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華典籍:水經注> 水經注卷三十七葉榆河

水經注卷三十七葉榆河

2024-08-31 01:09:51 作者: (北魏)酈道元
  【原文】

  益州葉榆河,出其縣北界,屈從縣東北流,縣故滇池叱榆之國也,漢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開之,以為益州郡。郡有葉榆縣,縣西北八十里,有吊鳥山,眾鳥千百為群,其會嗚呼啁哳,每歲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則止。

  一歲六至,雉雀來吊,夜燃火伺取之。其無嗉不食,似特悲者,以為義鳥,則不取也。俗言鳳凰死於此山,故眾鳥來吊,因名吊鳥。縣之東有葉榆澤,葉榆水所鍾而為此川藪也。

  過不韋縣,縣故九隆哀牢之國也。有牢山,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捕魚水中,觸沉木,若有感,因懷孕,產十子。後沉木化為龍出水,九子驚走。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為九隆。及長,諸兄遂相共推九隆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九隆皆以為妻,遂因孳育,皆畫身像龍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不與中國通。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來,乘革船南下,攻漢鹿茤民。鹿茤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天大震雷疾雨,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涌二百餘里,革船沉沒,溺死數千人。後數年,復遣六王,將萬許人攻鹿茤。鹿茤王與戰,殺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虎掘而食之。明旦,但見骸骨,驚怖引去。乃懼,謂其耆老小王曰:哀牢犯徼,自古有之。今此攻鹿爹,輒被天誅。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祐之明也。即遣使詣越巂奉獻。求乞內附,長保塞徼。漢明帝水平十二年,置為永昌郡。郡治不韋縣,蓋秦始皇徙呂不韋子孫於此,故以不韋名縣。北去葉榆六百餘里,葉榆水不徑其縣,自不韋北注者,盧倉禁水耳。葉榆水自縣南,徑遂久縣東,又徑姑復縣西,與淹水合。又東南徑永昌邪龍縣,縣以建興三年,劉禪分隸雲南,於不韋縣為東北。

  東南出益州界,葉榆水自邪尤縣東南,徑秦臧縣,甫與濮水同注滇池澤於連然、雙柏縣也。葉榆水自澤,又東北徑滇池縣南,又東徑同並縣南,又東徑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左恩《蜀都賦》曰:漏江袱流潰其阿,汩若湯谷之揚濤,沛若濛汜之涌波。諸葛亮之平南中也,戰於是水之南。葉榆水又徑賁古縣北,東與盤江合。盤水出律高縣東南盢町山,東徑梁水郡北,責古縣南。水廣百餘步,深處十丈,甚有瘴氣。朱褒之反,李恢追至盤江者也。建武十九年,伏彼將軍馬援上言,從賁泠出賁古,擊益州。臣所將駱越萬餘人,便習戰鬥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利,以數發,矢注如雨,所中輒死。愚以行兵,此道最便。蓋承藉水利,用為神捷也。盤水又東徑漢興縣。山溪之中,多生邛竹,桄榔樹,樹出面,而夷人資以自給。故《蜀都賦》曰:邛竹緣嶺。又曰,面有桄榔,盤水北入葉榆水,諸葛亮入南,戰於盤東是也。入牂柯郡西隨縣北為西隨水,又東出進桑關,進桑縣,牂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關,故曰進桑關也。故馬援言從泠水道出,進桑王國至益州賁古縣,轉輸通利,蓋兵車資運所由矣。自西隨至交趾,崇山接險,水路三千里。葉榆水又東南,絕溫水,而東南注於交趾。過交趾泠縣北,分為五水,絡交趾郡中,至南界複合為三水,東入海。《尚書大傳》曰,堯南撫交趾,於《禹貢》荊州之南垂,幽荒之外,故越也。《周禮》南八蠻,雕題、交趾,有不粒食者焉。《春秋》不見於傳,不通於華夏,在海島,人民鳥語。秦始皇開越嶺南,立蒼梧、南海、交趾、象郡。漢武帝元鼎二年,始並百越,啟七郡,於是乃置交趾刺史以督領之,初治廣信,所以獨不稱州。時又建朔方,明已始開北垂,遂辟交趾於南,為子孫基址也。泠縣,漢武帝元鼎六年開,都尉治。《交州外域記》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後漢遣伏波將軍路博德討越王。路將軍到合浦,越王令二使者齎牛百頭,酒千鍾,及二郡民戶口簿,詣路將軍。乃拜二使者為交趾、九真太守。諸雒將主民如故。交趾郡及州本治於此也,州名為交州。後朱雒將子名詩,索泠雒將女名征側為妻,側為人有膽勇,將詩起賊,攻破州郡,服諸雒將,皆屬征側,為王,治泠縣,復交趾、九真二郡民二歲調賦。後漢遣伏波將軍馬援將兵討側,詩走入金溪究,三歲乃得。爾時西蜀並遣兵共討側等,悉定郡縣為令長也。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長十丈,圍七八尺,常在樹上伺鹿獸。鹿獸過,便低頭繞之,有頃,鹿死,先濡令濕訖,便吞,頭角骨皆鑽皮出。山夷始見蛇不動時,便以大竹籤簽蛇頭至尾,殺而食之,以為珍異。故楊氏《南裔異物志》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長。采色駁犖,其文錦章。食豕吞鹿,腴成養創。賓享嘉宴,是豆是觴。言其養創之時,肪腴甚肥。搏之,以婦人衣投之,則蟠而不起,走便可得也。北二水:左水東北徑望海縣南,建武十九年,馬援征征側置,又東徑龍淵縣北,又東合南水。水自泠縣東,徑封溪縣北。

  《交州外域記》曰: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灘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陽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王有女名曰媚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取父弩視之,始見督,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南越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徑出於海。今平道縣後王宮城見有故處。《晉太康地記》縣屬交趾。越遂服諸雒將。馬援以西南治遠,路徑千里,分置斯縣。治城郭,穿渠,通導溉灌,以利其民。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狀貆純。人面,頭顏端正,善與人言,音聲麗妙,如婦人好女。對語交言,聞之無不酸楚。其肉甘美,可以斷谷,窮年不厭。又東徑浪泊,馬援以其地高,自西里進屯此。又東徑龍淵縣故城南,又東,左台北水,建安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龍蟠編於南、北二津,故改龍淵,以尤編為名也。盧循之寇交州也,交州刺史杜慧度,率水步軍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燒其船艦,一時潰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於是斬之,傳首京師。慧度以斬循勛,封龍編侯。劉欣期《交州記》曰:龍編縣功曹左飛,曾化為虎,數月,還作吏。既言其化,亦化無不在,牛哀易虎,不識厥兄,當其革狀,安知其訛變哉?其水又東徑曲易縣,東流注於泿郁。《經》言於郡東界,複合為三水,此其二也。其次一水東徑封溪縣南,又西南徑西於縣南,又東徑贏陛縣北,又東徑北帶縣南,又東徑稽徐縣,徑水注之。水出龍編縣高山,東南流入稽徐縣,注於中水。中水又東徑羸陵縣南,《交州外域記》曰:縣本交趾郡治也。《林邑記》曰:自交趾南行,都官塞浦出焉。其水自縣東徑安定縣,北帶長江,江中有越王所鑄銅船,潮水退時,人有見之者。其水又東流,隔水有泥黎城,言阿育王所築也。又東南合南水。南水又東南,徑九德郡北。《交州外域記》曰:交趾郡界有扶嚴究,在郡之北,隔渡一江。即是水也。江水對交趾朱縣,又東徑浦陽縣北,又東徑無切縣北。建武十九年九月,馬援上言:臣謹與交趾精兵萬二千人,與大兵合二萬人,船車大小二千艘,自入交趾,於今為盛。十月,援南入九真,至無切縣,賊渠降。進入余發,渠帥朱伯棄郡,亡入深林巨藪。犀象所聚,羊牛數千頭,時見象數十百為群。援又分兵入無編縣,王莽之九真亭。至居風縣,帥不降,並斬級數十百,九真乃靖。其水又東徑句漏縣,縣帶江水,江水對安定縣,《林邑記》所謂外越、安定、紀粟者也。縣江中有潛牛,形似水牛,上岸斗,角軟還入江水,角堅復出。又東與北水合,又東注郁,亂流而逝矣。此其三也。平撮通稱,同歸郁海,故《經》有入海之文矣。

  【譯文】

  益州葉榆河,發源於葉榆縣北界,轉彎從縣裡往東北流,葉榆縣是舊時滇池的葉榆國。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派唐蒙去開拓那個地區,設為益州郡。郡里有葉榆縣,葉榆縣西北八十里有吊鳥山,成千成百的鳥聚集成群,會集時啾啾哪哪,傳出一片叫聲。鳥群每年七八月來到,十六七日就停止,一年來六次。當難雀來吊時,夜間點火守候捕捉。有的嗦囊里空空的,卻不肯吃東西,好像特別悲哀似的,人們以為這是義鳥,就不捉它。民間相傳,鳳凰死在這山上,所以百鳥都來弔喪,因此叫吊鳥。縣東有葉榆澤,由葉榆水匯聚而成,是此水的大沼澤。

  流過不韋縣,

  不韋縣是從前九隆哀牢之國。有牢山,他們的祖先有個女人叫沙壹,住在牢山。她在水中捕魚時,觸到沉在水下的樹,心中似乎動了一下,因而就懷孕了,生了十個兒子。後來那棵沉在水裡的樹化成了龍,從水中出來,九個兒子都嚇得跑開了,小兒子不能走,以背朝著龍坐,龍就去舔他。他母親是講夷語的,把背叫做九,坐叫做隆,因此名為九隆。九隆長大後,哥哥們都推他為王。後來牢山下有一對夫妻,生了十個女兒,九隆都娶過來做妻子,於是養了許多兒女。他們身上都畫了龍紋,衣服都帶著尾巴。九隆死後,世世代代都不與中國來往了。漢建武二十三年(47),國王派兵乘皮船南下,進攻漢朝的鹿爹人,鹿爹人弱小,將軍也被俘了。於是天上響起震天動地的霹靂,暴雨南風颳得水都倒流了。波濤洶湧二百餘里,皮船都沉沒了,溺死了好幾千人。幾年以後,又派了六個王侯率領一萬餘人來進攻鹿爹,鹿蘿王和他們作戰,殺了六個王侯,哀牢的父老們一同把他們埋葬了。那天晚上,老虎把屍體都刨出來吃掉,天明後只見一堆白骨。人們看到都嚇得逃開了,害怕地對他們的父老和小王說:哀牢進犯邊疆,古來就有,此次進攻鹿爹,立即遭受上天的誅滅,難道中國有真命天子了嗎?為什麼上天明明白白地保護他們呢?於是就派遣使者到越篙去送獻禮物,請求歸附,永遠維護邊境。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在那裡設置永昌郡。郡治在不韋縣―因為秦始王把呂不韋的子孫流徙到這裡,所以用不韋作縣名。不韋縣北距葉榆六百餘里,葉榆水並不流經不韋縣;從不韋往北流的是盧倉水和禁水。葉榆水從縣南流經遂久縣東邊,又流經姑復縣西邊,與淹水匯合。淹水又往東南流經永昌邪龍縣。邪龍縣於建興三年(225),被劉禪劃歸雲南郡,對不韋縣來說,是在東北方了。往東南流出益州邊界,

  葉榆水從邪龍縣往東南流,經過秦藏縣,往南流在連然、雙柏縣與淮水一同注入滇池澤。葉榆水從滇池澤又往東北流,經過滇池縣南邊,又往東流經同並縣南邊,又往東流經漏江縣,在山麓潛入地下,又在蝮口流出,叫漏江。左思《蜀都賦》說:漏江地下河衝破陵阜淚泊湧出,有如湯谷怒濤奔騰;水盛勢強,有如嚎祀水的波濤洶湧。諸葛亮平定南中時,就是在此水以南作戰的。葉榆水又流經責古縣北邊,東流與盤江匯合。盤水發源於律高縣東南的監盯山,東經梁水郡北、貴古縣南,水闊百餘步,深處十丈,瘴氣很盛。朱褒謀反時,李恢直追到盤江。建武十九年(43),伏波將軍馬援上奏說:從卷冷取道責古進攻益州,我率領駱越萬餘人,熟習作戰的兵士二千以上,弓強箭利,接連射個不停,箭如雨下,中箭就死。我以為行軍走這條路最便捷,因為利用水路,進軍就很神速。盤水又往東流經漢興縣,山溪里不少地方長著鄧竹和枕榔樹,樹里有麵粉、夷人賴以自給,所以《蜀都賦》說:鄧竹沿著山嶺,又說:枕榔樹里出麵粉。盤水往北流入葉榆水,諸葛亮進軍南方,在盤東打仗,即指此水。

  流進樣柯郡西隨縣北邊,就是西隨水,又往東流出進桑關,進桑縣是牌柯的南部都尉治所,水上有個關口,叫進桑關。所以馬援說:從卷冷水經進桑王國到益州貴古縣,轉運暢通便利,兵車補給運輸都走這條路。從西隨到交趾水路三千里,其間高山峻岭,險阻連接不斷。葉榆水又往東南流,穿過溫水,往東南流入交趾。

  流過交趾港伶縣北邊,分為五條水,在交趾郡中散布成為水網,到南界又合併為三條水,東流人海。

  《尚書·大傳》說:堯在《禹貢》荊州的南疆安撫交趾,地在遙遠荒涼的塞外,就是從前的越國。《周禮》記載的南八蠻,如雕題、交趾等民族,有的是不吃五穀的。在《春秋》的經傳中,沒有關於他們的記載。他們住在海島上,和華夏不相往來,人民說話嘰嘰喳喳,就像鳥叫一樣。秦始皇開拓百越嶺南,設置了蒼梧、南海、交趾、象郡等郡。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開始合併百越,開闢了七個郡。於是才設置交趾刺史來管轄這些地方。最初,治所在廣信,所以只有這個地區是不稱州的。這時又建立了朔方郡,說明已開始開拓北方邊疆了。於是又在南方開闢交趾,作為子孫的基地。謄冷縣開發於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是個都尉治所。《交州外域記》說:越王命令兩個使者管理交趾、九真二郡人民,後漢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討伐越王,路博德率領部隊到了合浦,越王派遣兩位使者送了一百頭牛、一千鍾酒,還帶了兩郡百姓的戶口冊去見路將軍,於是路將軍就分別任命兩位使者為交趾、九真太守,諸錐將所管的百姓仍照舊不變。交趾郡和州本來的治所就在這裡。州名交州,後來朱載的錐將有個兒子叫詩,娶卷冷錐將女兒征側為妻。征側為人頗有膽略和勇氣,她與詩起來作亂,攻破少卜!郡,壓服諸攤將,都做了征側的下屬。她做了女王,以卷冷縣城為治所,並免除交趾、九真二郡人民兩年的戶稅。後漢派遣伏波將軍馬援去討伐征側和詩,二人逃到金溪究,三年以後方才被捕獲。這時西蜀也派兵來討伐征側等,完全平定了各郡縣,就任命他們當地方官。山上大蛇很多,名叫髯蛇,長十丈,身圍七八尺,常常躲在樹上伺機捕像鹿這一類野獸,待有鹿經過時,就垂下頭把它纏住,一會兒鹿死了,先用舌頭把它舔得全身濕透,然後一日吞下,鹿角和骨頭都從皮里鑽出來。山區夷民初見蛇不動時,就用大竹籤把蛇從頭到尾釘住殺死,當作佳肴美撰來吃。所以楊氏《南裔異物志》說:髯是巨蛇,既大又長,色彩斑駁,花紋就像錦緞一樣。它吞吃豬鹿,吃胖了躺下來養傷。宰蛇擺下盛筵,嘉肴美酒,邀來賓客共享。這是說它在養傷的時候,肚子是胖胖的。捕蛇時把女人的衣服投過去,蛇就盤著不動,任人去捉了。北邊有兩條水,左邊的水向東北流經望海縣南邊,望海縣是建武十九年(43)馬援討伐征側時所置;又往東流經龍淵縣北邊,又往東流與南水相匯合。南水從港冷縣往東流經封溪縣北邊。

  《交州外域記》說:從前交趾沒有郡縣時,土地有錐田,田能開到哪裡,依潮水上下而定;百姓靠墾種這些田畝吃飯,因此叫錐民。一這裡設有攤王、攤侯來掌管各郡縣,縣裡的主官大都是錐將。錐將有銅印青帶,後來蜀王的兒子率兵三萬來討伐錐王、錐侯,征服了諸錐將,蜀王的兒子於是就稱為安陽王。後來南越王尉佗起兵去攻打安陽王,安陽王有個仙人名叫皋通,下凡來輔助他,為安陽王制了一把神弩,一發就可射殺三百人。南越王知道沒法打仗了,就退兵駐在武寧縣。按晉《太康記》,武寧縣屬交趾郡。南越王派了名叫始的太子去投降安陽王,向他稱臣,為他效勞。安陽王不知道皋通是仙人,待他粗暴無禮,皋通就走了,對安陽王說:能保管好這把弩,可以稱王於天下;不能保管好這把弩,就要亡天下。皋通去後,安陽王有個女兒叫媚珠,她看到始長得眉清目秀,就和他私通起來。始向媚珠探問,並叫她把她父親的弩拿來看。他看見了弩,就偷來用鋸子鋸過,逃回告訴南越王。南越王進兵攻打安陽王,安陽王開弩,弩就斷了,仗也打敗了,只得下船出海。現在平道縣後面還可以看到安陽王的宮城遺址。據晉《太康地記》,平道縣隸屬於交趾。於是南越就征服了諸錐將。馬援因西南治所遙遠,路途千里,就分設此縣,築城開渠,引水灌溉,以利於百姓。縣裡有猩猩,形狀就像黃狗,又有點像貉,顏面像人,五官端正,善於和人談話,聲音柔麗妙曼,有如妓好的女子,和它交談,聽到它的話人們無不感到心酸。猩猩的肉很鮮美,可以代替穀物,一年到頭也吃不厭。南水又往東流經浪泊,馬援因那裡地勢高,就從西里移駐於此。又往東流經龍淵縣老城南面,又往東流,在左邊匯合了北水。建安二十三年(218)開始立州時,蛟龍在南北兩處渡口盤纏編結在一起,所以把龍淵改名為龍編。盧循進犯交州時,交州刺史杜慧度率領了水兵和步兵,一早就從南津出擊,用火箭來進攻,把盧循的大船燒毀,部隊就潰散了,盧循也中箭投水而死,於是砍下他的頭,派人送到京城裡去。杜慧度因殺盧循有功,被封為龍編侯。劉欣期《交州記》說:龍編縣功曹左飛,曾變成老虎,幾個月後,又回來做小吏。就是說他變化了,而變虎後又離開了;牛哀變虎,連自己的哥哥也不認識了,在他變了形以後,又怎能知道他自己變虎呢?水又往東流經曲易縣,東流注入浪郁。

  《水經》說:在郡東邊界上又匯成三條水,這是其中的兩條。還有一條水,往東流經封溪縣南面,又往西南流經西於縣南面,又往東流經贏陵縣北面,又往東流經北帶縣南面,又往東流經稽徐縣,有徑水注入。徑水發源於龍編縣的高山,往東南流入稽徐縣,注入中水,中水又往東流經贏陵縣南面。《交州外域記》說:贏陵縣原來是交趾郡的治所。《林邑記》說:從交趾南行,有都官塞浦通出。水從縣東流經安定縣,該縣北邊有長江流過,江中有越王所鑄造的銅船,潮水退時有人曾看見過。水又往東流,隔岸有泥黎城,據說是阿育王所築。又往東南流,與南水匯合,南水又往東南流經九德郡北面。《交州外域記》說:交趾郡邊界有扶嚴究,在郡城以北,渡過一條江,就是這條水了。江水以北是交趾的朱載縣,又往東流經浦陽縣北面,又往東流經無功縣北面。建武十九年(43)九月,馬援上書說:我帶領交趾精兵一萬二千人,連同大兵共二萬人,車船大小二千艘,自從進交趾以來,規模要算現在最盛大了。十月,馬援南下進入九真,直到無切縣,敵方首領投降了,又進入余發,敵軍主帥朱伯放棄了郡城,逃入深林大澤里,那是犀象聚集之地,有牛羊數千頭,時常可以看到大象數十或數百頭結集成群。馬援又分兵進入無編縣,就是王莽的九真亭―到了居風縣,首領不肯投降,殺了好幾千人,九真方才平定。南水又往東流經句漏縣,江水從縣城旁邊流過,江水對岸是安定縣。《林邑記》所謂外越的安定、紀粟,指的就是此縣。縣裡江水中有潛牛,形狀像水牛,上岸相鬥,角軟以後又潛入江水中,待到角硬後再出來。又往東流與北水匯合,又往東流注入郁水,然後亂流逝去。這是第三條。取其通稱,又以諸水最後都流入郁海,所以《水經》中有東流入海這樣的文句。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