦唱夫隨,一樣的美好,一樣的都有收穫。

  但是趙明誠還是離去了,離去的自然讓人惋惜。

  惋惜李清照後來的漂泊,惋惜一對佳偶竟然就沒有一起白頭。

  一起白頭的還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

  但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人生,也曾經並不是一帆風順。

  卓文君,本名卓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人,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其父卓王孫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大亨,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孫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僕、百萬兩錢,成一段佳話。卓文君姿色嬌美,通音律,善撫琴,所著《白頭吟》詩句「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流傳至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

  兩位才女,生在不同的時代,分別還就帶有了時代所留下來的不同烙印。

  感情是感情,才學是才學。

  感情影響了創作,創作也體現出了感情,及其人生的變化。

  漢代文景之治時期,卓文君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記載說:出嫁後喪夫,返回娘家住。

  司馬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用琴聲暗自轉達傾慕之情。

  卓文君從門縫裡偷偷看他,心中高興。宴會完畢,司馬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賞賜卓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這是多大的膽量,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所處的時代,可是漢朝呀?

  漢朝人還就是出現了,因為一首音樂而寄託終身者。

  卓文君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司馬相如的膽量,似乎還就是不小。

  不小的他倆還就是想到了一塊,想到一塊之後也沒有告訴父母,而是選擇了私奔。

  私奔了自然也就是屬於家人不認同,至少是卓文君的家人沒被認同。

  去人家家裡做客,還就是拐走了人家的女兒,想來卓文君的父母也生氣。生氣之外應該也是看不起司馬相如,也會擔心自己不爭氣的女兒。

  不管是才女還是普通人,對於父母來說,都是自己的女兒,自己的女兒自然希望她好。

  李清照沒有私奔,據說早年生活非常幸福,父親丈夫都寵她。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一說宰相王珪長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也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等,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當時李清照之父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李清照夫婦雖系「貴家子弟」,但因「趙、李族寒,素貧儉」,所以,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當初一、十五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先到當鋪典質幾件衣物,換一點錢,然後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他們所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相對展玩咀嚼」。神秘的碑文,把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年代,帶給他們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享受。

  傳說中的神仙伴侶也不過如此。

  李清照趕上了,趕上了自然幸福,自然就會創作出很多的作品。

  卓文君在遇到司馬相如之前曾經有過一次婚姻,在經歷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之後才遇到的司馬相如,而且和司馬相如還屬於私奔。

  看似草率的決定,對於卓文君來說似乎還在賭注。

  賭注這場私奔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

  司馬相如家境貧寒,在沒有得到卓文君的家人認可和支持之前,他們確實是吃了不少的苦頭。

  比如開飯店等。後來在得到卓文君的父親支持之後,他們就算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不僅溫飽問題解決了,而且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

  好事連連的到來,自然也屬於他們各自的努力。

  如果沒有金兵的到來,李清照和趙明誠估計還在過著節儉而又幸福的生活。

  不管是夫唱婦和還是婦唱夫和,也不過如此。

  經過多年的親訪廣集,在李清照的幫助下,趙明誠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

  但是金兵還就是來了,在南逃的過程中,趙明誠還就是去世了,去世之後,就留下了李清照,還有他們的一些藏書。


  李清照夫婦相濡以沫共研學問的最美滿的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

  時間短促,短促的時間仍然值得回憶。

  宋高宗建炎三年,趙明誠移官湖州,未赴,病逝於建康。

  李清照即便是一個人,在南逃的過程中,還是都帶上了他們的藏書,藏品。

  那裡就是他們的記憶或者是可以回憶。

  回憶自然是在惦記人。

  而趙明誠還就是已經屬於了離去。

  對於一個才女來說,還有什麼比失去自己的伴侶更重要?

  李清照後來的日子,自然就屬於了」悲悲切切」。

  卓文君生活在漢朝,漢朝有漢武帝,漢武帝的強勢自然就恐嚇住了匈奴。沒有出現匈奴的入侵,但是司馬相如在有了身份之後,還是出現了迷失。他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於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的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

  有了一次婚姻的失敗,似乎卓文君在和司馬相如私奔的時候就放低了要求。看到司馬相如家徒四壁的時候也沒有放棄。

  李清照沒能和趙明誠一起白頭偕老,甚至據說趙明誠後期模仿起了別人還納有妾,這顯然讓才女很失望,讓看客們也都很失望,失望中自然給他們的婚姻生活拉低了層次。

  才女也沒有脫俗,也沒有脫離現實的生活。

  後來在不斷的南逃中,不僅藏品沒有留下多少,而且李清照也再婚了,再婚了不久又離婚了。

  趙明誠不完美,李清照也降低了自己。

  畢竟趙明誠還就是趙明誠。

  趙明誠比起後來的丈夫張汝舟,比起自己的表妹夫秦檜似乎就要好的多。

  李清照的表妹嫁給了秦檜,秦檜陷害了岳飛,結果連她的表妹王氏都受到了牽連。直到目前,還在陪著秦檜跪在岳飛銅像的面前。

  趙明誠不可替代,不容替代的似乎也如同她的詩詞。

  同樣是一個人,環境不同,心境不同,寫出來的東西還就是有差距。

  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這有什麼辦法呢?

  趙明誠在詩詞創作上趕不上李清照,但是因他而給李清照營造的環境,帶來的好心情,其實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自然也是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司馬相如還算是做到了,而趙明誠沒能和李清照相隨到白頭,或者還真就是李清照後半生的遺憾。

  遺憾的還有,金兵還真就不該進入中原。有著心靈創傷的自然也不僅僅是一個李清照,而是整個的中原老百姓。

  李清照後來的悲苦,自然也可以看成是太多人的心聲。

  太多人的心聲,似乎也都能從一個女詞人的作品中尋到痕跡。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心頭的愁腸自然也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說卓文君前期的婚姻屬於天災的話,那麼李清照的遭遇多是人禍。

  首先是趙明誠的納妾和死去,以及金兵的入侵出使了李清照的再婚。

  再婚對於她整個的人生來說,成了最大的不幸。

  」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是人生,人生也屬於才女。就是才女的人生。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