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海瑞升官,製造寡婦!
「升海瑞為禮部尚書,總理社學之事。」
「升趙貞吉為南直隸總督,繼理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事宜。」
朱厚熜連下兩旨。
數月之間。
海瑞從福建南平一縣教諭,轉淳安知縣,再歷杭州知府、南直隸總督,於新年到來之際,終入朝廷為一部尚書。
從八品之官,邁過十二個台階,坐上了正二品的九卿之位,只差一步,便可入閣拜相。
升遷之快,大明朝二百年,從未有之。
過去與胡宗憲並稱為「東南二貞」的趙貞吉,在朝廷數場變動後,也終於擺脫了恩師徐階為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天恩浩蕩,成就封疆大吏。
補了海瑞的缺。
堵住了張居正的嘴。
趙貞吉,是張居正的同門,還是張居正的師兄。
雖說張居正、趙貞吉之間不算和睦,政見也多有分歧,但在這時,張居正是不可能出言打斷趙貞吉的升遷之路。
同門之間,沒有那麼大的仇恨。
得到好處的張居正只得閉上了嘴,與趙貞吉算是朋友的胡宗憲,也閉上了嘴。
這使得高拱、李春芳坐蠟了,那感覺,就仿佛戲台上的「丑角」,羞憤欲死。
合著忙活了一圈,他們倆什麼也沒有撈到,在內閣丟完人,又跑到御前丟人。
這就應了那句俗話:「光著腚拉磨——轉著圈丟人。」
「高拱。」
朱厚熜沒有真就這樣看著一位閣老去撞御階,點名道。
「臣在。」高拱還在地上跪著,倒省了工夫,忙答道。
「去年戶部結餘多少銀子?」
「回聖上,十二億九千六百多萬兩。」高拱正聲道。
從上元節以來,朝廷殺了數萬貪官,國朝內三大商幫打掉了兩個,一系列的清洗,不僅沒有讓大明朝財政赤字,反而讓大明朝蓋絕古今富裕了起來。
也就是朝廷執行了「清丈田畝,均地於民」國策,不然廢除諸位親王爵位,收回親王藩地,那上億畝田地,價值甚至在貪官、晉、徽二商財富總和以上。
作為戶部尚書,從來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拿過一億兩銀子出來,投入到社學學校建設和學子教育中。」
朱厚熜不準備讓內閣,或讓朝廷拿出全天下教育方案,而準備親自製定。
前四十年裡,他連親生兒子的教育權都沒能保住,以致於數位親生兒子沒能順利活著長大,唯二長大的兩個親生兒子,裕王、景王,也長殘了。
身為大明朝君父,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教育權抓在手中的重要性,這次,朝廷、文官集團,都不允許插手其中!
一億兩銀子!
便是首批投入的教育資金。
而這樣億兩紋銀計算的全國級國策,著實震驚了大殿裡的所有人。
清丈田畝、均地於民國策不計入其中,田地清丈、收回所有權,再均分給百姓種植,不允許買賣,朝廷其實沒花多少銀子,滿打滿算,就是給錦衣衛緹騎、東廠番子發放的俸祿,那沒有幾個錢。
可以說,這是真正意義上大明朝的億兩紋銀級國策。
面對懵在原地的臣子們,朱厚熜講述了心中的教育計劃,道:「朕欲在全國範圍內興建社學學校,凡是我大明朝的鄉村,皆要建立一座社學,招收村中孩童授學。
而社學學校建立標準,以千兩銀子為本,要求很簡單,房屋堅固,能容納千名學子,窗明几淨。
建學後,若十年內,有社學學校房屋建築等坍塌,負責建社學者,立斬不饒。
若有學子因此而受死傷,凡參與建造該社學學校一干人等,盡數斬殺!」
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二百三十三個府,一千四百二十七個縣,一萬零八個鄉,五萬六千個村。
一個村,就是一座社學學校,要一千兩銀子,那五萬六千個村,就是五千六百萬兩銀子。
如此大規模的基礎建造和成本,聽得掌管朝廷錢袋子的高拱,險些沒有暈厥過去。
張居正等人也沒有好到哪去,現在,土地都屬於朝廷,地皮,朝廷是不用出錢的,光是建造,要花一千兩銀子,這哪是建學校,這分明是建堡壘啊。
花這麼多銀子建的學校,不遭遇地龍翻身這樣的天災,別說十年內不會出現坍塌,就是百年後都可能還矗立在那。
真出現坍塌,負責、參與建造的人,有一個殺一個,真不冤。
「所有社學建造,要在五年內完成,在第二個五年,朕要看到全部學校投入使用,傳授我大明朝適齡孩童知識。」
朱厚熜給社學學校建造規定了時間,繼續道:「朕知道,許多百姓是愚昧的,不懂讀書的重要,只知家裡少了個勞力,為了激勵學子入學,就如太祖高皇帝祖制那般,束脩盡免,由朝廷請老師,分困難程度來分別授學,書本紙墨也由朝廷發放。
學子入學,每天早晨能得到兩個熟雞蛋,中午能飽餐一頓,晚間下學還能得到兩個熟雞蛋,但只有按時上下學點卯能得到。」
這便是那一億兩紋銀,剩餘四千四百萬兩銀子,在第二個五年教育計劃的去處。
請老師,沒有多少錢,書本紙墨,等量產後,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相對而言,朝廷真正的大投入,是對所有入學學子一天四個熟雞蛋和中午那頓飽飯。
這相當於在說,孩童入學後的飲食,都由朝廷來承擔。
但這是固定學子入學學習的必要手段,許多百姓人家,孩子有個七八歲便要承擔家庭一部分勞作,在學習和勞作之間,孩子有可能會在父母逼迫下去選擇勞作而去放棄學習。
而這樣的投入下,朝廷等同於負責起了百姓人家中一人的吃食,讓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事不復出現,只要不傻,有孩童的人家,就會做出正確的答案。
十年,兩個五年計劃。
朝廷不計回報的投入,為了是讓天下百姓人家認字讀書,這一刻,張居正等人齊聲頌聖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君賢如此,夫復何求?
……
倭國。
山陰道,出雲國,石見銀山下。
毛利氏、尼子氏,兩大家族堵上了一切,進行終極一戰。
作為倭國西部最大兩個家族,毛利氏前後調動家臣、家軍近三萬,而尼子氏扶老攜幼調動家臣、家軍、平民,也不過兩萬人。
年過六旬的毛利元就披甲執銳,親上戰場,準備送數百年的仇家最後一程。
在過去四十年裡,他將毛利氏,從安藝國的一個小豪族,帶領成為統治十國的西倭國第一大勢力,領國石高一百二十萬石。
這一路,可謂是披荊斬棘,隱約間,他看見了花團錦簇的模樣,懂得了燈彩佳話。
就在毛利氏家旗,一文字三星紋旗下,拔出了倭刀,高喊道:「とつげき」。
數萬毛利氏家軍在家將帶領下,露出了殘忍的神情,發動了衝鋒。
短兵相接,毛利氏家軍毫不猶豫的揮刀砍在尼子氏家軍身上,鮮血噴薄而出,染紅了自己,也染紅了身邊人的衣袍,以及,眼睛。
戰場是個恐怖的地方。
能讓人神志消失,轉化為只知殺戮的野獸,不停地砍死眼前的人,踩著死去人的屍身,繼續揮砍著屠刀,直至自己也被人砍死。
在狹長山道中,毛利氏的家將、家軍,對尼子氏家將、家軍,近乎是場屠殺。
而這一幕。
全被站在高處的尼子氏現任家督尼子義久看在眼中,疼在心裡。
死去的人兒中,不少家臣是看著他長大的,很多家軍,是世代追隨尼子氏家族的,那一個個熟悉的面容倒下。
不過二十歲的尼子義久,徹底崩潰了,跪在沈袠的身前,哭著懇求道:「求天使救我族人。」
沈袠在國朝浙江,配合海瑞立下赫赫功勞後,被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負責倭國全權事宜,石見銀山的奪取,以及錦衣衛新式武器威力驗證。
面對尼子義久的哭求,沈袠無動於衷,望著戰場的移動,尼子氏家軍按照預想位置邊戰邊退,毛利氏家軍緊隨不舍,在心中估算著抵達第一項新式武器試驗地的時間。
「十。」
「九。」
「……」
「三。」
「二。」
「一。」
「轟!」
「轟!轟!」
「……」
無數新式地雷被觸發,戰場立刻升起無數煙塵,遮擋了不少視線。
沈袠拿出了千里鏡,倒不是能看透煙塵幕,而是為了獲取在煙塵消失、落下後的第一手殺傷評估。
連續不斷的爆炸,尼子義久顧不得哭求,循著聲音望去,極力睜大眼睛,想要看清家將、家軍的死活。
戰場中,不論是尼子氏的人,還是毛利氏的人,都陷入了混亂,軍陣開始散亂,逃兵開始出現。
但在山道中,逃無可逃,除了能對己軍造成衝擊以外,就是繼續誤觸其他新式地雷。
爆炸一直在持續,而最初爆炸的戰場位置,慢慢能看清了。
粉碎的血肉,遍地哀嚎的兩家家將、家軍。
除了直接踩中新式地雷,被強烈爆炸炸的粉身碎骨以外,周遭一丈位置的倭人,沒有被直接炸死。
但每枚新式地雷中,都裝有約三百六十顆鋼珠、短鐵棒,在引爆後,這些鋼珠會迅速跳到三尺到五尺的高度,並在這個高度爆炸,形成無死角的殺傷。
要不是倭人身矮,這新式地雷甚至不怎麼致死,但沈袠卻注意到,一些略微身高些的倭人,更加痛不欲死。
三尺高度,正對應著倭人身體的中下部,兩條腿被鋼珠擊中或擊穿倒還沒有什麼。
許多鋼珠,擊中倭人的第五肢體。
沈袠不僅懷疑,錦衣衛內部匠人在製造新式地雷時,並不是為了製造大範圍殺傷,該是為了製造寡婦。
此物略顯陰毒。
尼子義久親眼目睹親弟弟,也是代替他主戰,引毛利氏家軍入瓮的,尼子氏家族次男尼子倫久,在被新式地雷炸穿「三條腿」後,痛苦萬分,最終選擇揮刀玉碎時,兩眼不禁模糊了,不知什麼時候,已然淚流滿面。
沈袠見狀,什麼都沒有說。
他從大明朝來時,攜帶了許多種錦衣衛研製的新式武器,在尼子氏、毛利氏決戰前,他讓尼子義久親自挑選新式武器投入戰場。
尼子義久一眼就挑中了被描繪為「威力最大火器」的新式地雷。
這山道中的新式地雷,連放置都是尼子義久家軍做的,錦衣衛只提供了如何放置的講解。
新式地雷,不愧是威力最大火器,對人身體殺傷效果不提,但對人心的殺傷,卻是傳統爆炸火器無可比擬的。
戰場陷入了混亂。
毛利元就在竭力呼喊,想要控制住家軍的混亂,但已經心寒、膽寒、丁……倭人,腦海中除了逃離這片修煉場再無其他。
徹底失去指揮的尼子氏家軍更是不堪,所有的人,都走在死傷的路上。
這時,毛利氏第一家將小早川隆景知道兩個氏族都失敗了,且無法挽回,為了家督的安全,招呼著其他家將想要護送毛利元就離開。
失去統一西倭國希望的毛利元就,哪能不明白這些新式地雷的背後,是海外的大明朝搞的鬼。
在「八嘎呀路」之餘,也在憤恨怒罵,等戰事結束,哪怕毛利氏家族什麼都不做,也要跑去大明朝東南當海盜,給大明朝廷添堵。
「你怕是做不到了。」
在山道的盡頭,數百位錦衣衛就守在那裡,見到毛利元就時,便舉起了手中的新式火銃。
如此近的距離,第一家將的小早川隆景和第二家將的吉川元春表現出無畏的悍勇,領著家軍無畏對錦衣衛發動了衝鋒。
他們相信,這麼近的距離,手中的刀,一定會比火銃快。
「砰!」
「砰!砰!」
「……」
火銃聲大作。
不同於尋常火銃放一銃就要重新裝填銃彈,新式火銃擁有了連發的特性。
在這麼近的距離下,火銃的威力達到了巔峰。
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被數把新式火銃短時間內打成了篩子,鮮血從嘴裡冒出,保持著舉刀姿勢,雙目圓睜倒下。
「とうこう」
「とうこう」
晚間還有一章!
(本章完)