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糧,不給糧,又是不給糧!
這一刻,諸天萬界,歷朝歷代,無數皇帝心頭一沉,眼神逐漸發寒。
秦鎮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說的時候,一直到現在,宋高宗趙構。
他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一個,不給糧!
想要逼武將回來,直接不給糧就行了。
只要不給糧,武將就只能乖乖的回來,否則,就只有等著被餓死。
當然,也可以搶百姓,搶敵人的糧。
可搶了百姓的糧,那與土匪何異?
至於搶敵人的糧?哪有那麼好搶?
敵人的糧要是好搶的話,那就不叫打仗了。
這一刻,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文官,是真的多了些不爽。
都說大宋弱,都說大慫,大送。
結果呢?
不是皇帝昏庸無能,而是文官賣國太兇了。
這簡直猖狂,猖獗,囂張至極。
別說宋朝出現這種情況了。
其實細細想一下,他們也會發現,當朝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如果皇權衰弱,那就是明目張胆的不給糧。
如果皇權強盛,那就是暗搓搓的剋扣糧草。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對他們而言,國家是皇帝的,拿到手上的才是自己的。
只要有一半的利潤,他們就敢鋌而走險。
但凡有一倍的利潤,他們就敢踐踏一切法律。
但凡有三倍的綠潤,他們敢犯任何罪孽,甚至,冒著殺頭的風險。
這不僅僅是商人,也是貪污腐敗的官員,更是無數人的寫照。
誰會在意自己錢多?
誰會在意自己腰包鼓脹?
所以說,這種情況,歷朝歷代都有。
只不過,宋朝的更狠,他們直接賣國。
而且,還把宋朝的名聲,一柄給賣了。
關鍵是,他們還不需要承擔任何罵名。
這千年之後,所有人都記得的是,大宋皇帝昏庸無能,打輸了賠款,打贏了還是賠款。
而除了皇帝,所有文官都是好的,因為這些文官,促進了大宋文化的繁榮。
當然,武將也還算好,至少出現了一個如岳飛這樣,精忠報國的存在。
一些,可以洗白的就洗白,可以抹黑的就抹黑。
實在沒辦法抹黑了,那就放棄一些人,然後大力去稱讚武將。
秦檜與岳飛,就是個很經典的例子。
秦檜,被罵了千年,實在是大奸大惡之徒。
岳飛,被稱讚了千年,簡直就是抗金英雄,民族英雄,是無數人的光輝,是無數人的港灣。
可是,在秦檜當道,岳飛剛死那幾年呢?
當時的宋朝,又是什麼樣的反應?
當時文人對岳飛,又是什麼樣的態度?
如果,岳飛一家子都死光了,沒有人能揭露那一段歷史,那秦檜又是個什麼樣的名聲?
是文官粉飾,將其稱讚成千古名相?
還是有人頭鐵的揭露惡性,認為秦檜是那大奸大惡的奸臣?
到底是頭鐵的多,還是稱讚的多?
稍稍想一想都能明白,肯定是稱讚秦檜的多。
他們可不管岳飛是不是什麼民族英雄。
也不管岳飛到底幹了多大的功績。
在他們口中,黑的都能說成白的,死的都能說成活的。
更何況,岳飛已經『死』了。
何必為了一個死人,去得罪當朝宰相呢?
華夏有句古話,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這天下,識時務者,可遠遠多過堅持心中正義者。
……
而此時,大唐,貞觀時空。
「秦檜,岳飛……」此時,李世民低喃著,眼神默然……
所以,這古往今來,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文官的筆,而被黑成炭的?
站在各自立場中,什麼又是對,什麼又是錯?
如果岳飛全家死光,這個人是會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還是被黑成擁兵自重的謀反逆臣?
他腦海中,仔細梳理著秦鎮之前說的那些……
張俊誣告岳飛謀反。
之後,岳飛被殺。
如果按照這個劇本演繹下去,那岳飛,不就成了這擁兵自重的謀反之臣?
再把岳飛的功勞,全都落在張俊身上。
那他張俊,乃至秦檜,豈不是會成為那千古名相,千古名將?
一想到這種事情,他就忽然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見一斑而窺全豹。
未來能發生這種事,那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比如,李建成這個太子,曾經的功績比他李世民還要耀眼,還要光輝,他才是最適合當皇帝的。
而他李世民,不過是個昏君,是個弒兄囚父的極惡之徒?
他深吸口氣。
這一刻,只覺得胸膛內有些壓抑與憋悶。
他不在乎自己的惡名。
但他絕對無法接受自己的功績被抹除,並且,被人故意抹黑,全盤否認。
活在當下固然重要。
可這身後名,同樣重要。
英雄被污衊這種事,真的會寒心。
試想一下,有人把你千辛萬苦做出來的功績,嫁接到一個宵小之徒身上,那人被稱讚,被傳唱,而你,要麼默默無聞,要麼被人稱為與英雄爭利的小丑,你忍得了?
李世民要的不多,他不想要後世人如何稱讚傳頌,只需要後人公正,客觀的,去講述他經歷的一切。
去評判他到底是個有為之君,還是昏君暴君!
殺李建成這事,他不否認。
將父親架空軟禁這事,他也不否認。
只要是他所做的一切,他都不會否認。
只希望,後世人能夠將他的過錯與功績,全都拿出來對比,自己為歷史,為大唐,做了多少貢獻,這就夠了。
……
而此時,大宋時空。
趙匡胤沉默著。
雖為武將,可他心思同樣細膩。
在他看來,秦檜與岳飛,已經不是兩個人那麼簡單了。
而是兩個符號。
這古往今來,有多少秦檜?又有多少岳飛?
可有多少秦檜,因為殺的夠絕,成了那千古傳唱的名相?
而又有多少岳飛,因為無處伸冤,死不瞑目,成了那謀反的罪人?
黑!
太他媽黑了!
這些狗東西,當真不是一個好玩意。
他思索片刻,最終默然。
文官賣國這種事,是他無法避免的。
就算當朝的政策再好,等時間長了,那些傢伙,就會想著法的去謀私利。
又因為沒有接受過像樣的教育,賣起國來,那是毫無心理負擔。
就像是秦鎮說的那樣。
這五代十國之後,他建立起來的大宋,真的有很多弊端。
就像是當初的秦朝一樣……
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可這天下之中,還是有那些六國遺民。
而且,秦始皇那還是武力鎮壓。
到了他的宋朝……
他也聽秦鎮說了。
有些地區,比如吳越那地方,可是兵不血刃的拿下。
那可是保留了完整政權。
那些人雖然投降了,可他們骨子裡想的,自己到底是宋臣?還是吳越臣?這,可就不好說了。
真正有大格局的,是為了天下,為了百姓的,又能有多少?
所以說啊……
趙匡胤輕嘆了口氣,所以,這種事,到底如何避免?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再次開口了……
「之前說到斷糧。」
「這事,也不是沒有記載的。」
「當然,在《高宗本紀中》記載的很少,甚至,可以說,更像是被人刻意刪除了很多一樣。」
「《高宗本紀》中,隱藏了很多細節,也刪除了很多東西。」
「《高宗本紀》中只記載了,岳飛七月十三的時候,打敗金軍,七月二十的時候,班師回朝這事。」
「可這七天內,岳飛這邊發生的事情,壓根沒提。」
「當然,《高宗本紀》中沒有記載,也可以解釋為,這是高宗本紀,而不是岳飛列傳。」
「不過,這不重要,反正是有相關記載,記載了這七天之內發生了什麼事。」
「其中《金佗粹編》,與《宋史·岳飛列傳》中,都有相關的記載。」
「那就說說這七天內,具體發生了什麼事。」
「在《金佗粹編》中記載,早在郾城的時候,岳飛就上奏,請求支援。」
「沒辦法,地盤占的太多了,沒有足夠的人手駐守,十萬兵,或許有些不夠。」
「要知道,完顏宗弼號稱帶著十多萬大軍南下。」
「當然,十多萬肯定沒有,有沒有十萬也是個未知數。」
「但兵力肯定是足夠多的。」
「岳飛要是還要派人駐守的話,那兵力上就與完顏宗弼形成列差對比。」
「而且,最關鍵的是,當時局勢一片大好。」
「岳飛已經收復了開封周圍各州,可以說,就相當於把金軍給包圍了。」
「臨門就差一哆嗦,就能滅了金軍,收復失地,重新回到開封。」
「就這麼好的機會,誰會放過?」
「所以,岳飛不僅要請求增兵支援,同樣的,糧食也在其中。」
「只是,岳飛左等右等,糧食沒來,兵也沒來。」
「然後,完顏宗弼忽然來了。」
「是的,就是在岳飛請求支援之後,完顏宗弼率領著大軍,從開封城,直撲郾城,對沿途的風景是看都不看,目標很明確,就是去郾城打岳飛。」
「而郾城之戰勝利後,完顏宗弼又率領十萬步兵與三萬騎兵進攻穎昌,岳飛就派王貴與岳雲,率領精騎與金軍交戰。」
「岳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
「《金佗粹編》中記載:潁昌之戰,人為血人,馬為血馬,無一人肯回顧者,復中原有日矣。」
「從這裡也能看得出來,這一戰打的很慘烈,人已經成了個血人,馬已經成了個血馬。」
「就算岳家軍再無敵,可面對的卻是十萬步兵金軍,與三萬騎兵!」
「穎昌又有多少兵馬?」
「岳飛真的算得上是以少打多了。」
「可饒是如此,還是打贏了!」
「而且,還是大勝!」
「《金佗粹編》中記載:虜大敗,死者五千餘人,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並千戶五人,擒渤海、漢兒王松壽,女真、漢兒都提點、千戶張來孫,千戶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以下七十八人,小番二千餘人,獲馬三千餘匹及雪護闌馬一匹,金印七枚以獻。兀朮狼狽遁去,副統軍粘汗孛堇重創,輿至京師而死。」
「這就是潁昌之戰的戰果。」
「其中,這個夏金吾,還是完顏宗弼的女婿。」
「這一戰,打的完顏宗弼心氣都沒了。」
「打的金軍都開始懷疑人生了,甚至,金軍大將韓常,甚至表示願意率領五萬軍向岳飛投降。」
「可見岳飛在金人心中,已經成了夢魘一般的存在。」
「強是真的強,恐怖也是真的恐怖。」
「面對這樣的戰果,就算秦檜一天發一道金牌又如何?」
「笑死,我回去算我輸。」
「這也是那什麼十二道金牌的由來。」
「其實高宗本紀中,那些記載的,讓岳飛,讓張俊,讓劉錡那些人班師回朝的詔令,全都是這所謂的金牌。」
「只不過,岳飛很清楚,張俊很清楚,劉錡也很清楚。」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發任你發,我回去算我輸。」
「你這金牌想發多少道,就發多少道,你看我奉不奉詔就完事了!」
「關鍵是,後世有人還拿著十二道金牌說事,認為岳飛愚忠,覺得岳飛要是不回去該多好如何如何的……」
「不說別的,就說,岳飛收到了十二道金牌才回去,你管這玩意叫愚忠?」
「如果真的是愚忠,那第一道金牌就回去了,就更別說十二道了。」
「還說什麼,這是趙構一天之內發的十二道金牌?」
「扯淡呢!」
「邏輯上講不通,史書上也講不通。」
「前段時間,讓岳飛回去,岳飛不回去。」
「後面你發十二道金牌,讓我回去,我就能回去了?」
「笑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
「除非,拿捏到了岳飛的軟肋。」
「而這個軟肋就是……當然不是趙構,而是糧!」
「就在穎昌之戰大捷,完顏宗弼退回開封時,岳飛就全線進攻,直接包圍開封城。」
「七月十八,完顏宗弼以十萬大軍,駐紮在開封城西南方向五十里外的朱仙鎮,企圖負隅頑抗。」
「而岳飛,在距離朱仙鎮五十里外的尉氏縣駐紮。」
「岳家軍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就全軍潰散。」
「此時,完顏宗弼就只有最後一條路,要麼,放棄開封城,要麼,死。」
「完顏宗弼不想死,所以,他就準備撤離。」
「結果,就在他準備撤離的時候,有個徽宗朝時期的太學生求見,表示,讓完顏宗弼不要撤退,要不了多久,岳飛自己就退了!」
「然後,完顏宗弼果然沒退。」
「而岳飛那邊,還真就在七月二十的時候,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