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52章 只要朝鮮有人戰鬥

第552章 只要朝鮮有人戰鬥

2024-11-03 11:51:31 作者: 鳳凰北斗
  洪承疇負責統籌朝鮮戰事,周遇吉對他同樣不敢怠慢。

  他雖然是御營將領,可以說是皇帝的身邊人。卻再怎麼說也只是個參將,相比洪承疇這樣的督撫大員,地位相差甚遠。

  更何況洪承疇背後也不是沒人,大學士楊景辰、南京兵部尚書呂圖南等人,都是洪承疇的同鄉。

  面對洪承疇的要求,周遇吉斟酌之後回應道:

  「單靠新軍這幾千人,很難打敗建虜。」

  「陛下給我的任務,也只是保衛朝鮮君臣,不讓他們落在建虜手裡。」

  「竊以為洪帥保衛朝鮮,首先要靠朝鮮人。」

  洪承疇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對他來說,手中掌握的力量越多越好。所以他就說道:

  「朝鮮士兵正在招募,但是帶隊的將領,總需要大明將士擔任吧?」

  「洪某聽說御營勇士至少能擔任百戶,周將軍能否派出來一些,幫洪某帶領士卒?」

  這對御營士兵來說是升官,周遇吉不好阻止。但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詢問洪承疇道:

  「御營將士大多不會朝鮮話,如何帶領士兵?」

  「戰場之上的軍令,如何下達下去?」

  洪承疇對此早有打算,說道:

  「這件事情簡單,平時多用文書就行了。」

  「朝鮮用的文字就是漢字,可以直接用筆交流。」

  「再讓識字的朝鮮人,向士兵宣讀命令。」

  「軍中不是設有教導員和文書嗎?可以讓朝鮮士子擔任。」

  這是大明和朝鮮交流的便利之處,使用的文字一樣。

  只要能寫出來,就能明白相互間的意思。

  然後慢慢地朝鮮人就能聽懂一些漢話,大明將領也能聽懂一些朝鮮語。

  甚至能把常用的軍令強制灌輸到朝鮮士兵腦海里,讓他們知道命令。

  周遇吉聽到這番話,知道洪承疇早就有準備。

  他不僅算準了朝鮮人能和大明人用文字交流,而且還知道御營的將士,都被皇帝下令教導了文字。

  雖然一些人學得不怎麼好,常用字卻大多會寫的。能夠使用筆談,和朝鮮士子交流。

  所以他在洪承疇的一再命令下,只能勉強抵抗道:

  「末將以為,增派巡捕營新軍更合適。」

  「巡捕營是用火器,火銃手訓練更簡單,朝鮮人也擅長射擊。」

  「洪帥可以把新軍作為教導隊,戰時再讓他們督戰,讓朝鮮士兵發揮出訓練時的戰力。」

  誇讚了一下朝鮮人在射擊上的長處,周遇吉認為只要他們能在戰場上發揮出訓練時的表現,就稱得上合格的軍隊。

  洪承疇對這種言論,當然敬謝不敏,笑著向周遇吉道:

  「訓練是訓練,作戰是作戰。」

  「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有,哪能完全發揮出戰力。」

  「若是沒有大明將士壓陣,洪某擔心朝鮮兵在戰場上潰散。」

  周遇吉則是說道:

  「所以末將才說,要把新軍用作教導隊和督戰隊。」


  「只要嚴格執行軍法,朝鮮兵也能令行禁止。」

  對於新軍平叛時出現逃兵的現象,周遇吉是聽說過的。而且在《強軍報》上,看到過相關討論。

  針對逃兵和軍令問題,報紙上提出的辦法足以裝訂成幾本厚冊子。這些方法都能在朝鮮士兵上試驗,看看哪一種辦法合適。

  只要能讓朝鮮士兵在戰場上不逃跑,就能用他們牽制建虜兵力。

  如果一百個朝鮮人能牽制一個建虜的話,一千萬朝鮮人就能拖住建虜十萬人。

  周遇吉從皇帝那裡收到的命令,就是發動朝鮮民眾,儘量把建虜引到朝鮮——

  只要朝鮮有一個人願意戰鬥,大明就會毫不猶豫地提供支持,支持他們和建虜斗下去。

  就像邱吉爾曾說:大英帝國絕不投降,直到流干最後一個印度人血液。

  如今的大明也是以此為目標,打算讓朝鮮人拖住女真人。

  為此,理藩院對朝鮮權貴開出各種優待,把朝鮮上層君臣,都綁到大明的戰車上。

  對底層民眾也大肆拉攏,打算把他們收編為大明人。

  整個朝鮮半島,朝廷甚至都打算完全分封出去,封賞給在和建虜作戰中立下功勞的軍民。

  洪承疇作為這個策略的實施者,對此可以說是極為樂見的。因為朝鮮戰場的地位在提高,他有機會立下更大的功勳。

  至於這對朝鮮會帶來多少破壞,又會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犧牲,他心裡其實是不怎麼在意的——

  別說死的都是朝鮮人,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會被他毫不猶豫地扔上前線去。

  他只是擔心朝鮮士兵不中用,拖累自己難以立下功勳。

  但是周遇吉的話,讓他認識到大明不可能派出多少士兵。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只能作為教導隊和督戰隊。

  如果他想在平定建虜中立下更大功勳的話,還得依靠朝鮮人。

  這讓他認真思索朝鮮士兵適合做什麼,如何能讓他們充分發揮戰力:

  「朝鮮人以前擅長弓箭,倭亂之後又學會了火銃。」

  「這些人最是適合作為火銃手,或者運送輜重做輔兵。」

  「騎兵、車兵、偵察兵這些兵種,都需要大明將士。」

  做出這個結論,洪承疇強行要求道:

  「小曹將軍帶了三百騎兵,正是朝鮮軍隊所需。」

  「周將軍務必把他調過來,和洪某一起北上。」

  周遇吉聽到這番話,知道自己不出人是不可能了。

  若是繼續抵抗,恐怕會惹得洪承疇不快,對自己以後不利。

  所以他只能道:

  「御營三百勇士,是陛下派來保衛朝鮮君臣的,堅定他們抗擊建虜的決心。」

  「如果洪帥能勸朝鮮君臣另選地方做陪都,末將可讓曹將軍率一半人過去。」

  洪承疇聞言奇道:

  「江華島那裡不行嗎?上次丁卯胡亂朝鮮君臣就躲到了那裡。」

  「還有南漢山城,也是朝鮮國都的保障地。」

  周遇吉搖了搖頭,否定道:


  「這兩個地方都不行!」

  「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海峽寬度只有一千米。」

  「別說冬天可能結冰,就是不結冰用舢舨都能划過去。」

  「上次朝鮮君臣在江華島能躲過去,是因為建虜根本沒有打到漢城,在平山就停下了。」

  「如果繼續往南,攻破漢城和江華島也不是不可能。」

  說著自己的判斷,周遇吉取出一幅地圖,讓洪承疇觀看。    這是他來到朝鮮後帶著參謀人員繪製的,洪承疇只是一看,就知道了周遇吉說江華島不行的原因。

  實在是江華島距離陸地太近了,海峽的寬度甚至比不上漢江寬。

  建虜能夠渡過一二里寬的鴨綠江,渡過二里寬的海峽也沒什麼難度。

  朝鮮君臣覺得江華島安全,實是自欺欺人。

  至於南漢山城,周遇吉道:

  「放在幾十年前,南漢山城可稱得上安穩,是一塊易守難攻的寶地。」

  「但是在有了紅衣大炮後,這種傳統的城池,在大炮面前可謂不堪一擊。」

  「只有新式的棱堡,才能靠低矮厚實的城牆防禦炮擊。」

  京西的棱堡攻防戰舉行了半年多時間,棱堡和傳統城牆的優劣,京城的將領基本上已經盡知了。

  周遇吉看到所謂的南漢山城,就覺得它根本不可能守下來。

  洪承疇聽著周遇吉的判斷,雖然不知是不是對。但他認為朝鮮君臣跑到島上,總比困守城池好一些——

  至少在海上還有地方可逃,不至於在城池中被困死。

  這讓他看著江華島南面的永宗島,詢問周遇吉道:

  「周將軍的意思,是以永宗島為陪都,在上面修築城池?」

  「這個島距離陸地也沒多寬,能夠防住建虜嗎?」

  「我聽說覺華島距離陸地十多里,都被建虜趁著結冰攻下了。」

  「這個島距離陸地只有七八里,和覺華島一樣危險。」

  周遇吉對此打探過,向洪承疇解釋道:

  「覺華島那邊是太冷,冬天冰層厚實。」

  「永宗島這邊要暖和多了,冬天即使結冰,也不適合騎兵衝擊。」

  「即便冬季天氣極寒、建虜順著冰層攻過去,御營也能護著朝鮮君臣上船,南下山東暫避。」

  這是他遵循皇帝的命令,提出來的策略。

  皇帝對朝鮮君臣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能讓他們投靠建虜。

  至於步步後退逃到大明,在皇帝看來根本就不是事兒——

  反正也沒指望這些人組織朝鮮軍民抵抗,只要他們在名義上不投降就行。

  朝廷真正依靠的,是洪承疇、鹿善繼、毛文龍這些大明文武官員,用他們組織朝鮮軍民牽制建虜。

  精明無比的洪承疇,當然聽出了這一層意思。

  他發現周遇吉完全沒想過幫助朝鮮君臣守住漢城,只是要保護他們的性命而已。

  這對想獨攬朝鮮大權的他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提供支持:


  「永宗島確實不錯,比江華島要更合適。」

  「不過陪都這個名字不好,一個島還擔不起這個名義。」

  「這樣,聽說朝廷打算在永宗島對面的仁川開埠,設立一個自貿區。」

  「可以把永宗島划進仁川自貿區,修建碼頭停靠船隻。」

  「如果建虜來襲,就讓他們到仁川自貿區避難,到時上了船去哪,可看情況決定。」

  不想朝鮮君臣遙控指揮的他,否定了設置陪都。

  認為朝鮮君臣既然逃到海上避難,那就把權力完全讓給他。

  周遇吉對此沒有多大意見,因為這件事情和他無關。他來朝鮮的目的,就是保住朝鮮君臣性命,不讓他們投靠建虜。

  甚至皇帝都悄悄囑咐過,不用擔心朝鮮君臣在海上遇到危險,必要的時候大明會讓朝鮮王世子繼位。

  所以他在這點上,很輕易地和洪承疇達成一致。兩人都認為應該在漢城和仁川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既方便朝鮮君臣逃亡,也方便將來的仁川開埠。

  針對朝鮮君臣可能不願來永宗島、而是去南漢山城的問題,洪承疇出主意道:

  「將軍這次來朝鮮,有沒有帶紅衣大炮?」

  「如果帶了的話,可以向南漢山城開幾炮,讓朝鮮君臣知道厲害。」

  周遇吉搖了搖頭,說道:

  「紅衣大炮沉重,不屬於陸軍野戰炮。」

  「但是海軍一些戰艦上有,必要時可以拖下來。」

  洪承疇當機立斷道:

  「那就拖下來運到漢城去。」

  「洪某會安排士兵仿照南漢山城修築城牆,到時候你們一定要把城牆轟碎。」

  打算直接在漢城附近演習,威懾朝鮮君臣。

  相信有了紅衣大炮的震懾,他在朝鮮掌權會更順利。

  周遇吉沒有辦法,只能和海軍商量著把炮卸下來一兩門。

  但是海軍卻不願意,生怕卸下了就會被扣下來。

  不過他們對演習頗有興趣,提出在漢城舉行海陸聯合演習的建議。

  海軍可以派船隻順著漢江到漢城,在漢江附近展示火炮威力。

  這讓洪承疇更加喜悅,把演習的規模也擴大了些。打算集合大明海陸軍和朝鮮兵馬,在漢城舉辦一次誓師大會。

  朝鮮君臣面對洪承疇的要求,根本不敢拒絕。他們擔心現在拒絕的話,這些兵馬就會進攻漢城。

  即將面臨建虜進攻的他們,也根本不敢和大明翻臉。

  八月二十日,洪承疇統率兵馬,在漢城附近舉行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誓師大會。

  朝鮮君臣在這場大會上,都表明了抗擊建虜的決心。

  洪承疇麾下威武雄壯的兵馬,也確實給了他們很多信心。

  不過更讓他們有信心的,是大明的火炮。

  雖然火炮轟破了城牆,讓他們認識到南漢山城不安全。

  但是在知道建虜暫時還沒有紅衣大炮後,他們頓時就高興了。

  覺得有這樣的火炮在手,大明一定能勝利。

  一向從日本學習火銃、從大明學習火炮的朝鮮君臣,更是下定決心仿製這種大炮,希望它在守城時發揮出威力。

  永宗島當然同樣也要建,用以在遇到危險時逃過去。

  整個仁川一帶,都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修建港口、碼頭,以及去漢城的公路。

  洪承疇則率領士兵,北上迎擊敵人。

  此時,已經在義州停留一個多月的建虜,終於揮師南下,再次進攻東江領。(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