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的玩伴總是三五成群,玩的東西簡陋卻又種類繁多。跳格子,彈玻璃球,跳皮筋,呼pia ji (音譯),收集水滸英雄卡,那時的女孩子都是穿裙子跳皮筋的,忽閃忽閃的隨著皮筋的上下律動,粉色或是白色的若隱若現,那時懵懵懂懂,不像現在孩子早熟談戀愛,什麼都做。那時候思想單純到男女同桌互相劃線分界,互不說話,只有回家同鄰居女孩男孩幾家湊在一起才有說有笑,天也熱一會兒就干黃成原始狀態。那時彼此仿佛有點感覺,耳朵時不時看此光景會變紅,但也不知為何?想看又不敢多看,說不出來的感覺。那時天熱夏季雨水多,經常三五男孩去水泥廠的下游撈魚,水泥廠的廢水是熱水排入小溪中一路石灰會游上游流經下游很遠處,這一路小魚會因高濃度的水泥灰改變水質後,小魚會四處逃竄,我們就編織漁網,鐵絲團成圓口固定,下入河中石頭縫,水草中。另外幾個小朋友配合默契上游將水攪渾,採動泥沙,上串下跳發出獸叫,受驚擾的魚,下游逃竄,剛好進入了我們的圈套,就這樣配合默契,一下午就能收穫幾十條小魚仔,灰濛濛的,陽光下照射魚體半透明。從岸邊撿起透明的牛肚型罐頭瓶,清水淘洗乾淨,裝入小魚,不蓋口,那樣魚無氧氣會憋死,高高興興帶回家中,放入更大容器或是套缸或是玻璃魚缸中,小魚兒自在游曳,無憂無慮,但說來奇怪,活不過三日小魚就泛白浮於水面不過半日就發腥發臭,急急撈出都有門水泥地下,鴨子或者公雞跑來爭食,分秒吞下,嘎嘎叫,不過癮一般,那時的魚兒腥臭,難以入口,未曾想過高蛋白解決口腹之慾。只想觀賞尋樂,成就感與過程爽歪歪。當時有一發小高幹子弟,母親巧手多藝,做菜一絕,當時我們撈來的小魚交給此發小,其母曬於屋外水泥院牆長條上,炎熱的中午幾天就變成魚乾,其母用朝鮮族的辣椒,醬料,蘇子葉,薄荷等醃製一個冬天的發酵,就做成了辣味魚乾,鮮美而有韌勁。吾與父親談及此事,父親說每到收糧日父親計算過帳目明細後都會有發小父親邀請去他家做客家宴款待,席間不光美食眾多,飲酒暢談,席間氣氛歡樂,其母還會席間跳舞助興,唱起朝鮮族民歌,打起長鼓,郎才女貌,很是賞心悅目,過程美好難忘。小溪淺魚兒多,只可淺泡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