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二一九章 公孫瓚忍不住了

第二一九章 公孫瓚忍不住了

2024-08-28 03:06:27 作者: 老燕難飛
  丁寬強勢占據了大漢半壁江山,又在洛陽搞起一系列新政,雖然沒有去進攻其他諸侯,但對其他諸侯的壓力,卻是不言自明。【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各路諸侯之間,不止是停止了相互的攻伐,其實都已經在暗中不斷使者往還,想要聯合起來共同對抗丁寬。不過諸侯各懷心腹事,雖然有共同的目標,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達成一致。

  尤其是在丁寬兵鋒壓力之下的諸侯,不管是袁紹、袁術、張楊甚至是劉表,都不敢輕易的與丁寬產生直接衝突,這時反而是盤踞在幽州的公孫瓚,最先坐不住了,開始主動挑起了與丁寬的戰爭。

  公孫瓚與丁寬歷來就不對付,從當年討張純之時,丁寬支持劉虞納降烏桓人,公孫瓚就與丁寬有了心結,只是丁寬的權勢兵馬都在公孫瓚之上,公孫瓚雖然心中對丁寬有所不滿,也沒有報復之法。

  其後丁寬從幽州割出了遼東四郡入平州,那時公孫瓚正在一心攻打袁紹的冀州,劉虞也還在幽州牧的位置上,此事都沒有輪到公孫瓚發表意見。

  劉虞在世之時,公孫瓚雖然對丁寬不滿意,但兩人並沒有發生過什麼直接的衝突,只是公孫瓚單方面覺得,丁寬有事只與劉虞相商,卻不理他這個幽州事實上的諸侯,是看不起他公孫瓚,不給面子。

  但等到劉虞被公孫瓚所害之後,公孫瓚獨霸了幽州,幽州與平州的矛盾,就開始直接了起來。

  原本,遼東四郡與中原地區的交通十分不便,中間的遼西郡有一段數百里的通道遼西走廊,是幾乎無人居住的荒野之地,隔絕開了公孫瓚與丁寬的勢力,兩面即使互不順眼,但也很難有大規模的衝突。

  但丁寬驅逐鮮卑人,設立平州之後,將很大一塊幽州以北的塞外之地劃入了大漢版圖,就為幽州與平州之間,建立了新的交通通道。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丁寬為了震懾草原之上的鮮卑人,在當初吸引鮮卑聯軍來攻的紮營之地,築了一座城,取名為寧遠城。

  這個寧遠城的位置,就在燕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之間通道之外,等於護住了從草原,進入科爾沁草原的通道,同時又可以威懾蒙古草原的整個東部區域。正是寧遠城的建成,也徹底改變了平州與幽州的軍事地理形勢。

  這個寧遠城,是平州向西最突出的位置,其實已經是在漁陽郡的正北方向,距離漁陽郡的邊塞也就三四百里。如果從大漢整體邊防的角度,寧遠城相當於是在幽州的北部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屏障。

  但現在幽州落在的公孫瓚之手,公孫瓚一直對丁寬心中不忿,作為潛在假想敵,這個新築的寧遠城,對幽州的威脅就變得極大起來。

  原本,如果丁寬要從遼東四郡進攻公孫瓚,必須經過數百里長的遼西走廊,而這段遼西走廊夾在燕山山脈與大海之間,交通並不便利,所以遼東死郡對於幽州的軍事威脅並不大。

  但有了寧遠城,就完全不同了,寧遠城距離幽州的關塞雖然也有三四百里,但其中主要是一片草原,極為便利騎兵行軍。

  換句話說,只要丁寬願意,丁寬麾下的騎兵,隨時可以象當初的塞外胡人一樣,穿過這一片草原地帶,任意攻擊幽州的邊塞防線。

  原本這個邊塞防線,是用於抵禦胡人的。胡人的裝備較差,又不擅長攻城,這個依託長城建立的邊塞防線,其實並非是真正的戰線,而主要是起著預警與遲滯、限制胡人行軍的作用。

  所謂的胡人邊患叩關,很多時候都會擊破這條防線,進入塞內進行搶掠,但有這條邊塞防線在,就可以延緩胡人的攻擊速度,使得幽州的兵馬能夠集結起來,對進入塞內的胡人進行攻擊,把這些胡人重新趕出塞外。

  胡人入塞,一般劫掠一番就走,並不以占領土地和城市為目的,說的露骨一點,只要幽州兵馬能夠防禦一些要點和城市一段時間,哪怕不能戰勝胡人,胡人也會自行撤離而去。

  但現在鮮卑胡人被丁寬打跑了,這條防線要面對的就是丁寬的平州人馬,這與防禦胡人就完全不同了。平州軍如果前來進攻,肯定就會是以徹底占領為目的,一旦入塞想要把他們再攆出塞外,可就困難的多了。

  胡人如果入塞進攻,不止守在邊塞的兵士會奮勇抵擋,而且當地的大族、良家子都會自發的,幫助幽州的兵馬抗擊胡人,這對幽州的防禦胡人是巨大優勢。

  但如果來進攻的是丁寬的平州人馬,大家都是漢人,不僅邊塞駐軍沒有那麼強的抵抗抑制,當地的大族和平民,更是不會幫助公孫瓚進行自發的防禦。

  說的難聽點,以公孫瓚在幽州不得人心的程度,如果丁寬真的攻過來,弄不好就會上演一出,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戲碼。

  因此,自從寧遠城築成之後,公孫瓚幾乎就是芒刺在背。本來公孫瓚一直是把袁紹作為大敵的,他占據的幽州是邊郡,要想南下爭雄中原,第一個要攻打的諸侯,就一定是袁紹。

  但從寧遠城出現之後,公孫瓚發現,丁寬的平州軍有隨時從背後對他下黑手的能力,這就使得公孫瓚,再不敢輕易率大軍南下,否則弄不好,就會被丁寬從背後偷家。

  此時恰好丁寬占據了兗州,與冀州袁紹在邊境線對峙起來,袁紹害怕腹背受敵,就派出使者來與公孫瓚進行媾和。雙方都在丁寬的威脅之下,公孫瓚雖然與袁紹征戰多年,也只能暫時握手言和,雙方反而結成了臨時的盟友。

  公孫瓚原本是想讓袁紹與丁寬能先打個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但袁紹比較慫,一直不敢主動進攻丁寬,而丁寬又不急於主動出擊,袁紹與丁寬雖然一直在武力對峙,但卻始終沒有真打起來。

  接著丁寬非但沒有急著進攻袁紹,反倒先向西平定了涼州李傕郭汜的人馬,收服了長安,又把將軍府和太傅府搬回了洛陽,擺出一副要和平治理天下的架勢。

  這就讓公孫瓚難受了起來,丁寬有大漢的半壁江山,袁紹占據了天下第一大州冀州,兩人遷延不戰,各自積蓄實力,反而會使被壓制在邊郡幽州的公孫瓚,喪失爭雄天下的時機。

  丁寬在平洲搞起了攤丁入畝,吸引幽州的大族和大量黔首百姓向平州遷徙,這可就是在抽空幽州的根基了。

  幽州本身就地廣人稀,人口被平州吸走,就等於在不斷的削弱公孫瓚的戰爭潛力。這是典型的鈍刀子割肉啊。

  袁紹還在遷延猶豫,公孫瓚卻是再也等不下去了,開始主動對丁寬出招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