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華典籍:水經注> 水經注卷六澮水

水經注卷六澮水

2024-08-24 20:24:40 作者: (北魏)酈道元
  【原文】

  澮水出河東絳縣東澮交東高山,澮水東出絳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澮山。西徑翼城南。案《詩譜》言:晉穆侯遷都於絳,暨孫孝侯,改絳為翼,翼為晉之舊都也。後獻公北廣其城,方二里,又命之為絳。故司馬遷《史記年表》稱:獻公九年,始城絳都。《左傳》莊公二十六年,晉士城絳以深其宮是也。其水又西南合黑水,水導源東北黑水谷,西南流徑翼城北,右引北川水,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亂流西南入澮水。澮水又西南與諸水合,謂之澮交。《竹書紀年》曰:莊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還,作為文公也。又有賀水,東出近川,西南至澮交入澮。又有高泉水,出東南近川,西北趣澮交注澮。又南,紫谷水東出白馬山白馬川。《遁甲開山圖》曰:絳山東距白馬山。謂是山也。西徑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乾河合,即教水之枝川也。《史記·白起傳》稱涉河取韓安邑,東至乾河是也。其水西與田川水合,水出東溪,西北至澮交入澮。又有於家水出於家谷。《竹書紀年》曰:莊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萬救翼,荀叔軫追之至於家谷。有范壁水出於壁下,並西北流,至翼廣城。昔晉軍北入,翼廣築之,因即其姓以名之。二水合而西北流,至澮交入澮。澮水又西南與絳水合,俗謂之白水,非也。水出絳山東,寒泉奮涌,揚波北注,懸流奔壑,一十許丈。青崖若點黛,素湍如委練,望之極為奇觀矣。其水西北流注於澮。應劭曰:絳水出絳縣西南,蓋以故絳為言也。《史記》稱:智伯率韓、魏引水灌晉陽,不沒者三版。智氏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國,今乃知之。汾水可以浸安邑,絳水可以浸平陽。時韓居平陽,魏都安邑,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時足接於車上,而智氏以亡。魯定公問:一言可以喪邦,有諸?孔子以為幾乎,余睹智氏之談矣,汾水灌安邑,或亦有之;絳水灌平陽,未識所由也。

  西過其縣南,《春秋》成公六年,晉景公謀去故絳,欲居郇瑕。韓獻子曰:土薄水淺,不如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遂居新田,又謂之絳,即絳陽也,蓋在絳、澮之陽。漢高帝六年,封越騎將軍華無害為侯國。縣南對絳山,面背二水。《古文瑣語》曰:晉平公與齊景公乘至於澮上,見乘白驂八駟以來,有大狸身而狐尾,隨平公之車,公問師曠,對首陽之神,有大狸身狐尾,其名曰者,飲酒得福,則徼之,蓋於是水之上也。

  又西南過虒祁宮南,宮在新田絳縣故城西四十里,晉平公之所構也。時有石言於魏榆,晉侯以問師曠,曠曰:石不能言,或憑焉。臣聞之,作事不時,怨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言也。今宮室崇侈,民力雕盡,石言不亦宜乎!叔向以為子野之言,君子矣。其宮也,背汾面澮,西則兩川之交會也。《竹書紀年》曰:晉出公五年,澮絕於梁。即是水也。

  又西至王澤,注於汾水。

  晉智伯瑤攻趙襄子,襄子奔保晉陽,原過後至,遇三人於此澤,自帶以下不見,持竹二節與原過,曰,為我遺無恤。原過受之於是澤,所謂王澤也。

  【譯文】

  澮水發源於河東郡絳縣東邊的洽交東高山。

  澮水發源於東方的絳高山。也叫河南山,又稱澮山,往西流經翼城南面。據《詩譜》說:晉穆侯遷都於絳,到了他孫子孝侯的時候,按照晉國舊都名,把絳改名為翼。後來獻公把城向北擴展,面積增至二里見方,重又命名為絳。所以司馬遷《史記·年表》說:獻公九年(前668),才開始為絳築城。《左傳》:莊公二十六年(前668),晉國士芳為絳築城,以便把他的宮殿造得更為高大。水又往西流,與黑水匯合。黑水發源於東北方的黑水谷,往西南流經翼城北面,右邊引了出自平原的北川水,南流注入黑水,然後亂流往西南注入澮水。澮水又往西南流,與諸水匯合,匯流處稱為澮交。《竹書紀年》說:莊伯十二年,翼侯焚燒了曲沃的莊稼後退了回去。……還有一條賀水,出自東邊近處的平原,往西南,到澮交注入澮水。又有高泉水,源出東南鄰近的平原,往西北到澮交注入澮水。澮水又南流,紫谷水出自東方白馬山的白馬川。《遁甲開山圖》說心絳山東到白馬山,說的就是這座山。往西流經熒庭城南邊,然後往西流出紫谷,與乾河匯合―乾河是教水的支流。《史記·白起傳》說:涉水過河,占領韓國的安邑,往東直至乾河。乾河西流與田川水匯合。田川水源出東溪,往西北流,到澮交注入澮水。又有於家水,發源於家谷。《竹書紀年》說:莊伯據有曲沃,起兵反叛,向翼進攻。公子萬前來援救,荀叔較追擊他,直到於家谷。又有范壁水發源於壁下,也往西北流到翼廣城。從前晉軍北上攻入翼,擴大修建此城,因而叫翼廣城。兩水匯合後往西北流,到澮交注入洽水。澮水又往西南流,與絳水匯合,俗稱白水,其實不對。絳水發源於絳山東麓,一股冷泉強勁地直冒出來,波浪滔滔地往北流去,從高約十丈的懸崖一瀉而下,傾注入深壑中。青蒼的崖壁像是點上了黛色,霜雪似的急流宛如下垂的白絹,望去真是壯觀極了。絳水往西北流,注入澮水。應劫說:絳水發源於絳縣西南,這是就舊絳城而說的。《史記》說:智伯率領韓、魏兩國軍隊引水淹晉陽,城沒有被淹的只有兩丈余。智伯說:起初我還不知道水可以使人亡國,現在才知道了。汾水可以淹沒安邑,絳水可以淹沒平陽。當時韓國建都平陽,魏國建都安邑。魏桓子用手肘碰碰韓康子,韓康子用腳尖踢踢魏桓子,兩人的手肘和腳尖在車上相觸,智氏於是滅亡。魯定公問道: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事嗎?孔子以為差不多是可能的,我從智伯的話里就看到一個例證。但以汾水來淹安邑,也許還是可行的,以絳水來淹平陽,卻不知怎麼流得過去。

  往西流過絳縣南,《春秋》:成公六年(前585),晉景公打算離開舊絳城,遷居到娜瑕去。韓獻子說:旬腸瑕這地方土壤痔薄,河水又淺,不如新田,有汾水、澮水能把髒污滌盪淨盡。於是就遷居到新田,也叫絳,就是絳陽,因為在絳、澮二水北邊的緣故。漢高帝六年(前201),把這裡封給越騎將軍華無害,立為侯國。縣城南與絳山相望,前後是汾澮兩水。《古文瑣語》說:晉平公與齊景公乘車到澮上,看見有人駕著八匹白馬而來,有一隻狗,身如狸,尾如狐,跟在文公的車後。平公問師曠,師曠說:首陽山的神抵有一隻狗,身如鯉,尾如狐,名叫者來。如果飲酒得福,就會招來這條神狗。他就是在這條水邊碰到的。

  又往西南流過旎祁宮南,旎祁宮在新田絳縣舊城西四十里,是晉平公所建。當時魏榆有一塊石頭竟說起話來。晉侯問師曠,師曠說:石頭是不能說話的,或許有什麼東西憑藉著石頭在說話。我聽說做事情不合時,民怨沸騰,那末原來不會說話的東西也說話了。現在宮庭里的房子造得這麼高大豪華,把民間的財力都耗盡了,連石頭也開口說話,豈不是很自然的嗎?叔向認為子野的話真是語重心長。平公的宮殿背倚汾水,前臨澮水,西邊是這兩條河流的匯合處。《竹書紀年》說:晉出公五年(前470),洽水到梁就斷流了,指的就是此水。

  又往西流到王澤,注人汾水。

  晉國智伯瑤進攻趙襄子,襄子逃奔到晉陽,守城自衛。原過隨後來到,在這片澤地里遇見三個人,但腰帶以下卻看不到他們的下身。他們手裡拿著一支兩節的竹筒交給原過,說道:請替我們送給無恤吧。原過就在這片澤地接過竹筒,這就是所謂王澤。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