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51章 兩個朝鮮人的奮鬥

第551章 兩個朝鮮人的奮鬥

2024-11-02 00:47:53 作者: 鳳凰北斗
  徐利鐵是一個鐵匠,他是一個良民。

  在朝鮮,沒有兩班身份是很難出頭的。科舉中的文科,只允許兩班貴族參與。

  雜科理論上允許中人和良民去應試,但是考取的機率卻非常低。

  徐利鐵沒有做過這種妄想,所以他一直安心做著鐵匠,就像他的祖輩一般。

  靠著精湛的鐵匠工藝,徐利鐵日子過得還算順遂,年紀輕輕就娶到了妻子,還有個兒子生下來。

  可以說,他的生活雖然比上不足,比下卻綽綽有餘。至少他還沒有淪為賤民,連參加雜科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這個生活,卻被丁卯胡亂打破。

  在天啟七年建虜的入侵中,他失去了父親、母親,還有自己的妻兒。只帶著年幼的弟弟徐七福,逃到南方活了下來。

  對於和自己有著血海深仇的建虜,徐利鐵是懷著滿腔仇恨的。但是他區區一介平民,卻又根本沒有報仇的機會。

  而且朝鮮的官員和將領,也不值得他信賴。為了避免再一次遭受胡亂,他選擇在南漢山城定居——

  這是位於漢城東南方南漢山的山城,早在新羅王朝時期就曾修築要塞。

  天啟元年,光海君李琿指定南漢山城為朝鮮國都的保障地。

  當今朝鮮國王李倧上位後,同樣組織僧侶和官兵,對這座城池進行擴建。

  徐利鐵認為建虜還有南下的可能,又覺得國君選擇的地方一定更安全。所以帶著弟弟徐七福,在山城中定居。

  眼看丁卯胡亂已經過去三年,他的生活勉強安定下來。建虜卻再一次南下,停留在義州虎視眈眈。

  心中有恨的徐利鐵,對此是憂心忡忡。但是早已腐朽的朝鮮君臣,卻又不值得他信賴。

  這讓他空有一腔本領,卻沒地方施展。

  以至于越來越消沉,平日裡心事滿懷。

  這日,正在鐵匠鋪中打鐵的徐利鐵,忽然從客人那裡聽到一個消息:

  「大明使臣洪承疇被君上任命為都元帥,負責防禦建虜。」

  「洪帥下了命令,允許在大明軍隊服役的朝鮮人,在服役結束後獲得大明公民身份。」

  「憑此身份可在東江領等地定居,參加大明科舉。」

  「服役時若能立功,還能在大明任官。」

  這讓徐利鐵激動起來,追問道:

  「這是真的嗎?」

  「君上允許洪使臣招兵,還給大明身份?」

  以他對朝鮮君臣的了解,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希望所有朝鮮人都安安心心給他們做奴隸,絕不放鬆控制。

  但是那個客人卻肯定道:

  「君上已經下諭,事情確鑿無疑。」

  「而且大明公民身份還能捐納,很多商人都在籌集糧食或白銀。」

  說著他又羨慕道:

  「這個大明公民的身份可是世襲的,只要不為娼為丐,就不會變成賤民。」

  「不像兩班身份,必須父母都是兩班才能延續下去。」

  抱怨朝鮮朝廷,捐納兩班身份都不能延續下去。


  當年壬辰倭亂時,大明出兵援救朝鮮,需要朝鮮提供糧草。但是朝鮮八道淪陷,如何能供應數萬明軍。

  所以就開了納科,允許交大米二百石成為兩班。以至於倭亂之後,兩班戶口數量,接近全國戶口的三分之一。

  這種情況顯然不是朝鮮朝廷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就按從母法,規定只有娶到兩班出身的妻子,後代才能延續兩班身份。

  這讓兩班戶口數量暴跌五分之三,朝鮮民眾也充分認識到朝堂君臣的無恥。

  所以朝鮮朝廷如果再開捐納,那是沒有多少人會響應的。

  但是大明使臣要開捐納,估計有很多人會動心。

  徐利鐵就詢問道:

  「大明公民的身份也能捐納嗎?」

  「需要多少錢財?」

  那個客人說道:

  「和當年兩班戶的捐納價格一樣,是二百石大米,或者一百兩銀子。」

  「都是按大明的度量衡,需要大明和朝鮮一起確認。」

  「不過如果錢財多的話,還是捐納個公士身份更划算。」

  「大明的公士不用服役,還能自由遷徙。」

  「價格是公民的十倍,要一千兩銀子。」

  這是一些更富裕商人的追求,直接通過捐納,獲得公士身份。

  雖然只是外籍公士,只能在大明本土之外控制的地方自由遷徙。但是該有的權益卻不會少一點,犯了死刑也需要大明皇帝上裁。

  以前朝鮮國王一直對此嚴格控制,沒放開多少名額。如今為了給洪承疇招募的兵馬籌集糧草,終於開放了一點。

  一些兩班貴族,甚至都捐納了公士,把它視為免死金牌。

  徐利鐵聽到這些,更是怦然心動。因為他比這個客人知道的更多,他在做工的時候,曾經聽一些考取雜科的官吏閒聊過,大明的科舉非常公平,祖上三代白身的進士,能夠接近一半。

  去年科舉時這個比例降低到兩三成,大明皇帝就大發雷霆,特意給祖上三代白身的舉人增加了恩科。

  這讓深受大族控制科舉之苦的小家族兩班戶,在從大明使臣那裡聽說這件事情後,都是羨慕不已。

  徐利鐵覺得如果他能獲得大明公民或大明公士身份,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就有了翻身的機會。

  即使一代考不上,多考幾代總會出現秀才、舉人。他靠著精湛的鐵匠手藝,也能供養得起。

  不過他現在沒錢,捐納的機會也稍縱即逝,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停止了。

  所以徐利鐵在客人走後,獨自思索了良久,最終決定去參軍:

  「參軍服役三年,就能獲得大明公民身份。」

  「如果在戰場上犧牲,還能指定人獲得這個身份。」

  「我現在無牽無掛,只有你這一個弟弟。」

  「就算在戰場上死了,也能給你留下翻身機會。」

  向自己弟弟說著,徐利鐵不顧他的哭鬧,把他托給了鄰居。

  自己關了鐵匠鋪,帶著常用的工具去參軍——

  因為他覺得軍中一定需要鐵匠,他憑自己的手藝,能夠更安全地服役。


  和他同樣想法的,還有很多朝鮮人。

  這些人或者是良賤民出身,或者因為其它事情導致無法翻身。

  他們都把這次的參軍服役看做翻身希望,希望能獲得大明公民身份。

  徐利鐵在報名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攜著弓箭、似乎祖上是兩班貴族的年輕人,憑一手精湛的弓箭本領,讓大明官兵都頗為驚嘆。

  不過現在的大明軍隊,似乎不怎麼重視弓箭。他們對於火銃,要比弓箭更重視。

  朝鮮在經歷壬辰倭亂後,向日本學會了使用鐵炮,同樣在大力發展火銃。

  徐利鐵在南漢山城中,曾幫官兵修過火銃,對此並不陌生。

  再加上他的鐵匠技術確實不錯,被招募為後勤人員,當作軍械員培養。

  在這裡,徐利鐵看到了很多火銃,遠比朝鮮使用的火繩銃先進。

  他之前遇到的那個擅長射箭的年輕人,就被大明官兵教導,用火銃發射一種像是小箭的箭形彈。

  這種箭形彈的威力,著實驚到了他。

  大明擅長射擊的神射手,能用它擊穿兩百步以外的盔甲——

  在朝鮮,他們所用的尺度仍是舊制,一尺大約29厘米,一百步是五百尺、大約145米。

  信奉古書上百步穿楊的朝鮮人,射箭也以此為目標。武科考試甚至有130步的片箭,相當於188.5米。

  以至於大明都頗為驚嘆,「高麗弓」甚至成了精良弓箭的代名詞。

  這個姓崔的年輕人,就是一位按武科培養的神射手。只是他的家族站在了光海君那一邊,在當今朝鮮國王反正後,他們家淪為賤民。

  不過得益於祖上的傳承,他的射箭技術還是很精湛的。轉為火銃手後,也很快適應了射擊。

  但是箭形彈和弓箭到底存在差異,他在使用箭形彈時,沒有使用弓箭精準。

  這讓他頗為苦惱,一直埋頭苦練。

  不過箭形彈高昂的價格,又讓它的配發數量非常少。如果他不是在弓箭上展現了神射本領,根本不會領到這種彈藥。

  平時訓練射擊時,使用的多半是鉛彈。

  鉛彈和箭形彈差距非常大,而且準確度也很差,練習效果自然不太好。

  徐利鐵看出了他的苦惱,在這日休整的時候,主動湊過去道:

  「崔君,只是這樣苦練是不行的,反而可能把火銃練壞。」

  「不如由我幫你調整一下火銃,說不定會更精準。」

  崔南伊看了他一眼,帶著懷疑地道:

  「你?」

  「能把大明的火銃改進?」

  對此深表懷疑。

  徐利鐵言辭懇切,說道:

  「改進不敢當。」

  「但是我能在它的基礎上,把它調校到最好。」

  「崔君發射第一發彈藥時,一定會更精準。」

  這是他身為鐵匠的自信,能夠把火銃的銃管,恢復到最初的形態。

  或許是因為這幾年和一些賤民廝混,崔南伊沒有歧視徐利鐵。而是認真思索,又看了看自己的火銃。


  他們這些神射手,使用的是發火成功率更高的簧輪火銃。按照大明皇帝的劃分,是專門用於狙殺重要目標的狙擊銃。

  每一支都是優中選優,是從生產的數萬支火銃中,精選出來改造的。

  不過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它的性能相比最初已有差異。甚至崔南伊有時還得調整箭形彈的木托,以便更契合銃管。

  也因為此,他對徐利鐵的話信了幾分,說道:

  「擅改軍械是不被允許的。」

  「我會向隊長稟報,請求他讓你做試驗。」

  向狙擊隊的隊長申請報廢火銃,拿給徐利鐵做試驗。

  掌管狙擊隊的大明軍官,並沒有輕視朝鮮人。因為來到朝鮮後,他發現朝鮮人確實很擅長弓箭和火銃。有些弓箭手轉為的狙擊手,甚至已接近他的實力。

  他把軍中報廢的火銃取出,交給徐利鐵去修。看他能不能把報廢火銃,修正到狙擊銃的精度。

  深知機會難得的徐利鐵,拿出了渾身本領。用他打鐵數十年的經驗,成功修復了一個銃管。然後把它放在崔南伊用的狙擊火銃上,讓崔南伊試用。

  在這支銃管的加持下,崔南伊成功擊中了兩百步外的靶子。這讓狙擊隊所有人,都大聲歡呼起來。

  他們的呼聲,引來了帶隊的周遇吉。

  他是作為御營將領,率領皇帝親衛前來朝鮮的。

  不過他手下的兵馬當然不全是出自御營,只有曹變蛟率領的三百騎兵,才是御營勇士。

  其他三千人都是出自巡捕營新軍,被他帶來了四個大隊。

  這個狙擊隊就屬於其中一個大隊,被他作為教導人員,培養朝鮮火銃手。

  在聽到他們的喧譁後,周遇吉大聲喝道:

  「大聲喧譁什麼?」

  「不知道軍中的規矩嗎?」

  狙擊隊的隊長急忙請罪,又向他匯報了這件事情。

  周遇吉聽到一個朝鮮神射手成功射中兩百步外,初步達到了狙擊手的標準。對於他這麼快就能適應火銃,同樣欣喜不已。

  更讓他欣喜的,是那個叫徐利鐵的鐵匠,竟然能靠著手藝修復狙擊銃。這種人放在大明,也是能評為八級工甚至工程師的人才。

  這樣的人才,通常都是被文思院、裝備院捂得緊緊的,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從軍。

  如今在朝鮮發現一個,他當即就下令道:

  「崔南伊和徐利鐵有功,立刻給他們授勳。」

  「把他們提升為軍士,納入新軍編制。」

  急不可待地把這個人納入麾下,免得被人搶走——

  在火器越來越重要的現在,一個優秀的軍械員,對軍中裝備的影響非常大。

  而且他還想像孫應元那樣,希望能通過改進火器建立功勳。

  徐利鐵讓他看到了這種可能,他當然要緊緊抓起來。

  甚至,若非這兩人還是朝鮮人,他都想納入御營,而非巡捕營新軍。

  朝鮮士兵的招募,歸駐朝大臣洪承疇管,這件事在他回到漢城後,傳到了他的耳朵里。

  洪承疇雖然對兩人並不看重,也沒有底氣和御營搶人,但他卻抓住這個機會,希望周遇吉多派些新軍跟隨自己——

  在北海島的時候,他就認識到巡捕營新軍的厲害。這些火銃手發揮的戰力,遠勝普通軍隊。

  他希望自己北上的時候,有更多新軍一起。(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