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徐跡> 第21章 父親之死

第21章 父親之死

2024-09-18 05:18:25 作者: 蕭班遷
  周寧聽完後也不禁嘆道:「我真是孤陋寡聞,以前竟然不知道歷史上有這樣的人物!」

  二爺爺笑道:「你又不是研究佛學的,不知道也正常。」

  周寧搖搖頭,為自己的無知嘆息:「老師你也不是研究佛學的怎麼知道他?還是我自己讀書太少了。」

  周寧就是這樣的性格,求知慾極強,她是歷史專業的,恨不得知道歷史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二爺爺看著嚴佛調的雕像,他雙手合什,以佛禮致敬了這位華夏第一僧人。

  我們見狀,也照葫蘆畫瓢,有樣學樣,禮敬一番。

  「嚴佛調乃古臨淮鎮人,和明太祖算是隔代的老鄉了。」

  「老師,你的意思是?」

  周寧感覺到一份不同尋常。

  看來二爺爺已經將穆墩島下的發現告訴她了,她這次來就是打算參與考古的。

  我也覺得二爺爺話中有話。

  二爺爺說道:「我提到他們,不是因為他們兩人之間存在聯繫,而是他們兩人都與另一個人存在聯繫,這個人就是徐偃王!」

  「老師,你……」

  周寧不知道該怎樣反駁。

  二爺爺是他的導師,沒有把她當作外人,有關古徐國和徐偃王的事情以及導師畢生奮鬥的目標,周寧都是知道的。

  從考古學者的角度來說,二爺爺希望自己的得意門生有朝一日能完成自己的夙願。

  此外,二爺爺已經將周寧當成侄孫媳婦了。

  我握了握周寧的手,示意她不要話說。

  徐溫說道:「爺爺,我們沒有必要到任何地方都想到徐偃王吧?」

  「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的想法太荒誕?有時候我也這麼覺得,不過在穆墩島下發現明太祖廢陵和項王墓後,我覺得這個想法一點也不荒誕。」

  明太祖和項羽完全是兩個時代的人物,相隔了一千五百多年,但他們的墳墓竟然重疊在一起。

  本該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偏偏了相及,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這麼荒誕的事情竟然是事實,那世上還有什麼是荒誕的呢?

  周寧說道:「老師,它們是不是明太祖的和項羽的墓還很難說呢!」

  「你說的對,它們是你此行的目標,而我的目標只有一個!」

  「古徐國都城在泗虹境內只是一個說法,盱眙也被認為是都城所在地。滄海桑田,幾百萬年前盱眙境內有數座火山,離海岸線很近。鐵山寺位於鐵山,鐵山之所以叫鐵山是因為火山爆發遺留下大量玄武岩熔岩。儘管火山在幾百萬年前就停止了噴發,但火山口及其留下的火山遺蹟在遠古先民心中仍是神聖的,生活在這裡的徐夷人不會沒有留下一些遺蹟。」

  此時我明白了,二爺爺為何讓我和徐溫來鐵山寺了。

  原來這裡有徐夷生活的痕跡。

  「我剛才說嚴佛調晚年去域外傳教,流傳最廣的的說法是漢獻帝初平三年春,嚴佛調在古稀之年,懷著對佛教發源地的仰慕,前往天竺、大月氏等國,最後客死他鄉。」

  「然而這只是佛教徒們的看法。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的是,嚴佛調出華夏並非只是為了弘揚佛法,而是為了尋找偃王墓的遺蹤。」

  我、徐溫,還有周寧,都有些吃驚。

  二爺爺他老人家的說法多少有些駭人聽聞。

  史載徐偃王戰敗逃亡,流傳最廣的是渡海南逃,史學界一般認為是南逃到浙江,也可能是閩粵一帶。

  嚴佛調怎麼會去國外尋找徐偃王墓呢?

  而且,嚴佛調一個出家人,怎麼也對徐偃王感興趣了呢?

  我覺得這怎麼也說不通的。

  我疑惑道:「嚴佛調去的是天竺、大月氏,徐偃王怎麼可能逃亡那裡?」

  二爺爺說道:「嚴佛調去天竺或大月氏只是佛教徒理想化的猜測。事實上,嚴佛調去的並不是那裡,他走是海上絲路,經廣東去東南亞,最終目的地不明。」

  海上絲綢之路真正形成於漢武帝時期,兩漢時期,海上絲路還處於雛形期,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還是陸上絲路。

  我對東漢末期的嚴佛調走海上絲路出境的觀點難以苟同,這從歷史事實角度很難說得通。


  二爺爺說道:「東漢桓帝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來華,這是我國官方記載的與歐洲直接往來的最早記錄。《後漢書》記載曰:『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日南徼外,指南方邊界,可知他們是從海上而來的。彼時嚴佛調在洛陽譯經,自然知曉此事的,他從海路出境未嘗不可。」

  周寧後問道:「這是你最新的研究成果嗎?我怎麼沒見你發表過?」

  二爺爺的神情忽然有些黯然,他停下腳步,沉默了許久才說道:

  「這是為民的研究。」

  徐為民,是徐溫的父親,我的叔父。

  我的父親叫徐為國,他屬於「為」字輩。

  正家本禮儀,傳世尚文明,永守為先志,純修乃大成……

  這是我徐家的字輩。

  在我和徐溫這一代之前,徐家人都是嚴格按字輩取名的。

  見提到自己父親的名字,徐溫一時有些哀傷。

  「二十年多前,我帶著他和為國偶然間來鐵山寺,他無意中發現尋找偃王墓的這條新線索。儘管我不認同,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並且最終出海去尋。」

  我也有些哀傷,因為我知道叔父和父親最終都遭遇了不幸。

  徐家的情況周寧知道很多,在她聽到的老師的講述中,徐為民是極有才華的,本可以繼承徐守華的衣缽的,但為了徐偃王墓最後死於海難。

  關於徐為民的死因,徐守華甚至都沒有正式跟徐溫說過。

  「他是死於海外?」

  徐溫的眼睛紅了,他大概猜出了一些事。

  二爺爺點點頭。

  徐為國徐為國,他們兄弟二人就如我和徐溫一樣,一向形影不離,叔父死於海難,那我父親也必然同樣如此。

  我活了二十三歲,才知道父親的真正死因。

  我不知道我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鬆開了周寧的手,抹了抹眼淚。

  我終究還是哭了。

  周寧問道:「既然徐叔叔認為偃王墓在海外,老師你為什麼還在國內尋找呢?」

  「那只是他的研究,我們意見相左。」

  二爺爺嘆道,「對同一個事物,我們父子倆出現了分歧,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結果……」

  結果自然是個悲劇了。

  造成悲劇的原因是他們在執迷於祖訓。

  說到底,這都是因為徐偃王嬴誕。

  此刻,我和徐溫能說什麼呢?

  埋怨、責備徐家祖宗,還是埋怨、責備徐偃王呢?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