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用過早飯後,陸俊便召陸璟於書房內詳談。
他看著越發成熟穩重的侄兒,不由得感慨道:「璟兒,你如今也算是長大成人了,前些年還頗為頑劣,沒想到這次能一舉過了院試、鄉試,而且鄉試得中亞元,真是大漲我陸家的臉面!」
「二叔謬讚,侄兒這次能一舉過了院試、鄉試也是僥倖!」陸璟謙虛道。
「莫要謙虛,你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大哥昨日已詳細和我說過,你雖年幼,但已經能夠撐起我陸家的門風!」陸俊誇讚道,隨即又嘆息一聲道:「唉!可惜,或許明年的春闈你無法參加了!」
陸璟對此並不以為意,只是淡淡的搖頭道:「侄兒這次能中舉人已經是僥倖,如今有幸能拜在林叔父門下,打算好好打磨幾年再去京城參加會試!」
「你能戒驕戒躁,不慕虛名是好的!」陸俊讚許道。
沉吟片刻後他繼續說道:「晚幾年參加科考,或許更有利於你以後的仕途,不過科考艱難,全力以赴尚難通過,你也要把握好每次的機會!」
如今朝局動盪,二皇同朝,自元雍帝繼位之後的兩次開科取士基本上都是走過場,取士極少都在百人左右。
而且這兩科的進士也沒怎麼得到重用,一是當時太上皇在幕後執掌朝政,他也沒有心思挖掘人才,二是皇上前兩年過的小心翼翼,也不敢明目張胆的收攏新科進士。
因此元雍元年的恩科進士和元雍二年的己丑科進士,大多都被外放為官,他猜測明年的壬辰科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侄兒明白!」陸璟這幾年也知道了科考艱辛,七場文戰,一戰比一戰更難,之前的院試和鄉試若非他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也難以一次通過,更何況素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稱的會試。
他父親直到二十九歲才考中進士,而二叔則是二十六歲考中的進士,而且兩人的名次都落到二甲,也未選中庶吉士只能外放為官,升遷的速度和資源都比京官差了一大截。
而且陸璟原本以為古代讀書頂多就是四書五經,也沒有其他的什麼書可讀,可是他親自經歷後才知道,古代的教育模式甚至比現代還要嚴格。
像他們陸家這樣的翰墨詩書之族,對子女的教育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一般從五歲起就開始啟蒙,陸家啟蒙的必讀書目是《千字文》、《神童詩》、《小學集解》、《說文解字》、《龍文鞭影》、《幼學瓊林》、《廣韻》和《訓蒙駢句》這八本書。
若是有餘力還會學習《增廣賢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千家詩》、《聲律啟蒙》,至於《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都是小兒課外讀物。
啟蒙的同時從六歲起還要開始習字,先從描紅開始,然後臨摹《詞林二妙》,最後練習晉唐小楷,參加科舉還需要熟練館閣體的書寫。
蒙學過後,就是小學,從八歲開始就要熟讀並背誦《孝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孔子家語》、《詩義折中》這七本書,其中四書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主,輔以其他的古注本,一般要求十歲就要過四書這一關。
陸家的教育理念中,蒙學和小學不分男女都需要學習,女子學過四書之後,就需要學習女紅、品茗、焚香三門技藝,同時也需要在琴棋書畫中選一樣來培養氣質。
若是還想繼續學習其他書籍,也會請女先生繼續教導,但是不能耽誤女紅等三門技藝的學習,目前他妹妹陸芷瑜正處在學習《大學》的階段。
至於號稱女四書的《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也需要了解學習,但陸家對此並不推崇,還是要求陸家女子和男子一樣,要多讀書以開闊眼界,這樣一來出嫁之後也能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男子在學過四書之後就需要繼續學習《周易折中》、《書經圖說》、《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爾雅》、《說文》等書籍。
其中《詩經》以朱熹的《詩經集傳》為主,輔以《詩經正義》為參考,《尚書》以蔡沉的《書經集注》為主,輔以《書傳大全》和《書經傳說彙纂》等為參考,《周易》以程頤的《程氏易傳》為主,輔以王弼的《周易注》、孔穎達的《周易正義》、朱熹的《周易本義》等作為參考,《春秋》主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以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的主,輔以《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和《春秋集古傳注》為參考。
一般會要求在十六歲前讀完這些書籍,若是能過了四書五經關,考縣試和府試就沒什麼問題,一般考過縣試才能參加府試,考過府試就是秀才,也可稱生員。
不過要想考中舉人和進士還需要繼續研讀《古文觀止》、《古文釋義》、《文章軌範》、《古文筆法百篇》、《古唐詩合解》、《賦學正鵠》、《駢體文鈔》、《六朝文挈》、《昭明文選》、前三史、《資治通鑑》、《通鑑輯覽》、《綱鑑易知錄》、《史論》等書籍。
為了增加視野和見識,也可以選讀《荀子》、《老子》、《莊子》、《韓子》、《九章》、《周禮》、《儀禮》、《新語》、《鹽鐵論》、《說苑》等經典著作。
陸家還將家族歷代讀書人參加科考的文章和讀書心得彙編成冊,供陸家子弟研讀揣摩,也會收錄歷屆鄉試和會試中公布的那些優秀文章。
若是能考中進士選入翰林院,還需要繼續學習《經義大全》、前朝的史書、百家子集等,總之是學無止境,而且四書五經都是要求全文背誦和全文釋義。
陸璟雖說已經考中舉人,不過他目前也只讀到《資治通鑑》,後面的幾本書雖有涉獵,但還未細讀,不過就算是這樣,他和別人相比已經算是讀的快的。
而且他也理解了為何古代那麼多讀書人科考艱難,像他們陸家這樣的人家,這些書籍都是百餘年積攢下來的,而且還有不少孤本典籍,讀的書多自然就懂得多。
像普通讀書人能接觸到的書籍本就有限,有不少還是靠抄書或借書讀書,而且多數人只能讀通行版的四書和五經,自然科考艱難。
「你能拜如海兄為師,這點做的很不錯!」陸俊繼續說道。
「如海兄當年二十一歲就被上皇欽點為探花,可謂是少年英才,而且如海兄文風飄逸,官聲也不錯,你能跟在他身邊學習也是你的機緣,切記要用心學習,不要辜負大哥對你的期待!」
「當年姑母之事陸家也是好意,不曾想讓賈氏和我們陸家產生了隔閡,導致我們兩家多年前斷了往來,如今大哥能夠重修和林家的關係,對你來說也頗有益處!」
陸俊心中雖然覺得侄兒拜師林如海不是什麼好事,但大哥親自交代過他,暫時不能讓陸璟知道真相,他也只能違心的誇讚林如海。
「侄兒也是深幕老師的才情,這才拜林叔父為師!」陸璟說道,隨即想到父親拖著病體為他謀劃此事,心中對父親充滿感激,同時也有深深的愧疚。
「嗯!」陸俊點頭道,隨即他話鋒一轉問道:「我聽說你前幾年頗為醉心商賈之事?」
「前幾年侄兒年幼,一時瞎胡鬧,倒讓二叔見笑了!」陸璟回道。
「去年春上我就已經徹底放手,將一些生意轉手出去,剩下的也全都交給下邊人去經營,侄兒如今立志科舉,希望能夠守住陸家的門第傳承!」
陸俊看侄兒說的認真,也頗為嚴肅的教導道:「須知科舉方是正途,若是沒有權勢,再多的家業也難以護持,甚至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多謝二叔提點,侄兒如今方能醒悟!」陸璟心中凜然,這些年的順風順水讓他失了警惕心,差點忘記這是一個強權社會,若是沒有權勢,擁有的越多恐怕死的越快,他將二叔的警告牢牢的記在心裡。
「商賈之事若能放手還是儘快抽身為好,尤其是你踏上仕途之後,儘量避免此事,否則被御史抓到,參你一個與民爭利,你的仕途也就完了!」陸俊看侄兒能認識到這一點很是欣慰,繼續指點道。
陸璟神情鄭重回道:「是,侄兒記住了!」
隨即陸璟疑惑的問道:「二叔,據我所知朝中諸多官員家中大都涉及商賈之事,遠的不說,就說這江南甄家,甄應嘉身為欽差江南省體仁院總裁,甄家商業卻遍布江南,為何朝中無人指責此事?」
陸俊聽侄兒提起甄家,心中暗嘆自己這個侄兒到底還是年輕,尚未接觸過官場,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
他隨即解釋道:「雖說甄應嘉是甄家家主,可是這嫡系和旁支自然有所不同,甄家子嗣興旺,如今在江南有二十多房支族,只金陵一地甄家旁支便有十二房之多,只要甄應嘉這一支嫡系未親自操持此事,就是皇上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侄兒明白了!」陸璟點頭道,原來如此,只要自己未親自經手就不算涉及商賈之事,朝廷這種規定頗有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嫌。
同時他也理解了為何陸家那幾房中有些庶子明明已經取得舉人功名,卻未出仕,想來是負責打理家族生意。
陸俊看侄兒露出瞭然的神色,繼續說道:「再說這甄家背靠太上皇和甄太妃,已故的奉聖夫人又是太上皇的乳母,太上皇對甄家也是恩寵有加,否則也不會六次南巡,四次都住在甄家,如今居於太極宮中的太上皇,身邊也只有皇太后和甄太妃陪伴,可見太上皇對甄家的恩寵,至今仍未有絲毫的減少。」
陸璟感慨道:「怪不得二叔說只有權勢才能保住財富,若甄家沒有這滔天的權勢,恐怕也不會有今日這般榮華富貴。」
陸俊聽到侄兒的感慨,繼續指點道:「你莫要以為甄家代表的就只是甄家,甄家在這江南已經營上百年,這些年合縱連橫,勾連諸多勢力,和江南諸多世家大族都有很深的淵源,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