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徐跡> 第4章 九鼎

第4章 九鼎

2024-09-06 22:15:28 作者: 蕭班遷
  爺爺循循善誘,他要的其實就是這個答案。

  見我如此回答,他滿意地點點頭,一副孺子可教的樣子。

  「除了這個還有更好的解釋嗎?你高祖猜測徐偃王墓最有可能就在洪澤湖底,便開始在湖中尋找。」

  「可惜天意弄人,後來他不得不再次舉家外遷,離開這裡。」

  我問道:「這次是為什麼啊?」

  爺爺嘆道:「當時洪澤湖一帶土匪叢生,為了尋找徐偃王墓,你高祖曾祖先後加入了稱霸大半個洪澤湖的一股土匪中,成為了湖匪。」

  我明白,想必這次又是和太平天國時一樣,高祖曾祖又做了一些有違天和的事了。

  那日爺爺說了徐家先人的許多事情,這些事情都是我以前從未聽過的。

  我心裡不免掀起一陣波瀾。

  徐家尋找偃王墓經歷的事情讓他心驚,狗墳那次幾乎是家破人亡的災難,可至今徐家仍在尋找,讓我不得不心生感慨。

  這個「徐」字真的有如此魔力,讓家族一代代人奮不顧身地跳入其中麼?

  我感覺這像飛蛾撲火一樣,悲壯慷慨且可笑。

  徐偃王嬴誕啊,你都死了近三千多年,為何如此捉弄徐家人呢?

  聽完爺爺的這些講述後,我的心中也生出了一些疑問。

  我問道:「徐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尋找徐偃王墓的?「

  「很久了,至少也有上千年了。」

  爺爺的話再度讓我驚訝,甚至再度讓我懷疑:爺爺是不是精神錯亂了?

  一個家族如果能延續上千年而不斷絕,這本身就堪稱奇蹟,何況上千年來這個家族都在尋找同一個東西呢。

  這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有些離譜了。

  我感到一陣震驚,心中沒有喜悅,反而是多了幾分沉重。

  我繼續問道:「洪澤湖是明代才形成這般規模的,假設徐偃王墓在這裡,那麼在洪澤湖形成如今模樣前的數百年時間中,家族先人難道就沒有發現徐偃王墓的蹤跡?」

  我這是在合理質疑徐偃王墓在洪澤湖的說法。

  「你這個推理是有缺陷的。」

  「什麼缺陷?」

  「洪澤湖地區本是黃海海灣的一部分,是一片窪地,多池沼湖泊。徐國國都所在地半城這個地名得名於南北朝時期,那就意味著,至少在一千五六百年前,古徐城就被淹沒了大半,徐偃王墓可能在那時就已經沒於水中了。」

  爺爺繼續道:「這個時間還只是最低限度的時間。在更早的秦漢時期,洪澤湖區域見於史籍的湖名就有富陵湖、破釜塘、白水塘等名字。東漢廣陵太守陳登修建了防洪堤壩,這說明在一千八九百年前,這裡易發生洪災,古徐城及徐偃王墓可能在那時甚至還更早時就淹沒於洪水中了。」

  爺爺如數家珍般的知識儲備讓我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說實話,論及古徐國的歷史,我比爺爺還差得遠吶。

  我只能變換話題,問道:「家族為什麼要尋找徐偃王墓,是因為裡面有什麼東西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止一次問過。

  可是不管是爺爺徐守中還是二爺爺徐守華都未正面回答過。


  這讓我不得不產生一個想法:徐偃王墓中是不是藏了什麼寶貝吸引徐家上千年去尋找?

  我只能用這個設想來猜測家族尋找徐偃王墓的原因。

  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實實在在的物質的東西更能打動人心,尤其是持續打動人心近千年。

  我問完後,便目不轉睛地盯著爺爺,時刻準備著捕獲答案。

  「一個秘密!」

  爺爺緩緩地說道。

  「這算什麼答案?」

  我徹底破防了,這算哪門子答案。

  於是問道:「是什麼秘密?」

  爺爺嘆口氣道:「我要是知道了,那就不是一個秘密了。先代祖先只說徐偃王墓中埋著一個秘密,徐家務必要找到。」

  這個解釋讓我很難接受,很難相信。

  我不想對祖先表達不敬,但祖先因為一個不知道的秘密,就去瘋狂地尋找徐偃王墓……

  我不得不吐槽祖先是吃得太飽撐得。

  「時間會改變許多東西。起初祖先說裡面有一個秘密,我猜測可能是在流傳中出現了一些變故,導致這個秘密到底是什麼也湮滅無聞了。」

  「事實上,為了不讓家族世代追求的東西過於虛無,徐家也在想方設法復原這個秘密的本來面貌。」

  「終於,一位徐家先人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說法,這或許就是這個秘密的原始含義。」

  爺爺的話,讓我的興趣再度被激發了出來。

  我追問是什麼可行的說法。

  「徐州鼎,或者是九州鼎!」

  爺爺又給我拋下了一個知識炸彈。

  那日我小小的腦袋被接二連三地轟炸,還能保持站立姿態已經很難得了。

  爺爺竟然告訴我,徐偃王墓中有九鼎,或者是有九鼎之一的徐州鼎!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知識炸彈了,而是原子彈了。

  我再次詢問爺爺,防止自己聽錯了。

  但爺爺肯定地點點頭,確定無疑。

  聽到這句話,我該是怎麼樣的表情呢?

  說實在的,我真後悔那天沒有帶個鏡子,拿出來照照自己是何種神情。

  你說,我要是信了吧,感覺自己就是個傻子。

  你說,我要是不信吧,可明明自己又有些激動。

  九鼎啊。

  相信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聽過九鼎的故事,它似乎有著無窮魔力一樣吸引著國人。

  可是四千多年了,這事更像是一個傳說。

  我很快就有了疑問。

  九鼎故事是個傳說,爺爺怎麼說這是先祖提出的「切實可行」的說法?

  再者,即便九鼎曾經存在過,又怎麼會在徐偃王的墓中呢?

  爺爺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我是在懷疑甚至是不屑了。

  他登時一陣火大,說道:「傳說和真實的歷史往往就在一線之間,傳說是真實歷史的外在演繹。古代神話傳說難道不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麼?從小就讓你多看書,你就是不聽!」


  「想我徐家的哪一個先人不是飽讀詩書、博古通今之輩,哪一個不比你聰明百倍?他們提出這樣一個設想難道就是未來讓你這樣的不學無術的子孫嗤笑的麼?」

  一見爺爺生氣,我立刻表現地恭順起來,然後賠笑道:「爺爺消消氣,是我不學無術,你還是繼續說說九鼎的事情吧。」

  「你們這代人的毛病就是看不起前人,你可以看不上前人那時的生產力水平,但決不能看不上前人的智慧。」

  爺爺教訓了我一句,然後緩口氣說道:「我問你,大禹治水成功,劃定天下九州,采九州之金鑄造九鼎,難道與古徐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這兩者有關係嗎?

  我覺得……摸不著頭腦。

  爺爺又是氣惱道:「家裡從小就讓你學習徐文化,就學成了慫樣?這些年我帶你探訪山東、浙江等地的徐文化遺址,你難道就只是當成遊玩的?」

  挨了一頓教訓,我還是一頭霧水。

  大禹鑄造九鼎和古徐國能有什麼內在關係呢?

  爺爺見狀,問道:「古徐國是怎麼來的?」

  我說道:「大禹封若木於徐,是為徐國。」

  好歹關於古徐國的基礎知識我還是知道一些的,不然真對不起這麼多年家學的薰陶了。

  「那若木是誰?又為何被分封?」

  我頓時捕捉到了關鍵所在,答道:「若木是伯益之子,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大禹封其子於徐。」

  「大禹治水功在千秋,東夷首領伯益是大禹治水的助手,也是治水功臣,所以大禹曾指定伯益為自己的接班人。」

  「伯益輔佐大禹治水,走遍了天下水患之地,對各地地理了熟於心,有一個說法,《山海經》的作者便是伯益。」

  「大禹劃分天下九州,伯益肯定也參與了。九州之一的徐州,和今日徐州不是一回事,若木的封地在徐,位於今天的山東郯城,處於古徐州境內。」

  「這樣一樣,九鼎,至少是徐州鼎的鑄造,和徐國、徐人有莫大關係了吧?」

  「古徐國與古徐州源出一處,以徐州地望鑄造的徐州鼎又與徐國先祖伯益有關,自然會被古徐國視為珍寶。」

  爺爺說完,我覺得慚愧無比。

  我對徐文化是有些研究的,在一般人面前算是個行家,可在爺爺面前我才知道自己所知是多麼的膚淺。

  雖然我一直知道爺爺是古徐國研究方面的大家,但被當面打擊下來,還是覺得臉紅。

  其實,爺爺說的大部分史實我都是知道的,但我無法做到把這些史實聯繫貫通起來。

  這就是差距。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