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印度尼西亞古代史> 第二節叛亂、分封和宮廷政變

第二節叛亂、分封和宮廷政變

2024-08-24 20:32:12 作者: 王任叔
  1309年克爾塔·臘查沙去世以後,麻喏巴歇的各種矛盾幾乎都一起爆發了。王族中舊日封建勢力(主要來自辛加沙里的)和功臣之間的矛盾,中央集權的封建勢力和部族的地方封建勢力的矛盾,以及以國王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和人民的矛盾,全都爆發出來了。看來,這個以擊退元蒙侵略軍而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威查亞,在他生前只是以威名來維持他的統治。他除了把克爾塔納加臘四個公主全都娶了過來,沒有更多自己的革新揩施,還是一仍辛加沙里的舊慣的。而這個以娶辛加沙里公主為王權繼承的合法性和正統性的事實,卻又使他不能不分封這些王后以一定的采邑。

  例如他所最寵愛的第四公主臘查帕特尼的女兒就分封於卡胡里潘(戎牙路)為那裡的臘圖。而這種舉措在以後就發展為公主下嫁到藩屬,成為藩國的女王,藉以作為建立王統、鞏固中央集權的一種手段。但他在世時的治績,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卻並沒有更多建樹的。

  克爾塔·臘查沙死時,那個分封為諫義里公和已立為王太子、並且上了王號的查亞納加臘,還只有15歲。一切政務不能不讓大宰相來處理。據稱這位大宰相就是幡旗·帕提帕提(PanjiPatipati)的後商。這一大宰相或馬哈帕提無疑是代表辛加沙里王統的舊封建勢力的,對克爾塔·臘查沙一些鬥爭時代的功臣不免有嫉妒之意。

  第一次的叛亂就發生在查亞納加臘開始執政之時。暴動是朗卡·拉書(Rangga Lawe)發動的。朗卡·拉韋是威查亞流亡和逃難時的隨從之一。據說,威查亞曾答應過將來提擢他為國家的首相。但是威查亞生前並未實現這個諾言,他也無可如何。而到威查亞死亡之後,他就大感不滿了。但威查亞生前沒有實現諾言,必然有不能實現諾言的既存勢力的阻止。這時候,朗卡·拉韋以杜板港為中心,展開陰謀活動,在當地的居民中有很多擁護者。應該指出,陰謀在杜板港展開是有它一定意義的。杜板自艾爾朗加以來就是個重要商業港口。印度尼西亞的歷史總貫穿著土地貴族和內地封建地主階級同商業貴族和港口的商人地主的矛盾。這也就是商品經濟(包括貨幣經濟)和以農村公社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的矛盾的反映。而現在,麻喏巴歇王朝正控制在內地和港口交通的咽喉地帶。麻喏巴歇王朝的中央政權正控制在貴族封建領主的手裡。朗卡·拉韋的叛亂之所以得到港口居民的擁護,起來反對央政權國王統治,實行叛亂,就是上述矛盾的爆發。

  但朗卡·拉韋的叛亂終於被鎮壓下去。馬哈帕提運用他的政治手腕,退使朗卡·拉韋陰謀集團中的加拉提(Galatik)倒戈過來;朗卡·拉韋及其一伙人為末羅游的征服者安納布朗(Ana-brang)所誅戮。

  平定了朗卡·拉書之後,自然會使威查亞的一些功距們寒心。在威查亞復國鬥爭中出了最多狡謀詐計的威臘臘查從此就告老返回自已的領地戶馬姜,並且一直住在那裡沒有出席宮廷的典禮。這種宮廷典禮是所有屬國的藩侯和封地的領主必須參加的。這表明他已準備與宮延為政。但威臘臘查的兒子南比還在宮廷中擔任宰相的職務。這位攬有大權的宰相大概還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

  據《爪哇諸王志》稱,在1311年終於又爆發了索臘(Sora)的叛亂。這一叛亂據《索朗達卡》的朗誦詩指出:是有楚魯·德蒙和卡查·比路等參加的。但《爪哇諸王志》卻把後兩者的叛亂和前者分開,是在不同的年月中發生的。我們知道,索臘也正是威查亞流亡時十二隨從之一。他們的叛亂雖然可能是分別發動的,但後兩人也可能是屬於十二隨從的功臣。討伐索臘的叛亂並予以處死的也還是那個末羅游的征服者安納布朗。

  無疑,安納布朗是辛加沙里王朝的舊臣,他可以屬於舊封建勢力的一派;但是他又是征服末羅游、並將兩位末羅游公主帶回爪哇來的功證之一。查亞納加脂的母后達臘·帕塔,也是由於他而得以成為威查亞的王妃的。這對宰相不能不是一種威脅。不久,安納布朗終於又為宰相借教處死了。

  封建階級的內部矛盾的爆發就形成了這樣的「功狗燔,狡兔.藏」的局面。而這一種局面是不能不引起封建社會的動盪的。據稱,在這事件以後不久,曾引起過曼達納人和瓦加爾人的叛亂。

  但歷史資料並沒有提供這些叛亂的詳紐情況。從過去主國的結構來看,王國除自已直屬領地外,有不少藩屬,這些版亂很可能是藩國,即部族的叛亂。因為各藩屬都以農村公社為基礎,部族的叛亂還多少帶有些人民起義的性質。曼達納和玩加爾在今日的什·麼地方,無法判斷。但也很有可能曼達納(Mandana)就是今天的馬都拉(Madura)。古爪哇音節中N和R常常相混的。而馬都拉人的叛亂是有很大可能的,因為威查亞在建立特里克部落時,很大部分靠馬都拉人的支持和參加的。在麻喏巴歇王朝建立後,馬都拉人也許被冷落了。瓦加爾則很可能是今日瑪琅以南的瓦吉爾地方的一個部族。他離王國的首都很遠。在所有發動叛亂地方,幾乎都在王國直屬領地的邊緣地區。

  接著這兩地叛亂之後,在1318年有拉森(Lasem)事變,1319年的庫提(Kuti)暴動。但《爪哇史頌》則指出在這以前還有1316年的南比(Nambi)叛亂。而《爪哇諸王志》則把南比的叛亂置之於1321年。從事件的發展前後看,可能《爪哇史頌》的年月是對的,因為庫提暴動以後,對印度尼西亞歷史起著極大作用的卡查·馬達(Gajah Mada)登上了歷史舞台了。

  大概在許多功臣被誅,部族叛亂迭起,南比也不安於位了。再加上宮廷中重臣對他白眼相看,他只好藉機離開宮廷。大概在1316年他得到父親病重的消息,請求國王准予歸省,在國王囑咐速去速回的條件下得到允准。他一到父親的領地,也就不再回來。他就在林巴地方加強了自己的力量,同時,他的父親威臘臘查也逝世了。國王終於發動了征討,由國王親自率領軍隊。戰爭是從北海岸開始的。國王的軍隊首先占領了北海岸的甘丁(Gan-ding。據說,這一地現在尚保存著)。於是南比的軍隊向南撒退。按《爪哇史頌》的說法,南比第一個堡塞是北海岸相近的帕查臘坎(Pajarakan)。南比向南撤退後,戰爭又在庫塔勒農城的一角上展開。這地方的一個村落也叫帕查臘坎,座落在盧馬姜的北面,在班達尤達和達伍漢的會合點上,那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現東這個仍名為帕查臘坎的村落,還留下一個很大的古戰場的殘跡。戰爭就在這裡劇烈地展開,直到南比自己戰死,城寨被毀。他那父親的盧馬姜的領地也就合併於麻喏巴歇王國的直屬領地之內了。結束南比的生命的是臘布特·巴哈亞邦,他大概是這次戰役中的統帥。

  結束了南比的叛亂,合併了爪哇東角的領土,也並沒有使麻喏巴歇王朝得以安定下來。於1318年卻又爆發了拉森事件。之後又爆發了庫提的叛亂,以致王朝幾瀕於覆沒。

  歷史資料也沒有提供關於拉森事變的洋情,但關於庫提的叛亂卻有較明白的記載。

  拉森是在東爪哇的海岸地方,今日三寶壠的東北,杜板的西北海岸線的突出角上。在巨石文化時代大致可以肯定那裡是建立有部落聯盟的。儘管經過十幾世紀,在那裡部落和部族勢力還是保存下來了。我們只知道拉森事變的為首者是達摩普特臘·森米(Dharmaputra Semi)和後來舉行叛亂的庫提,以及刺死國王的坦賈,都是稱之為達摩普特臘的,而庫提則又是被稱為第七達摩普特臘的。什麼是「達摩普特臘」呢?在我們看來,這是有區別於羅閣普特臘(Rajaputra)的一種稱呼。後者是國王的嗣子,前者很可能是各藩國的藩侯的公子。地方封建勢力的藩國服屬於中央集權的王國,大概除納貢外,還得把藩侯的法定的嗣位者入質於王國的宮廷之中。這種做法在克爾塔納加臘時代已有實行,可能這一做法,在克爾塔·臘查沙時代已成為一種制度,所有藩侯的合法繼承者都得入質於王宮,以示對國王的忠誠。如果這一非測是合乎所史事實的,那麼當時麻喏巴歇王朝在爪哇本島至少也有七個藩國。據稱,拉森叛亂的領導者是達摩普特臘·森米,而另一達摩普特臘·坦賈也參與其事,但森米卻受到鎮壓而處死了,而坦賈則仍留在官廷里,並且還說,第七達摩普特臘(或稱七公子)庫提同國王有特殊的關係。大概這時候,宰相 (馬哈帕提)向國主控告了庫提對國王的不忠。國王認為宰相這一控告是陰謀陷害。有資料說:「在這一點上暴露了他那陰謀的秘密,使他自己被處死了。即國王反而把這位華相處死了。但以後庫是敢於發動版亂,卻正證明宰相控告的真實性。按這些達摩普特脂同王國的矛盾性質看來,宰相大概是力主削弱藩國勢力,鞏固王國中央集權的人。這一理想正也是辛加沙里末代國王克爾塔納加臘的理想的繼續。這是一場地方封建勢力和中央集權封建勢力的鬥爭。

  庫提的叛亂可能是森米的叛亂的繼續。因為兩者相距僅止一年。國王於森米被誅後,又把宰相殺了,可能是用來安撫所謂達摩普特臘們的。但庫提還是於1319年發動了叛亂。有的歷史家指出:因為國王策劃廢立庫提而引起叛亂的。並幾說:「查亞納加臘因此兒乎陷於絕境。他不知道收羅臣下,贏得敬愛,以致眾叛親離,一時不得不離開都城,蒙塵到巴丹德爾去。」所謂「廢立」不知何所根據,大概由於作者看到庫提號稱「達摩普特臘」,而沒有區別於「羅閱普特臘」。如果以「達摩普特臘」就是王太子,那麼那時查亞納加臘本人也不過二十五歲,不可能有能夠發動叛亂並且占領了王城的這樣一個王子的。據說,當庫提發動版亂時,擁護他的人很多,國王逃出首都時只得到一支駐紮在巴延卡里(Bayankari)的軍隊協助。這支軍隊只有15人組成,是同國王私人只隊友好的。這支軍隊的首領就是卡查·馬達。從此,這個下級軍官就以偉大的國務活動家的身份同麻喏巴歇帝國聯繫在一起了。他當時就成為國王的私人衛隊的勇士。

  當國E蒙塵在巴丹德爾的時候,有一個士兵要求准許他回鄉去。而這請求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但又非常固執。因之卡查·馬達就親於把他殺了。藉此以杜絕口風,泄露國王隱蔽的居地。卡查·馬達為了窺測民心,還親自到麻喏巴歇去。在那裡,他揚言國王已為庫提的追隨者所刺死。當這消息一經流傳開後,入們表示了無限的哀悼。他又打聽到這位僻王庫提並不為政府中人所愛戴。於是他又誘導那些對僭王心懷不滿的人相互聯合起來對付庫提。最後,庫提終於被刺殺了。查亞納加臘得以重返王城,登上王位。國王論功行賞,自然以卡查·馬達為最高,提升他擔任卡胡里潘的帕提。幾年後,又擢升為諫義望的帕提。很顯然,不論卡胡里潘和諫義里都已分封為麻喏巴歇的公主們的采邑。於王室的采邑之外,又設立帕提:這無疑是雙重統治,大概領有采邑的封建領主只享受到領地內一定的租稅收入,而行政權則屬子中央集權政府的。

  從庫提事件以後到國王於1328年逝世為止這段時間裡,《爪哇諸王志》沒有講到什麼特殊事件,看來這些年來麻喏巴歇是有過一段昇平時期的。現在留下的有1323年的一個證件,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一證件有一點非常引人注目,國王的玉璽,形如雙魚,正同南印度的般荼王的玉魚一樣。此外,國王的名字不用查亞納加臘,而用順達臘般茶(Sundarapandya)。這引起一些研究家的懷疑:這是否是僭王庫提的稱號?但1324年的一份國王敕令也用同樣的稱號,而在這敕令中的高級官吏也正是國王當政時的那些人。於是有人認為這個南印度的稱號,很可能是國王舉行祭典時候使用的。但我們認為,自從1264年或1265年南印度般茶王掠奪了閣婆迦,並擄其王以來,般茶王國的勢力就代替了前一時期的注輦王國。很可能在這時期,這個國家同爪哇還繼續著貿易往來,保持著相互友好的關係。所謂順達臘般茶,也就是蘇達臘般茶之意。即查亞納加臘自稱是般茶的兄弟,以表示兩國友好之意,而有更大的可能則是這個印章表明爪哇和般荼結成了聯盟。所以在這同一的證件中(即1323年證件)還談到王國擁有爪哇以外的領上的事。它提到馬都拉、丹戎布羅,以及其他地方。但末羅游和巴厘卻反而沒有提到了,只提到占有重要地位的加里曼丹。查亞納加臘之所以與般荼結成同盟,怕正是放棄他對末羅游的勢力範圍前成立的。

  蘇門答臘自從二佛齊滅亡後,各地正紛紛獨立,形成很多獨立的小國。大概就是這個時候,中國的航海家汪大淵到過南海諸國(其遊程還一直抵達東非沿岸)。其在馬來半島者,有單馬令、彭坑(即彭亨)、吉蘭丹、丁家廬(即了家奴)、戎(有人疑為在柔佛,但藤田豐八考證為在克拉地峽的西岸,即古簡羅國地)、蘇洛鬲(或即今日之雪蘭莪。藤田豐八指出在吉打地區有古國曰Srokan,即其對音。)、龍牙犀角(也在吉打區。但唐以前的郎迦戍則在其東岸)、龍牙門(新加坡),而單馬錫之名也於此書首次提及。其在蘇門答臘,除仍提及三佛齊外,.有日麗(多半是今日蘇門答臘的日裡區)、嘯噴〔藤田豐八指出可能在司魯威(Seruwei)區Simpang河流域〕、班卒兒、花面國(即巴塔人居住地)、淡洋、須文答刺、南巫里。但於三佛齊外,又有舊港。當時所謂三佛齊已移都於詹卑(占碑)實已滅亡,僅有末羅游國而與諸小國相併列了。

  同時,加里曼丹區當時也有不少小國興起,據稱有假裡馬打,大概也就是1323年碑銘中所稱的加里曼丹,那是指今日的卡里曼塔島的。有蒲奔國(據藤田考證,可能在加里曼丹島東南角Tanah Bumbu,即義淨所謂渤盆國。)、勃泥(即加里曼丹的西南部)、都督岸(有人認為在爪哇的某一海岸。藤田則認為在加里曼丹古晉港口有丹戎拉督Tanjung Ratu,實即都督岸及勾欄山,)即今日之加藍島。

  在爪哇島東部群島則著錄文老古,即馬魯古;古里地悶即帝汶島;文誕,即班達群島。這些所著錄的地方,大都有酋長,獨立成國。所產大都為林產品和海產品,手工業品除織布以供自給外,很少作為商品投入市場。但閣婆布、布侖布、八節澗那布與占城布已投入於彭坑、吉蘭丹等國市場。貿易之貨以鐵器與磁器為最多。亦有斗錫,想系馬來半島所出。唯述及爪哇時與其他諸國不同,盛稱「其田離沃,地平衍,穀米富饒,倍於他國。民不為盜,道不拾遺,諺雲太平閣婆者此也。」又稱:「俗朴,男子稚髻,裹打布。唯酋長留髮。」……「令臣屬納稅貢,立衙門,振綱紀,設鋪兵以逆文書,守常刑,重鹽法,使銅錢。俗以銀、錫、揄、銅,雜鑄如螺甲大,名為銀錢,以權銅錢使用。」「地產青鹽,系哂成。胡椒每歲萬斤,極細堅耐色印布、綿羊、鸚鵡之類。藥物皆自他國來也。貨用硝珠、金銀、膏緞、色絹、青白花碗、鐵器之屬。」並附志巫侖、希苓、打板、吉丹、孫刺諸地(《島夷志略》爪哇條),想系屬於爪哇的各藩屬。但重迦羅卻另列一條,稱其地在杜瓶之東。杜瓶為打板之異譯。又稱「與爪哇界相接。間有高山奇秀,不產他木,滿山皆鹽敷樹及橢樹。內有一石洞,前後三門,可容一、二萬人。田土亞於闊婆,氣候熱。俗淳,男女撮髻,衣長鄉。地產綿羊、鸚鵡、細花木棉單、椰子、木棉花紗。貿易之貨,用花銀、花宣絹、諸色布。煮海為鹽,釀秫為灑。無酋長,年尊者統攝。次曰諸番,相去約數日水程:曰孫陀、日琵琶、曰丹重、曰員嶠、曰彭里,不事耕種.專尚寇掠。與吉陀、亞崎諸國相通交易,舶人所不及也。」(《島夷志略》重迦羅條),看來這古名為重迦羅的泗水地區,當時還繼續成為自由港口。但與諸番水程只數日的地方除孫陀之為巽他,而丹重或為丹戎布羅,即加里曼丹,或為龍目之丹戎,琵琶或為松巴生之比馬,彭里之為巴厘者外,不知其地望所在,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自由港口與馬來亞之吉陀,蘇門答臘之亞崎之相互通商往來。

  上述汪大淵所見之爪哇情況,多半是在查亞納加臘執政時期,而且是在平定了各種叛亂之後不久,所以它對泗水這個港口,還不能實行控制。儘管查亞納加臘於1309年到1328年的執政期間,曾三次遣使至中國通好和貿易,在1328年,中國皇帝且「詔優護爪哇國主扎牙納哥(即查亞納加臘),仍賜衣物弓矢」(《元史》本紀第三十泰定帝二)表示支持;麻喏巴歇的統一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事業卻還沒有提上日程。因為統一印度尼西亞群島是必須首先統一爪哇的。

  奇亞納加臘在未死之前發生了一件王族與貴族之間的糾紛。威查亞娶了克爾塔納加臘的四位公主,以第四公主格查特里最為「得寵。這四個公主中只有她生有一子及兩個女兒。女兒之一是室利·吉塔爾查(Sri Gitaraja),又名特里布瓦納·通加黛維,分封到卡胡里潘的領地,成為李令·卡胡里潘(Bhren Kahuripan)。另一女名迪亞·威查特(Dyah Wijat),分封到答哈的領地,被稱為臘查黛維·馬哈臘查沙(Rajadewi Maharajasa),在以後年代裡是以達哈公主而聞名的。這種領地的分封,就有把王國分裂為二的危險性,據《爪哇諸王志》稱:大概查亞納加臘感到自己是末羅游公主所出的,母親又是一個側室,而威查亞又以娶得辛加沙里王朝的公主為合法。查亞納加臘自己也沒有男孩子,所以他很想娶這異母的妹妹為妻藉以杜絕這異母的妹妹出嫁到王族以外去,她的配偶將會要求王位的繼承權。但他這一願望卻為宮廷中大臣所反對.於是他為想防止妹妹與外族結婚,禁止所有貴族進入麻喏巴歇的宮廷,觸犯這禁令的處斬。這引起了諸貴族及大臣們的極大不滿。據稱,國王又因凌辱了所謂達摩普特臘·坦賈的妻子,使形勢更加惡化。而國王不久又得了膨脹病,臥床不起,召來外科醫生開刀沒有治癒。坦賈大概也精通醫術,由他在開刀時把國王刺死了。而卡查·馬達因此又將坦賈刺死。據《爪哇諸王志》說,事實上,國王是同卡查·馬達的妻子有染,於是卡查·馬達假坦賈之手刺死國王,而後他又將坦賈刺死以滅口。

  我們從《新元史》記載看來,1328年麻喏巴歇須由中國皇帝來發出優護扎牙納哥王的詔諭,足見當時宮延中的鬥爭是十分激烈的。這一·優護詔諭,無疑是查亞納加臘想借中國這個大國的威望來壓制他的反對者自動請求得來的。但上述這些說法,看來好象完全由於國王私人生活而引起的矛盾和鬥爭,實際上是包含有深刻的歷史內容的。技這些事件的本質意義上說,依然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勢力和分藩的地方封建勢力的矛盾和衝突。既然威查亞以娶得辛加沙里的公主來表示王權的正統開了先例,那麼查亞納加臘擬娶辛加沙里公主之女(儘管是異母的妹妹)為妻,不僅是想防止有使下國一分為二的危險,而H正也是企圖鞏固麻喏巴歇王朝的正統性的。而鞏固王朝的正統性,也就是鞏固中央集權的封建制。這在容觀上是印度尼西亞歷史所要求的。也是當時大多數人民所期望的:七公子叛亂而僭登王位後,居民一聽到卡查·馬達謊言查亞納加臘被殺的消息後,都表示悲悼,就是人民希望爪哇統一的表示。而當時反對國王此舉以及後來坦賈借醫病為名刺死國王的這一社會勢力,看來是代表分藩的地方封建勢力的。只就出賈的職位和身份說,他不是達摩普特臘嗎?不是入質於宮廷的藩國的公子嗎?但這一鬥爭並沒有因查亞納加臘的被刺而中止。鬥爭還依然繼續著,不過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