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再接再厲(上)
聽完了賢婿的理由,杜老爹皺了皺眉頭,對著李勝利伸出了兩根指頭。
李勝利這邊也有眼色,將煙遞上去,給老丈杆子點著,就任他坐在涼亭里長考了。
「提工資,負擔太大!
說說你的看法,我邊聽邊想。」
深吸一口,吐出一陣煙霧之後,杜老爹也沒讓李勝利閒著。
提工資,單是單位職員一關,就負擔極重。
下海如今已經成了潮流,單位留不住人材,也是讓人扼腕的。
為此許多人也提了意見,什麼搞飛彈不如賣茶葉蛋,這點,杜老爹也認,但就是無力改變。
動了職員工資,從上到下,一月提十塊的工資,可能就是幾億十幾億。
一月十塊,顯然不足以應付市場的價格漲幅,提二十、三十、五十,沒錢,兩個字,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了。
「爸,跟市場有關的先提工資,跟市場無關的,先做觀望。
有利有弊,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麼!
王前進在南邊的建築公司,一線工人的最高工資,已經破了兩千大關。
只要肯干,一天干一個半班,那就是平均八百一千的工資。
有些技術崗,只要捨得熬,最高已經破了三千塊。
這類工資雖說是特例,但我們手裡的合資廠有不少。
以工人工資,倒逼單位職員為了飯轍,投身市場大潮,或許也是最省力的抉擇了。
如今單幹了,農村的副產品,不僅增加了種類,更增加了數量,這些有一多半都是在計劃之外的。
如今倒個雞蛋,販個菜,一月也有幾百收入的。
雙軌之後,價格還要進一步接入市場,物價大漲之後,許多職員怕是接受不了這種落差,就要去下海經商的。
剔除這些坐不住冷板凳的,將原本有限的資金,用於更少的人員之上,工資自然而然就漲上來了。
我看這些合資的廠企,在盈利之後,就要逐步的增加工資的支出了。
一兩千、兩三千算是特例,定個三百,還是沒什麼不妥的……」
早在賢婿李勝利從港城回來之初,翁婿兩人就談過下海的話題。
如今賢婿這邊使出了絕戶計,用工資跟物價,倒逼職員下海。
路子是不錯,但這也是輿論的焦點之一。
考學畢業參加工作,學而優則仕的路子,走了一兩千年,也算是人人熟悉的上進門路。
但現在市場破壞了這個門路,如賢婿李勝利所言,一些所謂冷眼旁觀,但內心躁動的人,已經提出了異議。
上面派去瓊海的調研團隊,不少年輕人見了南邊的生機之後,紛紛辭職下海。
這種結果,既令人痛心又令人欣慰。
賢婿的主意雖說有些絕戶,但如今看來執行的難度並不高。
之前津門港存著的幾百條生產線,以及後續來的生產線已經紛紛投產。
這些產線都是不要現錢,打著合股的名義放下去的。
這麼多的合資廠或是半合資廠,一下提了工資。
按照如今科員三四十的工資算,三百,差不多就是十倍的增幅了。
算算產線及合資廠能惠及的工人,按照經濟班的說辭,至少能給市場提供幾十億的流動性。
加上市場上那些提前吃螃蟹單幹的,只要廠子出的產品大差不差,這點還是可以做到的。
「勝利,漲了工資就短了利稅,拆東牆補西牆的法子,真的能行嗎?」
雖說一直在學習,但對自家市場的認知,別說是杜老爹了,許多經濟專家也只能做事後的諸葛亮。
現在站出來,言之鑿鑿的說市場的原理,沒人有這個本事的。
有些人或許會蒙對一節,但上下不連貫的理論,放在市場上也是經不起檢驗的。
在這方面,李勝利的經驗就是十足十的可靠了,因為除了實踐得來之外,還有事後諸葛亮的彌補辦法。
這些在現在看來是了不得的經驗理論,但在後世,無非就是茶餘飯後、診室之內,人人都能說上兩句的談資而已。
經驗的得來,是付出無數代價的,不管是雙軌還是將來的闖關,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不用這些手段嘗試,直接用西方經濟專家的休克療法,那才是作死的行為。
北邊以後就是這麼來的,結果死了一個徹底。
「爸,這可不是拆東牆補西牆,而是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
咱們之前就有工農業剪刀差,難道還要將企業的利潤全部拿走,再來一個工商業剪刀差嗎?
沒了漲工資帶來的內需,那些個出口創匯的企業,會在老美引起的通脹肅殺之下,紛紛破產倒閉的。
錢可能是利稅的一部分,但廠子計劃外的盈利,不該拿出來給工人一部分嗎?
僅靠現在大多數人三五十塊的工資,如今市面上的廠子,在肅殺之中,能活下來的會有多少?
難道要關停這些廠企,重回計劃嗎?
步子已經邁出了,我們已經遠離了起步的地方,再回頭,您知道落腳之地在哪裡嗎?
既然已經邁開了步子,就不能再回頭了,只能再接再厲,將這條任重而道遠的路走下去了。
爸,我之前也說過,咱們的市場從來都不是自有的市場。
漲工資就是調控手段。
現階段從合資廠開始,結果可行,就如考核細則一樣鋪到其他廠企。
考核是第一步,按照新收益重新分配是第二步。
這樣一來,工人的工資高了,有些人眼紅了,廠子的內部競爭就會更加的激烈,這種內部競爭越是激烈,廠子的活力也就越高。
等這些人在廠子那邊得到歷練之後,職員的工資又漲上來了。
或許這些人還能繼續將企業的活力帶到單位,這樣一套以漲工資為動力的自我循環,就能勉強轉動起來了。
這就跟老美貶值美刀一樣,他們貶值了美刀,就要增加美刀紙幣的發行量。
我們這邊也是差不多的樣子,工資漲了,流通的紙票就不夠用了。
『錢冒了』這樣的話,您就沒聽過?
從大團結到老人頭,咱們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老美印錢拉動內需,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
錢冒一冒,我們再適當的多印一些,多印點老人頭,成本低不說,市場的活力也會增加很多的。
無非都是爛在自家鍋里,金圓券貶值的前段,就是這麼個路數。
貨幣對應市場上的商品貶值,只要咱們市場上的產品不缺,不過量印刷紙票。
將來廣場協議帶來的肅殺,咱們這邊就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再配合赤腳醫生帶動的農村作坊、城鎮工廠,增加的這部分收入。
只要咱們藏好了內需,將來就有自救的手段。」
賢婿李勝利說到市場流動性的時候,杜老爹這邊就踩滅了菸頭,手裡換上了鋼筆。
按照他學到的經濟知識,賢婿這套以漲工資為動力,帶起的內循環,還是有其道理可言的。
但究竟是否有可執行性,還是要經過周密論證的。
印錢,可不是張張嘴就能來的。
如賢婿所說,有金圓券的前車之鑑,當年印製老人頭的時候,就有人提過。
如今看來,許多人的眼界依舊停留在幾十年前,並無創新。
而賢婿李勝利這個小年輕,卻已經學會拿來就用了,只用金圓券的前半段,這個法子,倒也是比較新穎的。
「這對職員而言還是有些不公平。
但如你所說,有利就有弊。
農民種地苦,工人幹活累,抽菸喝茶看報紙的,也該苦一苦了。
再給我一支煙……」
論到抉擇,杜老爹這類人也是極為果斷的。
合上手裡的筆記本,再點一根煙之前,杜老爹這邊已經做了抉擇。
如賢婿李勝利所說,『內需』這個詞還是很有意思的。
杜老爹他們之前,也就此做過辯論,雖說在經濟原理上,還是有跟現在的市場不貼合的地方。
但計劃加市場,也是經濟原理之中沒有的場景,存在即合理,這個時候就要站起來說話了。
親家的堅持,有些人的反對,看來他老杜又要出來唱反調了。
有了明確的思路,杜老爹這邊就真正開始了他的長考,煙一支接一支的抽著。
李勝利站在一旁,一邊遞著煙,一邊撿著菸頭。
按規矩來說,中醫基地周邊是不允許抽菸的,但誰讓坐在涼亭里的是老丈杆子呢!
「基地做的不錯。
安排一輛吉普車,我要去山裡的藥田看一下……」
抽完了最後一根煙,如賢婿李勝利一般,杜老爹踩滅菸頭之後,也撿起來放進了自己兜里。
從撿菸頭的細節就可以看出,自家賢婿對於這個中醫基地是格外上心的。
大致掃了幾眼這個中醫基地,看到許多施工的地方,都有民兵把守,杜老爹也清楚了中醫基地,在賢婿心裡的地位。
強奪這裡,怕是會引的面前這個偏執的小年輕大打出手,這類場面,就不是杜老爹想看到的了。
許多人跟賢婿大打出手,只怕是要身死道銷的,這點,在杜老爹看來,也是毋庸置疑的。
各自的手段不同,李勝利的江湖手段,就是主殺伐的。
這樣的爭鬥真的發生,只怕也是半幅風雨的樣子。
心裡有了大概,杜老爹就只能避免這類事發生了。
於內而言,女兒、女婿的作用絕大,至於其他人的不恰建議,束之高閣就好……
坐著山上村的敞篷威利斯,裹著羊皮軍大衣,看著如當年一樣,穿著黑布已經泛白的皮襖,坐在副駕駛的賢婿,杜老爹也是感觸良多。
雖說賢婿的衣著是講究了一些,但十幾年時間,總是這麼一副短打扮的樣子,就能說明自家賢婿的偏執。
「勝利,已經秋末冬初了,怎麼還有人在山上勞作?」
一路順著合抱石塊鋪就的山路進山,不久之後,杜老爹就看到了山上正在冬采的社員。
知道中醫講究頗多,杜老爹也沒直接問,為什麼不進行秋收,冬天在山裡勞作的滋味,老杜雖說沒有經歷過,但他在山裡打過游擊的。
「爸,中藥材講究一個春采夏摘、秋收冬采,各類藥材有各自的採藥時限。
秋收,雖說可以增加藥材產量,但藥性還有一多半在地面之上。
入冬收攝之後,一些根莖類藥材的藥性才最好。
如果按照經濟效益來說,秋收,自然是最好的。
但依據藥性而言,有些根莖類藥材需要入冬收攝之後採收。
有的根莖類藥材,需要經過冬藏,春季生發的時候採收。
純以經濟效益論,藥材的藥性就要大受影響。
藥材藥性不足,中醫師們依照典籍之上的記載,立方開藥,也就多有不妥之處了。
山上村藥王廟那邊埋著的醫界前輩們,都是致力於醫理的返本歸源,以及中藥材的藥性釐清的。
赤腳醫生能在下面建功,也少不了這些醫界前輩的功勞。
對藥材藥性,我們每年都會出一個參照,這也是中醫之秘,不外傳的。」
話說了一圈,又轉回到山上村的土葬,坐在吉普車后座的杜老爹,也被賢婿生生給氣笑了。
自家賢婿這人,不僅做事自成循環,還好以大勢壓人。
許多話他說了你聽了,差不多就得照做,不做,自有惡果在等待的。
「你這說起秋收產量大,但藥材藥性不足。
我這還有個問題要問你,夏末秋初的時候,東北有三家企業,被下了破產警戒通告。
咱們這邊沒什麼波瀾,倒是島上的媒體,做了文章,說是鐵飯碗破了,由此引發了一些後續報導。
其中一家防爆器材廠,我們分析了一下,產品、管理上都沒有問題,為什麼會連年虧損,資不抵債呢?」
說及破產通告,杜老爹這邊也是眉頭緊皺。
這也是雙軌施行的原因之一,總有些人,要把這些廠企的困難歸咎於市場。
但有些廠子,確實是因為受到市場的衝擊,經營上舉步維艱。
但分析之後,大多廠子的問題還是出在了自家身上。
管理不善、冗員過多、產品過時、積極性不高,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但像防爆器材廠這類,管理上沒問題,人員上也沒問題,產品一樣沒問題的企業,因為什麼連年虧損,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了。
產品滯銷,肯定是虧損的原因,但按照需求,這類產品是不會出現滯銷的。
但滯銷又是實實在在出現的,其餘廠子不用這類防爆器材是原因,也不是原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