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隱龍驚唐> 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

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

2024-08-28 06:59:24 作者: 八無和尚
  李沐嘆道:「舊臣新臣的更替,朕其實一直在做。為何不潛移默化地去完成此事呢?京城中千多人的朝官,有半數年齡已近花甲。就算等上十年八載,也該乞骸骨了。」

  李靖平靜地說道:「陛下在登基之前,就立意改革。如今各項新政已經在各州鋪開,可新政施行的成敗,在於新人、新觀念。用舊臣施新政,弊大於利。人的觀念很難轉變,特別是象臣等已經活了大半輩子的人,陛下若真有意讓大唐翻天覆地,何不趁此時滅突厥之威,一戰畢其功呢?」

  李沐心裡有些觸動,李靖說得對,長疼不如短疼,改變得越快,大唐受到的創痛越少。

  其實李沐從段志玄叛亂平息之後,向朝廷隱瞞自己生死消息,繞過朝廷發動這一場國戰,就有這個想法。

  「只是如此一來,就委屈衛國公了。」李沐一嘆。

  這話沒錯,從李沐設內閣、軍機,文輔政,武輔弼,李靖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樣的位置,說退就退,何等坦然,何等胸襟?

  李靖呵呵一笑道:「陛下言重了,臣是唐想,為大唐計,實屬應份,何來委屈二字?能看著大唐在陛下手中,威加四海,臣何等榮幸?臣不委屈!」

  君臣二人相視而笑。

  一笑盡釋疑。

  ……。

  李靖都能想到的,房玄齡自然能想到。

  從李沐在邠州對朝廷封鎖消息那一刻,房玄齡就猜到了李沐的用意。

  可房玄齡不想離開朝堂。

  從李沐登基時的主動請辭,到現在不想離開。

  中間經過了怎樣的改變,房玄齡自己也說不清。

  甚至在李世民時,房玄齡都主動退隱。

  不過那時是因為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

  但有一點房玄齡可以肯定。

  他首輔當得很開心。

  這是一種發自肺腑的舒暢感。

  還有什麼能看到大唐的強大和萬邦臣服,更讓為官者,特別是首輔者更暢快的呢?

  心中的成就感,心靈的自豪感,這讓房玄齡不舍離開。

  所以,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此事。

  所以,房玄齡裝傻。

  房玄齡自認不是貪戀權力。

  他是想看著大唐千古盛世。

  新政地鋪開,國內繁榮已經初露徵兆。

  大勝之勢下,民眾人心所產生的強烈自豪感急劇上升。

  連一個坊間小廝,面對身著貂皮裘袱的胡商,也能直起腰杆告訴對方,咱是唐人!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自豪感?

  這是一種對祖國什麼樣的認同?

  這次李靖三次請辭,房玄齡自然明白李靖的用意。

  說實話,房玄齡很觸動、很感動。

  衛國公的隱忍,一直是他所認同和欽佩的。

  可房玄齡依舊不改。

  他對自己說,衛國公老了,可他還不老,二人差九歲呢。


  再怎麼著,自己還能再幹上幾年。

  可房玄齡心中清楚,李沐批准李靖請辭,那麼,朝堂的變革就此開始了。

  房玄齡決定向李沐明言,為自己求得接下來幾年的連任。

  當房玄齡奉詔來到甘露殿。

  面對著李沐跪下道:「臣懇請陛下,讓臣再任一屆。臣並非戀棧權位,只想為這天下,再盡一份心,再盡一次力。望吾皇成全!」

  李沐心裡震動了。

  說實話,他確實考慮過換掉房玄齡。

  不,應該說,從一開始,李沐就想讓房玄齡做為一個過渡。

  可用過此人之後,李沐發現,房玄齡做得真不錯。

  最讓李沐欣賞的是,房玄齡有一種識人善用和懂得分寸的本事。

  分寸二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既要盡職,又要不僭越。

  這沒有數十年的浸潤,根本無法掌握。

  都說培養一個高官需要很長的時間。

  世間有才之人多了去了,培養什麼?

  就是培養分寸二字。

  該做的一樣不少做,不該說的,一字不多說。

  是為,分寸。

  如今房玄齡可以說,不顧顏面向自己挑明了。

  李沐啟口道:「房愛卿立足朝堂二十年有餘。雖說行事極有分寸,但這二十年下來,門生故舊想來不少。朕是擔心,卿到時抹不開臉啊。」

  李沐的話,不管是語氣,還是意思,都聽不出應承來。

  可房玄齡反而感動了。

  身在官場沉浮數十年,應對敷衍之道,見識得太多了。

  拒絕人,就是官員最首要的修練之道。

  李沐若要敷衍,盡可說得更堂皇些。

  能這麼說,表示李沐在向他交心。

  房玄齡豈能不感動?

  他泣聲道:「臣不敢保證不徇私,但臣能保證,一切皆按律法行事,若有一事枉法,臣自縛雙手,向陛下請罪。」

  這話也是實話。

  讓官員不徇一絲私情,那就不是人了。

  那是神。

  首先是人,再是臣,而後是官員。

  是人這有七情六慾,再清的官,也是人。

  譬如說親朋好友犯了法,依法處置是一回事,徇私枉法是另一回事。

  可依法處置中也有一個度。

  就象盜竊,可以笞責,也可流放,甚至重則可處以極刑。

  這個度就是官員的權力範圍。

  同樣是流放,有一千里、三千里。

  一千里是依法處置,三千里也是依法處置。

  房玄齡的意思,表達的很清楚,那就是我做不到不徇一絲私情,但我能保證,不超過這個度。

  度,就是分寸。

  房玄齡敢這麼說,就是相信李沐一來認可他的品性,二來,房玄齡認為李沐務實。


  能從一個涼州無名小子,登上大唐的至尊之位,僅僅靠熱血是不行的。

  還得有肚量。

  忍人所不能忍,就是肚量。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是為城府。

  李沐有城府。

  他知道水至清則無漁,更知道房玄齡此話,用意還在於提醒自己,人,無所求,則不可用。

  完人,可以捧,卻不可以用。

  這道理,李沐也懂。

  帝皇心術,在與李世民無數次地奏對中,李沐無師自通。

  看著一臉至誠的房玄齡,李沐問道:「以卿之見,在衛國公退隱之後,該由誰來入主軍機?」

  房玄齡躬身應道:「臣不知道,也不敢置喙,若陛下問臣內閣之事,臣當仁不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