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印度尼西亞古代史> 第三節麻喏巴歇的衰落

第三節麻喏巴歇的衰落

2024-08-29 09:28:52 作者: 王任叔
  正如上述,馬六甲王國是由於麻喏巴欲對信訶補羅的侵略而興起的,而馬六平王國的興起卻成為促進麻喏巴歇衰落的原因之一,這真是歷史的諷刺。

  自然,麻喏巴歇衰落的基本原因是在於爪哇本身的經濟結構,長期的以土地村有的農村公社制度妨礙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因而也不可能建立一個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我們指出過,麻喏巴歇的中央集權主要是靠聯姻政策的紐帶,以公主下嫁到藩侯家族和公主擁有了一定的領地同藩侯的子弟聯姻這些辦法從而使所有藩侯統治納入於王族的世系之中而豎立起來的。卡查·馬達也曾企圖把每一個藩侯領土變成為中央政府的行省,派遣了帕提做行政長官,這樣來削弱封建領主制度。但因為國內統一市湯,由於農村公社的閉塞性和完全自給白足的經濟形態;也由於龐大的王族世系所賴以維繫的各種各樣的榨取和剝削,特別是關卡制度的設立,使城市的商品貨幣經濟無法直接滲入農村,而無法形成;這就不能以真正的行省制度來代替封建領主制度。因之,一到王族內部發生了爭嗣或其他的鬥爭出現,那麼以聯姻政策編織起的網帶也就破裂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也就趨於瓦解了。

  處於麻喏巴歇黃金時代的國王臘查沙納加臘(哈延·武祿)在他未逝世前(1389)就陷於立嗣的矛盾之中。他同溫克爾大公的公主只養有一個公主。國王依照辛陀王朝以來女系同樣有承繼權利的習慣,就把這位公主立為王位的繼承者;這位公主擁有拉森查帕朗(查帕拉)領地,被稱為孛令·拉森·查帕朗公主,名克蘇馬瓦爾達尼。她是同國王的女弟孛令·帕章公主伊西瓦里之子威克臘馬·瓦爾達納(Wikrama Wardhana)結婚的。我們知道,帕章公主是同巴庫漢大公結婚的。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大概繼承了帕章和巴庫漢(其地在中爪哇)兩分領地而成為馬塔蘭大公。現在這位馬塔蘭大公因為學令·拉森·查帕朗被立為王位繼承者,就以攝政的名義,而實際上成為麻喏巴歇的第五世王了。

  據稱,臘查沙納加臘這一處理是有他英明之處的。拉森查帕朗在中爪哇沿海岸地帶,而帕章和馬塔蘭則在中爪哇內陸,這樣一來,兩個領地就合併為一了。而中爪畦這地區又是歷來盛產大米的區域。如果,我們見之於《島夷志略》的巫侖布的「巫侖」就是普蘭巴南的簡稱,那麼,當時的中爪哇還是出口巫侖布的重要區域。自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爪哇的政治中心,一直偏於東爪哇,即在布蘭塔斯河流域一帶。臘查沙納加臘立公主克蘇馬瓦爾達尼為嗣君,就是他對中爪哇這一重要性的關注。

  但國工卻還有一個同側室所養的兒子(在爪哇的記載中似乎有一成例:凡是同非王族或貴族的女予結合的側室,都不列舉名字),被稱為威臘布米公。他之所以有這稱呼,因為是他娶了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的女弟納加臘瓦爾達尼(Nagarawardhani)。

  而納加臘瓦爾達尼是州有拉森·威臘布米的領地的。她被稱為學令·拉森·威臘布米公主。因之,這個側室的王子就取得了威臘布米大公的稱號。這樣,他就同威克臘馬·瓦爾達納成為妻舅和妹婿的關係。大概臘查沙納加臘在這樣結成親密聯姻關係後,決定賜給威臘布米大公以爪哇極東角的領地。臘查沙納加臘的這部安排自然是希望不在他死後發生繼承問題的爭吵。

  威克臘馬·瓦爾達納以妻子名義於1389年即位,代行國王職權。他和威臘布米大公在最初一些年月里確實是相安無事的,而爪哇當時還繼續著繁榮的景象。但麻喏巴歇無疑已受到了外來的壓力,首先,蘇門答臘北部早於1292年傳入了伊斯蘭教,到這時須文答刺-帕西王國興起了,由印度而來的伊斯蘭教商人的勢力掌握了那裡的政權。其次,它又碰到了從溫羅向馬來半島南部擴張的勢力。而中國自明朝建立以來恢復了在海外的發展工作,促進了麻喏巴歇屬國的離心傾向。1371年詩泥脫離了爪哇的羈絆;自1371年到1375年被稱為三佛齊的各國君竟向中國通好並請封;

  1378年,彭亨國王麻哈刺答饒也直接同中國通好。再加上暹羅的勢力直接插入馬來半島的屬地和屬國,對麻喏巴歇在以彭亭為據點的在馬來半島勢力的威脅是越來越大了。而當時(在十四世紀末期)麻喏巴歇還是相當強大有力的。所以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就於1400年前後,決定進討信訶補羅。據新加坡的傳說看來,麻喏巴歌這一次征服幾乎毀壞了新加坡作為良好港口的一切手段: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但就在那一時候,麻喏巴歇王朝內部發生了交故。威克臘馬·瓦爾達納河克蘇寫瓦爾達尼公主養有一個王子,被命名為希揚·韋卡斯·英·蘇卡(Hyang Wekasing Suka)。他自然有繼承本來為他母親所有的王位的權利;而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確也早已立他為王太子,使他留心國家政事。當1398年首相卡查·安貢逝世後,還由王太子委派卡查·曼古里(Gajah Manguri)為首相。(卡查·安貢在哈延·武祿時當了18年首相,又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時代當了8年首相),看來是不會發生爭嗣的糾紛了。但不料就在1399年,這個王太子還沒有正式即位便逝世了。於是嗣位問題就提到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的面前來了。


  國王除上述的女弟納加臘瓦爾達尼外,還有一個女弟蘇臘瓦爾達尼(Surawardhani),是嫁給臘納馬曼加拉(Ranamamang-gala)的。這個人自然也是個貴族或領主,以孛令·潘丹·沙拉斯(Bhren Pandan Salas)或拉登·蘇米臘特(Raden Su-mirat)而著稱。他們養了一個男孩,被稱為孛令·卡胡里潘大公。因為他的母親(即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的第二女弟)是擁有卡胡里潘·巴瓦納旺的領地,被稱為李令·卡胡里潘·巴瓦納旺公主。而被封為極東角的威臘布米大公卻沒有男孩,只養有三個女兒。這樣,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對今後的立嗣問題不能不予考慮和處理了。他有一個女兒蘇希塔(Suhita),據稱,她是被封的孛令·馬塔蘭公主所出的。而孛令·馬塔蘭公主則是威臘布米大公和納加臘瓦爾達尼所出。而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娶了這個公主(即妻舅之女)成為側室,養了蘇希塔。按照血統的正統性來說,哈延·武祿側室所出的威臘布米大公是更具有王位的合法權利的。但威克臘馬·瓦爾達納顯然不願把王位讓出去,而把威臘布米大公之女所出的女兒為繼承者。印度尼西亞歷史資料提供的消息,說是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因為1399年王太子逝世,第二年,他由於傷心成了「巴加旺」即接受了僧侶的職務而退位。於是又有一個女王統治時期。這個女王也是叫做蘇希塔的。看來就是他同側室所出的公主。他故意是在他活著時候,把女兒扶植為國王,以鞏回自己的王位的世系。這是以退為進的手法。這樣,1401年以後威臘布米大公同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兩家族之間對王位的爭奪就尖銳化丁。

  威克臘馬·瓦爾達納所持的理由是:蘇希塔雖然是側室所出,但她的丈夫孛令·卡胡里潘大公卻是哈延·武祿的女弟伊西瓦里(帕章公主)的外孫,蘇臘瓦爾達尼的親子,是具有王族的血統的。但這樣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為威臘布米大公同樣是側室所出,還是哈延·武祿的親生子。所以威克臘馬·瓦爾達納這一措施,不僅遭到威臘布米大公的公然反對,同樣也遭到王族的不滿。王族中有人認為如果依照國王這樣說法,那麼,納加臘瓦爾達尼還有三個女兒,較之蘇希塔也同樣有承繼王位的權利了。於是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就於1401年恢復了自己的王位,對威臘布米公宣布了戰爭。戰爭一直繼續到1404年暫告結束,但不久又爆發了。

  在戰爭開始的時侯,孛令·杜馬板大公和學令·帕臘馬希瓦臘(Bhren Paramasyawara)大公兩領主保守中立,不選擇任何一方。之後,兩者終於都側向國王一邊。因之,本來也保守中立的孛令·答哈,也倒向國王一邊了。這就使國王方面力量大大增強,得以打敗威臘布米大公,並且消滅了這個半獨立的國家。

  威克臘馬瓦爾達納是怎樣爭取這些中立的王族倒向自己一邊的呢?看來,他是給予那些王族以對外有直接進行活動和貿易的特權而得到的。但這一點正是開啟了麻喏巴歇王朝分崩離析的端倪。本來,在哈延·武祿王時期,他為賦予威臘布米大公的半獨立的權利也採取過這種辦法,即讓他同中國通好,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明史》卷三二四,爪哇傳稱:1377年爪哇王「八達那巴那務遣使朝貢。其國又有東、西二王,東蕃王勿院勞網結,西蕃王勿勞波務各遣使朝貢」。所謂『勿院勞網結』多半是HayamWuruk的誤譯,或別名即哈延·武祿王本人。而勿勞波務,多半是Wirabhumi的對音,即威脂布米公。哈延·武祿是在1377年即分封威臘布米公為爪哇極東角的國君的。威克臘馬·瓦爾達納也採取這樣辦法,在1403年,即在永樂即位時,他允許所謂「西王都馬板」,即李令·杜馬板「遣使入賀」,並得到中國皇帝的賜印。之後,又允許「東王孛令·答哈」「遣使朝貢請印」。這樣,在麻哈巴歇王朝下的各領主和大公就有對外活動和得到外國承認的權利了,特別是因此而獲得對外貿易機會。所以諸大公都附和了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使戰爭急轉直下,打敗了威臘布米大公。

  1405年(明·永樂三年)6月間,中國阜帝第一次派鄭和、王景弘出使外國,造大舶數十艘多齎金帛,將士卒二萬幾千人,擬同群島上重要的國家和印度沿海及阿拉伯、波斯、東非沿海諸國通好。目的自然是開展海外貿易。據鄭和本傳,第一次出使時,共大舶62艘。這是一支不小的商隊。據說他們是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白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然後遍歷各國。《明史》卷三二四記載,他們於1406年到達爪哇。當時正是「西王與東王構兵,東王戰敗,國被滅。適朝使經東王地,部卒入市,西王國人殺之,凡百七十人。」大概,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的軍隊以為是東王的援兵到來了,出於誤會。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為此遣使至中國「謝罪」,表示道歉。中國皇帝要他「輸黃金六萬兩以贖」。鄭和他們目的在於通好和貿易,並沒有象後來的西方帝國主義者之所為,藉故侵略別人家的領土。東王威臘布米被戰敗後,便乘船隻逃走。但為一位名叫拉登·卡查的所追擊,並且斬下了威臘布米大公的頭進獻給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這個拉登·卡查就被提升為安加巴亞的脂圖,成為一個封地的領主了。


  1408年鄭和再來麻巴歇國時,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輸黃金萬兩。儘管有所謂「禮官以輸數不足」,擬有以罰之的建議。

  但皇帝認為:「『朕於遠人,欲其畏罪而已,寧利其金耶?』悉捐之。」(《明史》卷三二四。)也就不再追問了。自此以後,中國的明王朝同爪哇的麻喏巴歇王朝的關係日益密切,而且十分友好了。

  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執政時期,兩國友好關係突出表現在兩件事上。大概在鄭和出使第三次和第四次年間,即在1412年和1416年間,這時馬六甲王國正興盛起來。馬六甲王國的國王拜里迷蘇剌又曾於1411年率領妻子及陪臣向中國朝聘。中國皇帝給他以非常優厚的待遇。等到回到本國以後,他便以為可以依仗中國的勢力,向麻喏巴歇索還舊港故地。因為他是舊港王族的後商,是他的合法權利。這時,中國皇帝乃通知麻喏巴歇,表示尊重爪哇對巨港的宗主權。並且說:「前中官尹慶還,言王恭待敕使,有加無替。比聞滿剌加國索舊港之地,王甚疑懼。朕推誠待人,若果許之,必有敕諭,王何疑焉。小人浮詞,慎勿輕聽。」(《明史》三二四卷)。就在這以後,於1415年,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改名為揚惟西沙,並且派遣使節到中國,感謝中國皇帝維護他對巨港的主權。

  也在這同一時候,中國的使節的兵士所乘的一艘船隻,遭到暴風,飄至班卒兒。在那裡經商的爪哇人珍班聽到這事,便用黃金把他們贖回,並把他們送到麻喏巴歇。這樣,國王便於1418年遣使來中國時,將這一批士卒送還中國。中國皇帝為此也寫信道謝,並且「優賜珍班」。

  從此以後,麻喏巴歇幾乎每年派一次使節來中國。兩國關係是十分和好了。

  中國派遣鄭和出使各國,自1405年至1430年一共7次。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是在1429年逝世的;即只有第七次鄭和出國時,他已不在世上了。其間五次是1408年、1412年、1416年、1421年和1424年,幾乎每隔四年和三年,這巨大的商隊就到群島上重要國家一次。而向東的航路僅止於爪哇的蘇魯馬益這一港口。這商隊就是到蘇魯馬益這地方來採購爪哇本地和爪哇以東的各島上的土特產的。我們從《鄭和航海圖》上知道他只有在馬六甲和蘇門答刺-柏西設有屯積物資的官廠,而在爪哇卻沒有。這證明他是將在爪哇蘇魯馬益港口所採購的物資運到滿刺加的官廠中給屯積起來的。麻喏巴歇在這時期就成為東部諸島土特產的重要集散地了。這對於王國的繁榮和關稅的收入是起著巨大的作用的。因之,在政治上也加強了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的中央集權的力錄。而麻喏巴歇義復每年派使節去中國一次,無疑也展開了對中國的直接貿易,其間一定還有不少爪哇商人跟隨著同去的。所以,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執政時期,爪哇依然是繁榮而強大的。

  但是另一方面,卻也不能不看到爪哇的屬地有更多地受到中國勢力和影響的擴大而脫離了麻喏巴歇的控制,或否定了麻喏巴歇的宗主權。

  首先,在三佛齊1405年前為中國人梁道明所盤踞,「雄視一方」。1406年又有「舊港頭目陳祖義」,橫行海上。陳祖義雖然在1407年為鄭和所擒,但中國皇帝還冊封施進卿為「舊港窟慰使」的職務(看來好象職同今日的領事,所謂宣慰使者,或宣慰僑民也)。然「進卿雖受朝命,猶服屬爪哇」,而「其地狹小」,也「非故時三佛齊比」。所以施進卿大概是管理中國人的居留地而已。繼施進卿之後而為舊港頭目的是施二姐(見《瀛涯勝覽》)。或者施進卿之妻為本地人,因而依爪哇舊習,以女系繼承,也未可知。

  其次,薦泥正式脫離爪哇了。濘泥自1405年國王麻那惹加那遣使至中國通好以後又於1408年率妃及弟妹子女陪臣親自泛海到中國。受到中國皇帝十分優待,不幸於同年十月卒於南京。其子遐旺於是向中國皇帝請求免除對爪哇的「歲貢片腦四十斤」這一貢賦關係。爪哇也果然同意放棄這微弱的隸屬關係。

  再次就是蘇祿。前面已經談到,蘇祿大約在1368或1370年問,曾經發兵侵略悖泥,「以閣婆援兵至乃還」。到了1417年,大概自行脫離了麻喏巴歇的羈絆,有三個國王一起共赴中國。《明史》卷三二五載:「永樂十五年(1417年)其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麻哈刺比葛刺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並率其家屬頭日凡三百四十餘人,浮海朝貢。」中國皇帝「禮之若滿刺加,尋並封為國王。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這就正式脫離了麻喏巴歇了。

  再次,彭亨於1412年鄭和曾使其國。到1416年與古里爪哇諸國偕貢。急蘭丹於1411年國王麻哈刺查苦馬兒遣使朝貢,也都脫離了麻喏巴歇。在蘇門答臘島上,首先是須文達那於1383年「國王殊旦麻勒兀達頒遣使俺八兒來朝,貢馬二匹,幼必布十五匹,隔著布、入的力布各二匹,花滿直地二,番綿綢直地二,兜羅綿二斤,撒刺八二個,幼賴革著一個,撒哈刺一個,及薔薇水、沉香、降香、速香諸物。」(《明史》卷三二五,須文達那傳)。除沉香等外,所有這些不同名稱的布匹,無疑都是印度、波斯、阿拉伯諸國的進口物。須文答刺當時已成為一個重要港口。而自1404年中國遣副使聞良弼,行人寧善到那裡去以後,1405年又派中官尹慶使爪哇時「便道使其國」,1405年起鄭和每次下西洋時必至其地,並且設有官廠。1415年鄭和還干預了其國的內政。因為這國家和花面王(巴塔)衝突為一「漁翁」擊退而占有其國。舊王之子蘇干刺擬從漁翁手中奪回政權,為鄭和所破而被擒。這就可見須文答刺是早已脫離了麻喏巴歇的隸屬關係了。

  此外,據《明史》卷三二六南巫里條稱,1405年已與中國通好,1411年與急蘭丹、加異勒諸國偕來中國。黎代在1403年和1424年也曾派使前來中國。1411年啞魯國王速魯唐忽先遣使附古里諸國入貢。1419年王子段阿刺沙道使來華,1421年和1423年再派使節來中國。碟里(即今日的日裡)也於1405年派使節來中國,並且說那裡是崇奉佛教的。

  總之,蘇門答臘北部諸小國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執政時期,由於中國和印度、阿拉伯、波斯交通貿易的開闢,都紛紛來中國直接發生友好關係和貿易關係了。這就削弱了麻喏巴歇的對藩屬的控制力量。但給予麻喏巴歇以最大打擊的,卻是馬六甲王國的興起。

  儘管麻喏巴歇的屬國紛紛獨立,脫離了王國的控制,但爪哇商人卻因王國勢力一度遍及於群島,在以後年代裡,爪哇入之在馬六甲王國,不僅是商業上一支強大力量,而且是政治上一支抗擊葡萄牙的力量。這也是麻喏巴歇時代城市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的證明。

  同時,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晚年時候,爪哇本土的情況也逐漸混亂了。據王家的史官記載,1426年國內發生了一次大飢懂。這一大飢懂決不能僅僅歸因於天災。主要是城市商品經濟的興盛,對外貿易的開展,王族和領主以及地方官吏因之悉索敝賦,奪取居民生產品,以致發生大飢懂的。

  在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時期的首相是坎納卡(Kanaka)(1413-1430)。據稱,他是《阿迪加馬》法律書的修訂者。這一法律書是直到現在還在峇里島上應用的。

  1429年威克臘馬·瓦爾達納王逝世,葬在巴查朗果(Baja-lango)的性西沙普臘(Wisesapura)。繼位的就是他的女兒蘇希塔。儘管她還有比她年長的兩位姊姊。其中一位就是孛令·杜馬板,但還是由蘇希塔登上了王位。前而已經談到,蘇希塔是孛令·馬塔蘭的女兒,而李令·馬塔蘭是威臘布米的女兒。威克臘馬·瓦爾達尼實際上是娶了自己的外物女為妻的。這在封建道德說來是亂倫的。但這怕也有政治目的,扶立蘇希塔也繼承了威臘布米大公一半的血統。這正是麻喏巴歇王朝這種聯姻政策的惡劣結果。據說,就因為這個王妃孛令·馬塔蘭的緣故,那個手戮威臘布米大公的拉登·卡查,雖然一時得到國王的封爵,但到了蘇希塔即位以後,威臘布米大公的一黨實際上掌握了王朝的大權。這個被前王看作有功的拉登·卡查,就在1433年被誅戮了。

  據《明史》卷三二四,爪哇傳記載:1436年,麻喏巴歇曾經派一個叫任八諦(實即Yang Patih,意即八諦閣下)來過中國。中國皇帝曾「賜銀帶」。同一年又升任為「亞烈,秩四品,乞賜金帶。」這一事實,就反映了王國的中央政權旁落,所謂帕提的地方官吏(或即為中央官吏之一)也可以自己直接同外國打交道,請賜「爵位」以自榮。而中央政權的旁落,「陪臣執國命」卻反映了當時城市商品經濟還是相當繁榮的。所以同年,中國皇帝叫爪哇使臣郭信,陪同古里、蘇門答刺、錫蘭山、柯校、天方、加異勒、阿丹、忽魯謨斯、祖法兒、甘巴里、真臘等國的使者同到麻喏巴歇,並且寫了一封信介紹說,有古里等11國來中國的使節,因爪哇使節回國之便,請他們同往。「王其加意撫恤,分遣還國,副朕懷遠之忱」云云。這是1436年閏6月間的事。接著寫道,1440年,「使臣回,遭風溺死者五十六人,存者八十三人,仍返廣東,命所司廩給,俟便舟附歸。「相距四年,未知是否同一批使節。就這一記事來看,爪哇當時成為古里等11國使臣嚮往之處。這說明當時爪畦依然對外國商人有巨大吸引力。

  在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的自然經濟和公社制度依然如故,因之王國的政權不得不更有賴於城市的商人階級了。

  蘇希塔是在1429年即位,1447年逝世的。前一年,她丈夫孛使臣名郭信,可能是一個中國商人被委派為使節的。

  令·卡胡里潘也逝讓了。兩人都葬在辛加查亞(S ingajaya)。早在1443年,中國廣東參政張談,鑑於爪哇來使頻繁,國家供應以億萬計,所費甚大,認為是「敝中國以事遠人,非計。」中國皇帝採納了這建議,決定爪哇以及其他國家,只要三年一「朝聘」就可以了。並且通知爪哇的國王說:「王亦宜體恤軍民,一遵此制」。但到1446年還是每年派使節來中國一次,之後才逐漸稀少了。實際上,蘇希塔於第二年也逝世了。看來,在這女王執政時期,爪哇派赴中國的使節未必全都是王國政府所派遣的,而是在爪哇的各國商人,自然也包括爪哇的地方行政官吏及商人,假借王命派人去中國的。自此以後,麻喏巴歇王統的繼承問題,不甚明瞭;看來地方勢力和各個領主勢力又恢復了,於是也各行其是。與這同時,爪哇的伊斯蘭教勢力也日益抬頭了。

  麻皓巴歟王朝到了十五世紀中葉就趨於衰微以至於滅亡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