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金堤永固> 第5章 命運多舛

第5章 命運多舛

2024-09-21 14:47:16 作者: 安瀾志
  朝廷此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無暇顧及地方治事,正在割地賠款,滿足列強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款。

  又聽說數萬捻軍及流寇也進入了山海關,直搗黃龍。長驅直入北京城,大有兵臨城下之勢,天子腳下岌岌可危了。

  光緒六歲登基,現年八歲,乳臭未乾,黃牙缺齒,正在啃著糖葫蘆呢?

  好事的老佛爺太阿在握,攬權怙勢,玩於股掌之上,卻缺失殺伐決斷,費盡心機,不得章法。

  弄的朝堂一片神鴉社鼓,大臣要革新,要殖民,要投降,整天議事、講和,六神無主,沒有一個人能擔當時局,惶恐不可終日。

  於是一連串簽了不平等條約,什麼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中國何去何從?國民驚詫,廟堂驚異,帝王驚慌。

  倒是李鴻章力挽狂瀾,使了孫賣爺田不心疼的計,充當斡旋大使,勸和大度地割地賠款,將台灣、香港、澳門、大連、上海等作為列強的殖民地和通商口岸,享受駐軍權和領事權。

  於是國人無條件笑納鴉片,在中華大地上有了「華人和狗,不得進入」的恥辱牌和東亞病夫的譏諷,民族尊嚴被踐踏得一塌糊塗。

  慈禧手忙腳亂,正攘外必先安內,坐鎮指揮她的八旗弟子兵與各路流寇殊死搏鬥,你死我活,鏖戰正酣的時候,卻轉來清安府吳昊天的奏章,氣不打一處出。

  隨即傳令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清安知府吳昊天聽命:

  在這危急存亡多事之秋,凡食大清奉祿者,皆應竭力為君分憂。

  作為地方知事,應該守土有責,所轄之界,確保一方平安,責無旁貸。

  匪患之事,應該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力求自力更生,可與漕運總督合力共為。

  組建團練,鄉紳,共度難關,否則唯爾是問。

  皇太后及皇上仁德普被之至四海!光緒年月日。」

  吳昊天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卻是一張訓斥的聖旨,問題又被踢了回來,心中惱怒成羞,暗罵朝廷無能,不管百姓死活。

  最主要的是如意算盤破滅,爭取朝廷救災款落空,未獵到狐狸,卻惹來了一身騷,還弄個唯爾是問。

  接到聖旨,面北叩拜,三呼吾皇萬歲!萬萬歲!領旨承恩。

  但自己臨危避禍,棄百姓於不顧,倒是躲過一劫。心中有鬼,怕有人狀告到朝廷,那是要滿門遭斬的。

  然而亂事之秋,皇天都不保了,誰還憐憫臣子臣民呢?

  但自己家毀,又有姨太太遭難,尤其那個即將過門的九姨太太,才十八歲,美若天仙,擇當天黃道吉日就要洞房花燭,結拜天地,未曾想,來了亂黨攪了局,燕爾未成,卻香消玉殞,令人痛心疾首。

  雖然兵荒馬亂的時候,賣兒賣女多的是,花十塊八塊就能買個黃花大閨女。

  這未過門的九姨太太可不是一般人家之女。她是同治皇帝妃子的侄女,京畿大臣張明昞之女。

  這個妃子與慈禧因後宮爭寵而結下樑子,其父參與新政,提出「外保國權、內懲國賊、滌盪腐敗、振興中華」的維新政治主張,違背了頑固派投降賣國求榮的宗旨。


  於是,被慈禧當政找了藉口,要對張明昞採取滿門抄斬的酷刑。在光緒皇帝苦求下,結果是:其父午門斬首,家資沖公,家人流放,家奴解散。

  此女命運多厄碾轉於此。吳昊天是她的遠堂表叔,同治在位時,吳昊天朝中可有人了,算來都是大清八旗弟子中正紅旗一族,沾親帶故,也就是相互有了幫襯,自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一時飛黃騰達,不可一世,沾了天子之光。

  這個未過門的九姨太太名叫張婉嬡,冰清玉潔,出落個芙蓉秀,是張明昞的掌上明珠。因皇妃姑姑撮合,意欲納入儲女。

  但其父有異意,深味「一入宮門深似海」,也深知納入王儲也是害,對妹妹意見做了否定,這事也就擱置起來了。

  而吳昊天入京常拜會其父,曾帶六子吳岫燦入府,被張明昞相中。其小子聰明伶俐,十五六歲俊俏帥氣,能對答詩文,一改老子拙劣之愚態,惹得張明昞憐愛。

  心領神會的吳昊天,倒看出眉案,一語道破:「張大人如此抬愛豎子,愧不敢當,榮幸之至,家有令愛,紅絲待選,可否高攀個親家。」

  張明昞正有此意,欲將掌上明珠張婉嬡定個親事,以謝絕妹妹好意。

  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規定,若未出閣女子有了姻親,媒婆撮合,父母同意,將兩家姻緣小孩互換生辰八字,也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何人不得毀婚,否則,對簿公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後因同治駕崩,姑姑被打入冷宮,父親又遭劫難,一個弱女子,難逃劫難,被流放到山東泰安。

  山東泰安知府曹仁政曾是候補舉人,張明昞是參與年科考審卷大人,在拜門中中了舉人,且成門生,有裙帶關係。於是,在任人舉賢中,張明昞秉力推薦,使的曹仁政連升三級。

  當然了,這個知府在士大夫、官本位、文人相輕中取儒雅之中庸,在仕途中把握好政治走勢,多了幾分油滑,見風使舵,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現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態炎涼。怕是樹倒猢猻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政治鬥爭歷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這次張明昞政治罹難,慈禧也曾接有曹仁政彈劾張明昞的奏摺。

  山城欲雨風滿樓,革新與保皇勢力較量,曹仁政參悟透徹,有著高不可測的政治敏感。

  他對《三國演義》可研究個透,他常向人講述「隆中對」故事:

  諸葛亮對三顧茅廬的劉備定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可萬未想到鼎勢三國而歸於一晉,弄出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來,成就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政治鬥爭風起雲湧,變幻莫測,於是他在做人做事上多個心眼,留有後路。

  正因為如此,張明昞女兒流放到此,他沒有加害,心存舊念,憐憫地暗將張婉嬡收入家中,求得心安,也留下來生錢。

  而曹仁政的夫人倒是一個吃齋念佛之人,整天燒香拜佛。生有一子,名叫曹棟樑,字必才。倒是一表人才,人中之龍。

  七歲能對詩,十四五歲諳熟四書五經,經文要義對答如流,程朱理學薰陶深厚。十六歲中了秀才,二十一歲中了舉人,謂之神童。

  現在大清最高學府中央官學國子監研習三年。又國派留德一年,習得西洋農術。飽諳經史,通達諳練,出類拔萃,時勢造就的英才。

  回國後晉封為庶吉士,被內閣大學士監修總裁官奏請為翰林學士。


  翰林院是皇帝的秘書機構,翰林就是進士及第剛進翰林院的庶吉士,沒有品級,國家給七品的俸祿。

  當然了,他的仕途也有他的老子曹仁政鋪就。

  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大有人在,他的老祖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和他的鄉鄰《聊齋志異》撰寫者蒲松齡等等都是落魄之人,天下誰人不識君。

  屈原、李白、杜甫、陸游等等,魂落天涯何處?都鬱悶不得志中而終,但都留下不朽的篇章。

  而今曹棟樑事業有成,有了「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歡愉之情。

  這不,出國期滿成為翰林學士,功成名就,幾年離家別苦,幾回回追夢思母,無不牽掛著家人,回家省親勢在必行。那種遊子念家的迫切心情不用言表。也是父母無時無刻纏繞在心,掛牽的心頭肉。

  這回省親不期偶遇,回家拜母卻遇到了心怡之人張婉嬡。

  張婉嬡的美貌,傾國傾城,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可讓曹棟樑為之驚魂,天上掉下了林妹妹,比擬沉魚落雁,花容月貌,又若芙蓉婧婷。情人眼內出了西施,仰慕不已。於是多了情,生了痴,有了戀。

  在接觸中,張婉嬡舉止文雅,談吐不凡,在曹棟樑眼裡,張婉嬡不光美貌,更是才女。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